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雕金(古代玉雕用什么工具)
1. 古代玉雕用什么工具
一,艺术品:
玉球为圆,圆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结果。因有五义:圆和、圆融、圆柔、圆通、圆满而让人求之、行之; 玉球为圆,有戴圆履方、进退无碍、四维列张、周而复始、远转无穷之义; 玉球为圆,圆为无极、而生太极、生二仪、生四象、生八卦、包罗宇宙万象之义; 玉球为圆,一分为三、有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然万物之意;
玉球翡翠将以球之广大、创玉球文化新内涵,以期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进元、亨、利、贞之门,而祈福消灾,藏金拥富结果自然而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记载:“尝有象牙圆毬儿一个,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或高宗 内院中作者” 清 野史记载:“那宝贝唤作‘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
该球取自天然巨骨,不知是何怪兽。骨分内外五层,皆被打磨成球状。每球周身百孔,最里一只球为实心,颜色丹碧粲然,其外四球则洁白无缝。
以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则内中四球圆转活动,日夜不歇,可谓精巧绝伦。虽有离娄、公输,或亦不能施其心目!” 鬼工球根据其材料的不同,分为象牙球和玉球。
南宋 高宗(1107-1187)时,皇宫里的工匠们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
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内有层。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球与球之间相互连接,雕刻外层球体表面较易,但雕刻内层许多球体时,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象牙球工艺会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
到清乾隆时期,有了更大发展。象牙球从开始的3-4层,至清乾隆时期发展到14层,广州牙雕艺人在牙球制作上多有创获,套球可达数十层。乾隆时套球已达十多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层,确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 广州牙雕球,世界闻名。
有一个家传户诵的故事:1915年夏天,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的24层牙球,越洋参展,而日本参展作品也是一个30层的牙球。二者大小相仿,表层雕刻与内部戳花,各尽其妙,但日本的比广州的多了六层,人们都以为金奖非日本莫属。
这时,中国代表要求把两个牙球放到沸水里泡煮,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牙球顷刻四分五裂,而广州牙球则完好无损,原来日本牙球是用胶水拼接粘合的,而广州牙球是用整块象牙雕成的。
翁昭的作品因而获得了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章。 玉雕和牙雕不一样,材质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完全不同,玉球的分层问题不好解决。
因为玉石与象牙的质地是两码事,玉石硬而脆,不容易雕入。那么雕刻玉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格古要论》 明曹昭撰,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
书中记载宋高宗时初创的鬼工球是用象牙做的,书中并未提到用玉石做的鬼工球,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宋高宗以后至《格古要论》成书以前(1187-1388),这段时间是没有出现玉球的;现存世的一只四层玉球,其最里面的一层表面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小孔洞里面的白色结晶体,其氧化和受沁的程度显示该玉球至少存在五百年了。
据此可以认定在明朝永乐~成化年间(1402~1487),就已经出现了多层玉球。 鬼工球起源于中原,宋、元时期随中原文化一起南迁,后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南派玉雕的一朵奇葩。
