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上的兽面纹(兽面纹玉饰)
1. 玉器上的兽面纹
玉琮:高8.8厘米,孔径4.9厘米,射径17.1至于17.6厘米此玉琮高8.8厘米,孔径 4.9厘米,射径17.1至于17.6厘米,乃良渚文化时期的典型玉琮。玉琮的形体大小高低不一,一般早期矮,晚期高。
玉琮:宽7.8厘米,下宽6.3厘米,高达31.6厘米这一玉琮也是良渚文化时期的,上宽7.8厘米,下宽 6.3 厘米,高达31.6 厘 米,用料为地方玉,青褐色,质地细腻润泽。长方柱体,上宽下窄,外方内圆, 中间对钻留有台痕。柱体四面中间有垂直凹槽,四角以深阴刻线为界,分为十二 节,每节又以四角为中线,琢有简化之兽面纹。此琮造型端庄,形制硕大,纹饰 神秘威严,打磨细腻光洁。
2. 兽面纹玉饰
1、纹路不同 回形纹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 夔龙纹是夔形纹饰,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 2、用途不同 夔龙纹是传统装饰纹样,常见于古钟鼎器物上。 回形纹是青铜器、陶瓷器上一种原始纹饰。 3、起始时间不同 夔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有印夔纹装饰的。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景德镇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云雷纹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而来。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
3. 玉雕兽面纹
玉虎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典型器物之一,类似器物在罗家柏岭、六合、肖家屋脊、枣林岗均有出土。从外观特征看,石家河文化玉虎分抽象和具象型两种。石家河文化是中国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因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群而得名。为承袭“屈家岭文化”演变而来,年代距今约4600-4000年。该文化出现了如石家河遗址群,石家河古城等。
曾经出土的一只玉虎是茹家庄伯墓出土玉虎,另一只是虢国墓地出土玉虎。这代表它是西周到战国时贵族才带的。另一种说法是虎符,有两块玉组成,拼起来是一只完整的老虎,作为兵符使用。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所以不是可以做成玉器佩戴的。
好像没有玉豹子会作为佩戴的……都是装饰物用来摆放而已。
动物形纹饰有神兽和写实动物两种,最常见的是兽面纹和螭虎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彘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兽面纹玉器,后世仿造非常多,但都未把握住细部特征。辨认春秋至汉代的兽面纹,关键在于眉毛与鼻的刻线是粗连的,眼睛一般为菱形,抓住了这个特征,一般很容易识别出仿制品。
螭是龙的一种,因形状似虎而称为螭虎。螭虎纹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装,装饰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将螭餐作为天空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时,往往衬流云纹。
写实动物形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少见,主要是沿用商、西周时期动物玉雕的造型。目前见到的动物形纹饰有两种:一种是虎皮纹,装饰在虎形玉佩上;另一种是蝉纹,装饰在玉管上。这两种纹饰都仅见于春秋时期,迄今还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动物形纹饰。
头部最常见的玉饰是玉玦,诀是耳饰,悬夹在两耳上,常成对出土于人头骨两侧。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样式有两种:一种是沿用新石器时代的样式,作扁平体形,大多数没有纹饰,也有的雕琢龙纹、卷云纹、勾连纹或缺口部作又龙首。
4. 玉兽面纹饰是什么时期的玉器
第五集 邦国时代
1、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城堡四起、争奇斗艳的邦国时代。众邦国及其联盟,以文明和战争为网络纽带,不断整合重组,推动着社会轰轰烈烈变革,孕育着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
2、通过考古,揭开神秘面纱,复活历史,探寻造成几大辉煌地方文明遭遇突然衰落的谜团,追问中原地区存续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文明核心的深层原因。
3、石家河文化。1954年考古发现,距今约4600到4000年的文明,经历高峰后,突然衰落,成为千古之谜。一百二十万平方米的石家河中心聚落,内部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包括手工作坊区、居民生活区、祭祀区和墓葬区等。城内约居住着三万至五万人,已经进入文明时代,成为江汉平原统治中心。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可能是当时神人或巫师的形象,玉人头、玉虎头、玉鹰或玉蝉,大多出土于成人瓮棺之中,显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4、邦国时代,相当于传说中五帝时代的后半程,颛顼、帝喾、尧舜禹时期。尧、舜、禹讨伐三苗,是远古华夏集团与苗蛮集团的战争冲突,其影响不亚于炎黄大战。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形成若干部落联盟,其中主要有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的苗蛮集团等。华夏军团历时70天大败苗师,从此苗蛮集团退出历史舞台。
