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史料价值有哪些? 什么叫史料价值?

一、史料价值有哪些?

1.文献资料

一般指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文字记载,人们通常将文献资料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史部类

即关于历史的书籍。在史部类图书中,以正史类最为重要,它是历代封建王朝官私机构专门编写的记载各朝代历史发展概况的纪传体史书,【例】人们将其合称为《二十四史》,是研究中国历史最主要的文献资料。除正史外,还有如《资治通鉴》等编年史类,《宋史记事本末》等记事本末体类,《国语》、《战国策》等杂史类,以及各种别史、起居注、实录、政书等等。都是对正史较为有利的补充记载,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

(2)经、子、集类

汉代以后,经专指儒家所传授的几种书。清人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的观点。经部类诸书中,【例】《尚书》、《左传》本身就是史书;《周礼》、《仪礼》是研究先秦官制和社会制度的重要典籍;《易经》包含着许多反映殷周和殷以前的历史的重要资料;《诗经》虽是古代一部诗歌总集,但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也是人们公认的。

子部类图书汇总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作品,是研究哲学史、古代科学史和当时社会历史变革的重要史料。

集部类图书系文学性质,不专门记载史事,但里面同样不乏珍贵的史料。【例】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历来被称为“诗史”,其著名的“三吏”、“三别”生动的反映了唐玄宗、代宗、肃宗三朝的社会情况。集部书中有很多内容可与史书互证、互补,甚至多有史书未曾记载的内容。

(3)档案类

档案分公、私档案两种。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建立了国家档案制度,凡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大事,便记载下来,由专门机构加以保管。各地方所藏历史档案的数量也为数极为可观。除公家档案外,还有大量的私家档案,如私人信札、笔记、谱牒、契约、帐簿、商号、文书等,对于研究各个历史时期,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宗法关系和阶级关系颇有价值。

(4)地方志类

地方志是记载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社会生活、历史变迁、地理沿革、风土人情等情况的书籍。地方志一般分为总志和地区志。总志是全国性的方志,【例】如战国时的《禹贡》、《山海经》,清朝时的《一统志》;地区志极为丰富,省、府、州、郡、县一般都各有其志,记载详细,内容广泛,是研究地方史的一手资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思想或学术著作

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的书籍。【例】如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

3.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例】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三言二拍》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

4.报刊杂志

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5.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

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类同于文献资料中的私家档案,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还有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属于个体主动记载的文字留存,是记录当天发生的事情,不是事后的追忆,是第一手史料,是考订史实、补正历史的重要的依据。现存日记史料多出自中国近现代史时期,其史料价值较高。【例】如印证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东史郎日记》。

二、什么叫史料价值?

史书:距离要研究的时代较近的人所写的史书,是研究当时的重要史料,例如汉书之于汉代历史,通典对于唐代制度的历史。明清的地方志对各地区历史的研究等。

档案文书类:尤其对政治史社会史的研究很有帮助。例如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户借资料、唐代的法律条文、明清档案、南京国民政府的档案等。

思想或学术著作:反映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以及学术的发展。如由孟子中可看到战国时代人的想观念,借由黄帝内经可了解中国古代人的医学以及对人的身体的认识。皇朝经世文篇反映了清代人的政治社会思想以及政治社会上的问题等等。

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内容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如从世说新语看六朝人的思想及生活,由元杂剧看元代人的观念及生活,从金瓶梅观察晚明文化及生活。

日常生活中的文字遗留:包括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簿、土地契约书,日记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更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

报刊杂志:为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纸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

口述史料: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借由对尚在人世的当时人访问口述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其他:包括如碑刻、墓志、家谱等等。

非文字史料:

图像类:如绘画、壁画、刺绣图案等,有助于了解当时人的生活及审美观等,图像史料中最有名的是有助于研究宋代城市生活的的清明上河图

实物类:包括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墓葬,用以探讨当时人的生活、及观念等等。这类的史料,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风俗类:借由对于当今流传风俗文化的观察,作为讨论历史现像的依据,

例如由现今对遗留的民间信仰仪式研究为线索,来了解其在古代的情形。或由现在仍存在的原始民族的研究,来推断早期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三、史料的价值?