玉球的雕刻停滞500多年后,1966年中国第一只现代玉球制作成功。这是一只直径12.8厘米大的八层转动玉球。参考牙雕球的工艺,把玉石镂成多层圆球,层次重叠,每层都可以灵活自如地转动,托在手上轻轻晃动,会传出玉石碰击的清脆声。
球面上刻有雷锋、王杰、焦裕禄、董存瑞四位时代英雄的浮雕半身像。这件作品被轻工业部确定为全国玉雕独特品种,送到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马上被外商作为艺术珍品买去了。
现代玉球的雕刻成功,是中国玉雕工艺上一个重大突破,对吴公炎也是极大的鼓舞。他打算再往前走一步,从单一球发展为一球带多球的子母球,并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座雕工艺品上。
所用的材料,也从原来硬度只有四度的南方玉,发展到采用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白玉和翡翠制作玉球。 玉球的材质,很多人认为南派玉雕大多采用本地产的南方玉,其实不然。南方玉又称信宜玉,是广东特有的原产地玉种,产于信宜市金桐镇泗流乡,属于闪蛇纹石,其质近似半透明,玉质纯,翠绿而有白色花纹,色彩均匀。
南方玉自清末被发现后,于上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大量开采,至今不过30多年。再者,南方收藏者多爱翡翠,连和田玉也是近几年才被南方收藏者接纳。
南方玉雕厂也意识到玉球的发展前景和价值了,由吴公炎牵头,成立了玉球专业生产组,大家一起研制了一套专用机械和雕琢工艺,陆续发展出玉雕吊链球、子母球、异型球等新花式品种。到1974年时,已经可以雕出16层的各种花色不同的玉球。
大型水晶玉石雕《九州同心》,作为澳门回归时广东人民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礼物,采用水晶玻璃和广东南玉作为主要制作材料。
它构思别致,以一颗56块切面的水晶钻石承托一朵璀璨怒放的莲花,莲花又托起布满木棉花和莲花图案的硕大玉球。《九州同心》玉球直径888毫米,运用广东独特的镂空雕刻技法镂成9层,寓意九九归一。玉球层层转动自如,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二,健身
健身球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健身保健器具之一。有石的,钢的,铜的,还有的只用两个核桃作球。健身球之所以有益于强身健体,在于玩球时指掌的适度运动,调节了肌体经络。
1、通过指掌运动,健身球可以使手指、手掌、手腕弯曲伸展灵活,促进指、腕、肘等上肢肌肉的运动,可防止和纠正老人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上肢麻木无力、颤抖、握力减退等症状。
2、健身球刺激手掌第二、第三掌骨,有利于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达到镇静怡神、健脑益智的功效,从而增进自身脏腑的生理功能,发挥“动则不衰”的生理效应。
3、手部运动对大脑有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玩健身球的时候,可以使人的思想集中于手上,排除各类杂念,消除紧张状态,使大脑得到放松。戏玩健身球时,球体规则旋转发出柔和的音响,尤如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无疑将会使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以适度平衡,张弛相宜。
而且手部的运动能使脑部的供血更加充足,因此,常玩健身球能有效保健大脑,减缓脑部的老化速度,还能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玩健身球要有耐心、信心,做到持之以恒,并尽可能地与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交替进行,以增强健身效果。
基本就这两种用途。
2. 古代玉石雕刻
雕塑艺术在宋代有很大发展和光辉成就,而其作者的社会地位一般仍属于工匠之列。官府“作院”、“作坊”的雕塑工匠多为世代相传,凡成绩优异的,便“优给其值”,以激发其雕塑技艺的提高。他们的姓名一般见于寺庙修建和神像塑造的碑记或地方志,有的则见于学者们的笔记或史籍著述,更多的见于现存石窟造像题记。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上对雕塑艺术的创造者开始有所重视,另方面也表现出雕塑家对自身创造性艺术劳动的自觉意识。
河北省正定县隆兴寺大悲阁铜铸千手千眼大悲菩萨的雕塑匠师为郑延勋该像系他“三度画像仪进呈”,得到宋太祖赵匡胤允准铸造的。官府从各军征调士卒3000名,与匠人共同完成。铜像表现了郑延勋杰出的艺术构思、设计才能与魄力。