5、扁壶(距今约4000年) 山西陶寺遗址出土。在壶的正面和后面,分别有两个朱红符号,正面的符号很像甲骨文中的“文”字,后面的符号,按象形来解释,认为是建立在黄土塬上用夯土版块筑成的大城,也就是“尧”字。“文尧”是对尧的赞颂,与唐尧或夏禹有关的文字。
陶寺遗址存在的时间约为距今四千四百到四千年,这一年代在夏代之前,属于尧、舜时期。陶寺遗址出土有彩绘陶簋、彩绘大陶盆、玉兽面、大厨刀以及玉龟、玉琮、玉壁和彩绘陶壶等王者之器,说明陶寺墓地存在着国王墓葬。
陶寺城中发现了大型天文建筑古观象台,通过复原,考古人员发现,古人透过柱与柱之间的11道缝隙,观测正东方向塔儿山日出的上切与下切,以确定当时的20个节令历法,比世界上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早近五百年。这样一个20个节令的历法,在四千一百多年前,全世界绝无仅有,目前考古发现只有唯一的这一例。
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
6、史书记载,尧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是制定历法,制定了与今天相近的一个太阳回归年的节令划分,并组织实施了大规模的日月星辰的观测工程,陶寺遗址古观象台和圭表的发现表明陶寺遗址很有可能是帝尧古都之所在。这个圭尺的发现,主要的就是地中标准的标出,标榜地中的目的在于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都城所占有的地中的位置,也就是通过地中位置的占有来垄断与上天沟通的唯一的通道,来体现君权神授的正统地位和正统思想。
7、最初中国的概念是在陶寺文化时期形成的。史书记载,尧舜禹时期已有万邦,如《尚书•尧典》说,帝尧能,协和万邦,《汉书•地理志》说,尧、舜时期,协和万国。
石峁遗址 陕西省神木县 入选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通过勘探石峁遗址由皇城台、内城、外城组成,发现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棺墓、瓮棺墓等,距今四千年左右,面积425万平方米,是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城址。
石峁壁画(距今约4300年) 以白灰面为底,以红、黄、黑、橙等颜色绘出几何形图案,
只有一只眼睛的小玉人:据《山海经》中记载,在海外有三十六国,其中有一个一目国,这块高4.5厘米的玉雕双面人头像,两面都刻着一只橄榄形的大眼睛,鹰钩鼻,微开着的嘴,脑后突出的一只耳朵和头顶的椭圆发髻,
公元前2000年前后,陶寺都邑发生了外族入侵和内部的暴力革命,摧毁了陶寺的贵族秩序和精英文化,导致持续300年文明的陶寺城邦衰落。
8、良渚文化,是1936年首先发现于杭州城北的良渚镇而得名,存在年代距今5300到4300年。
良渚文化是完全可以和埃及文明和两河文明中的一个国家的文明来对比的。
良渚玉器工艺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高峰,许多花纹只有0.1毫米宽,像头发丝那么细,以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如何完成这项工艺的,至今仍是个谜。
四千多年前,繁荣一时的良渚王国突然遭遇了一次大的毁灭性灾变。良渚文化过度开发资源,把社会的宝贵财富过度用在毫无实用价值的玉器生产上面,玉矿的衰竭导致良渚文明的衰落,最终诱发社会崩溃。今天在良渚文化遗址上发现有水灾痕迹,淤泥、泥炭和沼泽层,可能一些良渚文化遗址至今还深深埋在太湖湖底。
9、群雄竞起的邦国时代,华夏大地正发生着急剧动荡的社会大变革,公元前两千年前后,数百年异彩纷呈的中原周边文化先后走向衰落,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依托,覆盖广大地域的核心文化,在极短的时间内吸收各地的文明因素,迅速崛起。
河南省二里头村 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这里曾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所在地,上演过夏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的壮阔史诗。
10、如果说波澜壮阔的邦国时代是满天星斗,那么由于一个大的政体的存在,导致满天星斗转化为月明星稀,一轮明月出来了,使得它周围的这个星斗变得黯淡起来,这个明月就是二里头遗址。
11、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
12、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开始从多元无序经过百川归海走向多元一体,浩瀚的宇宙和黄沙中被风吹起一角的远古遗迹共同讲述着我们波澜壮阔的历史与未来
5. 兽面纹古玉
龙山文化是距今3950年-4350年沿黄河中下游的史前文化,其中包含着山东、河南、陕西等地的龙山文化,于1965年首次发现于历城龙山镇而命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铜石并用的一个重要文化,其出土的玉器有玉璇玑、玉斧、玉璧、玉钺,玉人,玉锛等,其中举世闻名的有五件典型器物
1:一件为凤攫人首佩,这件玉器整体使用镂雕工艺,主要描绘的是凤鸟或者是鹰这类凶猛的飞禽抓住人首的场景,深刻的反应当时的时代背景。
龙山鹰攫人首玉佩
2:镂雕玉璇玑,该玉璇玑的工艺,以镂雕鹰纹为主,和两组镂雕的龙纹为主,说明在这个时期是以鹰为图腾的。
龙山镂雕玉璇玑
3:组合玉发簪,这件组合玉发簪是由两部分组合而成的,上端的扇形镂雕玉件是镶嵌在下端的竹节形的发簪上的,体现了当时极高的制作水平。
龙山 镂雕镶绿松石组合玉簪
4:阴刻饕鬄纹玉锛,这件玉器的奇特之处在于,上下两节分别埋藏在墓葬中不同位置,故出土时形成了不同的沁色,二是该兽面纹,有人把它做为后代玉器饕餮纹的起源。
龙山 兽面纹玉锛
5 :神木石峁的戴耳环玉人,这件玉人是上博的镇馆之宝,如果不知道确切的年代,没有会想象这是一件史前玉器,从这件玉器上可以观察到当时人的服饰穿戴,装饰耳环等特征,是一个对史前文明了解的重要资料。
