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圆明园现在的文物各在哪?

你问的是未解之谜。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无以计数,数量也不清楚,专家们只是清楚其中一小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给你个新闻看看吧。

圆明园首赴海外“寻宝”

为学界最大规模文物“摸底”考察

近日,圆明园启动“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未来一年,圆明园将前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首次展开最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摸底”调查,建立完整的圆明园文物资料数据库。圆明园管理处表示,此次赴海外并非追讨圆明园文物,仅是学术层面的研究。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陈名杰称,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

活动参与者之一的刘阳告诉记者,首次海外文物“摸底”分三个阶段进行,下个月首先赴美国,明年初前往欧洲、日本等地。明年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出版相关专著,举办大型展览,并建立圆明园文物资料数据库。

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1/10。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br><br>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br> <br> <br><br>英国大英博物馆 <br><br><br>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剑桥的费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的亚士摩兰博物馆,爱丁堡的皇家苏格兰博物馆,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此外在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地,也者有丰富的藏品。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馆最为著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首屈一指。号称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大英博物馆的唐三彩、陶俑、雕刻藏品质美量丰。而敦煌文物的收藏,特别是唐代画幡、绢画、写经和文书的收藏,更是举世无双,玉器、瓷器、珐琅的收藏也很丰富。院中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也曾经有殷墟甲骨,原为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搜刮的旧物,后转到不列颠图书馆。 <br><br>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其分馆吉美博物馆是亚洲文物的专馆,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的文物,达30000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多为精品,是除北京故宫以外的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中心。巴黎市立东方博物馆所藏文物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0000多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 <br><br> 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br><br>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收藏中,以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而亚洲艺术品中又以中国的藏品最多,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佶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他签押的《五色鹦鹉图》,还有宋代擅长画墨龙的陈容的《九龙图》。 <br><br> 据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介绍,弗利尔美术馆以大宗的青铜器收藏而闻名。这些青铜器大多是从美术角度精选的,对于研究器物形制和纹饰有特殊价值。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铜镜等,玉器尤其精美,如一件有字的商代玉戈、有线刻纹的玉斧等。 <br> <br> <br><br>女史箴图(东晋) <br><br><br>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在有计划地收藏中国文物。现在全日本共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最为丰富,该馆设有东洋陈列馆,共有五大展室,专门陈列中国的文物。大仓集古馆、静嘉堂、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藤田美术馆、藤井齐成会有邻馆、东京五岛美术馆、白鹤美术馆、大原美术馆等也是各有特色的著名收藏馆。值得一提的是静嘉堂和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前者由三菱集团岩崎弥之助父子收集的藏品组成,中有古典汉籍12万册,这其中就有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包括宋刻书200种、元刻本400种和15万卷善本书,均是在陆死后被他妻子卖给日本人的。后者是日本著名的私立美术馆,收藏中国珍宝非常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古印,总数达6000方以上,包括号称收藏甲海内的清代金石学家青岛人陈介祺的旧藏和清末大员吴大激、端方的藏品。而白鹤美术馆则以青铜器的收藏闻名,商周青铜器达1000余件,重要的收藏有1926年洛阳郊外唐墓中的所有出土文物和1928年殷墟出土的文物。

