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玉雕特征(汉代玉雕图片大全)
1. 汉代玉雕图片大全
汉代玉器,继承了战国玉雕之精华,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玉管只是其中一个代表。有人说,汉代玉器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汉代治玉普遍重视玉料选择,尤其崇尚白玉,而此时期,大量和田白玉进入中原地区,为汉代玉雕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汉代玉器既体现出自由奔放的豪气,同时也呈现出清新脱俗的风格。汉代玉器多以阴线勾勒,这些线条优美而纤细,营造出疏放大气的画面。粗细线条并用是汉代玉雕的一个显著特征。
2. 汉代玉雕工艺特征
西周玉器的工艺以勾彻法为主,,也叫双阴挤阳,双阴寄阳。
是以内侧的勾和外侧的彻或长阴线的内外彻法挤出阳线,也有个别使用双钩法的,彻法是在勾法的阴线一侧重新碾一砣,但这一砣用砣匀速,流畅,不见接砣痕迹,这是西周工法的高明之处,可以说是鬼斧神工;
西周玉器的图案尤其是龙凤纹图案,是一种抽象的,神秘的、具有巫文化的内涵的艺术特质,可以说是世界抽象艺术的鼻祖。
西周玉器用料也很考究,尤其是和田白玉料,经过几千年的埋藏,通透无比,沁色斑斓。实乃高古玉制作的高峰。
战汉制玉技术,相比西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减地阳雕技艺、镂空艺术的的发展,这两种技艺空前发展,尤其是战汉玉璧、玉璜,体现得相当成熟。
但技术发展的同时,图案简、繁两极分化,简化的有涡纹、谷纹、蒲纹等,繁复的如出廓璧璜等。工艺相对简单。西周与战汉工艺比较,西周古玉上的造型、工艺是我特别推崇的。
3. 汉代玉雕动物图片
1700万元。汉代的水晶应用已经很广泛,加工技法成熟,人物表情生动自然,水晶硬而脆加工更难。根据官方网站询得知,汉代水晶小动物最高拍卖记录为1700万元。
4. 汉代玉雕刻文化
自汉代开始“玉翁仲”就成了人们的保护神,汉代“玉翁仲”的雕刻手法是采用著名“汉八刀”雕琢法。用雕、琢、磨、刻技法,玉器上的线条粗犷有力,刚劲挺拔。由于后人都喜欢“玉翁仲”,自唐宋以降仿“汉八刀”做成的“玉翁仲”层出不穷,在民国前各个朝代都有大量的仿汉代“玉翁仲”,而真正的汉代的玉翁仲传到今天却是廖如星辰非常珍贵。真品汉代“玉翁仲”的最大特点是:面部全身神态是年轻人,体形纤细,全身上下比例协调,身穿汉代服装。
西汉时的“玉翁仲”面部五官用三条阴线刻而成,东汉时期的“玉翁仲”眉、眼、鼻、嘴都刻划的细致入微,汉代的“玉翁仲”。为了在悬挂时使“玉翁仲”能正面立着汉代玉翁仲的穿孔为“十”字形"。
5. 汉代玉雕图片大全欣赏
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白玉、青白玉、青玉以及玛纳斯碧玉和少量的岫岩玉、蓝田玉、水晶、玉髓、玛瑙等。和田玉玉料主要来源于玉龙喀什河,为和田籽料,其时山料因条件不具备尚未开采。
汉代玉器造型丰富多样,总体上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传统造型,同时也开创了属于两汉时期特有的器型。
1、器形上:出现罕见新型器物。如葬玉、玉印、辟邪、刚卯、翁仲、玉舞人、铺首、玉剑具、高足杯、鸡心佩等成为汉代玉器的典型代表,影响深远。 丧葬玉是汉代玉器中较有特色的品种,主要有九窍玉(即一对眼盖、一对鼻塞、一对耳塞、一片口含、一件肛门塞和一件生殖器盖)、玉衣、玉璧、玉握猪等,其完善、齐全程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
玉印比较流行,都是刻有文字,无论是隶书还是篆书,大多方起方收,一气呵成,且转折自然,方中富圆,线条笔画同战国有明显的区别,不再是中间粗两头尖的“柳叶形”了。汉印在千百年来对后人的影响深远,清代印坛名师奚冈曾说:“印之宗汉也,如诗之宗唐,字之宗晋”。事实上,汉印在形制与钮式上的多样,即字体的雕琢,章法的变化等方面已成为宗师,被历代雕刻家公认为唯一法门和楷模。
另外,尤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工艺水平的是各种陈设玉,其雕琢精湛,构图变幻莫测,设计新颖活泼,纹饰华丽却不落俗套,整体形象充满动势和灵气,充分显示了汉代自由浪漫、雄浑豪放的时代风貌。作为装饰玉类型的玉蝉、冈卯、司南佩、翁仲都是当时的典型器物。这些发现,对汉代礼义制度和封建集权制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此不一一赘述。