另一位女雕刻家严氏是北宋前期长于杂画、佛像的僧人蕴能之妹,浙江人,随其兄居余杭。史称她“开达明悟”,“善鼓琴,亦能雕木”,“尝得檀香木一段,大不盈尺”,“乃刻瑞莲山,龛门雕成细真珠八花球,露重网,然后透刀刻成五百罗汉众像,其形相侍从,一一互出,皆慈觉法相。”宋真宗赵恒曾赐她“技巧夫人”之名号以示嘉奖。
与严氏大抵同时的杭州人张文昱、王文度,也是当时的雕塑巧匠。史载宋真宗赵恒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诏于汴京建玉清昭应宫,五年诏改玉皇殿为明庆殿,准备供奉玉皇大帝、圣祖(赵宋初祖)、太祖、太宗等神鬼形象于一堂。官员在杭州访得张文昱、王文度二人,就建安军(治在今江苏省仪征市)西北小山上铸造。六年三月铸成,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运往汴京。建安军亦诏升为真州,冶铸之地建仪真观。
宋仁宗时的塑人王泽以塑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东廊九子母像而名载碑版。据碑记:此组群像雕塑生动地表现了九子母抚育诸子的亲切情态及诸子各种嬉戏的动作,赞誉“匠氏之工妙……允臻其极”。
3. 古时雕玉用的工具
一种汉代雕玉的方法。细若毫毛。一般用在直径不超过1CM的小形玉龟甲(龟背文)、玉猴(猴脸的轮廓)上。又细又浅,但法度森严。如果用四十倍有源放大镜看,毛纹虽细,但也能看出更细的线纹。应该是用一种极细的丝,粘上细如面粉的解玉砂雕成。但具体这个工具是什么样子,目前无人知晓。一般认为,游丝毛雕,汉后失传。
4. 古代玉雕怎么做出来的
玉石的形成条件是极其特殊复杂的。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且它们的形成时间距离我们非常遥远。
玉器是中国最早的传统的工艺品之一。
英国自然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说:"对于玉器的爱好,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据考证,中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了简单的玉制工具。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
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认识到石中之美--玉石,经过耐心琢磨,使玉石成为一件件艺术品,同时是实用品。
中国古时把玉器作为权力的象征和礼仪的标志。
黄帝曾以玉分赐部落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标志。之后,商周期间,玉为礼天把地之礼器。周代重玉之风极盛,祭祀时兼用玉器,宴享只用铜器。春秋战国祟尚"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说教。到了西汉,玉器被说成"辟邪厌胜"之物。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玉器已被当作观赏为主的艺术品了。
中国从古墓出土的殉葬品中,发现了许多玉制的装饰品和礼仪用具。如今,在中国各地的博物馆中,常见的古代玉器有玉瓶、玉炉、玉薰、玉鼎、玉杯、玉爵、玉盂等。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中国世代留下的玉器多如繁星,仅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传世珍品就有2万多件。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出现了大型玉器。现存在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一只大玉瓮--渎山大玉海,好似一只大浴缸,乃是元朝忽必烈大宴群臣时的盛洒器,可盛酒3000多公升。玉瓮重达3吨半,最大周围长493厘米,高70厘米,瓮膛深55厘米。
玉瓮呈椭圆形,四周刻有云涛、蚊龙、海马等,造型精美,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
北京故宫珍宝馆内陈列着一件十八世纪清朝乾隆时期的大型玉雕--大禹治水玉山。它是以宋人所画的《大禹治水图》为蓝本雕琢而成的,这座玉雕高达2。
4米,宽约l米,生动地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奋战洪水时的情景。据史料记载,这块大玉产自中国新疆和田地区,重达5吨多,经三年时间,行程4000多公里才运到北京的。后又经多年才雕琢成这件希世国宝。
中国有四大名玉,即新疆白玉、辽宁岫玉、河南独山玉和湖北绿石。
尤其是硬玉中的翡翠有"玉中之王"的美誉。翡翠极为珍贵,从前多为帝王或豪富所占有。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或谓玉石"价值连城"。据说秦昭王曾以15座城去换一块珍贵的和氏壁。玉石如此珍贵原因何在呢?
