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玉雕大师(张良玉雕大师简介)
1. 张良玉雕大师简介
1 临沣寨
临沣寨位于平顶山郏县堂街镇境内。因红石而得名,是全国罕见的保存完好的古寨,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有雄伟的红石寨城墙、潺潺的护寨河以及保存完好的古宅。
临沣寨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整个村落被一种浅红色条石砌筑的寨墙紧紧围着,围长约1100米、高6米多的寨墙上有城垛800个。
临沣寨为一洼地型古村落,周围千亩芦苇、百亩竹园。杨柳河、北汝河绕寨而过,终年绿水长流。
2 张店村
郏县李口张店村,系“汉初三杰”之一张良的故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代就建有张良庙,又称留侯祠。其后裔一支明初寻根问祖,迁返故里,建房筑寨。至今,仍保留有提督府、西官宅等明清建筑。
村内现有明清官宅民居建筑290余间,基本保存完好,以明代提督府、清代东西“官宅”院、南北“义和”院等大户人家的宅院为代表。这些建筑上的雕刻比比皆是。村中有木雕近三十处,一千多块,各种砖雕、石雕近百处,三四百块。
张店村人杰地灵,这里不但出了张良,亦有不少古代高官,被称之为进士庄,仅明清两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就12人,受皇封者共60多人。这些人在张店村修建的宅院被称为官宅,而张店村至今尚保存296间明清官宅,其精致的雕饰、威严的门庭,鳞次栉比的宅院,颇似一座“明清官宅博物馆”。
3 西寨村
西寨村位于郏县东北隅。自古为中原腹地,商业发达,商贾云集, 是一个人杰地灵、天裕物丰的古村,蓝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西寨村大街属于冢头的一个招牌,有“小上海之称”的冢头古镇,把2000多年积淀的精华,都在西寨村这条街上体现出来。
在这条仅仅数百米长的街道上,荟集大小古店铺多达百个,并不宽阔的街道两侧,随处可见明清时代的建筑。
2. 张良玉雕大师简介资料
"入木三分"是一个成语,形容书法或绘画技艺高超,笔力深厚,能够将笔触深入材料之中,达到深刻的效果。"入木三分"最初出自《史记·张良列传》中的一句话,形容张良的计谋深入人心,就像刻在木头上一样深刻。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的精湛技艺和深刻效果。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被誉为"天下第一行"。"入木三分"常常被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技艺,意思是他的笔力深厚,能够将笔触深入纸张之中,达到深刻的效果。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字形工整、气韵流畅,而且笔画深邃、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震撼。因此,"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形容词语,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技艺高超、精湛。
3. 张良玉雕大师简介及作品
河南,古称中原、豫州、中州,简称“豫”,因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
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诞生了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商丘等古都,为中国古都数量最多最密集的省区。河南有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商鞅、张良、张衡、杜甫、吴道子、岳飞等历史名人。
近现代历史上名人也众多。
1、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汉族,字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项城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统一国家,并当选为第一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选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在位期间袁世凯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1914年5月23日,袁世凯改革全国地方官制,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下令各省“都督”变“将军”。1916年建立年号为洪宪的中华帝国,未能成功。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死,归葬于河南安阳,享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2、徐世昌
徐世昌(1855-1939年),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其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今卫辉市)府城曹营街寓所。
前清举人,后中进士。自袁世凯小站练兵时就为袁世凯的谋士,并为盟友,一文一武,互为同道;1905年曾任军机大臣。徐世昌深谋远虑,颇得袁世凯的器重;但他又能与袁保持距离,进退有度,在袁称帝时以沉默远离之。1916年3月袁被迫取消帝制,恢复民国年号,起用他为国务卿。
1918年10月,徐世昌被国会选为民国大总统。他"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召开"议和会议"。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辞掉总统职务后,多次拒绝日本人的劝诱,不供伪职。
1939年6月5日,徐世昌病故,年85岁,先寄葬于天津桃园村原英国公墓,后同夫人一起归葬于河南省辉县市百泉镇苏门山下。
3、柏杨
柏杨(1920.3.7~2008.4.29),原名郭定生,自称是“野生动物”。一生念过很多个学校,但从没有拿到过一张文凭,为上大学数次使用假学历证件,曾被教育部“永远开除学籍”。他的言论和书籍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争议。
代表作《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异域》等。
4、崔琦 -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
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奖。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2004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为中科院荣誉教授。
