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唐代玉雕佛像(唐朝玉雕)

1. 唐代玉雕佛像

一是胡须。每个玉雕胡人的胡须,不同于汉人秀气的小胡子,玉雕胡人之须型美而浓密,个个都浓髯密髭,不免使人想起唐著名诗人岑参:“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紫髯胡雏金剪刀,平明剪出三鬃高。”等特意描写胡人美髭的诗句。

二是眼睛。每个玉雕胡人的眼窝深陷,给人深邃而不可穷测之感;绿宝石一样的眼珠外凸,犹如鹰眼,让人感到新奇的同时,炯炯之态不免顿生寒颤;一凸一陷形成对比。故有杜甫《画鹰》诗云:“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以鹰眼类比胡人眼睛,既深邃不测又凸目有神。

三是鼻子。“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杜甫诗) 结队而行的胡兵,高耸的鼻子成为最显著的特点。“谁知高鼻能知数,竞向中原簸战旗。”(徐夤《两晋》),直接用高鼻这一外貌特征指代胡人。本组胡人乐舞玉雕采用了简单、犀利的刀法,突出了胡人的高鼻梁、尖鼻头之特征。不论其脸部或仰、或俯、或平,高耸尖头之鼻皆伫立于其中央,夺目可见,令人注目,“眼睛深却湘江水,鼻孔高于华岳山”之感油然而生。

2. 唐朝玉雕

“兽首玛瑙杯”,为陕历博镇馆之宝,由整块玛瑙雕刻而成,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

唐兽首玛瑙杯,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王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

3. 唐代玉佛像图片大全集

唐代的佛像石雕

它超越了六朝肃穆冷峻的宗教氛围,表现出雍容典雅之美。洛阳龙门奉先寺的卢舍那佛像以及永靖炳灵寺八十号窟北面的文殊像,是富有代表性的石雕杰作。

四川乐山的石雕大佛像,是中国最大的石佛像。甘肃敦煌千佛洞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为著名罕见的艺术宝库。在现存的492窟洞中,唐窟有213个,并且立体泥塑佛像形态各异逼真,与窟中的壁画交相辉映,展现出雕塑艺人高超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

从唐朝墓葬中出土的三彩陶俑,称为“唐三彩”也是世界上享负盛名的雕塑品。唐朝著名的雕塑家是杨惠之,人们称他为“塑圣”。

4. 唐代玉雕件图片大全

云纹是用来表现云朵的花纹,在唐代刻碑、金银器、玉器上频繁出现。常见的多为两类。

①为多齿骨朵云,云头似为“凸”字形团状,其后有一条须状云尾,②云头似“品”字形,其后亦带云尾。

前一类云头边沿呈波齿状,后一类云头边沿较光滑,云头中部凸出的部分呈梯形,其上有细密的阴刻线。唐代某些玉雕动物尾部也呈这种样式。

5. 唐朝玉佛雕像

福州最有名古禅寺应属西禅寺了,西禅寺又称清禅寺、延寿寺、长庆寺,唐朝古寺,名列福州五大禅林之一,为全国重点寺庙,位于西郊怡山之麓,工业路西边南侧。寺内的宋荔与寺外的羊蹄甲花,喧嚣与清净,仅一堵红墙之隔,被网友誉为福州“最美寺庙”。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玉佛楼及客堂、禅堂、方丈室等大小建筑38座。还有唐七星井、清代壁画等。

6. 唐代玉佛像拍卖

唐代石雕观音造像在追随隋朝脚步的条件下,开始有了自己朝代的观音菩萨风格,出现了一种更新型的,更显温和圆润、生动柔和的特色,人物造型也从南北朝时的清瘦飘逸转向丰满端丽。

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佛、菩萨像,显得雍容华贵,颇似唐代宫廷贵妇的形象、衣纹皱折也是线条流畅,富于节奏变化,同时显出衣物的质地轻薄、紧贴身上,更显得肉体的丰腴和体态的婀娜多姿,石雕观音造像从唐初到后来逐渐成熟,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

7. 唐代玉雕佛像图片

陕西是文物大省,该省的博物馆有很多国宝级文物,兽首玛瑙杯就是其中一个。它又叫兽首牛角杯,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国之重宝。 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唐兽首牛角杯全名为镶金兽首玛瑙杯,但并不知道它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它是海内外孤品,在全世界甚至找不到制作它的同类材料。虽然兽首牛角杯在唐代文物群中出土,但并不一定是唐代的产品,而应该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收藏品。兽首牛角杯是国家不允许出境展览的极重要文物之一。 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8. 唐代玉雕佛像特点

