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石像(梵高雕像)
1. 梵高石像
形容画的形象生动
好的画,通常都有气味。
你知道,梵高在aries的画,几乎都有麦田的气味,看着看着,好像把一束麦穗放在齿间咀嚼,麦粒上还带着夏天的日光曝晒过的气味。
有些画是没有气味的,画海没有海的气味,画花没有花的气味,徒具形式,很难有深刻的印象。
我觉得,元朝的王蒙,他的画里就有牛毛的气味。有一次,在上海美术馆看他的《青卞隐居图》,我闭着眼睛,那些停留在视觉上的毛茸茸、卷曲躁动的细线,忽然变成一种气味。好像童年在屠宰场上,看到横倒死去的牛只,屠夫正用大桶烧水,浇在皮毛上。毛就一片片竖立起来,好像要从死去的身体上独自挣扎着活过来。
绘画并不只是视觉吧。莫奈晚年,因为白内障失明。但是那一时期,他作画没有中断,好像依凭着嗅觉与触觉的记忆在画画。一张一张的画,一朵一朵的莲花,从水里生长起来;含苞的蓓蕾,倒映水中;柳梢触碰水面,漾起一圈圈涟漪。我在那画里听到水声,触摸到饱满的花苞,我嗅到气味,givemy水塘里清清阴阴的气味,莫奈并不只是用视觉在画画。
视觉只是画家所有感官的窗口吧?开启这扇窗,你就开启了眼、耳、鼻、舌、身;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也都一起活跃了起来。
我去普罗旺斯的时候,是为了感觉塞尚画里的气味。那条通往维克多的山路,塞尚为了写生,走了二十年。我走进那一条山路,远远可以听到海风,海风里有海的气味。和故乡潮湿咸腥的海不同,那里的海,气味比较干燥清爽,比较安静,是地中海的气味。我一路走下去,空气里有松树皮辛香的气味,有一点橄榄树木的青涩的气味。在塞尚画过的废弃的采石场,我嗅到了热烈过后冷冷的荒凉气味,有堆积的矿土和空洞孔穴的气味。
塞尚的画里,有岩石粗粝的触觉质感,有听觉里海与松林的风声,但是,这一次,我纯粹为了寻找它的气味而来。
许多艺术工作者,是带着气味的记忆,去写诗,去跳舞,去画画,去作曲,去拍摄电影的。没有生命的气味,其实很难有动人的作品。
你记得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吗?我读他的诗,总觉得有浓郁的南方豆蔻或榴楗的香气,有热带女人浓密头发里郁闷的气息,有吗啡或海洛因一类毒品慢慢燃烧渗入肉体的气味。
如果你在南方,闭着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把整个海洋的气味吸到身体里了。海在你的肺叶里,海在你的皮肤上,海充盈了你身体每一个细胞的空隙。海占领了你的视觉、听觉,海包围着你,从心里压迫着你,使你心里哽咽着。
有一天,你要写诗,你要画画,你要歌唱或舞蹈起来,那海,就在你心里澎湃回荡起来,不是你去寻找它,是它铺天盖地而来,包围着你,渗透着你、激动着你,无法自拔。
那些真实的感觉,真实到没有好坏,没有美丑,没有善恶,它们只是真实地存在。
像一只蜜蜂寻找花蜜,它专注于那一点蜜的存在,没有旁骛,没有妄想。
古代的希腊是重视运动的,运动员在竞技之前,在身上涂满厚厚的橄榄油,油渍沁到皮肤里,经过阳光照晒,透出金黄的颜色。竞技之后,皮肤上的油渍,混合了剧烈运动流出的汗水,混合了尘土泥垢,粘在皮肤上,因此,古代希腊人发明了一种青铜制的小刮刀,提供给竞技后的运动员,可以用来刮去身上的油渍泥垢。
我看过一尊大理石的雕像,一名运动员站立着,一手拿着刮刀,正在细心刮着垢。
那尊石像,竟然有气味,橄榄油的、汗液的、泥垢的肉体,隔了两千年,仍然散发着青春男体运动后大量排汗的健康活泼的体味。气味变成如此挥之不去的记忆!