其一,稀少。
物以稀为贵。玉石的形成要在地壳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尤其是翡翠、白玉、玛瑙、青金等更加难得。中国古代采玉人骑着耗牛,翻山越岭到山上找玉,靠着牲口的四蹄,把露头或半露头的玉石踏采出来。有的玉石顺山水、冰川冲到下游,途中便被人捞走了。据记载,古时在新疆和田采玉,曾以女人棵体入水捞取。
相传古人认为玉为阳精,须用阴气相召,玉石才不致流失,否则难以得到美玉。后来,玉石越来越少,才开始凿山开矿,攻山采玉。采到一块好玉是极不容易的。
其二,坚硬。玉石大致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类。硬玉质地细密坚韧,硬度相当大。
如果把金刚石硬度定为10度,那么最硬的玉石如翡翠则能达到8度、9度。一般来说,硬度在6度以上的称为硬玉。只有金刚砂和金刚钻粉工具才能磨制硬玉,多硬的钢刀之类都是无济于事的,硬玉被琢磨成为玉器,呈半透明,柔润光洁,晶莹美丽,内眼便分辨不出矿物的颗粒了。
硬度在6度以下的玉石为软玉。软玉质地较软,韧性较好,一般都能用刀刻划,价值就较为低廉了。
其三,色彩美丽。相传,在凤凰栖息过的地方,都有美玉。玉石具有丰富的天然色彩,有白如羊脂、红如鸡血、绿如碧海……常见的有白钻石、绿宝石、蓝宝石和变石等,可加工成戒指或耳环等玉器,不退色、不变质、坚固耐用,是高级装饰品。
有的玉石上占有好几种颜色,称为"巧色",即使有些玉石质地不纯,但一经匠心巧琢,变瑕疵为美点,把瑕疵琢成花上小虫或树上松鼠,惟妙惟肖,引人入胜。
中国民间说"玉不琢,不成器"。古人最早用石、骨等工具,借用砂粒、水作介质来琢磨玉石,很费功夫。
后来才用铁、铜作圆盘,借用金刚砂或金刚钻粉的介质,便加快了玉器的雕琢。目前中国各地均有玉雕厂。玉雕由过去的人工操作逐渐走向半机械和电气化,生产率提高了,但天然玉料却越来越少,所以玉器价格仍然是昂贵的。
5. 古代玉石雕刻工具
古代人脚上挠痒痒用的工具是搔杖,也被称为“如意”。如意在古代是一种兵器,也是指代器物,它的形状像一根长条形的木棍,通常用于挠痒痒或者搅拌物品。古代人们使用搔杖来挠痒痒,是因为它的形状和长度适合于伸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挠痒痒。随着时间的推移,搔杖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装饰品,它的实用功能逐渐被削弱,而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器物
6. 古代玉用什么雕刻
一般人有四种。
一,横车,是那种有电机和车头组成的,功能一般,价格在800元左右。
二,锣机,这是一种可以手拿的工具,就象是握笔一样方便,但是其速度是一致的。
三,电子机,此物也是手拿的,也很方便,而且其转动速度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
三,苏州横车。和横车有些相同,但是其速度也可以调整,可以打磨玉器精细的部位。
后两种可以对玉器进行精细雕刻。价格在2000到4000不整。
之后就是一些在这些主题工具上安装的小工具,那些小工具都是通用的。比如切割的,打磨的,打空的,很有一些小的工具。
主要是看,做的步骤不一样,就要换不一样的工具。
7. 古代雕刻玉的工具
加工玉石需要的工具有:
1、微型角磨机 直径30毫米。很适宜较大平面的打磨、切割操作。
2、玉石打磨机 玉石打磨机是玉石雕刻用非常常见的手持式打磨工具,一般多以电动为驱动源,分为有刷和无刷马达作为驱动源。
3、微型电磨机 转速有35000-50000转每分钟,更换磨针无需辅助工具,效率高、安全性强。由于马达在手柄外部改变了传统雕磨机有软轴传递动力从而导致抖动大,操作者容易疲劳、雕刻工件粗糙不光洁的弊端,轴承、夹头容易损坏的弊端。
4、左右往复锉 左右往复运动,适宜较浅的细窄、沟槽类的打磨、抛光。一般往复速度0-7000次每分钟,可以采用金刚条、油石、羊毛加研磨膏等方式加工。打磨细槽不易产生喇叭口,并且和前后往复锉比较在浅槽加工中效率高。
8. 古代玉雕工艺
【玉簪初为笄礼之用】
古人痴玉,常以玉比人。在古代,玉簪子又称“笄”,女子用来绾定发髻,它也是簪、钗的鼻祖。从周代起,女子只要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了,如果是已经许嫁,便可梳成人的发髻,这时候就需要用到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也就是这个意思。贵族女子在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笄礼的方式非常优美: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纤长玲珑的笄,固冠于发,绾青丝作云髻,为每个青涩未褪的年轻女子赋予一派优雅气质。此心情完全不亚于现代女性第一次戴上钻戒的复杂心理,难以言表。
