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晓东核雕八仙过海(玉雕八仙过海)

1. 玉雕八仙过海

是孙殿英盗的``````有部电影叫做《东陵大盗》``讲述这个故事``

有兴趣可以看看````````

慈禧陵墓被盗

  很多人都知道,慈禧死后,葬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但是这么一块皇家的风水宝地,谁也不能想像,当子孙们眼巴巴地守着祖坟准备过日子时,竟然遭到了祖坟被挖掘的事件。

这对于慈禧的子孙们来说是一个奇耻大辱。

  爷爷去世之前一直都记得慈禧墓被盗的事情,当时社会上反应非常强烈。他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文章是这样记述的:这件盗陵案的主谋是冯玉祥的旧部孙殿英。当年,孙殿英授意他

手下两个师长谭温江、柴云升查勘策划,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五月十七日上午由工兵营带头动手爆破的。

事后清室后裔虽然一再请求缉凶,可是消息有如石沉大海,始终没有踪迹可寻。到了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这件事情在当时的警察和宪兵队的跟踪和加紧追查之下,虽然主犯逃跑了,但是也终于抓获了两名人犯:一个姓纪,一个姓王,两人都是谭温江的部下亲信,而且都参加了盗窃陵墓工作,属于主要人员。

而这个案件也交给了当时的武汉绥靖主任公署审讯。

  后来在查阅资料时,我也看到了当时的法官戴少仑的回忆。回忆里说:“孙殿英认为康熙、乾隆和慈禧陵墓的殉葬宝物一定非常多,而且又都葬在东陵,是自己的领地,所以决定先从东陵下手。可是进入地宫的墓道石门,非常严紧,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法子能够打开,而且石门杼轴是嵌在石壁里面的,一切盗墓工具都毫无所用,所以最后只好用爆破手段炸药来轰炸了。

一霎时石块乱飞,烟雾升腾,用了一两百斤炸药,也不过只炸开一个仅可通人的洞穴。当时大家只好摸索着,蛇行前进。从这个洞穴过去,迎面是一条三十多级汉白玉台阶的墓道,里面的气氛非常凄凉、森然可怖。所以后来人们就用电筒照射。但是前方又是一座铁门,用炸药再次炸开铁门,一阵惨惨阴风就从门里吹了出来。

走了不多远就是一个宽敞的所在,一字排列着八口棺木,里面不少珠宝首饰,可是都不是什么稀世之珍,衣着方面固然也都锦衣璀璨,至于气势排场不像有慈禧太后的遗体在内。于是大家在这个地方东打打,西敲敲,终于发现正中的玉石屏风响声与别的地方有点不一样。人们非常高兴,因为石屏后面果然有一座暗门,通过暗门是一座寝宫。

殿内非常宽敞辉煌,正中停放一具巨型葫芦头(满式棺木前方都有一木制葫芦头)朱红亮漆金棺,比一般棺材要高大两倍有余。大家一看这种殿堂严丽的势派,一致认定是慈禧的棺材。

  而后来看到当时孙殿英旧部的供词里是这样描述的:“梓盖一掀,顿觉异香馥郁,飞光闪烁,只见一老妇在棺中仰卧,渊雅温润,体态安详,仿佛酣睡一般。

身上盖着星编珠聚八仙过海锦衾,稍一撬弄,衾套就粉碎成灰。整个尸体埋在玉果璇珠琳琅莹之中,霞光流碧,冷焰袭人。慈禧口中含有鸽蛋大小椭圆形夜明珠一颗,金芒四射,宝光辉煌。匪众有识货的伸手就拿,谁知腮颊看虽完整,实际早已腐朽,稍一着力,立刻滑落嗓子里头,在你抢我夺一阵撕掳之下,慈禧终于颈项挨了一刀,那颗稀世瑰宝的夜明珠,也不知哪位快手将军揣进私囊了。

这次盗陵所得殉葬珠宝,除了珠翠钻石珍玩外,最名贵的是一座白玉雕琢的九级玲珑宝塔,另外一件就是名闻中外那只黑子红瓤绿皮的翡翠西瓜,望之鲜美,色可逼真。大家洗劫搜索,为了囊括垫棺材底的珍宝,甚至不惜把慈禧遗体抬出棺外,放在梓盖上面(后来有见过的人说慈禧的脸上和全身都发酵了,长着一寸多长的白毛。

当时的地宫里面阴湿郁闷,又是夏天,尸体就这样晾了将近五十天,有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后来,大家带进地宫的容器实在装不下了,才陆续退出。” 由此可见,这些人是多么可恶。谁家的老祖宗遭受这样的罪,子孙们都是非常难过的,因此对于这些话,我记得非常清楚。