2. 梵高雕像
世界三大名画,分别是《蒙娜丽莎》、《宫娥》和《夜巡》。
《蒙娜丽莎》
文艺复兴时代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绘的丽莎·乔宫多的肖像画。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供公众欣赏。2012年7月17日,意大利考古学家日前声称找到了疑似修女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骨。对《蒙娜丽莎》原型的身份,各界众说纷纭,不过丽莎・盖拉尔迪尼即为“蒙娜丽莎”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英媒称,通过对这具遗骨的还原,或许能帮助人们揭开“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最近的研究表明,2012年公开亮相的画作《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同样出自达·芬奇,而且其创作时间远远早于《蒙娜丽莎》。被认为是年轻版《蒙娜丽莎 》。
《宫娥》
委拉斯凯兹晚期的一件重要作品,描绘了宫廷里的日常生活。小公主玛格丽特被描绘得既庄严又具有掩盖不住的稚气,占据画面的中心的位置。一名宫女向她跪献水杯,画面左边是正在作画的画家本人。画家把自己安排在这一颇具戏剧性的情节中,使整幅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调。幅高度达3米的作品,画面的每个物体与实物同等大小,这些正显示出了委拉斯贵支高超的技法。画家将每件物体都刻画得相当到位,毫不敷衍。质感、形体、空间、明暗的处理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画家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时间片段的塑像。
《夜巡》
是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名画。现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馆。此画所描绘的其实是白天队长与副队长(画面中间两位人物)的景象,因光线昏暗而被误为是描绘夜间,画中人物确有其人,有些人认为此画暗藏某些故事另有深意。画家为了不便众多的人物捆塞在画面,对构图进行了精心设计,尽量使每个人都能看见又安排和错落有致,同时还使中心人物斑宁。柯克中尉及副手极为突出。此画的光和色彩的表现也是令人惊叹的。
3. 梵高的像
1889年, 梵高的疯病又一次发作。在与高更的一次激烈争吵之后, 他割下自己一只耳朵, 并用手帕包着送给一个妓女。此后, 他被送入了圣雷米的疯人院。他在那儿共呆了一年零八天。其间, 他仍然勤奋作画, 完成了一百五十多幅油画和一百多幅素描。
他此时的绘画, 已完全地趋于表现主义。在他的画上, 那些象海浪及火焰一样翻腾起伏的图像, 充满忧郁的精神和悲剧性幻觉。油画《星夜》便是他该时期的代表作。
4. 梵高具象画
美术应该分抽象美术和具象美术这两大派系。
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代表性画家,他的大部分作品应该都算是抽象美术吧。因为梵高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所以具象元素很多。而后期接触了很多印象派大艺术家的作品,使他的画风受到影响,从此画出很多不为世人理解的印象作品。不知道答的对不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梵高前期的作品有一些是具象美术,而后期画风转变后就更抽象或者是更趋于印象派风格。
5. 梵高石头
《奥维的房子》是1890年荷兰画家梵高创作的一幅油画。
像所有的法国小镇一样,在一片田野之间,奥维尔最高的建筑是教堂,镇里有镇政府以及几家小咖啡馆和临街的客栈。走在小镇里, 你会被奥维尔平凡真实的美丽感动。几乎每一户人家窗台上都种了鲜花,老房子的石头墙上一片青翠,屋前屋后的花园里也盛开着各种花朵。
6. 梵高画像
梵高作为后印象派画家,我觉得他的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开辟了用色彩表现艺术家主体的情感世界的一条道路,这也是区别于同时代其他画家忠实于色服从于光的理念。在他的作品中色彩强烈到将要破坏空间和形象的地步,展现了一个为火热的激情所灼烧的世界。如《星空》色彩斑斓的笔触,飘逸的星云曲线与其说是自然的幻象,不如说是画家灵感的飞舞。再如《夜咖啡馆》虽然有宽大的空间,却同时有一种幽闭的效果,这种效果是由几大强烈色块的跳跃造成的:墙壁的红色,地板的金黄,天花板和家具的绿色。金灿灿的地板纵向驶入红色的背景之中,红色以均等的实力与之抗衡。色彩咄咄逼向透视空间,而透视空间却不肯让步,两者的冲突以膨胀的力量使人感到压迫。
