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玉雕制作的工艺程序(玉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大致有哪些工序)

1. 玉雕制作的工艺程序

玉雕、木雕、核雕等传统工艺,学习起来主要还是看目标是什么。

兴趣、业余爱好,买本书翻翻,了解一些基本知识,再在网上找找教程、看看雕刻直播,添置一套简单的工具,比如牙机、各种金刚砂磨头(木雕核雕用另外的刀头),一个瓶子滴水,就可以动手做。从简单的造型开始熟悉工具、做点儿小件,比如各种造型的吊坠,一个礼拜就能做出成品。几个东西做下来熟悉了工具、流程。就算学会了。

专业点儿,想做为谋生技能,就要多经历一些。不上学的孩子一般选择跟师父,进工作室。按传统师徒关系来,打杂开始,多看、按师傅交代的话,从粗活入手,开坯子,理解了、手熟了,再深一步。多数师傅按自己工作室从事的方向按题材教。比如花鸟鱼虫、山水、走兽、人物等。因为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会签几年合同,优先为师傅效力。不止没工资,还要交保证金。这种方式弊端多,出师后师徒互相埋怨的不少,徒弟觉得师傅不好好教,不教真东西,师傅埋怨徒弟不定性、没悟性,懒,抢生意之类,时间三五年不等。

当然,受传统教育影响,有的工作室也直接开门授课,按课时收费。也有专业的雕刻学校,课程体系比较完善,个人觉得比师徒方式好。

专业的学习,重点在于手艺,手艺的基础靠自己的审美和绘画能力。很多孩子不上学,从零开始,所以磕磕绊绊学不好,对要雕刻的东西,不会画,想不明白结构,也就领会不到要点重点,进步就慢。实际是在补看和画的功夫。出来打工创业,都不容易更进一步。

而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受过美术教育,审美能力强,对造型结构都能快速掌握,熟悉工具和工艺流程厚就能迅速成长,直接向大师进军。

简单来说:

业余爱好,几天就能会,作品工艺性不高,似是而非,自娱自乐;

无基础从业,拜师傅三至五年出徒,艰辛一点,但能力全面;进职业技术学校,一两年就能掌握,但还需进工作室工厂磨练一番;

院校学生入行,能更快更好,只需多静心学习研究传统造型,方能寻求突破,取得成就。

2. 玉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大致有哪些工序

料。选料的目的是正确合理选用玉石原料,已达到物尽其美,主要根据质地、颜色、光泽、透明度、硬度、块度、形状等指标来判断,从而确定去做什么产品。选料是玉器加工的第一道工序,也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设计。在和田玉雕刻工作中设计是第一重要的,是较为抽象的,是高层次的升华。所谓和田玉玉器的设计主要包括创意和造型,是总结寻找器物形成的规律,从而根据规律创造新的价值意义的方法。整体雕刻设计中要坚持一个原则就是“一巧二俏三绝”。一巧指的是设计的构思巧妙。二俏指的是颜色要俏,具有观赏价值。三绝指的是每件玉料的雕琢都是依据它本身设计,很难有重复性,基本上就是绝品。

雕刻。和田玉雕刻工艺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和田玉成品的价格,行内称“三分玉料七分工”,工艺的好坏应注意玉雕饰品的图案、线条及比例是否合适、统一,特别是一些人像、花卉等图案是否符合题材的表达要求。

抛光。抛光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精细的研磨作业,分为机抛和手抛,玉雕行业多习惯称为“光活”,涉及抛光剂、抛光工具和抛光的工艺。抛光是把玉器表面磨细,使之光滑明亮,具有美感。抛光效果分为亚光、亚光自然光、亮光三种。抛光是否精细、光滑、不刮手等直接影响着玉器的光泽,而和田玉的光泽对其价值的影响是很大的。

3. 玉雕制作的工艺程序有哪些

阴刻线:指在玉器的表面琢磨出下凹的线段,有单阴线或两条并行的双刻阴线。汉代以前的阴线段大多极浮浅,由一段段短线连接而成,若断若续,这是砣具旋转轻起轻落形成的,一般称之为“入刀浅”、“跳刀”、“短阴刻线”。