谈到日本收藏的中国文物,必须提一下甲骨。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约有26700片,遍及日、美、英等12国。其中日本最多,达12443片。这些甲骨大多藏在东洋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以至于有人哀叹甲骨文在中国,甲骨学在日本。 <br><br> 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和瑞士等其他国家也都有相当丰富的中国文物收藏。 <br><br> 宝物何时遗海外 <br><br> 如此众多的精美文物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br><br> 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是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出去的以外,绝大多数是以非法途径流失的。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br><br>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l860年lO月闯进万园之园圆明园,大肆抢掠、砸毁,最后放火焚烧。无数珍宝被抢劫一空。据《石渠宝芨》记载,圆明园所藏历代名画有200多幅在此次浩劫中或被焚毁,或被劫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人所摹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沈源所画《圆明园十景》,都出自圆明园。 <br><br>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公开洗劫三天,之后,军人的私下抢劫也没有停止。古观象台遭到德、法侵略者的劫掠;紫禁城被劫,有后来的《洋人拿去乾清宫等物品清单》为证;作为联军总部的中南海也被劫掠;圆明园又再次沦为被掠夺的目标,八旗兵丁和地痞也趁火打劫;英、德、法、意四国抢劫保定的古莲池,并纵火焚烧。《庚辛记事》说,经此浩劫,中国盖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br><br> 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这些甲骨是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这些甲骨便惨遭流失。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较早收集了众多甲骨。据较为确切的统计,安阳小屯出土近20万片甲骨。在海外收藏中,日本最多,加拿大次之,计共有十二个国家或地区收藏,约26700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窃取中国文化遗址的物品,造成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经洞,拥有宝藏无数,美轮美奂的壁画和泥塑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然而,自1900年被发现后,敦煌宝藏的灾难便降临了。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藏经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主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五箱古画和丝绣品,计一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他为这些稀世奇珍只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五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 <br><br> 接踵而来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他从吐木休克和库车已经攫掠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用库车早期文字所写的佛教经典。在敦煌密室里,伯希和翻阅了三个星期,将斯坦因遗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载而去,付出的代价仍然是区区500两白银。同时,他还逐洞摄影,编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画集》。几年后,千佛洞被白俄士兵严重破坏,竟使这批照片成了反映干佛洞壁画原貌的稀有资料! <br><br> 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从这里骗走了约600份经卷,俄国的鄂登堡不仅盗走许多彩色塑像,还盗走了200多份手稿。 <br><br> 美国人来到敦煌时,这里易于携带的文物已经不多了,因此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大型壁画和雕塑。1924年,兰登・华尔纳用树胶粘走36方唐代壁画,还盗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萨像,又在泾州下王母庙石窟盗走七个菩萨头像、一段唐代菩萨残躯,在居延海黑城子盗走一尊彩塑佛像、几方壁画。由于增加了这些文物,<br>四羊方尊!!! <br>――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br>古人形容治国的最高境界是“德如羔羊”。 <br>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一致 <br><br>四羊方尊确实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 <br>其做工之精细,雕刻之复杂,已经登峰造极。 <br>而且是1938年从我们长沙的宁乡出土的。<

你问的是未解之谜。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无以计数,数量也不清楚,专家们只是清楚其中一小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给你个新闻看看吧。

圆明园首赴海外“寻宝”

为学界最大规模文物“摸底”考察

近日,圆明园启动“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系列活动”。未来一年,圆明园将前往美国、欧洲、日本等地,首次展开最大规模的海外流失文物“摸底”调查,建立完整的圆明园文物资料数据库。圆明园管理处表示,此次赴海外并非追讨圆明园文物,仅是学术层面的研究。

圆明园管理处主任陈名杰介绍,自1860年以来,圆明园文物除了在“火烧圆明园”中被焚毁之外,还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散失,据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其中的精华部分大都流失海外,尤以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最多,分藏在各个博物馆和其他收藏机构。美国、日本及其他博物馆和收藏机构也有不少文物。

“由于圆明园的物品清单在火中被毁,圆明园到底有多少文物已无法考证。到目前为止,还有多少圆明园遗物存世,它们现在都在哪里收藏,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总目录。”陈名杰称,圆明园管理处因此联合清华大学、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组共同组织《寻找流失海外圆明园文物系列》调查寻访活动,开展学界最大规模的文物“摸底”考察,为圆明园的研究积累资料。

活动参与者之一的刘阳告诉记者,首次海外文物“摸底”分三个阶段进行,下个月首先赴美国,明年初前往欧洲、日本等地。明年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纪念日之前完成所有调研工作,出版相关专著,举办大型展览,并建立圆明园文物资料数据库。