2.材料上:和田白玉被大量使用。汉代玉器的原料主要为新疆玉、岫岩玉和部分蓝田玉。汉代的佩饰及部分剑饰,用料大都为新疆的白玉,玉色浑噩苍旧,古气十足。和田玉也被大量用于玉衣制作上。1995年年底徐州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让世人赞叹不已,报载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金缕玉衣”,由4000多块玉片连缀而成,且均系和田玉,玉片晶莹剔透,堪称绝品。汉代贵族生活的奢侈,用玉之多也就可想而知了。
3.雕工上:雕刻手法多样,不乏精雕细琢之作。在汉代的玉器中,艺术价值较高的应属于圆雕和高浮雕的陈设艺术品,往往这类作品玉质极好,琢磨精细,造型优美,在中国的玉雕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汉代玉器出现了许多反映平常生活的题材,以玉雕牛、羊、鸟、龟、熊等为最常见,开始走向写实,并一反平面雕刻,代之以立体圆雕。典型的如卧牛,丝丝入扣地刻画出牛儿辛勤劳作后疲倦慵懒的神态。这种自然主义的写实表现手法,特征化的传神刻画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技法上:简练的雕刻技术。汉代玉器的品种、数量达到玉器史上第一次顶峰,它的雕琢技术当然也有所改进,最突出的是“汉八刀”和双沟碾法(又称“游丝毛雕”)。明代谢堃《金玉琐碎》提及“只用八刀便刻成一个翁仲”,属于象征性刻画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蝉、玉翁仲、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技法的一大特色,反映汉代雕饰的简洁明快。高濂《燕闲清赏笺》说:“汉人琢磨,妙在双钩,碾法宛转流动,细入秋毫,更无疏密不匀、交接断续,俨若游丝白描,毫无滞迹。”这是赞赏汉代玉雕刀法精纯流畅,在双沟线纹饰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双沟线纹饰并非汉代创造,战国时期已有。“汉八刀”“双沟碾法”只是从两个方面体现了两汉玉器纹饰的厚实、简洁与流畅。
5.纹饰上:出现了异兽灵物图纹。玉辟邪的制作首次出现在汉代。玉辟邪的出现一方面是受我国原有异兽神话的影响,另一方面,当时西域有许多关于异兽的传说流入东方,西域一些动物也被带到中原。另外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也经常在玉璧上出现。单独的龙、凤纹装饰也常用在玉璧上。汉代玉器有比较多的纹饰,特点是很多的玉璧出廓,谷璧、蒲璧的外边有加添螭龙、螭虎、卧蝉、雷云纹等装饰 ,而且比较成功。玉璧除了出廓的特点外,还出现了吉祥语,如“宜子孙”,这是玉璧雕刻技法上具有语言内涵的装饰内容,首现于东汉。另有许多纹饰是继承前代战国时期,如卷云纹、谷纹、蒲纹,都是战国较流行的,或单独出现,或几种纹饰混合出现。
6. 汉代玉雕作品
春秋、战国迄秦、汉时期的玉器,礼玉渐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镂空、浮雕等手法普遍应用。当时,带有政治、道德与迷信色彩的成组佩配列玉器盛行,称为组玉,玉璧、玉环、玉龙、玉璜、玉管等皆成为组玉的一部分。根据近年的考古发掘,关于各类组玉的组合形式与《三礼》所记的玉器制度,多有不符,因此,尚须从古代社会礼仪制度、习俗规范等方面,探索有关组玉的种种问题。汉代玉器引人重视的,是不断有金缕、银缕玉衣出土,生活用玉大量制作。
汉代常见的一种玉佩饰——玉舞人,形态逼真,极富动感。汉代玉器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小饰件雕刻善于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和特定情境下的神态,寥寥几刀,便意趣横生。玉器多用刀刻成,俗称“汉八刀”。