  勾彻:按设计的花纹勾出浅沟形凸起线条叫“勾”,也称阳线,商代时常用。把一边的线墙磨出一定的形体叫“彻”,西周时为单彻,即一面斜入刀,另一面为阴刻线,也产生阳文凸起的效果,俗称“一面坡”。 隐起:在线条或块面外廓略减起,形成隐约凸起,触之边棱不明显,红山文化即采用。

  高浮雕:挖削底面,形成立体图形,并加阴线纹塑形,始于战国,明清时流行。 

 圆雕:立体造型人物、立兽等,红山文化及商代玉器中经常出现此类的玉器。

  浅浮雕:利用减地方式,挖掉线纹或图象外廓的底子,造成线饰凸起的效果。良渚文化的玉琮、兽面眼、口、鼻即用浅浮雕。活环:将玉料削琢成相连的活动环索,可延伸玉料的跨度,春秋时即已采用。 

 镂空雕:又称透雕,在穿孔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最早见于良渚文化镂空的玉冠状饰。镂空雕的程序是先在纹饰外廓等距的地方钻管打孔,再用线锯连接形成槽线。商代时镂空玉凤的镂空剖面很平滑,说明当时镂孔对接技术已非常娴熟。元代的镂雕技术有了新的发展,透雕的玉炉顶、荷花芦叶穿插多达三、四层,十分玲珑剔透。

  花下压花:由多层透雕发展而来,所制玉器巧妙地以细密镂空纹饰为底纹,衬托表面半浮雕手法琢制的龙纹或花草造型,形成两层或三层有浮雕的装饰面。  打孔:红山文化时打孔的形式就很丰富,当时用竹木、皮革钻具,借助于中介水砂钻磨,硬度极低,造成孔洞口沿磨损,两面钻孔的对接不够准,孔径壁有条痕等。良渚文化打眼、穿孔的技术有所提高,玉琮的射径内壁均很光滑,先秦以前由于钻孔的工具原始,孔洞多呈马蹄形眼(单面钻)、蜂腰眼(对接孔洞)。战国以后使用铁钻头穿孔,形成整齐的管状。汉代时能钻制复杂的人字眼(如玉翁仲)、象鼻眼等。

  底子:铲削后的器面、器壁,古代人制作玉器精益求精,纹饰底子也不惜工本,注意削平磨光,因而十分平整。

  挖膛:琢制玉器内腹部技术,良渚文化时的高筒玉琮已显示出挖膛技巧的高超,清代的鼻烟壶制作更追求薄壁,使这一技术更趋娴熟。抛光:分粗光、精光,战国以后的玉器很注重最后的抛光工序,使玉雕表面的晶莹润泽的玻璃光泽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 

 剪影:所雕出的人物或动物采用正侧面剪影的手法,如同剪纸一样,抓住主要的特征,用熟练而准确的轮廓线勾勒出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4. 请问玉雕工艺

双阴挤阳玉雕工艺年代是商代。双阴挤阳,是高古玉上一种特有的阴线组合形式。由两条间隔较近、几乎平行的阴线组成,纹饰在两道平行阴线的表现下,会有一种很强的浮雕感。

但实际上两线之间的部分并未超出玉器的平面,而是由于视觉上的误差,给人一种中间部分似是被两条阴线“挤”出来的错觉,也有人喜欢称呼其为双钩阴线或者双阴线。

5. 玉雕工艺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相料。相,即看。所谓相料,就是在一块河磨玉的原石上仔细的观察,这是设计制作河磨玉的行话。先把一块河磨玉原石用清水冲洗干净,在冲洗过程中,便反复观察。一是相看其皮的颜色与薄厚。二是相看有没有“露肉”的部分,即在原料上寻找能够露出石皮的玉质,以此来判断内部的玉质颜色。三是相看河磨玉原石形状,适合站立式设计制作还是横卧式设计制作。

2

/5

 第二步,问料。俗称“开窗”。就是相完料之后,在河磨玉原石上选一处合适的部位,用金刚石圆锯片在此切割下来一块石皮,使其露出里面玉质。切割时的面积大与小,以石皮薄厚而定,见到玉质为原则。从中观察玉质颜色及纹理,以便作为玉雕作品选题构思。