  其实直到今天,说起慈禧百年以后的这件事情,总还是有点辛酸。还有什么比挖掘人的祖坟更缺德的事情呢?但是没有办法,历史走到这一步。作为后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而没有什么能够补救的措施。

  慈禧的陵墓被盗这件事情,我爷爷是非常清楚的。在她去世一年以后的1909年11月15日,慈禧葬入河北省遵化县的东陵。

而仅仅过了不到20年,她的墓地就被当时以孙殿英为首的强盗洗劫。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我爷爷也曾经偷着去那里看过一回,但是没有能够进去,只好悻悻地回来了。据说当时政府下令捉拿盗墓贼的时候,形势非常紧张。后来,爷爷直到去世的时候,也没有能再次成行。

  到了1979年2月,清东陵管理所正式对外开放。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于是纷纷过去观看。人们非常吃惊地看到两道石门敞开着,从石棺床上见到一具完整的内棺棺木,而破碎的外椁被扔在墓室的西北角,整个墓室一片狼籍,与人们想像当中的豪华奢侈完全不沾边。

  1980年的时候,我已经从当时的知青点返回城里工作,趁着休假的时间,我和父亲作为一个旅游者也去看过一回。当时整个墓室已经整理得比较整洁,据说这是1928年慈禧墓被盗后,溥仪派载泽等人匆忙清理重殓的。而到了1984年元月,内棺才再次被专家打开,确认棺内上身包裹黄绸、下体裤子上绣满“寿” 字、右脚穿白绫袜、左脚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

这个消息被当时的媒体公布以后,我又去了一回。

 这次,我看到内棺已经被放进整修后的外椁。楠木棺椁的华丽程度可以看出来了,但棺内含恨吞辱的慈禧却永远无法“安卧”。有人说正是她的陵墓如此骄奢,从而引来了整个清东陵(除顺治孝陵)屡屡被掘的“大难”。

  关于慈禧的陵墓豪华到什么程度,一些史料也有记载:据说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清明节的这天,18岁的同治前往定陵,为咸丰皇帝行了敷士礼和大飨礼后,来到附近的

平顶山和菩陀山看风水。十五日,将平顶山改名“普祥峪”,定为慈安的墓葬所在地;菩陀山改名为“普陀峪”,定为慈禧的墓葬所在地。

两个陵都于当年的八月同时动工,于光绪五年(1880年)六月同时完工,耗时6年。史料记载:耗银共达500多万两。

  据说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八月,东陵守护大臣为了讨好慈禧,上奏朝廷说慈禧陵因连年雨水,多有糟朽,急需修整。慈禧命亲信庆亲王和兵部尚书荣禄为承办大臣。

结果,陵内建筑无一不修,大殿和东西配殿都从原来的揭瓦维修改为拆后重建。

  而这次大修则工程浩大,到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时候,已经拨款150万两,以后的款项更是一个谜。中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修建工程一度停顿。等到慈禧从西安回京后,她也来到工地亲自检查。

1908年10月18日,工程在历时13年重修后终于完工(巧的是4天后慈禧去世)。

  整个慈禧陵墓花了这么多钱,究竟豪华到什么程度,后人是没有办法想像的。而慈禧随葬的珍宝究竟有多少?根据后来李莲英的回忆:慈禧尸体入棺前,先在棺底铺三层金丝串珠锦褥和一层珍珠,共厚一尺。

头部上首为翠荷叶,脚下置粉红碧玺莲花。头戴珍珠凤冠,冠上最大一颗珍珠大如鸡卵,价值1千万两白银。身旁放金、宝石、玉、翠雕佛爷27尊。脚下两边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还有宝石制成的桃、李、杏、枣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莲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树。另外还有玉石骏马8尊,玉石18罗汉,共计七百多件。