史料都是有价值的,而且它的价值是不可以用金钱的数量来衡量,人类社会的历史运动是不会重演的,人们要认识历史,只能仰仗历史史料。

史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文化依据,是历史学家借以“重现”历史的基础。

例如:十九世纪末甲骨文发现后,掀起了一场研究甲骨文和殷商历史的热潮,从而处置里商以前和商代历史的许多疑问。可惜至今甲骨文仍然没有人彻底研究透,历史上的一些疑问尚没有解开。

四、历史文献具有什么价值?

比较,首先足一个时间概念-切文献都是各种知识的记录.时间就好似一个链条,它以“现在”为线索.前于此时谓之“过去”,后乎此音谓之“将来”:时间即历史,过去时间中产生的文献叫历史文献;现在即当今的文献叫当代文献.而“现在”,这个时间链条,是极不稳定且稍纵即逝的.当文献学家着手对某种当代文献进行整理研究的时候,它实际已经成为历史的存在物.所以本书使用的“历史文献”的时间概念.从属于的文献都是历史文献”的命题,在收罗文献时、尽可能予延至现在,从古代至建国以来的五十年,均沦述之.  其次,从学科体系来看,广义历史学包括自然界的变迁以及最初人类会活动发展的过程.内容涵盖十分广泛,广义的历史文献.它包括世界上的一切著作,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文学专指人类社会史,即所谓狭义历史学.历史学典籍则指古代各个阶段分类分录中的史部典籍,以及现代文.史、哲、经等分类中的文学著作、任何目录分类,都是相对的.因此,史部以外各部其实多属于史学文献,古今学考早有论说.章学诚《报孙渊如书》称.“承询《史籍考》事、取多用宏,包经而兼子集,不特如所询地理之类已也.”可见串氏所著《史籍考>,已不限于四部分类的史部典籍;章氏又有”六经皆史”的论题、这是指《六经》皆为史料.早在两千年前.司马迁作《史记》,就以《六经》为史料.他提出了“颁协《六经》异传,整齐自家杂语”的命题,广泛取材.但是,如果把四部典籍都视为历史文献.则是广义历史文献,它与一切文献没合区别,而失之于混淆;如果固守史部类日,必又失之于偏狭c“混而合之则不清.拘而守之则已隘”(章学诚:烛考释例女),即所谓“过犹不及”,太广大狭都是弊病.本书考察的历史文献,以狭义的支部典籍为主体,而概述广义的四部文献,别择其中的历史学史料文献.主次分明.  中国历史文献的积累,有三个方面的重要途径.一是官府档案文书的积存,二是历史撰述的日增,三是史书以外的各种撰述的发展.

五、史料价值什么意思?

史料价值,指的是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价值。史料实证素养中关于史料价值评价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评价包括辨析史料和认识价值两个方面,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史料价值评价层次结构。史料价值的三个评价层次以及每个层次的两个方面分别呈现递进关系。针对史料价值评价层次结构,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根据历史现象认识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根据时空观念辨析互补性史料的价值,根据唯物史观辨析互异性史料的价值。

六、史料类型和史料价值是什么意思?

一、史料分类及史料价值判断

• (1)第一手资料是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有些本身就是该历史事实的某些遗存,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档案等。 (当时)

• (2)第二手资料又称转手资料,它是相对于第一手资料而言的,反映该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资料,如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后来)

• (3)史料的价值:一手史料可信度高一些

• 出土文物是更接近历史真实面貌的证据

• (4)史料价值判断

• 是否一手

• 史料反映哪些历史现象

二、史料价值判断步骤

• 首先,看材料的出处来源,初步辨析材料的价值与类型,看看是文献、图像、还是实物等史料;再看是一手史料还是二手史料,确定史料价值。

• 其次,依据材料中的时间和内容,联系所学知识,是否与所学知识构成证据链,即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否印证所学知识。

• 第三,按照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史料)分类。

• 第四,对材料的史料价值进行整体评价。

• 史料的价值判断就是看史料能否用来证实或者研究某段时期的历史发展规律

三、史料的研读

• 1.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

• 2. 读史征信

• 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 (1)判断史料真伪:证实,证伪。

• (2)孤证不立,无证不信。(不能以偏概全,或以个例代表整体)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 300 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 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

• c.唐代 369 位宰相中有 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

• 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 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

• (3)了解史料作者的情况:究人,究世。

• 班固在《汉书》中对王莽全盘否定,甚至进行人身攻击,主要是因为他对王莽的改制深为不满。

七、叶圣陶日记有哪些史料价值?

