獬豸雕刻(獬豸雕塑)
1. 獬豸雕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里摆放着一尊石人像,称为“石翁仲”,我看了看没有资料介绍,拍了照片留存。"石翁仲",指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的石人像。"石翁仲",也有人叫"石像生"。"石翁仲"与"石像生"有一定区别,古代帝王或大臣墓前的石雕人物、禽兽等,统称石像生,但只有石雕人物才能称为"石翁仲"。
2. 獬豸雕塑
獬豸主题雕塑,又称任法兽,代表法律公正的神兽。
獬豸,(豸字同猘)又称任法兽,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瑞兽,相传形似羊,黑毛,四足,头上有独角,善辨曲直,见人争斗即以角触不直者,因而也称“直辨兽”,“触邪”。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可以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3. 獬豸雕刻件
应该是可以拍照的,但是要文明拍照毕竟石像都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刻画,倚靠都不应该。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的合葬陵墓。因皇后马氏因奉行孝治天下,谥号"孝慈高皇后",故名"孝陵"。孝陵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南京唯一世界文化遗产。孝陵的神道有石象路,翁仲路两部分。最有趣的是明孝陵的不同于一般笔直的神道,它在中间转了个弯。明孝陵里面还有一位东吴大帝孙权的墓,朱元璋敬仰孙权,当年修神道的时候为了不挪移孙权墓,所以神道才转了一个弯。石象路是明孝陵神道的第一段,总长度615米。
一共24神兽在神道两侧,两只相同的神兽一组相对而立,两跪两立姿势矗立了600余年。有狮子、獬豸、骆驼、骆驼、麒麟、马共6种神兽。石兽都是由整块巨石雕刻而成,不仅显得明孝陵壮观宏伟,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每到秋天的时候,石象路两侧的银杏树树叶全部变成了金黄色,让这条600多年历史的神道增添了秋天最美的颜色。
4. 獬豸雕刻图片
1.
法槌槌身及底座质地坚硬而有光泽,抗弯曲耐腐蚀,寓指人民法官刚直廉洁、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
2.
底座以”矩“制形,与法槌方圆相衬,既寓意司法公正,又取“智圆行方”之意,象征法官应成为智慧和正义的化身。槌、座相击,声音清彻坚定,烘托出法庭的庄严神圣。 槌体顶部镶嵌的天平铜片象征公平正义,圆形和方形结合的底座暗喻方圆结合,即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槌体的正上方雕刻着传说代表公正的獬豸,寓意法院应保持廉洁公正的形象。法槌的手柄部分加刻麦穗和齿轮,寓意法院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
5. 獬豸石雕
十三陵神道的石像生设置于明正统元年至三年,石料采自房山。分24兽、12人,共36尊,由南向北依次为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武臣、文臣、勋臣。
很多人都以为是麒麟,其实不是,麒麟是瑞兽,不会用在陵墓上的。这个是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ezhi),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武将,两组武将的姿势和服饰有一定的不同,雕工很精细,非常少见。
文臣和勋臣,好像没什么区别,不过勋臣是这里特有的。衣服的褶皱和胡须,都清晰可见。
龙凤门。由四根石柱构成三个门洞,门柱类似华表,柱上有云板、异兽。在三个门额枋上的中央部分,还分别饰有一颗石雕火珠,因而该门又称“火焰牌坊”。
6. 獬豸浮雕
姐妹塔是元代古塔,建于800多年前,据《正德琼台志》记载,这是乡绅陈道叙为两个女儿兴建的,近千年的古塔让殷殷父爱保留到现在。
建于元代初年的美榔姐妹塔,为佛教舍利石塔,原为辑瑞庵前塔,今庵毁塔存。据记载,双石塔是家道殷实的乡绅陈道叙为纪念长女灵照出嫁士庶、次女善长出家为尼捐资兴建。尽显老父亲怜爱女儿的切切情愫。民间还流传着关于两姊妹的传说:她们有椰子“聚宝盆”,常常从盆里取出米面金银分发给穷苦的乡邻。
俗称“姐妹塔”。据《正德琼台志》载,元代人陈道叙有二女,长女出嫁,次女出家为尼。他为了纪念二女而建此塔。塔高17米,一座为平面呈六角形长层,现存六层,仿木结构阁楼式。每层有塔檐上连平座,自一层至三层,每层檐下有圆柱12条,并设有斗拱承托着枋。从第四层起,各层只见外壁隐出半圆倚柱,开尖形券门龛内空无佛像,须弦座正中雕有带冠坐像一尊。另一座平面呈四角形,分七层,外观结构与上塔相同,但更为细腻,每层外壁内龛均雕有佛像,姿态各异须弦座上沿为莲瓣连续纹饰,四面刻有象、狮、獬豸、虎、马、麒麟等瑞善和佛教图纹浮雕,四角还雕有力士顶托,刹为相轮圆珠宝顶。双塔相距20米,均有高大的台基立于山池水中,台面四周设有栏杆,阶级。