【玉簪亦为爱情的象征】
在诸多玉饰中,女子对玉簪可谓情有独钟。玉簪也叫玉钗,玉搔头,古代女子的常用头饰,也是男女定情时的定情信物,而且很多时候是男子送给自己心爱的女子,以向她表明心意,若女子收下玉簪,则代表她接受男子的追求。古代恋人之间还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折断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心爱的人,一半自己留着。等到再次相见的时候再合在一起。所以,玉簪也就成为了爱情的象征。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就表达了这种伤别离情之意。《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玉价倍贵焉。”相传汉武帝有一次去爱妃李夫人宫中,突感头痒,便拔下她头上的玉簪搔痒,故此得别名——玉搔头。这个消息也很快传遍后宫,宫里宫外女子一时以玉簪为尚,以致长安玉价爆涨。
【步摇,上有坠珠,步则动摇也】
说到步摇,不妨先看首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的步摇是什么样子的:
珠华萦翡翠,宝叶间金琼。
剪荷不似制,为花如自生。
低枝拂绣领,微步动瑶瑛。
但令云髻插,峨眉本易成。
步摇是玉簪升级演变而来,簪尾以金银、玉石、珍珠为坠,走路时簪上装饰会随着步伐而摇动,因行步则生摇,所以被称作步摇。相比玉簪,步摇工艺精湛,造型更加优美典雅,给人一种摇曳生姿之感,宋明以来一直流传,其形制与材质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佳人碎步款款,弱柳扶风,头上云髻高耸,步摇下坠串珠,光华灿灿,行则花枝低垂,瑶瑛微动,顾盼之间楚楚动人。这首《咏步摇花》写的就是古代女子佩戴珠宝首饰时莲步轻移,摇曳生姿的景象。可以想象,步摇作为一种华美繁复的首饰,一步一摇,流光溢彩,衬得女子姣好的容貌更加动人。
【古人将玉簪比作女子的眼泪】
青莲居士(李白)有诗云“狂风吹却妾心断,玉箸并堕菱花前”。玉箸,泪也。为什么他会将女子的眼泪比作玉簪呢?古时候,无论宫闱嫔妃,还是闺阁小姐,都会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发簪。一枚发簪,标志着一个女子的成长节点,她不再是父母羽翼下的孩童,即将嫁作人妇,去经历人情历练。临行前新娘与父母家族依依不舍,声泪俱下,肝肠寸断。纤细笔直的玉簪,挽起的不仅是女子的童真,更是嫁做人妇的勇敢。
轻盈的玉簪,看似温婉素净,对玉石材料的选择和雕刻工艺的要求却是十分严格。首先在选材上要保证所选玉石肉质无明显瑕疵,无纹无裂;其次在雕刻打磨的过程中,玉簪十分容易断裂,要做到每一个工序都完美,有很大的难度。在玉雕工艺并不发达的古代,纯手工做出一支玉簪是非常难得的。
9. 古代玉雕工具图片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琢玉工艺相对简单,至到清末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玉流程。清末李登渊的《玉作图》,将制玉工艺流程分解为捣沙、研浆、开玉、扎砣、冲砣、磨砣、砣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砣、皮砣等。
随着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古老的水磴和大弓已经进了博物馆,现在则是以电力马达带动“砣”,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转速,对玉石的切磨能力大大加强,“砣”也演化为由金刚砂制成,硬度大大提高,并且不再需要浇沙,只需不停地浇水即可。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古人是如何琢玉的。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一:捣沙研浆
加工沙子。旧时碾玉所用红沙、黄沙、黑沙都是天然沙,其中黑沙的硬度最高,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粗细程度,然后再将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筛选粗细分类。这些沙是用来解剖玉璞、琢磨玉器,叫做“解玉沙”、“磨玉沙”。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二:开玉