124年前,叶圣陶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平民家中,他是从苏州走向全国的一代师表。为了纪念这位杰出教育家、文学家、编辑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今天上午,由苏州美术馆和苏州市名人馆主办的“‘俯仰两无愧’——叶圣陶文献展(第一期)”在叶圣陶的故乡开幕。

展览分为“未厌”书斋与“海棠”花园两个部分。“未厌”书斋中,“笃思好学”、“倾心文教”、“开明夙风”、“西南羁绪”、“涓泉归海”、“忆昔吾苏”六大板块展现了叶圣陶在峥嵘岁月中践行孟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君子之道。“海棠”花园中,“合韵似鸣琴”、“团聚惬余怀”、“故交独拳拳”三大板块表现了叶圣陶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女慈爱关切、与友朋敦厚诚挚之情。

圣陶日记、西行日记、东归日记与北游日记

本次展览得到叶圣陶之孙叶永和夫妇、孙女叶小沫女士的大力支持,共展示叶圣陶日记手迹38页,父子家书4封,冰心、老舍、郭绍虞、朱自清等友人信札20通,以及叶圣陶亲手整理并作说明的老照片150张等。其中,叶圣陶日记手迹与友朋信札均为首次公开展示。展览还得到了叶圣陶纪念馆和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的鼎力相助。

“实在没想到能看到那么多叶圣陶亲笔的日记手迹。过往只是零零碎碎看到印刷体的叶圣陶日记。”参与展品征集的苏州市名人馆管理部工作人员薛懿告诉记者,叶圣陶的日记保存得非常完整,随着人物轨迹包括圣陶日记、西行日记、东归日记、北游日记,除了抗战时期因日军轰炸散失的部分之外,全部留存至今。“他的日记都是由他本人手工装订,光是苏州时期的日记,就有22本竖版装订本。”她说。

“17岁时,爷爷开始写日记。从这时起,直到过世,无论是战时还是和平时期,一直在坚持。爷爷写日记的初衷是为了自省,记录自己的过失,以求不再重犯。不过从一开始,他在日记中所记的,就不只是检讨和改过,更多的是他的学习、生活、工作和交友,写的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各个时期中国的面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叶小沫说。

八、化石的史料价值?

化石是历经上千年、上亿年沧海桑田演变的稀世珍宝,是生物和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科学标本,是世界上珍贵的科学和文化遗产,极具收藏价值。远古海洋生物化石中,最古老的化石是距今10亿——8亿年的元古代蓟县纪的菌藻、古藻类叠层石岩,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古生代碳酸钙质沉积岩,其中有三四亿年前的珊瑚、海绵、菊石、海百合生物,还有腕足类、腹足类等生物。这些生物死后,保存了它们躯体的地层,经过沧桑巨变,才最终形成了石头。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动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我们把这些石化了的生物遗体、遗迹就称为化石

随着市场对化石的收藏热度来看,海洋生物化石已经不是单单的收藏那么简单了,化石对于收藏爱好者和化石投资者来说已经源源不是简单的喜欢和研究那么简单了,化石源于他的稀有和对于上冰河时期地球早期所发生的变故而遗留下了的亿万年标本进而变成了化石,所以化石已经不单单是只有研究价值而已,因为他的稀有和市场对他们的评估已经是非常高。

九、史料价值怎么区别?

史料价值一般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区别在于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是比较可信的资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或者通过其他人转述后留下的,需要甄别。

十、长安志史料价值?

宋敏求《长安志》作为一部重要的历史地理学著作,20世纪以前只有少数学者谈及其版本、流传问题,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以来,对《长安志》的研究逐渐深入,以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为界分三个阶段。同时这三个时期日本学者对《长安志》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研究成果值得关注和借鉴。

对中国卷帙浩繁的地方志而言,20世纪以来《长安志》的研究作为近现代地方志研究的缩影,对其他地方志的研究起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