5、冯景兰
冯景兰(1898.3.9--1976.9.29),地质教育家、矿床学家、地貌学家。从事地质教育50多年,培育了几代地质人才。在两广地质、川康滇铜矿地质、豫西砂矿地质、黄河及黑龙江流域新构造运动、工程地质学等方面进行过大量开创性工作。而对矿床共生、成矿控制及成矿规律等研究上贡献尤大,提出了"封闭成矿学说",他参与主编的《矿床学原理》是矿床学的系统专着和教科书。他是中国矿床学重要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丹霞地貌"概念在地貌学上亦有建树。
4. 张良大师雕刻作品
那石岩的缝隙间,生长着参天的古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 山上长满了柏树,一棵树一个绿浪,层层叠叠卷上去,像一个立体的湖泊。
在古柏丛中攀援而上,实在是清幽极了,空气里充满柏叶的清苦味,似乎置身于琼楼仙阁的香火缭绕之中。 百年柏树冠盖如荫,占地足有300平方米,枝条虬劲,翠叶欲滴。
小柏树,那倔强的生命,你是怎样把根深扎进细密紧闭的石缝。小柏树,那干旱的生命,你是怎么一丝丝吸取着大山体内似有若无的点点水气。
小柏树,那苍翠的生命,你的片片 绿手掌是多么黯淡而又刚硬。小柏树,那沉默的生命,你小小的身躯坚韧的枝干已斜立了多少年,多少岁。
小柏树,那孤独的生命,你高傲地屹立在这寂寂幽谷,沐浴了多少日落月出。 或许是长尾雀飞过山岭时不小心从嘴里掉落了一粒柏树籽,或许是山谷里强劲的野风把种子吹进了岩缝。
5. 玉雕大师张良作品
徐州古称彭城,具有4000多年的光辉历史,这里历来就是钟灵毓秀、藏龙卧虎之地。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一代文豪苏东坡,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彭城大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其中尤以“汉代三绝”--汉兵马俑、汉墓、汉画像石为代表的两汉文化最为夺目,极具艺术欣赏和考古价值。以云龙山水、泉山森林公园为中心的风景区风光怡人,美若西子,秀比江南,兼有北雄南秀之美。名胜古迹掩映其中,与之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
两汉四百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应有十八座王陵墓葬,其实还不仅如此,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这些国王的陵墓犹如地下宫殿般的华丽,国王生前喜好的珍玩和国库的积蓄,尽都填充于墓室中。徐州汉墓中的王陵墓葬,构成了徐州两汉文化的“三绝”之一。
徐州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徐州西汉楚王陵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以“精”“奇”“雄”各领风骚被誉为徐州文化三绝之一的狮子山兵马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内容:有博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等十余种。狮子山兵马俑既是汉代的艺术珍品,又是徐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历史见证,不仅对研究汉代雕塑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对于研究汉代社会性生活、丧葬制度、军制战阵都有着同样的价值。
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目前徐州地区出土汉画像石700余块,收藏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画像石500余块。徐汉画像石同苏州园林、南京六朝陵墓石雕,并称为“江苏文物三宝”。除汉墓、汉俑、汉画之外,徐州的两汉文物精品,在中国的两汉文化中也是独领风骚,引人嘱目,北洞山楚王陵出土的220余件彩俑;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铁铠甲、玉棺、玉豹;小龟山楚王墓出土的水晶带钓、刘注银、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土山汉墓出土的鎏金兽形砚;睢宁刘楼汉墓出土的铜牛灯等珍贵文物,皆属国宝。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徐州两汉文化景观中还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胜迹,诸如戏马台、泗水亭、霸王楼、歌风台、拔剑泉、子房祠、王陵母墓等,每处景点,都有一段动人的历史故事,使人联想到的是楚汉战争的硝烟风云。戏马台的高台秋风,可使你概见楚霸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雄风;歌风台的大风歌古碑,能让你领略汉高祖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千古绝唱;子房祠的晨钟暮鼓,会令你对“张良吹箫散楚兵”的传说浮想联翩。所有这些,又为徐州的两汉文化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一位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上这样说:“象徐州这样的城市,荟萃两汉文化如此丰盛的内容,在中国的历史名城中是绝无仅有的。”“两汉文化看徐州”名副其实。
徐州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著名产品如柳琴、皮毛画、玉雕已赢得国内外声誉。徐州地方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如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八大锤清烧鱼丸、糖醋四孔鲤鱼、珍珠鸭子等传统名菜名扬海内外。
6. 张良玉雕大师简介图片
黄石公是张良的师傅
黄石公(约公元前292年-公元前195年),秦汉时道家代表人物,思想家,军事家,别称圯上老人、下邳神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张良后来以黄石公所授兵书助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传有黄石公《素书》和《黄石公三略》。
黄石公,曲阳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流派之一,与鬼谷子齐名。婴儿时被弃于黄山,谓之黄公。他隐居黄山著书立说,留下《太公兵法》(兵书)、《黄石公略》和《雕刻天书》。他把《太公兵法》、《黄石公略》传给张良,把《雕刻天书》传给曲阳的宋天昊、杨艺源二位弟子,才使曲阳人学会了雕刻,后来曲阳县成为“雕刻之乡”,闻名于天下。黄石公,下邳人(今江苏睢宁古邳镇)。世人称黄石公“圯上老人”、“下邳神人”。黄石公本为秦汉时人,后被道教纳入神谱。皇甫谧《高士传》: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