3

/5

 第三步,选题。即确定作品创作主题。通过对河磨玉原石的“开窗”观察,基本掌握了河磨玉的玉质颜色和纹理形态,然后根据这块河磨玉的形状及玉质颜色选择表现主题的玉雕作品。如果有一块造型美观,质地优良,颜色纯正的河磨玉,再加上设计合理,构思巧妙的题材和精湛的雕琢技术,这块河磨玉的价值就要超出自身价值的数十倍,所有说选题是十分重要的,是很关键的一步。

4

/5

 第四步,设计。对河磨玉的设计,必须内外兼顾,相辅相成。无论什么样的题材,首先考虑好河磨玉多彩的外包石皮如何在玉雕作品中的利用。其次要摆正设计中主体与石皮陪衬的比例关系。如果把一件河磨玉工艺品,完全剥离掉它特有的石皮,那只能算是普通玉器。河磨玉的价值将会大大的降低。

5

/5

 第五步,画活与制作。在河磨玉原石上确定了雕琢玉器主题后,便开始画活,也就是画出设计制作的玉器最初图形,雕刻者按着图形线条用磨具雕琢作品雏形。然后再画活再雕琢。如此循环若干次,由表及里,施展雕琢技艺,直至成活,即河磨玉作品雕琢成功。但是,这还不能说成全部完工,最后还有一道玉器上光工序。

6. 玉雕制作的6个工艺流程

清代玉雕的工艺最典型的是拉丝工,这种工艺在明清时代的玉雕上都出现最多,其次是圆雕件上大多采用阴刻线,玉牌子类玉雕件大多采用平底下挖的工艺,舍料不舍工。

7. 玉雕制作的工艺程序是什么

可以,但是很不容易。手工制作叫做“碾玉”或“琢玉”,比如“碾玉观音”,“玉不琢不成器”。

据我所知,古人碾玉用的“解玉沙”,“解玉沙”是什么矿物不见记载。《天工开物》中说:“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砂,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中国解玉沙,出顺天玉田与真定邢台两邑。其砂非出河中,有泉流出,精粹如面,藉以攻玉,永无耗折。”(还是出自我们石家庄、邢台这一带)

玉,分软玉和硬玉。如翡翠属于硬玉,和田玉属于软玉(透闪石、阳起石一类)。不排除远古时可能也曾用石英砂,加工低硬度的蛇纹石类玉器。软玉的硬度一般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按颜色分为以下几类:白玉、黄玉、碧玉、墨玉、青玉、青白玉、花玉和糖玉等。但是不论软玉、硬玉,都非常坚硬。

专家们认为,古人碾玉的“解玉沙”最可能是刚玉砂和石榴石砂,现在多产自福建、山东、湖北、江苏、黑龙江等。金刚石当然好,但在我国古代很少发现,不太可能。古代碾玉的技艺中,解玉沙是必须的材料,古代对玉石的加工,即便是一个简单的钻孔,不使用解玉沙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辨别是人工的还是机器的,多从这些加工痕迹上鉴别。

玉雕,古代的制作工艺流程是:选料——设计——工艺设计——坯工工艺——细工工艺——精细修饰——抛光。

碾玉又分两种工艺‘山子雕’、‘两明造’、‘玉雕器皿’。

山子雕制作时先按照玉料的形状、光泽、绺裂进行构思,除去瑕疵,掩其绺裂,顺其光泽,务使料质、颜色,造型浑然一体,取得材料、题材、工巧的统一。“山子雕”技艺是扬州玉雕的传统技艺。

“两明造”浮雕技艺,是清代中期出现的一种镂雕技艺。所谓“两明造”是在一块玉块的正反两面上雕刻出两层各不相同的纹样,两层之间是透开的,仅和四边相连。由于纹样图案为,镂空,又正反面相错,相互掩映,有巧妙奇特的风格。