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中人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1/10。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或者在博物馆、美术馆、学校图书馆,或者在私人收藏家手中。 英国大英博物馆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不列颠图书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剑桥的费茨威廉博物馆、剑桥大学博物馆,牛津的亚士摩兰博物馆,爱丁堡的皇家苏格兰博物馆,都有大量的中国文物。此外在布里斯托、格拉斯哥等地,也者有丰富的藏品。其中又以大英博物馆最为著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都是首屈一指。号称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的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极高地位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大英博物馆的唐三彩、陶俑、雕刻藏品质美量丰。而敦煌文物的收藏,特别是唐代画幡、绢画、写经和文书的收藏,更是举世无双,玉器、瓷器、珐琅的收藏也很丰富。院中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也曾经有殷墟甲骨,原为美国传教士方法敛搜刮的旧物,后转到不列颠图书馆。 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收藏中国文物最集中的地方,其分馆吉美博物馆是亚洲文物的专馆,其中一半以上是中国的文物,达30000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的收藏量达6000多件,多为精品,是除北京故宫以外的最大的中国瓷器收藏中心。巴黎市立东方博物馆所藏文物与卢浮宫不相上下,法国国立图书馆收藏敦煌文物达10000多件,其中敦煌书画的三种唐拓本是稀世珍宝。 在美国,有世所公认的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的收藏中,以亚洲艺术品最为丰富,而亚洲艺术品中又以中国的藏品最多,共有10个中国文物陈列室,分为雕刻、绘画、铜器、陶瓷等。在古代绘画室中,有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宋徽宗赵佶临摹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和他签押的《五色鹦鹉图》,还有宋代擅长画墨龙的陈容的《九龙图》。 <br><br> 据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教授介绍,弗利尔美术馆以大宗的青铜器收藏而闻名。这些青铜器大多是从美术角度精选的,对于研究器物形制和纹饰有特殊价值。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也有不少珍贵的青铜器、铜镜等,玉器尤其精美,如一件有字的商代玉戈、有线刻纹的玉斧等。 女史箴图(东晋)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就在有计划地收藏中国文物。现在全日本共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其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最为丰富,该馆设有东洋陈列馆,共有五大展室,专门陈列中国的文物。大仓集古馆、静嘉堂、根津美术馆、出光美术馆、藤田美术馆、藤井齐成会有邻馆、东京五岛美术馆、白鹤美术馆、大原美术馆等也是各有特色的著名收藏馆。值得一提的是静嘉堂和藤井齐成会有邻馆。前者由三菱集团岩崎弥之助父子收集的藏品组成,中有古典汉籍12万册,这其中就有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的藏书,包括宋刻书200种、元刻本400种和15万卷善本书,均是在陆死后被他妻子卖给日本人的。后者是日本著名的私立美术馆,收藏中国珍宝非常丰富,其中最有特色的是中国古印,总数达6000方以上,包括号称收藏甲海内的清代金石学家青岛人陈介祺的旧藏和清末大员吴大激、端方的藏品。而白鹤美术馆则以青铜器的收藏闻名,商周青铜器达1000余件,重要的收藏有1926年洛阳郊外唐墓中的所有出土文物和1928年殷墟出土的文物。

谈到日本收藏的中国文物,必须提一下甲骨。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约有26700片,遍及日、美、英等12国。其中日本最多,达12443片。这些甲骨大多藏在东洋文库、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以至于有人哀叹甲骨文在中国,甲骨学在日本。 俄罗斯、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和瑞士等其他国家也都有相当丰富的中国文物收藏。 宝物何时遗海外 如此众多的精美文物是如何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呢? 除了其中很少一部分是通过中外文化交流出去的以外,绝大多数是以非法途径流失的。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是在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于l860年lO月闯进万园之园圆明园,大肆抢掠、砸毁,最后放火焚烧。无数珍宝被抢劫一空。据《石渠宝芨》记载,圆明园所藏历代名画有200多幅在此次浩劫中或被焚毁,或被劫掠。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唐人所摹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沈源所画《圆明园十景》,都出自圆明园。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公开洗劫三天,之后,军人的私下抢劫也没有停止。古观象台遭到德、法侵略者的劫掠;紫禁城被劫,有后来的《洋人拿去乾清宫等物品清单》为证;作为联军总部的中南海也被劫掠;圆明园又再次沦为被掠夺的目标,八旗兵丁和地痞也趁火打劫;英、德、法、意四国抢劫保定的古莲池,并纵火焚烧。《庚辛记事》说,经此浩劫,中国盖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1899年在安阳殷墟发现了甲骨。这些甲骨是中国殷商后期的王室档案,内容几乎涉及了3000年前殷商时期的方方面面。但自出土之日起,这些甲骨便惨遭流失。外国传教士库寿龄、方法敛、明义士等较早收集了众多甲骨。据较为确切的统计,安阳小屯出土近20万片甲骨。在海外收藏中,日本最多,加拿大次之,计共有十二个国家或地区收藏,约26700片。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西北是世界各国探险家的乐园。一些探险队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此肆意盗窃文物,非法窃取中国文化遗址的物品,造成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敦煌藏经洞,拥有宝藏无数,美轮美奂的壁画和泥塑表现了极高的艺术造诣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然而,自1900年被发现后,敦煌宝藏的灾难便降临了。1907年,英国人斯坦因带着中国翻译蒋孝琬,跑到藏经洞来。他千方百计诱骗千佛洞主持王道士,拣选了24箱古写本,五箱古画和丝绣品,计一万余件,全部运抵伦敦大英博物馆。而他为这些稀世奇珍只付给王道士500两银子和交了130镑税金。1914年,斯坦因又从这里骗走五大箱手稿,计有600多卷佛经。其中公元868年的木刻本《金刚经》,是印刷史上极为罕见的瑰宝。 接踵而来的是法国人伯希和。他从吐木休克和库车已经攫掠了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用库车早期文字所写的佛教经典。在敦煌密室里,伯希和翻阅了三个星期,将斯坦因遗漏未取的全部精品捆载而去,付出的代价仍然是区区500两白银。同时,他还逐洞摄影,编印出六大本《敦煌千佛洞壁画集》。几年后,千佛洞被白俄士兵严重破坏,竟使这批照片成了反映干佛洞壁画原貌的稀有资料! 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从这里骗走了约600份经卷,俄国的鄂登堡不仅盗走许多彩色塑像,还盗走了200多份手稿。 美国人来到敦煌时,这里易于携带的文物已经不多了,因此他们把注意力转向大型壁画和雕塑。1924年,兰登・华尔纳用树胶粘走36方唐代壁画,还盗走一尊精美的盛唐彩塑菩萨像,又在泾州下王母庙石窟盗走七个菩萨头像、一段唐代菩萨残躯,在居延海黑城子盗走一尊彩塑佛像、几方壁画。由于增加了这些文物,四羊方尊!!!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古人形容治国的最高境界是“德如羔羊”。 与我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一致 四羊方尊确实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青铜器。 其做工之精细,雕刻之复杂,已经登峰造极。 而且是1938年从我们长沙的宁乡出土的。

