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张瑞龄书法价格

一、张瑞龄书法价格

收藏不要因为某个书画家或者别的艺术家出名了就去收购,更不要去收购已经炒得很高的书画等艺术品;也不要因为某个艺术家还不出名,就不收购他的艺术品,甚至艺术价值高的也不收购。只要是真正有价值,有特色的书画等艺术品都值得收购。因为许多艺术家起初不出名,他的书画等却已经很好,很有特色了,只是人们还没有认识到,但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比方八大山人・・・・・・江西的黄秋园、陶博吾・・・・・・等都是逝世了书画才被重视和发掘出来,人们趋之如骛,欲购而不可得。所以说好只要是好的、有特色的艺术品,在作者尚未出名,且作品价格非常低廉时购买,成本低,升值潜力大,收藏它们能保证一本万利,收藏者何乐而不为呢???如果说价格,倘若只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若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个性、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如果是千篇一律的、模仿的、或者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二、免费艺术签名,姓名 张瑞 帮忙设计下.谢谢

张瑞

+

三、张瑞龄的祖国六十春秋颂张瑞龄书法展

2009年9月26日,“祖国六十春秋颂”开幕式在北京银谷艺术馆举行,本次展览是著名书法家张瑞龄先生有感于国庆六十周年,一气呵成撰书二十米长卷“祖国六十春秋颂”。著名音乐家金铁霖等各界知名人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

“惊天伟地创大业,斩关奇寨功显卓。抚今思昔电闪遇,历历往事忆蹉跎。华夏长河五千载……”张瑞玲先生背诵起了自己撰书的“祖国六十春秋颂”。他深情地向金铁霖先生等观赏者回忆起了自己撰书“祖国六十春秋颂”初衷。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他早有写首长诗以为纪念的想法,作为献给祖国六十华诞的礼物。张先生生于1936年,可以说见证了共和国的诞生及成长,是伴随着共和国成长的一代人。“我平时很忙,静不下心来写,正好跟随银谷艺术馆赴新加坡访问的飞行旅途中,有六个小时的空闲,在无干扰和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把略经思考的肺腑之言,一气呵成地写出来,刚好是六十句古体长诗。回来后,又一气呵成地写成二十米长卷。以此献礼共和国六十华诞。”张瑞龄说。

杨京岛先生是银谷艺术馆执行馆长兼本次展览策展人,在开幕式上接受采访时,他说:“张瑞龄先生是银谷艺术馆艺术总监,我们为张先生举办这场展览,作为迎国庆展,旨在献礼共和国六十华诞。银谷艺术馆在成立两年的时间里,不但做了迎奥运的展览,还于最近携手中央电视台10频道《人物》栏目拍摄了美术大师《吴作人》专题片,将于十一黄金周在央视播出。”据了解,银谷艺术馆是由银谷集团与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共同管理的以展示名家书画、从事国际美术交流为宗旨的实体,馆里藏有吴作人和萧淑芳大量的作品供众人欣赏。

据悉,张瑞龄系河北唐山人,为人朴实,正直善良,宽厚仁爱,系当代著名书法家,精于楷书。其书法结体严谨,方正奇妙,稳健灵动,线条刚中带柔,韵律丰富,充满动感而又不失古典厚实。他为华北英雄纪念碑书写碑文,其书法作品被当成国礼赠送外宾,因而赢得了“书法在中国”的美称。

“我觉得书卷气最重要的是要自然流露出来,刻意不得。我感觉自己的作品是在楷书森严的法度中,寻求行书的变化空灵,所以我写楷书是一气呵成且速度较快。比如这个二十米长卷的‘祖国六十春秋颂’的书写,我只用了半天时间。”张瑞龄说。对于外界盛传他是“中华第一楷”,他则谦虚地表示,感谢同仁们的厚爱和高捧,他只是想把书法写好,为祖国的书法艺术尽绵薄之力。谈及临帖和读帖,张瑞龄先生深有感慨地说:“刚学书时,要吃透碑帖。但是并不是不分良莠全盘吸收,而是要取其长处,避其短处。比如我现在看帖,除了领会古人的精神外,更重要的是挑错,挑出其书法艺术的弊端,引以为戒。我觉得学习很重要,挑错从某种程度而言,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