海南美榔双塔整体造型协调美观,互有变化,数十尊石雕浮雕刻工精巧细致,形象栩栩如生,反映了宋末元初的社会世俗生活,堪称琼州石塔的艺术珍品。尤其是双塔的建筑材料系采用琼北火山地区的玄武岩,建筑工艺系采用榫眼凹凸相接,条石干摆不粘合的独特方式。经过800多年风风雨雨的侵蚀,虽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风化损害,主体建筑却没有倒塌毁坏,实属国内罕见。 美榔双塔四周长着茂林翠竹,溪涧叮咚,环境清幽怡静,游人身临其境地,犹如步入一方净土,大有回归大自然之感觉。
美榔双塔不愧为中华古塔中的珍品,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海南岛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古塔之一。它不仅为研究海南古代文明发展史和建筑艺术提供直接依据,而且也具有较大的海南旅游观赏价值。
7. 獬豸雕刻图纸大全
你没有发图,你可对比一下下面的图片。
门前摆放的一般有六种神兽,但很有讲究,一般人不能摆。1、吼
2、狮子
3、香港狮子
4、貔貅
5、獬豸
6、赑屃
8. 獬豸石像
泰陵是雍正皇帝及皇后的陵墓,一七三零年始建,历时八年后完工,占地面积八点五公顷。陵墓地面建筑与配套设施主要建在长二点五公里的神路上或其两侧旁,由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桥、三架石牌坊、下马碑、石兽獬豸、大红门与大碑楼、四根华表、七孔桥、望柱、石像生,绕过蜘蛛山是龙凤门、三孔桥、小碑楼、东西朝房及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殿后为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月牙城和宝顶。
9. 獬豸木雕
椒图jiao tu、螣蛇、屭屃bi xi、螭chi吻、蒲牢pu lao、狴犴bi an、饕餮tao tie、蛤蝮、睚眦、狻猊suan ni
楼主有个错误 先提出来 太阳应该有十个儿子 十个太阳的名字:
椒图、螣蛇、屭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蛤蝮、睚眦、狻猊。
先请看原文:
椒图借皓月之光,残延生息。羿使弓弩疾发螣蛇、屭屃、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蛤蝮、睚眦、狻猊,於是天帝十子垂危於命。
元始天尊传十子保命法,说:“此番劫难,因我而起,累及诸子蒙难,诚是罪莫大焉!汝等速遁水中,假龙鳞之身,或可息此一劫。自此以往,天朝不容于我,汝等自安命於海河之间,勿扰于我。”
羿要射下来的十个太阳的名字都在上面了。
而龙生九子,不是十个。《异物类苑》云:龙生九子,不载其名。
也就是说,龙的九个儿子是没名字的,为什么后来却有了名字呢,借的就是被射下来的九个太阳神子的名字。而且,还有一个传说,就是太阳九子转世为龙生九子,以保其命。
古代有龙生九子的传说,其九子分别是:
一曰霸下(龟蚨),形状像龟,喜好负重。驮载石碑的大龟就是其形象。
二曰螭吻(蚩吻、嘲风、好望、鳌鱼、鸱尾),看似剪尾的四脚蛇,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亦喜吞火。殿脊、殿角和屋顶上的走兽或兽头即其形象。
三曰蒲牢,形似龙而体形较小,喜欢鸣叫。生活在海边,却畏惧鲸鱼。祠堂、寺庙、铁钟上的兽纽就是是其形象。人们根据蒲牢害怕鲸鱼的特性,把撞钟的长木都雕成鲸鱼状,据说以其撞钟,声大且亮。
四曰狴犴(宪章),形状似虎,有威力,又好诉讼。监狱门上刻的或立于狱门的虎头即其形象。
五曰饕餮,其形似狼,极好饮食。鼎盖上雕的兽头即其形象。
六曰狻猊(金猊),形状似狮,喜好烟火,亦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雕的兽头即其形象。
七曰囚牛,好似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好音乐。胡琴上刻的兽头即其形象。
八曰睚眦,其形如豺,喜好杀戮。常可在刀柄、刀鞘见其形象。
九曰椒图,其形如螺蚌,好闭口,因而其像常被雕在大门铺首上。
在民间,很久就流传着龙生九子的说法,但是九子为何物,并没有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一公案却由于“真龙天子”的好奇而有了结果。
据说一次早朝,明孝宗朱佑樘突然心血来潮,问以饱学著称的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朕闻龙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东阳仓卒间不能回答,退朝后左思右想,又向几名同僚询问,糅合民间传说,七拼八凑,才拉出了一张清单,向皇帝交了差。按李东阳的清单,龙的九子是:
(虫八)(虫夏):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
嘲风:喜好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
睚眦: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像,似豺;
赑屃: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
