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中玉带的含义(京剧玉字辈)
1. 京剧中玉带的含义
叫“玉带”。这是京剧舞台上扮演文官武将穿蟒袍、官衣时必不可少的一种附件,是围在腰间的一条圈形硬带,上有若干玉片为饰物,即所谓“腰横玉带”。
在古代生活服饰中,玉带是重要的官员服饰之一,但并非所有官员都用玉带。以明代为例,一品用玉,二品用花犀,……七品用素银等等。在戏曲舞台上,则不论官品高低,通用玉带。整个玉带上的玉块放置部位都有用意和严格的规定。
2. 京剧玉字辈
兰文云王善平关栋天郑岩孟广禄江其虎齐啸云程长庚、张二奎、卢胜奎、杨月楼、谭鑫培、梅巧玲、时小福、余紫云、徐小香、朱莲芬、郝兰田、刘赶三、杨鸣玉。
3. 京剧玉带的作用
仙山隔云海霞岭玉带连,据说世外有天仙。
天仙休羡慕世人刻苦干,何难也有欢乐园。
有志能自勉艰辛不用怨,奋斗流汗血得失笑傲然。
但求为世上更添温暖,尽发一分光进取一分暖。
困扰无愁虑努力谋实践,日日渡过开心快乐年。
玉楼仙宫金堆玉砌,俗世比仙境也不差一丝……
4. 京剧中玉带的含义是
有。
京剧中贵妃蟒袍既女蟒,是高贵身份的女性所穿着的正式性礼服,款式与男蟒基本相同,但尺寸较短,一般长约三尺二寸左右,仅至膝部,身后无摆。蟒上绣丹凤朝阳、凤采牡丹、江牙海水等图案,腋下、袖口底摆处加镶蓝缎波形,上绣祥云飞鹤或凤戏牡丹的阔边,穿着时上身配云肩,腰挂玉带,下身系腰包以盖双脚。女蟒的色彩较男蟒少,只分黄、红、白等色。黄蟒为皇后专用;红蟒用途较广,王妃、贵妇、公主、郡主均可穿用。白蟒则多表示挂孝。
5. 京剧玉带图片
1、着靠、着箭衣必须套用小袖,小袖又以干净整齐为上。
2、玉带宜厚,周长不宜超过蟒肚太多。
3、蟒及帔皆以肥硬者为佳。
4、厚底靴,欲求精神则底须高,虽老生亦不必尽按一寸五之制。
5、武生盔头种类甚多,然制作欲求好看,有何原则殊不易定规,大抵不可有尖端太重之观感。
6、杨小楼所用额子平大而下耳兜扣,一色绒球多排重叠。
7、凡扎巾不可向前盍。
8、硬花罗帽之绒球宜密,俾不令罗帽底子显露太多。
9、帽上绒球以全净的为好,如全红、纯白、杏红等等,切不可多用花球,如染黑点黑圈的。
10、玻璃球以翠蓝色为最难看,红绒球之大额子与白罗帽最不宜用。
11、开口跳着用之黑褶子,见有满身散绣蝙蝠及云头者,亦佳,不为海也,平署扮相谱上有之。
12、短打扮或穿箭衣者,如剧情无违碍俱应扎绦子。
13、花靴子易显脚底重,且花绣旧则分外难看。
14、箭衣莫长及靴面,腰上可多。
15、着靠者,内应衬箭衣。
16、着靠时,靠肚内之各带子务要处理安妥,莫要零落。
17、靠相何者最佳?一靠肚要大要硬,二两肩及上臂之云头要大要平,切不要翻里,三靠旗自然要大。
18、靠之花绣亦宜碎不宜整。
19、黑靠上绣花多用黄色,杏红色则太厌促,但金色多无妨。
20、褶子不宜瘦短,腰中扎绦子时尤宜注意。
21、荷叶边之开氅已落伍。
22、杨老将常着绣花彩裤,如《赵家楼》华云龙,黑洋绉裤上疏疏落落的绣着飞鹤,一鹤长不过二寸。
23、白蟒有用青灰色绸水袖者,亦佳。
24、彩裤之要点:虽暗花亦不得过大,如大朵牡丹大片杂花等,亮晶晶要不得。
25、旦角大头上簪宝石针饰,莫自额至颅后皆布满,有三四条即足矣。
26、穿梅派之古装者,溜肩膀之人着之不美,可稍衬两肩起。
27、有些光头之人,剧中脱盔头露网巾后,网巾收口处现头颅青皮一块,殊不雅。皆宜衬块黑布。
28、武花在戏中不乏须打赤膊者,每卸衣后,观其赤净之上身与其花绘之面庞殊不调合,不若不打赤膊。
29、丑角着便鞋上台,该干涉。黑髯口有发制之一种,用时,勿令口面上有折叠之凸迹。
30、髯口仍以从老派使厚而长的好,白满白三尤宜厚长。
31、贴唇髯极不佳,最须打倒。
6. 京剧中玉带的含义和象征
名为玉带,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是身份的象征,一般在武将、高官的服饰上有。舞台上的玉带通常是使用硬质材料,用大缎包裹并镶嵌方形或圆形玉块作为装饰,为便于戏 曲演员的形体表演,玉带设计得比较松大, 可以松松地挂在腰间。
7. 京剧中玉带的含义是什么