龙山 玉人
在这些玉器上使用了精美的镂雕工艺,以及组合方法,整体玉器制作精美,纹饰寓意复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重要的玉器文明。
6. 兽面纹玉带扣
良渚古城。
以玉器为代表的出土物是良渚古城遗产价值的重要承载要素,良渚文化玉器以其数量之多、品类之丰、雕琢之精,达到了中国史前玉器文化的巅峰。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有璧、琮、钺、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镯、玉管、玉珠、玉坠、柱形玉器、锥形玉器、玉带及环等。这些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5项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7. 玉器兽面纹历代特点
【兽面纹】:又名饕餮(tāo tiè)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一只狰狞凶猛的兽首,又名“龙面纹”。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及玉铺首上。饕餮是一种贪恋的猛兽。《吕氏春秋》中说:“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商周时期的很多青铜器上都装饰有兽兽的图案,宋代的《宣和博古图》最先把它定名为“饕餮”。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在商代就已出现,在战国至汉代很盛行。
8. 兽面纹玉佩
上古时代,人们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灯与神灵沟通,人们制作出带
有兽面纹的祭器,是,兽面成为古代祥瑞之物,被后世认为不仅可以驱凶,还可纳福迎祥、助长财运,而受到推崇。
兽面纹是动物纹饰之一 ,它是对动物头部作正视的图案。其结构以中间鼻梁为基准线,两边为对称的双目,目上有眉,其侧有耳。上部是额,额侧有突出的角,下部为兽口,两侧为腮。
有的兽面两侧还各有一段向上弯曲的身躯,身躯下往往有足爪。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也称饕餮纹。
兽面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和陶器,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器物上均常见兽面纹。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则出现在夏代。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青铜器的制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属于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青铜器种类少,造型简单,器壁较薄,制作粗糙,纹饰较少。
总的来说,饕餮纹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鲜明。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
兽面纹即兽类动物的头部图案,有牛、羊、虎等多种形象,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它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象征着威猛、勇敢、公正。
中国传统民俗认为,人在青春年少的时候,血气方刚、阳气厚重,邪祟之物也因之不敢挨近;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精气渐渐衰退,抵御邪祟的能力也就自然下降,这个时候,就必要佩戴一些辟邪祛恶的护身符来守护自身。
兽面,就是具有“守护”成果的纹饰之一
9. 商代玉器兽面纹
饕餮纹贝币,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最早起源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陶器和玉器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兽面纹有的有躯干、兽足,有的仅作兽面。“饕餮纹”是后人附会的称呼。
10. 玉器兽面寓意
上古时代,人们将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都归结为神的力量,灯与神灵沟通,人们制作出带有兽面纹的祭器,是兽面成为古代祥瑞之物,被后世认为不仅可以驱凶,还可纳福迎祥、助长财运,而受到推崇。
兽面纹是动物纹饰之一 ,它是对动物头部作正视的图案。其结构以中间鼻梁为基准线,两边为对称的双目,目上有眉,其侧有耳。上部是额,额侧有突出的角,下部为兽口,两侧为腮。
有的兽面两侧还各有一段向上弯曲的身躯,身躯下往往有足爪。由于有首无身,所以叫做兽面纹,也称饕餮纹。
兽面纹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玉器和陶器,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器物上均常见兽面纹。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则出现在夏代。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青铜器的制作才刚刚拉开序幕,属于我国青铜器艺术的初创时期,青铜器种类少,造型简单,器壁较薄,制作粗糙,纹饰较少。
总的来说,饕餮纹由目纹、鼻纹、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鲜明。也正是因为这些特征,将人们引到了一个神秘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