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没有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天?

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打听流失文物的下落。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石刻铜刻文物有了线索。杨来运先生给记者举例说,北京某单位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说这里曾是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也有说是从圆明园内)运回这对铜狮。据杨先生了解,这对铜狮为嘉庆年间制作,而嘉庆年间在西山除了建设绮春园外没什么大的园林建筑。而绮春园正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绮春园的宫门于嘉庆年间落成,这对铜狮应该是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子。

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人流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经初步考证,这两个花瓶一个是光绪年间的,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三件物品都是恭亲王被贬到戒台寺清修时随身带去的圆明园物品。

但是,遗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毕竟是少数,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于海外,仅靠出资购买,并非长远之计。杨先生无奈地说:“关键问题是缺少有关的国际法则和公约。”虽然我国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但是,各个国际公约的回溯力和缔约国十分有限。

“但我们要不断呼吁,并同相关国家协商,在适当时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杨先生说。

杨先生所在的文史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希望能为将来某一天文物回家作准备。他们希望,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圆明园文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绍资料提供给他们。

杨先生最后说,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产地”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离开了文化母体的历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摆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那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和“在起源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精神,有关国家更不该“赖”着圆明园文物不还。

乾隆十年至乾隆二十四年,清廷用14年的时间,吸收西洋建筑的巴鲁克形式,于长春园北端,建成大水法十景,俗称“西洋楼”。西洋楼就是弘历皇帝命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蒋友仁和王致诚等人设计监造,由中国工匠施工营建的。西式宫殿建筑于中国园林中是一个创举。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的一幢建筑物,楼前有喷水池,沿东西坡道可登上二楼。楼上东西两侧为水车房,呈工字形,中间为蓄水池,可盛水180吨。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进行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抢劫。为了掩盖他们践踏人类文明的野蛮暴行,10月18日,侵略者将这座中外罕见的艺术宝库焚毁。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圆明园又遭浩劫,残存的十余处景区惨遭劫掠,强盗们掠夺了园内的大批艺术珍品,大水法的十二生肖塑像难逃厄运,石雕被砸毁,铜兽头和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清朝皇帝的御玺,以及玉如意、时钟、金塔、玉磬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玛瑙、琥珀、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亦流落海外。《四库全书》、《全书荟要》、《古今图书集成》、《淳化阁帖》摹版等珍贵图书文物,也都未能幸免于难。

一八六零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一空,并放火焚烧。圆明园内四五十处殿堂内装饰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陈设了大量的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周商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都藏有圆明园珍贵文物。

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系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目前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三万余件。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著名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博物馆内的圆明园艺术作品亦为数不少,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靖皇帝。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文物。

美国很多博物馆也是有圆明园文物。梁启超於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五月前往美国纽约博物馆参观,惊讶地发现这里收藏“中国宫内器物最多”。他认为其中一半是圆明园的珍品,而另一半是美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时从北京皇宫中掠来的。这些艺术珍品中有咸丰皇帝所用的怀表,据说是俄罗斯皇室赠送的,其雕镂之精巧,殆无伦比。表大不过径寸,其外壳两裸体美人倚肩於瀑布之上,两鸟浴於瀑布之下,表机动则瀑布飞沫诚其工也。”此外还有“雕玉物品,古近瓷器几数百事,并一龛,不胜枚举。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康熙玉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由中透绿,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之”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咸丰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都会博物馆。

收入於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栩栩如生。这幅画干隆一生祗看过三次,即绘制完成之时、七十岁时和他退位之际。可见乾隆对这幅画的珍视。

《永乐大典》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康熙玉如意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四库全书》

大英博物馆中中国历代珍稀之品现有3万多件。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文物3万多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