京剧里包公的腰带交玉带。
在京剧里包公包龙图的是黑脸长须,头戴加宽的帽翅的乌纱帽,身着蟒龙黑袍服,腰系玉带,双手紧握朝笏板,脚穿大红云头朝靴,这样一个经典老生形象。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剧里的专有名词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本嗓(真嗓)老生基本上都是戴三绺的黑胡子,术语称"黑三"。另外还有灰色的,即花白的三绺胡子,专业名词叫"黪三"。白色的三绺胡子叫作"白三"。还有就是整片满口的胡子,不分绺,术语称"满"。
8. 戏曲中的玉带
大家可以经常看到京剧人物的扮相,很多人腰上总是带着很宽大的腰带。为什么京剧人物的腰带总是那么大那么宽呢?其实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京剧,其服饰多受明朝服饰的影响。这种在我们看来十分“宽大”的腰带,实为“虚挂”,腰带也多为“玉带”。京剧等传统戏曲的玉带、虚挂袍服,其实是沿袭了明代的穿衣习惯。当然,京剧作为一种表演形式,在衣着上会显得更夸张一些,空悬于腰间,有利于表演,其形式、结构也简化了。
古人的腰带,我个人以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布做的,一类是皮革做的革带。革带起源于游牧民族的蹀躞带,是我国民族交流的一大见证。根据革带上有金玉,或犀牛角等饰品,因此又叫玉带或者犀带等。
明朝腰带上的装饰不同,其官阶品位也不同,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明成祖、明宪宗、明光宗分别代表明初明中明末几种风格,他们的玉带都很宽阔,大于使用者本人的腰围,所以并不具有实用性。这一点从定陵出土的文物也证实了,而且这并不是皇帝的专利。
那么,为什么明代这种革带会变的这么宽阔,失去其本来作用呢。据推测:蹀躞带初引入中原时还是以实用性为主,唐朝就有有武官五品以上佩革占鞢七事:佩刀、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都是些打仗用的随身物品。
后来这些物品逐渐演变成金玉犀牛角这些装饰品,于是人们就以装饰品的材质和数量多少区别高低。如《元史·舆服志》一记载:百官公服,偏带,“正从一品以玉,或花、或素。二品以花犀。三品、四品以黄金为荔枝;五品以下以乌犀”。《明史·舆服志》三也称:文武官公服腰带,“一品玉,或花或素;二品犀;三品、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乌角。”
在保持金玉饰品一定大小的前提下,要增加只有无限增宽腰带的长度了。因此,革带越阔,意味着地位越高。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革带上有24件玉石,这应该是天子的规制。
这就是为什么京剧人物的腰带总是那么大那么宽的由来。
以上为我关于该问题的回答,欢迎关注@高知书友
9. 京剧玉佩喻
中国手工刺绣,源之于远古北宋文化的手艺传承,其中与现在这种传统手工艺文化企业的发展,有一涵汴绣文化企业公司在强有力的坚守着这份传统艺术的发展,同时背后几百位绣娘在手工刺绣很多作品。
比如《清明上河图》《天下第一福》《鸿运当头》《太极鱼》《三羊开泰》《报春图》《宝骏图》《马到成功》《国色天香》《千里江山》《富山春居图》《五牛图》《簪花仕女图》《聚宝盆》《万里长城》《迎客松》《花开富贵》等等。
具有强烈的传统文化艺术,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经过悠久历史的洗礼,最终一涵汴绣把它呈现给大家,献给现代社会懂得欣赏它的人们!手工艺刺绣的魅力就是能把您带入画中,让人陶醉在深深的画意之中。
每一幅作品都是绣娘精心做创作的作品,仿佛刺绣里的所有都赋予了生命一般,带给您的永远是那么的神奇,神秘,耐人寻味,青山绿水,花草树木,每个细节都是神奇的作品独特的展示!