受黄老之学的影响,汉人尤其是统治阶级表现出对永世长存的追求,所以汉代葬玉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考古资料来看,汉代玉衣制作的繁琐程度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目前发掘的玉衣有二十多套。从发掘的成果来看,玉衣的使用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
汉代玉器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产生的一朵奇葩。楚国是一个巫风炽烈的国度,他们从原始社会中走来,少有理性浸染,更多地保存了氏族社会的遗习和风尚。他们想象丰富、奇特、怪异,自成一系的地域文化,具有清新脱俗、自由浪漫的风格。汉代统治者大多是楚人,他们一方面怀着崇敬的心理继承中原文化,又不可避免地使中原文化染上了楚文化的特色,并且使中原文化和楚文化融合起来。汉代的玉璧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刻有蒲纹、谷纹的形制规整的玉璧上透雕出优美飞动的龙凤形象,规整严谨之外又有飞扬流动的奇思异想,体现了汉代把深沉的理性精神和大胆的浪漫想象结合在一起的艺术精神。汉代玉璧的镂雕、透雕技术则更富有装饰意味,显示出楚文化的浪漫风采,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
汉代玉器的主要成就在西汉和东汉。汉代玉雕与前朝不同。从西汉开始,玉雕就进入一个“自我”的领域,除部分器物形制相同外,大胆地创造出独特的雕琢风格。首先表现出来的是汉代刀法,其刀法苍劲有力,粗犷流畅;其次是动物造型优美,转折有序,表情凶悍,活沷生动,大有慑人气魄之势,故又称之为“真浮雕”。
7. 汉代玉雕纹饰的图片
四神纹。四神纹瓦当由各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纹的四种瓦当组成,分施于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殿阁之上,汉长安城遗址多有出土。在历朝历代的瓦当纹样中,汉代的四神纹可以说最为闻名,同时也是汉代瓦当中造型最为完美的纹样。
西汉瓦当以“延年益寿”、“长生无极”等吉祥语作为装饰内容、动物纹样多采用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反映了古代中国的信仰。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
汉代的瓦当纹饰更为精进。王莽时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瓦当,形神兼备,力度超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各种动物、植物等纹样,如龟纹、蚊纹、豹纹、鹤纹、玉兔纹、花叶纹等。
8. 汉代玉雕图片大全大图
汉代櫑具剑
18世纪至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向全世界进行殖民扩张,对各国进行文化掠夺,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高达800多万件。
在800万件藏品中,中国馆占了好几个大厅,总数多达23000余件,我国唯一存世的汉代櫑具剑,就位列其中。
这柄制造精美、保存完整的汉剑,是英国军队在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洗劫圆明园的“收获”。
9. 汉代玉雕人物图片大全
汉代玉猴是一种玉雕工艺品,它通常像一个狐猴或猿猴,造型生动、形态逼真,并且手工制作非常精细。其特点可以总结如下:
1. 精湛的刻制技艺。汉代玉猴所采用的玉石均为品质较好的玉料,经过技艺高超的雕刻师傅的巧手,使得玉猴的每一个细节和纹理都非常精致。
2. 生动的造型设计。汉代玉猴的造型通常非常生动、逼真,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动物的灵活和活力。
3. 神秘的文化内涵。汉代玉猴代表着中国古文化中的一种特殊的神话形象,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古代中国文化的瑰宝。
总之,汉代玉猴的特点主要包括其精湛的刻制技艺、生动的造型设计和神秘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