简答:唐代玉人的特点是体态丰腴、面容姣好、气质高雅、风姿绰约,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深入分析:唐代玉人是指唐朝时期的女性美人,是唐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唐代玉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体态丰腴:唐代玉人的身材丰腴,胸部和臀部丰满,腰部细长,体态曲线优美,富有女性特有的柔美和韵味。

2. 面容姣好:唐代玉人的面容姣好,五官端正,眉目如画,皮肤白皙细腻,容颜娇美,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视觉上的愉悦。

3. 气质高雅:唐代玉人的气质高雅,举止优雅,言谈风趣,富有文化修养和内涵,展现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态度和人文精神。

4. 风姿绰约:唐代玉人的风姿绰约,穿着华丽,妆容精致,舞姿婀娜,展现出一种优美的艺术形态和审美价值。

唐代玉人的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美的表现,更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玉人的形象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优质建议:了解唐代玉人的特点,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更可以启发我们对美的追求和生活态度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唐代玉人的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唐代玉人的形象中汲取美的力量,来提升自己的审美标准和生活品质。

9. 唐代佛教玉器

唐代玉器刻工精细.细线条多,特别在玉带板上的人物.通身饰以短而密集的阴线;在动物的脚部.尾部也刻出很多的细线条.平面一般采用减地法.刻线带有绘画性。

10. 唐代玉佛造像

寺院初建于西汉哀帝(刘欣)元年(公元前2年),当时寺名为“复图寺”,随着时代的变迁,时兴时衰。公元716年,唐高祖李渊在弘化任郡首时,将“复图寺” 更名为“正觉寺”。“安史之乱”期间,发生马嵬坡兵变,唐玄宗避难四川,太子李亨率三百骑夜奔彭原,彭原郡太守李尊接驾,夜宿“正觉寺”,数日后李亨经平凉到宁夏灵武登基,称帝肃宗。李亨第二次返回彭原后,驻兵半年之久,在此期间各路兵马云集彭原,商讨平乱大事,拜郭子仪、李光弼为帅,南进平乱。因彭原是皇家救命之地,在唐朝中兴中占有重要地位,公元757年,唐肃宗颁旨,重修寺院,敕建宝塔,敕封“正觉寺”为“彭原宝塔寺”,太守李尊监工修建。当时寺院规模宏大,大雄宝殿建筑雄伟,宝塔威严,香火鼎盛,声名大振。旧志中有“历代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记述。

早在东汉时,即公元67年起,甘肃庆阳彭原便有佛教圣地正觉寺。唐肃宗李亨即位前后曾二次驻足正觉寺,并在寺内与群臣共商平定始于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乱,次年顺利平乱,朝野上下认为这是佛祖显灵暗中保佑,才保住了大唐江山。此后,为了感恩佛菩萨,肃宗下旨李遵,动用国家库银,巨资修建砖塔,历时四年,至公元760年宝塔落成,正觉寺随之被欶名宝塔寺。

该寺历经1900多年,宝塔凌云参天,七层八棱24门,正檐挑角,角端挂铃。塔壁基宽0.9丈,塔基内径1.8丈,外径3.6丈,周长12丈,塔高9丈,登塔远望数十里,风摆塔铃响,声闻远百里,每当朝夕太阳未出和西下的一刻,大地上一片昏暗,而远望彭原宝塔,其半截参天,其上依然沐浴在阳光中,如镀上了金色一般,似佛光照耀大地。因而彭原古塔被誉为庆阳八景,曰《彭塔晚照》。

原来的宝塔寺,不幸毁于文革。1985年3月17日,宝塔寺旧址上重建了天王殿。1995年农历十月十五日,国家佛教协会副主席妙林法师出资结缘,自缅甸迎回的玉佛,就安放此殿,此玉佛高1.5米,重约2吨。

11. 唐代玉雕一般是什么材质

1、玉马从典雅的艺术陈设品逐渐变成可供把玩的工艺品,低首、温顺、回首、翻滚,只注重轮廓而不强求身体的比例和谐成为宋以后马的基本特征。

2、在耳后的鬃毛前段有对钻的小圆孔,可以用来系挂。

3、我们从山西曲沃北赵晋侯墓1993年发现的墓63出土玉马身上就可以看到当时玉雕取得的成就。

4、清代还出现了玉双马、连体大小马等玉雕,已是马类艺术品的末流,它们逐渐淡出人们的精神生活,仅仅以文字和生肖的形式保存在历史记忆之中。

5、陕西省咸阳市汉元帝渭陵建筑遗址出土的“羽人骑马”羊脂玉雕刻,就是汉代玉马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