10. 京剧玉带怎么固定
穆桂英(旦、俊扮):梳大头、线尾子、点翠、水钻头面、七星额子、翎子、后换帅盔、红硬靠、云肩、后换红绣花帔、内衬素淡青褶子、绣花裙子、绣花彩裤、绣花战靴、后扎绣金女硬靠、披蟒、玉带、云肩。产子后,风帽、软靠、红斗篷。还乡(旦、俊扮):梳大头、线尾子、水钻头面后带七星额子、流苏、花褶子、素边裙子、彩裤、薄底。后换改良靠。四女兵(旦、俊扮):贴片子、包头巾、小额子、水钻泡子、草花、皎月色素边战裙战袄、腰巾子、薄底靴。
11. 京剧官服玉带
蟒袍是一种规格比较高的服饰。一般普通老百姓,根本就没机会穿到这种衣服。当然,它的地位也那么高,并不是只有宗室亲王、皇亲国戚才能穿。
清朝的时候,只要拥有官员身份,都有资格穿蟒袍。因为蟒袍在当时,属于吉服的范畴内。所谓吉服,就是在吉庆典礼,比如祭祀天地这种场合,官员就会穿蟒袍出来,参与典礼。
吉服包含的范畴有不少,龙袍也包括在内。皇帝在吉庆典礼上,也得穿龙袍。除了祭祀,包括群臣朝见皇帝,皇帝宴请群臣等场合,只要皇帝穿了龙袍,官员就得穿蟒袍,表示礼敬。
除了上述这些场合,清朝还有规定,在元旦、冬至、夏至、万寿节这四个节日,官员都得穿蟒袍庆贺。万寿节是皇帝、皇后以及太后的生日。一般来说,每年皇帝生日的前三天,后四天是穿蟒袍的时候。不过,有时候万寿节会延长,官员的蟒袍最多要穿一个月。
虽然蟒袍穿起来很气派,可是,那么厚的面料,一层层的裹着。如果是夏天,简直就是在受苦。当然,即便这么受苦,也有一大群人争先恐后。
即便官员穿的同样都是蟒袍,不过,蟒袍之间的样式,还是有很大不同。这种官员,跟官员的级别由很大关系。清朝官员有九品官阶。每个官阶的俸禄、地位待遇,有很大不同。蟒袍也是用来体现这种不同的表现之一。
在这里,就有必要讲讲,蟒袍的样式。蟒袍跟龙袍,其实很相似。主要的区别只是在于,蟒的爪子是四个,龙的爪子是五个。这种划分方式在元朝时候定下的。
这样一来,五爪龙就成了皇家专属了。但是,皇帝为了显示对某些人的看重,便会允许他们穿五爪蟒袍的官服。
五爪蟒跟五爪龙几乎就是一样的。但是,龙袍跟蟒袍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在颜色、纹饰等方面,龙袍跟蟒袍开始出现区别。比如龙袍使用的明黄色,这是属于帝后专用色,亲王皇帝都不能使用,更不用说朝廷官员了
纹饰上,龙袍则有“十二章纹”,这个也是其他服饰上没有的。而且,龙袍也是因为它只属于帝后能穿,才让它成为别人不能使用的称呼。
当然,穿五爪蟒袍依然只是少数人的特权。在宗室当中,只有皇子、亲王、郡王可以穿五爪九蟒。而官员当中,则是按品级划分的。只有一品、二品、三品官员,才能穿五爪九蟒。五爪九蟒,这个符合了过去中国讲究“九五至尊”的数字。
至于其他官员,最多只能穿四爪八蟒。到九品官员的时候,则是四爪五蟒的蟒袍样式。蟒袍上蟒的数量是在下降。爪的数量不会下降。四爪以下就不是蟒了。这种蟒袍样式的不同,是清朝特意做的一种安排。
跟过去的朝代相比,清朝开放了蟒袍的使用情况。因为在明朝的时候,蟒袍只能是皇帝特赐。其余官员不能私自穿着的服饰。而且,穿蟒袍的时候,还要佩戴玉带,显示尊贵。清朝将蟒袍纳入官服中,这是继承了过去的服饰制度。
让蟒袍可以成为所有官员穿着的服饰,则是一种根据实际的变动,拉拢官员的做法。但是,把蟒袍区分出级别,则是体现出清朝官员本身等级高低的不同。正是这种等级的不同,成为皇帝升迁赏罚官员,让他们愿意听话、办事,忠心耿耿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