葬殓完毕,又倒入四升珍珠,宝石2200块填棺。整棺的奇珍异宝,聚起的自然是巨祸。她闭上眼仅20年,一位巧取豪夺横抢暴掘的大盗,将黑手伸向了她,并将她毁棺抛尸。

2. 玉雕八仙过海摆件图片

  洮河石深浸于水下,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具备了端、歙二名砚的特点,堪称色泽艳雅、质地优良的上品。  洮河石颜色有“红洮”和“绿洮”,前者呈朱砂色,细润纯净,极为少见,失传已久,但最近在洮河深水中开采出了赤紫色的红洮,于是有了延续。绿洮有“鸭头绿”、“鹦哥绿”等色泽。另外还有少量带黄标的。黄庭坚有诗赞美洮石色泽的艳丽:“久闻岷石鸭头绿,可磨桂溪龙文刀;莫嫌义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  制作洮砚的洮石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一块洮砚,需要经过下料制坯、设计、精雕细刻、配制砚河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雕刻工艺上,吸收了端、歙两砚之长,发挥了甘肃的“透雕”特点,使雕镂效果,玲珑剔透,精致文雅,美观大方。  编辑本段开采历史  洮砚出产于古洮州,即现今的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境内的洮河上游,并于洮河深水中采石,故名为洮河砚、洮砚。  洮砚的开采,一说始于唐或更早一些时候。诗人吴兰修的《端溪砚史》引唐柳公权的《论砚》云:“蓄砚以青州为第一,绛州次之,后始重端、歙、临洮。”说明唐代已有洮砚。宋代米芾的《砚史》则指出,宋神宗熙宁年间,朝廷派王韶驻军临洮开熙河,洮砚则成为地方特产的贡品,进入开采的鼎盛期。由于洮砚佳石蕴藏于深水中,采之不易,产之也少。在宋代,甚至京城一些士大夫也只闻洮砚其名,未见其物。到明代,洮砚已极难开采,据说,得巴掌大一方也属难能可贵。而到了清代,洮砚几近绝迹,有嗜砚者竟以黄金求购。  宋代皇室宗亲大鉴赏家赵希鹄《洞天清禄集》云: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也。  宋代誉洮砚:“临洮绿石有黄瞟似花玉珍以年逢比之旧端郊寒疲聊备一品图左史右”。大文豪苏轼《洮砚铭》 “洗之砺,发金铁,琢而泓,坚密泽,至中国,弃于剑参笔墨,岁丙寅,斗南北,归子者,黄鲁直”。宋代着名诗人张之潜赋诗铭“明窗试墨吐秀润,端溪歙州无此色”。誉洮砚,又“洮河石贵又照壁,刻画无盐项国”。金代文学家元好问诗中曰“县官岁费方百万,才得此砚来临洮”。明代鉴赏家高濂《洮河绿石砚》释文曰: “此洮河绿石砚也,光细如玉,色好新绿,碧沉而深,真砚中宝也”。清末教育家题洮砚铭曰:“顽石点头,如来顿首,三千毛锥,脱颖而出”。如是我佛合掌说: “亿万斯年,不朽不朽!”  编辑本段石料特性  砚台的价值在于使用、观赏。使用者,要用来磨墨、贮墨,要求下墨快,发墨细,不耗墨、不损笔;观赏者,就石砚而论,除要求后天雕刻制作精巧外,首先要求石质的先天条件:要色泽雅丽、鲜艳,纹络奇幻,妙自天成。以上特性,具一者易,兼得者难。所以,大凡石砚所用之石,要求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石质结构细润坚密,发墨既快又细;  2.石质水份充足,滋润温柔,既不耗墨,又不损笔;  3.石质硬度适中,既可经久耐磨而又便于雕琢;  4.色泽古朴典雅、溢光流彩,纹理成趣。  综观几大类岩石,其特性用来作石砚,具备以上条件者狻少。如玉类石料,色泽虽美、结构也很紧密、雕刻起来虽然吃力,但还能奏刀。但坚不发墨,光滑顽硬;花岗岩、大理岩类的色泽也美观典雅、纹理奇幻无穷,但石理结构的粒径太粗、硬度太高。表面粗糙则下墨无光,墨汁呈粗粒粉砂状,表面光滑则又拒不发墨;石灰岩、砂岩等岩石的结构更粗糙,颗粒组合毫无规则,粒径大小不一,劈理又极不发育,粒径不匀、结构粗糙则表面无法研墨,劈理不发育、硬度较高则不能出坯雕刻制砚。所以,岩石中同时具有以上四种特性的石料非常稀少,这些特性各自的优劣程度也有所不同。只有水成岩中的细泥型板页岩类的岩石,才或多或少具有以上特性。各类作砚的石料,也几乎都是用这类岩石来充当的。  编辑本段洮砚石料特征  其一,结构细密。洮砚石料具有所有沉积岩中粘土岩类的基本结构,颗粒极细,粒径在0.01毫米以下,密度 3.04克/厘米’左右,结构以紧密见长。且石料中兼含多种金属离子。所以,不仅发墨快,而且墨汁细而有光泽。具有滑不拒墨,涩不滞笔的优点。一般来说,这二者相克相违:石滑者不宜发墨,发墨快细者易损笔毫,最难兼得。而洮砚石料却恰恰两美 全:石理极细而不滑墨,发墨极快而不伤笔毫。  其二,滋润滑腻。洮砚石料矿带濒临洮水,由温润之气精养,矿体中水份充足,石料抛光后手感滑腻,呵之即出水珠。由于它的石质结构紧密,水份便不易散发,因而构成它既不渗水,又贮墨日久不干的特性,故以虽绘暑而倾墨不干之盛誉称雄于砚林。  其三,硬度适中。洮砚石料的硬度为摩氏三度。作为砚材,恰到好处:既能抵御外来磨擦力而经久耐用,又软硬适中而便于雕琢。加上它板页岩结构劈理发育,石性温和,质硬而不脆,作砚更为理想。