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玉坠雕刻螭吻的寓意(螭吻玉佩什么含义)

1. 玉坠雕刻螭吻的寓意

中国古代传说中龙生有九子,都不像龙,各有所好。

版本一:

好重者:赑屃(音毕喜),最喜欢背负重物,所以背上驮一块石碑.

好望者:鸱吻(音吃吻),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屋檐上.参见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的装饰小兽

飸餮(音滔帖),最贪吃,能吃能喝,常饰于鼎的盖子上。因它能喝水,也有装饰在桥栏板的,防止大水将桥淹没。

生性好杀者:睚眦(音牙自),嗜杀喜斗,常饰于兵器刀环,剑柄.

狴犴(音毕岸),最憎恶犯罪的人,所以常饰于监狱的门楣上.

好烟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烟火,常饰于香炉盖子的盖钮上.

好水者:趴蝮(音八夏)位于桥边的最喜欢水,常饰于石桥栏杆顶端。在后门桥的四个角上趴蝮,造型非常优美。

性情温顺者:椒图,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常饰于大门口。

好鸣者:蒲牢,最喜欢音乐和吼叫,常饰于大钟的钟纽上。

版本二:

1、赑屃(bi,xi):形似龟,好负重。一冲在各地的宫殿、祠堂、陵墓中均可见到其背负石碑的样子。在龙子的各类说法中赑屃一般都排在九子之首。

2、螭吻(chi,wen):喜欢东张西望,经常被安排在建筑物的屋脊上,做张口吞脊状,并有一剑以固定之。

3、蒲牢(pu,lao):有摇滚气质,爱好音乐,也爱吼叫。古代乐器编钟顶上就用它来装饰,寺庙大钟上的钟钮上也可见到他的身影。

4、狴犴(bi,an):掌管刑狱。常被装饰在死囚牢的门楣上,因其形状似虎,所以民间又有虎头牢的说法。

5、狻猊(suan,ni):身有佛性,喜好香火,于香炉盖上可见。而且狻猊还是文殊菩萨的座骑,在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中均可见到。在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上还建有供奉狻猊的庙宇。因狻猊为龙的五子,所以庙名为五爷庙,在当地影响颇大。一冲曾游过此庙,香火极为旺盛。

6、饕餮(hao,tie):美食主义者,性贪吃。夏商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上经常可见饕餮纹,为有首无身的狰狞怪兽。

7、睚眦(ya,zi):性情凶残易怒,喜欢争杀。民间成语"睚眦必报"所讲即为此物。通常在一些武器的柄上,或是尾端的环上上面可以见其雕像,以加强杀气。

8、淑图(shu,tu):形似螺蚌,性情温顺,有点自闭症。所以将他安排在门上衔着门环,免得宵小光顾。

9、貔貅(pi,xiu):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都称其为龙的第九子,大嘴无肛,只进不出,深为赌徒所喜。澳门赌场便摆了一只玉貔貅,予意嘴大吃四方,只挣不赔。

版本三: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中国吉祥图说》谓:

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2. 螭吻玉佩什么含义

排水口的装饰用螭形状。在我国古建筑中多用螭的形状作排水口的装饰。

螭(chī专)或螭首,古代汉族属神话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是一种没有角的龙。汉族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称为螭首散水。曹植的《桂之树行》即有上有栖鸾,下有盘螭的句子。

扩展资料:

典故出处

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中国古建筑或器物、工艺品上常用它的形状作装饰。它是龙九子中的一子,好险,勇猛,檐翘起的部分都有它,称为螭吻。盘螭,则是他两两盘卷的样子,曹植《桂之树行》即有“上有栖鸾,下有盘螭”的句子。

历史文化:

玉器上出现螭的形象,正好与文献记载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战国时出现,此后的汉魏、元、明、清一直延续。唯唐、宋略少,是螭纹在玉器上出现的低潮期。其名称有叫蟠螭、螭虎、螭龙者。

3. 玉坠雕刻螭吻的寓意是什么

答:可以。

螭吻又叫鱼龙,鱼和龙的结合体,是古代传说龙生九子之一。是中华民族驱逐来犯的厉鬼,守护家宅的平安所需要,并可冀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来避邪,并以此来显示宅主的职权和地位。

象征避除火灾。

4. 螭吻玉雕图片

寓意美好,吉祥,也寓意男女之间的爱情。

螭龙是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在汉武帝时就有先贤跟汉武帝说,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放在房顶上以避火灾;第二种是龙九个儿子中第二个儿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战国时期,蟠螭纹头部一般是圆眼、大鼻、眼尾稍有细长线。双线细眉,上线很浅很细,往往不易看出。下线明显,猫耳,大多数耳朵方圆。腿部线条弯曲,脚爪通常是向上翘起。蟠螭身上的附带纹饰一般都用阴线勾勒,其中有弯茄形滴水状的阴刻纹,是战国时代的首创。在这种纹饰中又有一道、多道的细划线,尾部有阴刻线呈绞丝状,使整个蟠螭纹显得活泼有趣,这种绞丝尾也是战国首创,往往是两道阴刻线一组,也有一道一道的。而汉代蟠螭纹眉向上竖,并往内钩,眉毛浅,若隐若现,柔中有刚。元明时代仿汉代蟠螭,眉毛深、粗、生硬,不像汉代细致生动。鼻梁中出现细线划纹,汉代蟠螭形身体和战国的大同小异,但是出现了有两个卷云纹所组成的尾巴。