玉雕器皿,工艺与玉雕摆件(上面两种)制作工艺相同。只是在坯工工艺中不仅使用雕刻,还可用车镟法来制胎,如玉碗、玉盘的粗坯是用车璇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另外,玉器器皿造型在一些部位还采用拼镶的方法,因此在抛光之后有组装工序。

玉雕是一门手工性很强的特殊技艺,不是“纯手工”的,纯手工并不是没有任何辅助加工设备,都需要一些专用设备。玉雕常用设备、工具与辅料是玉雕艺人碾玉、琢玉所必需的。传统设备最基本的是水凳,用脚蹬踏来驱动砣片旋转。你见过陶器制作那种旋转设备吧?意思一样。玉雕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很多,所以使用的设备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从设备对玉石所进行的作业方式来说,不外是锯割、轮磨、擦磨、砂磨、抛光、等五种方式。

1. 锯割:是玉雕工艺中最主要的作业方式之一。将大块的玉石切割成若干块待用,要用割锯;将形状不规则的玉石材料初步加工成一定造型,也要使用锯割。古代称玉雕为“琢玉”。工具主要为圆锯片、线锯。

2.轮磨:是继续锯割出坯之后,运用高速旋转的轮装磨具对玉石粗坯进行更准确、更细致的造型刻画。工具主要形状为圆柱状,表面为金刚砂。

3. 擦磨:又叫磨平,是一种使玉器制品的细坯表面更加光洁、更加细腻、更加平整或光滑的作业方法。磨擦设备有许多种,最典型的结构是用于制作首饰用的磨擦机。

4. 砂磨:又叫精磨或去糙,是抛光前必须进行的准备工作。

5. 抛光:是对玉雕工艺品加工的最后作业。只用转速在 400 转以下的机器在玉雕上来回擦拭细腻的钻石粉。

我只能说这么多,我是个玉石收藏爱好者。手工玉雕技艺是门很高的技术,需要拜师学艺的。

8. 玉雕工艺的种类及加工工艺

木工工艺包括锯割、刨削、凿削、砍削、钻削等加工方法,钉连接、胶连接、活动连接方法,以及画线、测量、制作等方面的一些操作手法。这些方法适用于一切木制品的生产制作。

2

/8

机械加工工艺是使各类机床设备及相应的工具和专用的夹具对各种零件所进行的加工工艺。其种类主要有:车工工艺、刨工工艺、镗工工艺、铣工工艺、磨工工艺。

3

/8

焊接工艺是利用高温和焊接材料将分离的零件(或材料)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的制造方法,主要适用于各种金属框、架等结构的连接。

4

/8

铸造工艺是将铁或其他金属融化成液体,浇注如一定的型腔中,以获得一定形状零件的制作方法,主要适用于制作那些外形比较复杂而不太规则的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零件毛坯。

5

/8

锻造工艺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软化,然后通过捶打、锻压改变其形状,使其符合预定要求的制造方法,有自由锻和模锻。主要应用于制作钢制零件毛坯。

6

/8

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是通过“加热---冷却”等操作程序改变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结构,使其物理性能(如硬度、韧性等)得到改变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机械零件、五金工具的处理。

7

/8

表面涂覆处理工艺有多种,如涂、喷油漆,广泛应用于木制品、金属制品,起到增强外表美观,防止金属氧化腐蚀等作用。

8

/8

钳工工艺包括锯、锉、錾、刮研、钻孔、攻丝、套丝等加工方法和铆接、黏接、螺栓连接等方法,以及画线测量,按照各种方法将零件装配成整体的方法等,主要适用于机械制造和装配、机械维修,以及不便进行机床加工的各种金属加工制作。

9. 简述玉雕的工艺步骤

良渚玉器的抛光过程经历了多个步骤。

首先,使用砂轮或砂纸将玉器的表面进行初步打磨,去除粗糙的部分。

然后,使用细砂轮或砂纸进行细致的打磨,使玉器表面更加光滑。

接下来,使用研磨膏或研磨粉进行进一步的抛光,以增加玉器的光泽度。

最后,使用抛光布或抛光机进行最后的抛光,使玉器表面达到高度光亮的效果。整个抛光过程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进行操作,以确保玉器的质量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