洮砚石料的以上三个特性已尽善尽美地具备了其作为砚材的根本条件,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以此优良的石质而名列砚行前茅则是当之无愧。  其四,色泽典雅。洮砚石料呈翠绿色和赤紫、暗红三种颜色,且以绿色为主。它的绿色,不论从色相、色度、纯度、色性哪一方面来说,都居诸砚之首。  在可见光谱中,绿色光波长居中。人眼对绿色的反映最平静。绿色在各高纯度的色光中,是眼睛最能适应和最能得到休息的色光。绿色象征着和平、生命、春天,它给人以镇定、健康、安全的感觉。在书房中与笔墨纸搭配在一起就更显得高雅而富于生机,素静而不乏灵蕴。所以说,色泽是砚台石料观赏价值的首要因素。  作为砚石,肌理细润而坚密可谓之“道德高尚”;发墨快而不损笔毫可谓之“才能出众”;滋津润朗贮墨不干不腐可谓之“品格高雅”;绿质黄章、色泽雅丽可谓之“容貌灵秀”。洮砚石料在砚林中真可谓“德”、“才”、“品”、“貌”四绝,无与伦比!  编辑本段价值  洮砚的石质决定了它的地位和身价。北宋赵希鹄在《洞关清禄》中说:“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泼墨不减端溪下岩,……得之为无价之宝。”因此,历代文人颇多对洮砚歌赞诗词。北宋张文潜云:“明窗吐墨试秀润,端州歙州无此色”,黄庭坚云:“洮州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今人赵朴初云:“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似玉。……一潭碧水净如玉”。于中可见文人们对洮砚的推崇。  洮砚有红有绿,以绿洮居多且常见,而以石色绿而蓝者为上,古人称之“鸭头绿”、“鹦鹉绿”。洮砚贵有膘。在绿洮中,有水波状纹路并伴生有铁锈色片痕的“黄膘绿漪石”最为名贵,位处“神、极、珍、妙、能”五品中的极品,古人云“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即指此之谓。  洮砚,由洮河绿石制作,该石取于甘肃古洮洲,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的喇嘛崖,该地山崖险峻,道路崎岖,三面环水,水势激险,取材十分不易,洮石属泥盆系中变质细泥页岩,结构细密,且含多种金属粒子石质莹润如玉,叩之无声,呵之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用之得心应手,风雅尽赋等特点。  洮砚的名贵一在与石质,二在它的雕刻精神,独具风格,有:镂空悬雕,多为龙凤松鹤,旧时称为宫庭砚,此外还有人物山水,梅兰竹菊,花鸟草虫等表现方式,古朴典雅,粗狂豪放等特点,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今朝新的一代制砚艺术家们,根据石质,因材施艺,小者微厘,大者盈尺,不拘方圆,量石成砚,浑然天成,呈现出一种多层次,集文化素质及艺术修养为一体的艺术佳作,使之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  编辑本段工艺  洮砚石料产地有宋、明数代所采掘的老坑遗址,也有清代以后及近代采石者所掘之新洞窟。洞内石料为制砚之珍品,其石质坚润细密,淡绿色中含有墨色条纹,形成变化万端的流水、云霞、风漪、雾露。制成之砚下墨既快又细,发墨生光,石质温润而呵之成珠,贮墨砚中,经月不涸不腐。其石表带有金黄、白玉色油脂状石膘者更为名贵,故有“洮砚贵如何,黄膘带绿波”的赞语,还有喑红紫石,色泽亦佳,胜过端溪石色。  洮砚石料矿带在县境内的分布面积约20平方公里,年产石料80吨,砚石集中分布在洮砚乡所属的30余个自然村中。以往都是单家独户零星生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县上创建了洮砚制作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洮砚开发事业。  洮砚的制作雕刻工艺是很考究的,从造型中的外型自然型和规矩形,构造中的墨池、水池、“石形带盖”,款式有单砚双砚,装饰中的图案装饰,文字装饰,都是十分精美的。在近千年的制作雕刻实践中,砚工们创作流下来的精美传统图案成千上万,如龙凤图案中的“龙凤朝阳”、“丹凤朝阳”、“二龙戏珠”、“独龙探海”、 “四龙竞雨”、“五龙闹海”、“九龙戏日”、“凤穿牡丹”、“龙凤双飞”等,宗教器物图中的“佛八宝”、“仙八宝”、“八吉祥”、“观音送子”、“八仙庆寿”等;谐音寓意图案中的“五福棒寿”、“恋子双鱼”、“福寿延年”、“福荣有余”、“喜上眉稍”等,借物寓意类图案中的“四君子”、“岁寒三友”、“松菊延年”、“松鹤延年”、“三星高照”、“三阳开泰”、“花好月圆”、“鱼跃龙门”、“鱼龙戏水”等,传说故事类图案中的“桃源三结义”、“文王访太公”、“武松打虎”、“瓦岗寨”、“康熙访贤”、“牛朗织女”、“天仙配”、“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瑶池会”等,源于民间戏曲中的“文成公主”、“牧童放牛”、“白蛇传”、“苏武牧羊”、“花亭会”、“游西湖”、“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源于民间故事中的“麻姑献寿”、“吹萧引凤”、“跨虎入山”、“踏雪寻梅”、“龙女牧羊”、“八鹿庆寿”等除此之外,名山胜景,僧院古刹,楼台殿阁,奇石怪松,虫鸟花卉、家禽走兽,琴棋书画,文房四宝……等等,都是洮砚图案采用的创作题材,洮砚在近千年的制作雕刻历史中,利用这些丰富的民间传说素材,创作出许多令人惊叹的艺术珍品,这些优秀的传统图案,是宝贵的民间文化遗产。  