正如极端“自我表现”论者认为的那样“艺术活动只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活动”,这在凡高的画作上表现的更为明显,大色块的堆积,挑战常理的对比色运用,情绪化的笔触都使梵高和他的作品在相当一段时间不被人所接受。
1、星月夜 凡高 荷兰 1889年 73x92cm 布油彩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
这幅画是凡高第二次精神崩溃、住进圣雷米疗养院时的作品。在这幅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色调的画中,凡高用饱蘸激情的条状笔触,搅动起旋转的漩涡。这些天空中星星与月亮的舒卷涌动,也许暗示使徒和耶稣的关系。也有人把这幅画看成是太阳系的“最后的审判”。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参天的柏树摇曳着扭曲的、火焰状的身躯,呼应着天空的韵律。被压缩了的村庄在哥特式尖顶教堂的庇护下安然栖息,事实上,圣雷米附近并没有这样的教堂,那是凡高的幻象,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
2、加歇医生 凡高 荷兰 1890年6月 布面油画 68x57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凡高于1890年6月,也就是在自杀前一个月,为精心照顾他的加歇医生画了这幅肖像。凡高说:“我希望画一位艺术家友人的肖像,他满怀伟大的理想。我希望把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和爱慕之心画进作品里。我夸张了他的头发的金黄色,在头像后面我不画小屋的普通墙壁,而用我调配得极为丰富、极为强烈的蓝色涂出无限深远的背景。由于这种单纯的配合,使金黄色头发的头部,在这丰富的蓝色背景上发光,像星星嵌在深沉的碧空中。”他画这个像的时候,他写了一句话:“人们也许会长久地凝视它们,甚至在100年后,带着渴念追忆它。”事实被他的话有幸言中了,正好一百年以后,1990年5月15日另一幅《加歇医生》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成交,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04年5月5日,稳坐世界最昂贵艺术品宝座长达14年之久。
3、花瓶中15朵向日葵 凡高 荷兰 布面油画 1888年 95x73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这幅《向日葵》是凡高1888年8月在法国南方小镇阿尔画的。南方阳光的灿烂令画家狂喜,他用黄色画了一系列静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这时的代表作。画家以短粗的笔触把向日葵的黄色画得极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烧的火焰一般,细碎的花瓣和葵叶象火苗一样布满画面,整幅画尤如燃遍画布的火焰,显出画家狂热般的生命激情。凡高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跟这幅同款的一幅《向日葵》于1987年3月10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以3985万美元拍出。
4、鸢尾花 凡高 荷兰 1889年 71cm×93cm 布面油画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他进入位于法国一间精神病院后所画的。同向日葵一样,凡高似乎也很喜欢画这类植物。油画中的鸢(yuan)尾花在人们看来,远远美过真实的。也许就是那种淡淡的美丽与可爱,才会如此深深地吸引着观赏者。画中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左边的白花与最右方的浅蓝花相呼应。画家细心安排花朵位置,引导观者视线。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感。100年后,1988年11月11日,《鸢尾花》以5300万美元的天价卖出。
5、罗纳河上的星空 凡高 荷兰 1888年 布面油画 72.5x92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1888年作品《罗纳河上的星空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是凡高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创作的。冷色迷人的深蓝短线铺满整个夜空,强而有力的笔触表达出夜的深沉神秘与无法预测,而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与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表达出画家澎湃的内心。寥寥几笔勾勒出河岸线,着重点是天空和河面,右下角的点睛之笔动态的河面拍打停泊的小舟,一对夫妇的散步把画面直接衍生到弧形的河岸。蓝色主调抹上黄调的星光河沿岸灯火,一对男女在河畔牵手夜行,那是罗纳河最典型的浪漫之夜。