5. 玉坠雕刻螭吻的寓意与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的螭龙纹体型纤长,眼睛多是圆形或橄榄型,圆脸细眉,四肢关节处饰以卷云纹,背脊上有或单或双的脊线,尾巴长而弯曲。

螭龙,又叫螭。《广雅》中记载:“有角曰虬,无角曰螭。”就是说螭,没有角。

一般龙分为四种:有鳞的叫蛟龙;有翅膀的叫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没有角的叫螭。

传说螭龙是龙与虎的后代,是龙的九子其一,所以螭龙最常见的样子,就是头部是虎首,身如壁虎,没有角。所以螭龙也叫螭虎。

也有种说法是螭龙不是龙子,而是海里的神兽,叫蚩尾。

螭生在水中,是水中精气汇聚形成,古人认为它可以防火,所以屋顶与水缸上常见螭龙的身影。

故宫下雨排水时的“九龙吐水”,就是螭龙。

玉中螭龙

螭龙最早出现在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而玉器上出现螭龙也是这个时间。由螭龙盘绕聚集的纹路叫螭纹,应用非常广泛。

螭龙典型的造型就是头部如虎首,圆眼睛大鼻子,猫耳,卷云纹一般的尾巴。

但螭纹形态千姿百态,需要仔细辨认,螭龙的大脑袋就是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

汉代是螭纹最鼎盛的时期,唐宋时期的较少,明清的螭龙玉器很多见。

但现在,和田玉中的螭龙与螭龙纹更加丰富多彩,螭龙的工作内容也是大大增加了:玉螭龙吊坠挂于胸前,螭龙镇纸伏在书案……

许多玉器上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但无一例外,都很有神气。

龙腾于天

自古龙就是权势、富贵的代表,“龙”又通“隆”,代表了生意兴隆、子孙兴隆,是对家族很好的镇宅祈福神兽。

螭龙被称为是“屋上兽”,因为螭龙居高处防火,并且龙也有腾云驾雾的本领,所以玉螭龙也寓意着生活工作节节高升,越来越好。

此外,无论是作为龙子还是水中神兽,螭龙都很威猛坚毅,很适合佩戴。还有助于事业畅通,美好又吉祥。

螭龙的前世今生,祥纹瑞兽都是独属于我国的特殊文化,玉螭龙也弥漫着厚重的历史气息。

无论纹路还有形态怎样变迁,其中蕴藏的历史文化依旧盎然,值得探索。

6. 螭吻雕刻图片

正吻由吞着正脊的龙口,吻头后部的背兽、向上卷的尾和背上插着的宝剑等几个部分组成。

鸱吻造型中包括了龙身体的所有部分,雕刻比较细腻,形象非常逼真。龙眼巨大,双眼怒目,能洞察一切。龙鼻高翘。表示了龙的嗅觉敏锐。龙嘴张大露出较长的舌头和锋利的龙牙,龙牙在中国民间有辟邪的说法。

7. 螭吻玉佩

螭龙寓意美好,吉祥,也寓意男女的感情。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

”(形体似兽)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其中“无角的”便是螭龙。

标准汉代螭龙

汉代的玉器雕刻已出现利用玉髓的巧雕,悬挂时可以达到左右平衡。

据介绍,中国古籍中关于琉璃的记载比较多。《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说:(剡宾)“出珠玑、珊瑚、虎魄、流离”,颜师古引《魏略》:“大秦国出赤白黑黄绿红紫等十种流离。”《魏书大月氏传》说:“其国人商贩,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王留璃”。 专家认为最早关于琉璃的记载是《穆天子传》中有铸石的记事。

人们认为,《穆天子传》中的铸石可能就是一种玻璃。《魏略》大秦就是指东罗马帝国,这里所说的流离应当是一种玻璃。 长期以来琉璃和玻璃的称呼往往混淆在一起。有专家认为,玻璃又名颇黎,古代有时称之为琉璃。

8. 螭吻石雕

免费人群:

  1、 70周岁以上老年人持本人相关真实证件免票;2、 残疾人、现役军人、导游、记 者证(广电总局颁发)、摄影协会证(省级以上)凭相关证件免票。李家大院坐落在运城市以北38公里处的万荣县阎景村,占地200余亩,原有院落20组,现存院落11组,另有祠堂、花园等。在这146间房屋组成的大院内,有古建区、仿古区、新建区、服务区、农业生态园五大部分,砖雕、石雕、木雕以及彩绘和铁艺极为丰富,内容题材涵括名人轶事、文学作品、戏剧唱本、宗教神话、风俗民情和社会生活等。错落有致、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青砖高墙、棹楔鸱吻的巷陌老街;各式各样、精妙绝伦的砖木石雕;千姿百态、无所不备的字画、碑帖;展室里的创业、经商、善举史等,既让人大饱眼福,又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