椒图:形状似螺蚌,性好闭,铺首衔环是其形象;
螭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
蒲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作大钟的钟纽;
狻猊: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香炉上往往也有;
囚牛:性喜音乐,其形为胡琴琴杆上端的刻像。
老大囚牛(qiúniú)
老二睚眦(yázī)
老三嘲风(cháofēng)
老四蒲牢(pǔláo)
老五狻猊(suānní)
老六赑屃(bìxì)
老七狴犴(bìàn)
老八负屃(fùxī)
老九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另有说法为:
老大赑屃(bìxì)
老二螭吻/鸱尾(chǐwěn/chǐweǐ)
老三蒲牢(pǔláo)
老四狴犴(bìàn)
老五饕餮(tāotiè)
老六蚣蝮(bāxià)
老七睚眦(yázī)
老八狻猊(suāní)
老九椒图(shūtú)龙生九子之传说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
“龙生九子”的一个说法是来自明朝李东阳的《怀麓堂集》,龙的九个儿子分别为:
有的说法还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也列入龙子之一。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而龙的九子在中国古代有有多种说法,暂且不论各种说法,下面来介绍一些传说中的龙的后裔
其中一种说法:
囚牛,龙生九子之一,形状为有鳞角的黄色小龙,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睚眦(拼音:Yázì),龙生九子之一,龙身豺首,性刚烈,最是好杀嗜杀好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嘲风,龙生九子之一,平生好险,如今殿角走兽是其形象。
蒲牢,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狻猊(拼音:Suānní),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龟趺、霸下、填下,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
在拆除北京旧城墙时,在东便门和西便门的城墙下各发现半个*屃,因此有*屃驮着北京城之说。
狴犴(拼音:Bì'àn),龙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传说其好诉讼,故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立其形象。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负屃(拼音:Fùxì),龙生九子之一,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鸱尾到底是一种鸟还是传说中海上的鲸鱼没有确定的说法。
也叫好望。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另外还有说嘲风、囚牛、负屃并非九子,取而代之的则是:
饕餮(拼音: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上面常用它的头部形状做装饰,叫做饕餮纹。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蚣蝮,应为,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性喜水,被雕成桥柱、建筑上滴水的兽形。
椒图,龙生九子之一,形状像螺蚌,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铺首衔环为其形象。
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还有说螭、麒麟、犼、貔貅也是九子
螭,或螭首,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
麒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雄的名麒,雌的名麟。麒麟的形状像鹿,尾似牛尾,麒有独角,麟无角。中国古代用麒麟象征祥瑞。
现在普遍认为麒麟就是长颈鹿。
犼,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传说是龙王的儿子,有守望习惯。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的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常也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现在很多中国人配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