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培金核雕铁杵磨针(铁须磨成针的故事)
1. 铁须磨成针的故事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处:宋代·祝穆《铁杵成针》
原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启发是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2. 铁钎磨成针的寓言故事
李白幼年时曾在山中读书,由于感觉太辛苦、太寂寞,就私自跑到山下去玩,在路过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象耳山的时候,看见一个姓武的老婆婆坐在山下的小溪旁,正打算将一根铁棒磨成绣花针,
李白因此受到激励,于是返回山中重新苦读,最终成就了天下闻名的“诗仙”美名。
3. 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是什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4. 铁钎磨成针的主要内容
铁杵是舂米或捶衣用的铁棒。
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据说,是由伏羲发明的,也有说是由黄帝的臣下雍父制造的。在军队中也有杵这种工具,士兵们把杵作为一种兵器使用。
《铁杵成针》的主要内容:李白求学之时,曾经打算半途而废,在回去的路上看到一个老奶奶用铁棒磨针,因此受到受到启发,继而返回山中,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近义词:持之以恒。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例句:
1、所谓仁者爱人,智者知人。滴水穿石、铁杵成针。
2、古有愚公移山,铁杵成针,滴水成江,但都不及我对你的祝福。
5. 铁须磨成针的上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只要功夫深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2、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6. 铁杵磨成针百科
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说的是李白读书的故事。
此语意在说明李白读书勤奋,颇为用功。此语已为成语,又作“铁杵成针”,俗语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事出自宋代祝穆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原文为:“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据原文,故事发生在现在的眉山市象耳山。又据专家考证,内容不实,当发生在李白出生地——现四川江油青莲的磨针溪——李白故居所在地天宝山脚下,此地也确有磨针溪。
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换言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功夫不负有心人”。360百科“铁杵成针”释义为:“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