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罗汉玉雕(明代罗汉造像)
1. 明代罗汉造像
近代在陕西发现了众多的北宋石窟群,尤其是在佛部尊像中体现着最高果位的 罗汉像的大量出现,给宋代佛教雕刻增添了很高的荣誉。宋代的罗汉像多以十六、 十八至五百为群组,其中不仅长幼年龄有别,人物面貌、性格不同,而且姿态、形 神也迥然各异,出色地体现了宋代艺术世俗化、人性化的特点。
如在陕西黄陵、子 长两县的石佛寺,主要窟寺虽仅一处,但内容却极其丰富。而雕像中最具艺术性、 最富现实生活趣味者,莫过于形体较小,又不拘一格的罗汉像了。
因此,可以这样 说,这些极富现实意义,对之令人感到生动、亲切的罗汉雕像,深刻显示了宋代雕 塑艺术有超越前人的卓越成就。
2. 明代石雕罗汉
明式罗汉床是传统的古典家具,虽然不同的生产厂家可能会有所不同,但通常的标准尺寸如下:
1. 外框长(含避柱):210-220cm
2. 外框宽:120-124cm
3. 床沿高度:37-40cm
4. 床板尺寸:190-200cm(长)×105-110cm(宽)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种床要求床沿高度较低,床板(床褥受放的部位)较短,因此床垫尺寸与标准尺寸也会有所不同。另外,由于明式罗汉床床头的避柱通常较高,在选择时也需要注意房间的空间高度是否足够。
3. 明代罗汉铜像
云林寺,俗称西寺,坐落在山西阳高城内西门南侧。建于明代,由皇帝下诏而建。
原是一座完整的组群建筑,坐北向南,东西宽60米,南北长约200米,总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金刚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朵殿、钟鼓楼等。现存大雄宝殿、天王殿和配殿。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平面呈长方形,单檐庑(wǔ)殿顶,坡度较陡,用材断面合理,纵横构件连接牢固,巧妙地把力学与美学结合起来。殿内柱同配列为金箱斗底槽的变体,殿堂和厅堂混合结构形式。对柱网的排列习用了移柱减柱法,突出了佛坛的位置。有泥塑像25尊,其中主像3尊、弟子2尊、罗汉18尊,姿态自然,给人以艺术之美感。塑像基本完好。三面殿墙满绘壁画,计123组,重彩平涂,立粉贴金,金碧辉煌。
4. 明代罗汉床图片及价格
明代红木罗汉床尺寸一般是210*90cm,与现代的罗汉床尺寸会有一定的区别,现代罗汉床的标准尺寸是198*100cm,具体来说这个应该是一个大概的尺寸
5. 明代罗汉雕塑
神光山,位与广东省兴宁市郊。山上林木参天,曲径通幽,古迹甚丰,为历代文人墨客畅游之地。每年重阳节赴神光山登高,祭祀,赛神会等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神光山旅游区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名胜古迹多:是旅游避署胜地。一九八九年神光山旅游区被评为梅州市市级风景区。辽南四大才子之一,时为明代正德十二年,祝枝山曾任兴宁县知县。在游神光山时曾写下神光山诗名:出郭西南五里强,翰林留得读书堂,漫漫古岫云烟薄,寂寂闲坡草树旁,几点远村依野水,一间空殿锁斜阳,山灵为我多人间,更许何年会有光。景区有:神光寺。祖师殿、墨他寺、石古大王、望兴亭、电视发射塔、慈母亭、白沙大王、三山大王。李振将军纪念亭,是理想的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的游览场所。 神光寺:神光寺建于北宋即公元一零五八年,一九五八年被毁,一九八七年按泰式寺庙建筑风格重新修建。新神光寺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建筑面积2050平方米,寺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观音殿、地藏殿。大雄宝殿内设有伍百罗汉,四周墙上还有释加牟尼成佛的由来磁画,十分华丽壮观。 祖师殿:在神光寺的上方建有祖师殿。殿分主殿和围廊,占地三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五十平方米,殿内有大小佛像一百多个。 