洮砚雕刻工艺中,包含着它所有姊妹艺术的某些成份。如有玉雕、牙雕中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中的高浅浮雕技法及木、石刻字中的篆刻技法。洮砚雕刻技艺中的透雕和浮雕,由它的姊妹艺术帮助形成并充实了自已独特,系统的艺术风格。洮砚雕刻技艺源于何时,实难准确肯定,但故宫博物院所藏洮河石《蓬莱山砚》和宋文绣院《洮河绿石砚》中砚面的雕刻图案来看,就开始运用了部分透雕技法,《蓬莱砚》中殿阁上的“蓬莱山”三字和龟员碑面的“云云”二字又是洮砚浮雕的先河。  继往开来的卓尼县洮砚雕刻艺术更是前无故人,后有来者,李茂棣1984 年率先在卓尼办起了第一个洮砚工艺厂,不仅教授门徒20余人,且创制了巨型《八仙过海》砚等,傅红云从1984年从师刻砚,雕刻的砚台刀工细腻,构图精湛,曾多次在全国性的艺术品展览会上参展:1987、1988两年分别参加了第23、24两届全国旅游工艺品展览和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目前,县古雅洮砚公司法人傅红云正在全力以赴地投入以洮砚石料为基本材料的县城广场四大标志物的艺术设计,制作雕刻中……。  洮砚的包装材料以木盒为主,普通木盒有松、榆、柳、野丁香、核桃、杏木等,也有用它们的 根制成的木盒,盒中一般垫以绵缎,丝绒或海绵,塑料泡沫类的防震材料,木盒的面上,也多用文字装饰,有些采用木板刻字,有些则直接书写在上面,用清漆或桐油刷面上光。近几年又兴起精美包装,以便携带是绝佳的旅游纪念品和高雅名贵的馈赠物。  编辑本段卓尼洮砚  卓尼县地域辽阔,物产丰富,文化灿烂,人杰地灵,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特色文化大县。  洮砚石就产于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洮河沿岸,由于这个地方历史上归洮州管辖,石料又是从洮河岸边开采,所以,把用这种石料加工成的砚石叫作洮砚。洮砚的矿产面积在卓尼境内约有40平方公里,以洮砚乡喇嘛崖石料矿带上当地人称宋代老坑中所产石料“窝子石”是最有名的上等石料。(传说,雕刻洮砚的祖师是一名出家修行的喇嘛,很早以前在这个石崖上挖过石头刻过砚,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位洮砚雕刻的祖师,就把这个石崖叫喇嘛崖。)  洮砚能够与广东端砚、安徽歙砚齐名,是因为洮砚石料具有结构细密、滋润滑腻、硬度适中、色泽典雅的特点。这种石料石质细密,手感润滑,墨汁不挥发,不渗水。耐磨,不脆,软硬适中。它的代表色是绿色,因颜色的深浅不一有墨绿色、碧绿色、翠绿色、淡绿色等,也有少量赤紫、暗红色的。绿色砚石,能让人想象到碧绿的洮河水和洮河岸边的苍松翠柏。  洮砚雕刻从唐宋时期开始,到现在有1300 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宋代初期就很有名气。洮砚的雕刻技法有镂空、圆雕、平雕、浮雕、透雕等多种风格,十分精制。图案内容非常丰富,花草、人物、山水,鸟兽、亭台等。成形的洮砚工艺精巧美观,图案寓意深远,有代表性的有“五福捧寿”、“福寿延年”、“福荣有余”、“花好月圆”等吉祥图案,又有“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嫦娥奔月”、“九龙砚”等传说或历史故事。洮砚形状按照砚石的形状而定,圆形方形扇形的都有。  洮砚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自古以来就是收藏珍品,也是最为理想的赠品,深受各个朝代书法家和大诗人的称赞:北宋着名鉴古家赵希鹄着的《洞天清禄集》中这样称赞洮砚:“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宝”。宋代书法家黄庭坚赞洮砚:“洮河绿石含风漪,能淬笔锋利如锥。”当代书法大师赵朴初曾为洮砚题诗:“风漪分得洮州绿,坚似青铜润如玉”。  卓尼是洮砚的故乡,在洮河文化的发展史上,一直在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故宫博物馆藏有宋代的“蓬莱山砚”;在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收藏有明代的“十八罗汉洮河石砚”,故宫博物馆也藏有一方椭圆形洮石大砚; 1997年,《九九归一》巨砚作为甘肃各族人民的庆贺礼品赠予香港特区政府,更使洮砚名声远扬。特别在近几年,由于兰州、酒泉和敦煌等地的对外开放,洮砚供应日本、港澳等旅游者,深受国内书外画家和爱好名砚的收藏家们所欢迎。