6、夜间咖啡馆 凡高 荷兰 1888年 70x89cm 布油彩 纽黑文耶鲁大学美术馆
凡高由于工作过度紧张,身心疲乏,因此晚上经常光顾离他住所不远的拉马丁广场的咖啡馆,用酒或咖啡来提神解乏。那里灯火的颜色和室内陈设的红、黄色,像白天的阳光那样明亮,激发了他创作的激情。他曾说过:“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这幅画是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色的墙壁与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黄色的地板呈纵向深远的透视,以难以阻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的墙壁背景也以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而天花板的深重蓝色压迫下来令人窒息。他告诉提奥“我画《夜间咖啡馆》是想表现一种想法,即所谓的咖啡馆就是让人沉沦、发狂和犯罪的场所”。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7、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57.5x7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鲜明的色彩、非凡的透视效果和亲切的主题,不仅是凡高最受欢迎的作品, 也是他自己最中意的作品。阿尔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座小城,凡高是1888年9月搬入阿尔这间“黄房子”, 靠弟弟提奥供给的生活费, 把住宅布置一新。梵高的的卧室是宁静平和的象征,但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旋转的感觉,从梵高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墙壁和装饰带有视觉冲击的感觉,给了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舶机舱里的印象。奇怪的是两把椅子对着一张笨重的木制床,家具阻挡着两扇紫色的门,墙上的画给人感觉几乎随时都会掉下来,而且墙壁本身不是方形的,斜角的天花板和黄色的百叶窗显得非常困乏,整个房间似乎都拥挤到后面窗口边上狭窄的一块地方。但不管怎样,整个效果给人感觉是非常愉快的。下面这张名画照片由正一艺术2015年11月18日拍于巴黎奥赛博物馆,没有PS。
8、凡高在阿尔的房子 (黄房子) 1888年9月 阿尔 布面油画 72x91.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
1888年5月凡·高在阿尔租了一间旅馆居住,因为它的外壁涂成了黄色,故被称为"黄屋"。画面上建筑物的右侧即是凡·高的住所(正面的窗户涂成绿色和黄色的部分)。凡·高很早就向往"艺术家的乐园",因此希望这个家能成为南法的"未来画室",并且希望能够尽快地接他的穷朋友高更来一起共同生活(高更于10月20日到达阿尔)。在这一张画上,由广阔前景的土黄色地面,即向两旁延伸的马路,到小建筑物正面的硫磺色与一大片天空的绿色,这些颜色之间相互呼应,构成了色调的转移。凡·高打算把阿尔的黄房子变成画家之家, 这是他最具乌托邦特色的方案。他详细地描述了他的"画家之家"。在给提奥的信中他写道:"我想把它搞成一个真正的'画家之家', 它并不华贵, 正相反, 其中没有一样华贵之物。""房子给我带来了安逸感, 从现在起, 我感到我正在为未来工作。"在他的作品里, 这幢房子位于满是尘土的拉马丁广场对面, 是一座在深蓝色天空映衬下闪闪发亮的鲜黄色建筑。凡·高打算用"向日葵"系列画装饰画室;在客房里要"以日本人的方式"(W7)张挂一些"向日葵"以欢迎高更的到来。这幅图画的主题不是光, 而是感情。文森特的第一个念头是想把它画成一幅夜景画;"窗口亮着, 空中繁星闪烁", 可是在定稿中, 他蓄意强调阳光通过巨大的空隙流进屋内的黑暗, 所以整幢房子发出光亮。我们可以认为黄房子不仅是个避难所, 而且是个文化意义上的群体画室。凡·高离开人世许多年后, 黄房子改为酒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酒吧被炸毁, 如今黄房子已经荡然无存。
9、耳朵绑着绷带的自画像 凡高 荷兰 1889年 布面油画 60x50cmcm 美国芝加哥艺术机构