将大的玉石分解。所用工具是弓子或锯,弓弦是用铁丝拧成麻花制成的,钢丝是割不动玉的,所以在树上挂着一个茶壶,壶底有洞,壶裡装的是黑石沙和水,溷着黑石沙的水滴不断滴到玉璞上,增加了条锯的锋利度。这样来回的摩擦和切割,一点点将玉石“解开”。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三:扎砣切料
利用扎砣这种工具,将玉料切成方块或方条,操作的时候,玉工的两隻脚轮流踏着登板,靠麻绳牵动木轴旋转带动旋转砣片切磨加工玉料。玉工左手托拿玉料,右手去舀桌子旁边盆里的水和沙,浇在玉料上。辅以坚硬的解玉沙,才能把玉料再切成方块或方条。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四:冲砣
冲砣是粗磨,相当于做胚。把方块或方条的玉料上,方方硬硬的转角部份,冲成圆,这个步骤也是坐在旋车上完成的,用一段厚竹枝外面绕着厚钢圈(又叫做冲砣),配着和了水的红沙,慢慢冲去玉块上的方角。经过这个步骤,要凋琢的作品也大致成形了。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五:磨砣
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所用的工具和第三步的“扎砣”有些相似,但扎砣是薄而锐利的,而磨砣厚约二、三分(大约0.6到0.9公分),可以把玉的表面磨得细腻,发出温润的光泽。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六:掏堂
掏堂即掏膛儿。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器皿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让内部的中央空出来,盛装其它的东西(如香粉、香油)。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七:上花
指在磨好的器物上用很细小的砣加工各种图案花纹。这是对于一些要凋琢镂空花纹的玉器,所做的一个重要步骤。从图中可发看到,上花用的砣,更小,型号也更多。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八:打钻
指钻孔。玉工左手握着玉器,抵在轧杆下端金钢钻的下面,右手来回拉动弯弓,弯弓带动轧杆一来一回的旋转,杆尖所嵌的金刚钻就可以把玉钻出一个圆洞了。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九:透花、打眼
即做浮雕、镂空。所用的工具称作“搜弓”。操作的时候,先把搜弓上的钢丝解开一端,穿透这个圆洞,再绑好。玉工的右手握着搜弓,一来一回拉动着,钢丝上加浸了水的解玉沙,就能按照玉片上画的线条来切割了。
古代玉器制作的流程之十:磨光
指抛光,先木砣磨光,最后皮砣拋光上亮,“木砣”一般用葫芦制作,“皮砣”用牛皮制成。磨光工具结构是登板连系着木轴,带动一个圆形的转盘,先用厚厚的木砣磨光,配用的石沙硬度比较低,大约是石英沙(7度)来细细磨光,皮砣作最后的拋光上亮。
10. 古人雕玉用什么工具
一种汉代雕玉的方法。细若毫毛。一般用在直径不超过1CM的小形玉龟甲(龟背文)、玉猴(猴脸的轮廓)上。又细又浅,但法度森严。如果用四十倍有源放大镜看,毛纹虽细,但也能看出更细的线纹。应该是用一种极细的丝,粘上细如面粉的解玉砂雕成。但具体这个工具是什么样子,目前无人知晓。一般认为,游丝毛雕,汉后失传。
11. 古代玉器怎么雕刻
雕刻玉石步骤:1、先用铅笔在玉石或者玉牌上画出图案,保证图案的精美。
2、然后用切割机切除边框的脚料,保证玉牌光滑。
3、用电动雕刻刀雕刻出图案,并用小钉砣打磨中间部分,使图案更有层次。
4、用打磨机将周围打磨光滑,然后成品出炉。
注意事项:在打磨的过程中要仔细小心,不然会损失损坏玉石,注意安全,不要被机器弄伤。
刀头使用方法:1、夹套尺寸要合适,有断面,不够圆、有磨损、内孔有锥度的夹套一定不能选择,不然会导致刀柄震动,雕刻不出理想的效果。
2、刀柄要和夹套接触温和,刀柄要牢固的插入夹套并紧固,如果夹套使用时间过长内孔有变形,必须马上更换夹套。
3、刀具要经常检查器韧性,如果使用钝了,请立即更换,如果继续使用不但雕刻效果不好,还会发生断刀的情况。
4、加工的厚度不能超过刃口所能切削的厚度,负责依然会出现断刀。
5、对不同材质的切削,应该合理的运用切削速度。
6、身体、衣服、头发不得靠近工作中得物体。
7、切削推荐速度要保持均衡,速度尽量保持一致,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切削过长不能停留,要一气呵成。
8、刀具要用专用的清洁剂来清除污垢。
9、涂黄油可以防止刀具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