3. 玉雕八仙过海的寓意

1、翡翠,拥有浓厚的文化蕴含,款式多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可谓遗赠佳品。但是很多朋友却不知道该怎样送翡翠。年底买翡翠的人越来越多,选购的人都认为翡翠能带来吉祥、平安,其中不少人是买来当做礼品送人的。

2、过年了想送给长辈一件翡翠的葫芦(福禄),祝福他长命百岁;送朋友一个玉豆荚,让她看到它能够想到我;再给自己选一件翡翠吊坠,既可搭配衣饰又可提升气质……但是还是对一些翡翠首饰的寓意欠缺充分的了解,所以做起来有点力不从心

3、什么样的翡翠送什么样的人都是由一定寓意的,玉必有意,意必吉祥,每件翡翠都蕴含着特有的吉祥寓意:“貔貅”瑞兽招财聚宝,护身辟邪,专为主人聚财掌权:“观音”象征大慈大悲、平安如意;“平安扣”则寓意平安是福,好运常来!翡翠摆件则意寓着镇守财源、镇宅旺运。根据送礼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样式的翡翠。

4、送给老人:可以选一件雕有葫芦、寿桃、福豆等图案的吊坠,祝福老人健康长寿。另外在购买时最好选择老种老绿、种水细腻的翡翠,象征老人的深沉、豁达。

5、送给新婚夫妇:选一件翡翠荷叶,寓意和和美美,给新婚夫妇,可以嘱咐他们婚姻幸福、和睦。送一块翡翠龙凤佩,祝福他们白头偕老,在人生路上相知、相伴。

6、送给男士:选一件翡翠竹节或貔貅。竹节,寓意步步高升。男士佩戴竹节,工作上平步青云。貔貅,可以招财、辟邪,是吉祥的象征。男士佩戴貔貅,做生意时可以财源广进。

7、大家选翡翠一定要到正规、信誉好的收藏品市场购买,同时要求商家提供质量保证或证书,并在发票上注明翡翠的正确名称,在购买时一定要留个心眼。

4. 玉雕八仙过海手串

用来雕刻八仙过海的材质很多:如红木、玉雕、石雕、面雕、竹刻、骨刻、、葫芦、核桃、橄榄核等都可以雕刻。

目前就有这样一件八仙过海檀香木雕件展现在国内知名艺术网站上—虎拍艺术网。此件檀香木雕出自明末清出时期,高90公分,重43斤,祖传,八仙过海木雕,质地坚硬、细腻、光滑、手感好,雕刻精细。檀香木本身会不断地向表面泌出油质的檀香挥发物质,任何质料的擦拭都会同时带走它泌出的檀香油。

5. 八仙过海雕刻工艺品

八仙过海

意思:

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各显其能)”的谚语,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传说:

【八仙】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吕洞宾、张果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

相传,八仙自王母蟠桃大会醉别而归,途经东海,但见白浪滔天,吕洞宾提议八仙各投一物过海东游,表现仙家本事。其生动的记述见于明吴元泰之《东游记》。该书写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后来,人们把这个掌故用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别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事。

故事之一

八仙过海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或吕洞宾)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的起源。