凡高1889年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使自己和提奥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我相信这幅肖像比我的信更能清楚地告诉你我这儿发生了什么”。1889年初,凡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凡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在这儿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自己的墙上。
10、食土豆者 凡高 荷兰 1885年4月 布面油画 71.5x114.5cm 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在纽南时期的最佳杰作。同样构图的习作有两幅,素描与速写各一幅,但仍属这幅最完美。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他曾作了许多农夫、农妇的肖像,对室内及手的素描,以及瓶子与水壶的静物画等等,这些均是对此画的习作。此画充满了对其社会性与宗教性的情感,画面虽显得粗野,但结构却十分紧密;以围聚的人物为中心,对形体加以把握;以德拉克洛瓦的色彩理论,构成了种种暗灰色,以这些完成了这幅佳作。围着餐桌而坐的四个农人,都曾作过个别习作。那询问似的炯炯眼神,右端的农妇下垂的厚重眼睑,布满皱纹、凹凸不平的脸和手,充分地表现出大地上勤奋的劳动者的“力量”。他在404信上表示,希望这幅画能强调出“伸在碟子上的那只手,曾挖掘过泥土。”同时窗外的景色,也令人深切地感受到煮土豆的香味。
11、麦田与收割者 凡高 荷兰 1889年 50.5cmX100.5cm 布面油画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凡高在法国的一个精神病疗养院里创作的,那时主要是临摹他喜欢的一些作家的作品,也有少数自己的创作,这便是其中的一副。太阳像个大的咸蛋黄,天空有点发绿,山丘却是蓝色的,从低到高,拉成一条斜线,稀疏的坐落着几个简陋的房子,大面积金黄的麦田,麦浪随风翻滚着,是个丰收的秋天吧?可只有一个人挥舞着镰刀在收割,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你眼里的世界如此美好,可是却只有你一人在欣赏?这幅画很能代表凡高抽象派的画法,笔触非常简单,直线、点、圆圈,那收割者甚至有点丑陋,可是色彩却如此浓烈,金色的麦浪好漂亮,蓝色的山丘绵延着,太阳在最上端跟麦田呼应着,有一种凄楚的美。
12、阿尔的红色葡萄园 1888年11月 阿尔 布面油画 93x75cm 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
普照的阳光、火一般的光线的扩散、血红色的葡萄园、热情和精张的色调的炽热。凡高希望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画出酒的酵素和醉意、令人发狂的热气腾腾。他的色彩中的喧闹性暗示了无节制的狂欢, 葡萄园被看作是异常的促进者和主要的源泉。本幅画呈现凡高惯用的深远空间感。他用红色来描绘葡萄树, 极具表现性。凡高还将画中的阿尔农妇, 画成布列塔尼地方的装扮。这幅画也是凡高生前唯一卖出的作品。
13、午间休息 凡高 荷兰 1890年 布面油画 73x91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治疗期间,临摹米勒同名画。描绘的是一对农民夫妇在正在收割成熟的麦田,累了一个上午,中午饭后躺在麦垛边休息的情景。梵高在这幅画作中,将乡间盛夏宁静午后的热情都释放了出来。画面除了左上方的一小块蓝色天空外,其他部分全部被黄橙橙的麦田、麦垛所覆盖。男人的边上放着脱下来的鞋子和两把镰刀,将草帽遮住脸,头枕双手,似乎并没有睡着;而他边上的妻子,感觉好累好累,依偎在丈夫的胸前,沉沉睡着了。
14、奥维尔教堂 凡高 荷兰1890年6月 布面油画 74x94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代表作。1890年5月21日凡高来到距巴黎不远的小镇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治疗,并继续创作。在奥维尔, 凡高的画以深青色、藏青色为主。他一生中对于社会的不理解所作的抗争, 对于真善美所作的追求, 还有生存中的苦恼与欢乐, 似乎都孕育在这天空的蔚蓝里。他那浓重而扭曲的笔画、所用的厚厚的颜色可以看出他十分强烈、几乎疯狂的内心感受。他写给妹妹的信中说:“这一张画与在纽南画的古塔、坟墓等习作, 似乎很相似, 只是现在所用的色彩, 或许更富于表现力、更为华丽。”凡高由纽南的教堂开始, 经过不同的时期, 最后走到奥维尔教堂, 完成了他生命和绘画的旅程。1个多月后,1890年7月29日,他自杀身亡了……