此时铁拐李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汉钟离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东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蓝采和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之后八仙大开杀戒,怒斩龙子,而东海龙王则与北海、南海及西海龙王合作,一时之间惊涛骇浪。此时曹国舅拿出玉板开路,将巨浪逼往两旁,顺利渡海。最后由南海观音菩萨(或说如来佛)出面调停,要求东海龙王释放蓝采和之后,双方才停战。

故事之二

除上述以外,民间中关于八仙也有一些口碑传说,其中有则悲惨的“八仙过海”故事。

北宋建隆年间,沙门岛(今庙岛)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从建隆三年开始,凡军人犯了法,都发配沙门岛。这样年复一年,岛上犯人越来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拨给全岛三百人的口粮,所以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后来,沙门岛看守头目李庆便想了个狠毒办法:当犯人超过三百时,便将其中一些捆住手脚,扔进海里淹死,使岛上犯人总是保持在三百人内,如此被杀的,两年内就达七百余人,为了活命,犯人们经常跳海凫水逃命,但绝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没,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将被杀的消息,便趁着天晴月朗,避开看守,抱着葫芦、木头等轻浮的物体跳入海中,往蓬莱山方向游去。从沙门岛到蓬莱约三十里之遥,途中多数犯人因体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怀武功、体格健壮的七男一女八位善游者,借着水流游到了岸边,在蓬莱城北丹崖山下的狮子洞内躲了起来。第二天,渔民发现了他们,当闻知八人从沙门岛游水越海而来,无不惊奇万分,把他们称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间传开了,并且越传越神,他们被传称为“八仙”,他们用来渡海的物品也被传为他们各自的法器,他们渡海逃狱的故事演变成今天的“八仙过海”。

故事之三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变成一艘宽敞、漂亮的大龙船,八位大仙坐船观景,喝酒斗歌,好不热闹。不料,因此惹出一场麻烦来。原来,龙宫里有条花鳞恶龙,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称为“花龙太子”。这天,他闲得没事,在水晶宫外游荡,忽闻海面上有仙乐之声,便循声寻去,猛见一条雕花龙船,内坐八位奇形怪状的大仙,其中有个妙龄女郎,桃脸杏腮,楚楚动人。花龙太子见此仙姿,魂魄俱消,早忘了师傅南极仙翁的忠告,忘了龙王母的训导,想入非非,似魔似痴的迷上何仙姑了。平静的海面突然掀起一个浪头,将雕花龙船打翻了。铁拐李失了拐杖,幸亏抱着个葫芦;汉钟离打开蒲扇蛰脚底;张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驴背;蓝采和攀住了花篮边;韩湘子放下仙笛当坐骑;曹国舅心细,脚踏巧板浪里漂;只有吕纯阳,毫无戒备,弄了个浑身湿透。

原来是花龙太子拦路抢亲,把何仙姑抢到龙宫里去了。花龙太子催动虾兵蟹将,掀起漫海大潮,向七仙淹来。汉钟离挺着大肚子,飘飘然降落潮头,轻轻煽动蒲扇。只听“呜…忽…”一声,一阵狂风把万丈高的和虾兵蟹将都煽到九霄云外去了,吓得四大天王连忙关了南天门。花龙太子见汉钟离破了它的阵势,忙把脸一抹,喝声“变”。海里突然窜出一倏巨鲸,张开闸门似的大口来吞汉钟离。

只见铁拐李向海中一招手,它的那根拐杖"唰"地窜出海面。铁拐李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打在一堆软肉里。原来,海礁已变成一只大章鱼,拐杖被章鱼的手脚缠住了。要不是蓝采和的花篮罩下来,铁拐李早被章鱼吸到肚皮里去了。原来这巨鲸和章鱼都是花龙太子变的。这时,花龙见花篮当头罩来,慌忙化作一条海蛇,向东逃窜。张果老拍手叫驴,撒蹄追赶。眼着就要追上,不料毛驴被蟹精咬住脚蹄,一声狂叫把张果老抛下驴背。幸亏曹国舅眼明手快,救起张果老,打死了蟹精。

6. 玉雕八仙过海摆件寓意

三仙山风景区位于蓬莱市北部的黄海之滨,毗邻八仙过海景区,是一座以道教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景区。景区内建有气势雄伟的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的飞檐翘角,再现了神话中“三仙山”的意境,还可以欣赏园内珍藏的木雕、玉雕等艺术珍品,其中以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缅甸水白玉冰种释迦牟尼卧佛像最为珍奇。三仙山指的是古代神话传说中“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景区内的各种宏伟辉煌的“仙宫殿阁”也正是按传说中的仙境所仿建,是个非常适合拍照的地方。