15、乌鸦群飞的麦田 凡高 荷兰 1890年 50.5cmX100.5cm 布面油画 藏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梵高博物馆
这幅画是在1890年7月凡高自杀前夕创作的。画面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1890年7月27日,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脏开了一枪。1890年7月29日,凡高离开了这个他疯狂热爱却无情抛弃了他的冷冰的世界……
7. 梵高画像在哪个博物馆
梵高死后,画作全部在弟弟提奥手里,弟弟提奥死后,画作由妻子乔安娜继承。
乔安娜在梵高和提奥死后,没有把梵高的油画当垃圾处理,相反的,她比提奥更看出了梵高画里的价值,开始积极筹备展览。在这期间,她卖出了部分油画,筹钱办展和补贴家用。后来在乔安娜的努力下,梵高的画终于被人们发现和认可,开始慢慢有了名气。
再后来,乔安娜死后,画作都到了儿子小文森特手里。小文森特虽然是名工程师,但是也继续履行着母亲的事业,出借梵高的油画给各博物馆展览,期间也卖出了一些油画。到最后,小文森特捐出了所有油画,请荷兰政府出资筹建梵高博物馆,于是我们现在可以在阿姆斯特丹看到200多幅梵高的画作。而其他散落在各大博物馆的画作,就是乔安娜和小文森特卖出的。
8. 梵高 肖像画
fate梵高是女的。
梵高是游戏《Fate/Grand Order》中5星角色,职阶为Foreigner。
文森特·梵高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欧洲的画家。作品死后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全世界各地都有其爱好者。在史实中当然是男性,名字、肖像画,以及为数不多的照片可以证明这点。另一方面,自称梵高身着少年装束出现的这位降临者的外表与性别都与史实不同。
但是,她的绘画才能却毋庸置疑是梵高本人。饭量大、爱开玩笑、作画杂乱无章且笑起来很阴森。
9. 梵高最著名的画像是什么?
摘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在众多艺术作品当中,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就是在绘画中带给人们的色彩力量与视觉冲击。
色彩本身能够影响着人们的情感,会给人们带来激动、紧张、感动、兴奋等情绪的影响。所以在绘画中,色彩的冲击力是非常大的,而梵高的作品中正是运用了色彩力量与象征意义,来向人们展示一种独特的画风。
1、《星月夜》
《星月夜》是梵高的知名画作,很多人看见这幅画都觉得很佩服。给人的感觉是又安静又热闹,色调上采用大面积的偏冷偏沉的颜色来打造一个比较安静的夜晚,画中橙色增添了快乐的元素。
2、《向日葵》
《向日葵》是梵高的象征,很多人看到这幅油画就能想到梵高,把后印象主义的特征表现得非常好,强烈的色彩对比,画中的向日葵花瓣富有张力,颜色鲜艳夺目。
3、《鸢尾花》
《鸢尾花》是梵高比较经典的一部画作,画中描绘的是鸢尾花,看起来非常漂亮。
4、《乌鸦群飞的麦田》
《乌鸦群飞的麦田》创作于1890年7月,是梵高自杀之前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画中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黑暗的天空增添了不安和忧郁的精神状态。
5、《罗纳河上的星空》
《罗纳河上的星空》创作于1888年,是在法国南部城市阿尔的罗纳河画的。冷色迷人的夜空,点缀其上的微明星子和倒映在河面上的瓦斯灯灯影相互辉映,能够表现出当时画家澎湃的心情。
6、《夜晚露天咖啡座》
《夜晚露天咖啡座》创作于1888 年,这幅画能够看出画家作画的热情,画中的黄色咖啡座和蓝色的星空形成对比,让这幅画显得更美。
7、《夜间咖啡馆》
《夜间咖啡馆》是梵高1888年9月在法国普罗旺斯的时候创作的一幅画,这幅画目前被收藏在荷兰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馆内。
8、《吃马铃薯的人》
《吃马铃薯的人》画出了贫穷的一家人辛苦的劳动,晚餐桌子上面就只有土豆吃。这幅画创作于1885年,目前被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
9、《加歇医生》
《加歇医生》创作于1890年6月的一幅油画作品,目前被收藏在巴黎奥赛博物馆,这是梵高为照顾自己的医生加歇医生画的一幅肖像。
10、《凡高在阿尔的卧室》
《凡高在阿尔的卧室》是梵高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这幅画运用鲜艳的色彩,非凡的透视效果以及比较亲切的主题,是一幅比较受欢迎的画作。
梵高的画没有高超的技巧,甚至是粗糙的,但是这样的粗糙在他的画中显得尤其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