7. 八仙过海玉石雕刻价格

这件乾隆八仙铜壶高 14cm ,宽 15cm ,重约580g 。该壶采用仿生设计,整个壶身模仿南瓜造型,壶盖上有瓜蒂盖纽,造型生动自然,独具匠心,巧妙的将实用性跟观赏性二者相结合!盖面上有纹饰,凹凸有致。壶身大口,无颈,连接肩部并向外撇,肩上有两圆形耳,与壶柄的圆形末端相扣,壶柄两边末端与上边中间有条形纹;鼓腹上雕刻浮雕,浮雕为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仙,下方绘有海水纹与之结合,一幅“八仙过海”的画面映在眼前,惟妙惟肖!虽然铜壶已有些年代,但八仙浮雕依然姿态万千,栩栩如生,神态各异,各具特色;壶嘴为一弯流,较短;足部与腹部相连,微微收敛,平底圈足,底部刻方形楷书“乾隆年制”四字。

8. 八仙过海雕刻件寓意

分品种,不同品种价格各异,比如真品八仙过海铜壶价格约为50万元。八仙过海铜壶非常珍贵。八仙人物执壶,栩栩如生。也是流传时间最长的一种。在我国壶的种类中极为珍贵。因为鎏金材料稀少并且珍贵,同时对艺术要求又非常高,容不得一丝一毫的错误,所以,古往今来,八仙鎏金壶极为珍贵,被誉为壶中之宝,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9. 玉雕八仙过海人物图片大全

1.︱盘古开天︱传说太古时候,天地不分,整个宇宙像个大鸡蛋,里面混沌一团,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但鸡蛋中孕育着一个伟大的英雄,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盘古。盘古在鸡蛋中足足孕育了一万八千年,终于从沉睡中醒来了。他睁开眼睛,只觉得黑糊糊的一片,浑身酷热难当,简直透不过气来。他想站起来,但鸡蛋壳紧紧地包着他的身体,连舒展一下手脚也办不到。盘古发起怒来,抓起一把与生俱来的大斧,用力一挥,只听得一声巨响,震耳欲聋,大鸡蛋骤然破裂,其中轻而清的东西向上不断飘升,变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浊的东西,渐渐下沉,变成了大地。盘古开辟了天地,高兴极了,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显起神通,一日九变。他每天增高一丈,天也随之升高一丈,地也随之增厚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这时已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身子足足有九万里长。 就这样不知道又经历了多少万年,终于天稳地固,不会重新复合了,这时盘古才放下心来。但这位开天辟地的英雄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没有力气支撑自己,他巨大的身躯轰然倒地了。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2.︱女娲造人︱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3.︱伏羲画卦︱他十分茫然,不知所措。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也许是他的精诚感动了天地,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声炸响之后,渭河对岸的龙马山豁然中开,但见龙马振翼飞出,悠悠然顺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体卦分明,闪闪发光。这时分心石亦幻化成为立体太极,阴阳缠绕,光辉四射。此情此景骤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为了让人们世世代代享受大自然的恩泽,他便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将困苦中挣扎的人们送上了幸福的彼岸,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4.︱神农尝百草︱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神农尝百草

5.︱雷泽华胥︱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6.︱夸父逐日︱夸父逐日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时代,夸父族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于是开始逐日,和太阳赛跑,在口渴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在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手杖化作桃林,身躯化作夸父山。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干旱的愿望。在中国的许多古书中,都记载了夸父逐日的相关传说,中国有的地方还将大山叫做“夸父山”,以纪念夸父。

7.︱西圣王母︱《山海经.西山经》载:「西王母居住在玉山之山,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载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大致像个人,形状威猛,掌管灾厉(瘟疫)和刑罚的怪物。另据「列仙全传」所载:西王母是西华至妙之气化生而成,与东王公分掌天下三界十方之男女仙籍,配位西方,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 西王母是汇集西华奇妙真气,降诞于神州伊川的道教崇高女神,先居西方,德配坤元,主掌阴灵真气,是洞阴至尊。传说中的女神。掌管灾疫和刑罚的大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仙岛,王母的瑶池蟠桃园,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亦称为金母、瑶池金母、瑶池圣母、西王母。

8.︱精卫填海︱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发鸠山。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9.︱北溟鲲鹏︱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10.︱千年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10. 玉雕八仙过海图片大全

王希伟作品获奖:《四海滕欢》、《北京奥运徽宝》、《释迦牟尼》、《八仙过海》。

王希伟1981年在北京双龙玉器厂学艺,1984年调入北京玉器厂,1986年到北京市工艺美术品总公司职工大学深造,1989年继续从事琢玉,2005年获北京市总工会“经济技术创新标兵”称号。

王希伟擅长雕刻人物、山水、大型作品及小雕饰等。作品注重整体韵味,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主张创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