石古大王:从神光山西边山口,迈步一百一十七级石级而上,可见到一棵千年古榕和一个古茶亭,在旁边原有一个巨石,即为“石古大王”。相传石古大王为兴宁古代的一位民族英雄,因保家卫国有功,被尊为神。后人为纪念这位相传的英雄,在旁设有神坛和行宫。在坛上方有一横匾,书有漆金大字“岩固天全”,这四个字可拆写为“山口一人,石古大王”。 墨池与探花书院:在神光山东边的山坳里的墨池寺边有口石泉,泉水自石间涌出,长流不息,泉水清澈纯净而无杂质,水味甘甜。据明朝所编正德兴宁志记载,宋学士罗孟郊少年读书于此,常在泉边临池习书,洗砚池中,水尽墨色,因而得名墨池。罗孟郊刻苦攻读高中探花,封为学士。后人为纪念他并激励后辈,在墨池边旁建一探花祠,后改为探花书院。 墨池寺:在墨池和探花书院边有一古老的寺庙——墨池寺。墨池寺中有广东最大的千手千眼观音佛像和去年落成的大雄宝殿内的五百罗汉雕像。二处佛像的雕塑栩栩如生,雄伟壮观,每日游客洛泽不断。
6. 明代罗汉图
古印度没有罗汉床,推测起源于中国明代时期。
罗汉床名称至今尚无令人信服的解释,推测与明代所称弥勒榻有关。弥勒榻是大型坐具,短不能卧;而罗汉床也是坐的功能大于卧的功能。古人隋唐以前的生活习俗是席地坐,虽宋以后演变为垂足坐,但盘腿打坐的习惯一直保留着。
罗汉床是古老的家具,属于卧具之一。弥勒榻一般体形较大,又有无束腰和有束腰两种类型。有束腰且牙条中部较宽,曲线弧度较大的,俗称“罗汉肚皮”,故又称“罗汉床”。罗汉床因其实用一直是备受欢迎。
7. 明代罗汉造像图片
南华寺坐落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县马坝东南7公里的曹溪之畔,距离韶关市南约22公里。南华寺是中国佛教名寺之一,是禅宗六祖惠能宏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其景点和重要文物有: 1、六祖真身。六祖真身像是南华寺最珍贵的文物,六祖真身像供奉在六祖殿内,坐像通高80厘米,据广东省考古学家徐恒彬、韶关市博物馆和南华寺僧人考证和研究,六祖造像是以六祖惠能的肉身为基础夹纻法塑造而成。 2、五百罗汉群像。寺内木雕五百罗汉造像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宋代木雕五百罗汉群像。明朝曾经重新饰金,清光绪年间,曾补雕过133尊被火烧毁的罗汉。1936年,虚云法师主持修庙时,将大部分木雕罗汉藏在大雄宝殿里三尊高达15米大佛的腹中,直到1963年才被发现。现存360尊,其中有133尊为清代补刻。有154尊罗汉像上刻有铭文。从铭文中可以看出,这五百罗汉像雕于北宋仁宗庆历三年至八年(1043年-1048年),由“会首弟子”杨仁禧组织募化和雕造这批罗汉像,捐造者有商人、手工业者、僧人和平民等,匠师有张续、蔡文贽、廖永昌、王保、郝璋等。每尊造像都用整块木坯雕成,通高49.5至58厘米,直径23.5至28厘米,木料主要是柏木,少量为楠木、樟木或檀香木。每尊像由底座和坐像两部分组成。这些罗汉造具有相当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3、千佛袈裟。千佛袈裟是罕见的唐代传世刺绣,绢底呈杏黄色,上面绣有一千个佛像,佛像全部为结跏趺坐式,手式有入定、接引、说法、合掌等,口、鼻、眼和发髻清晰分明。用金线绣出形象,然后以蓝色、浅蓝色、朱红色、黄色丝线陪衬,再绣蓝色背光。四周是十二条形象生动的蛟龙。据广东省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此袈裟是唐中宗赐给六祖惠能法师的。 4、武则天圣旨。唐代女皇帝武则天,于万岁通年元年(公元696年),御赐南华禅寺六祖惠能大师圣旨一道,长140厘米,宽42厘米,纸质,楷书首尾及边用绫装裱。 5、其他文物。南华寺还有北齐昭帝皇建元年(公元560年)的铜佛造像、唐代花缎袜、六祖坠腰石、唐代铁质观音殿、天人像、释迦牟尼像、明代四大天王木雕、清代五百罗汉瓷瓶、明代金书《华严经》残卷等文物,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8. 明代罗汉造像图片大全
明朝建立后,社会安定统一,也促进了造型艺术之一的雕塑的发展。自唐末五代以来,已经形成的向往盛唐和学习盛唐的社会倾向,明代仍然继续,并且由学习盛唐至学习唐宋。
明代的寺庙雕塑造像,尤其是泥塑像,在佛、菩萨和其他有关的造像以及道教造像方面都有很多,多在北京地区,如:广济寺三世佛和十八罗汉像;隆福寺十二天人像;护国寺天王像;慈宁宫佛堂十八罗汉像;圣安寺天王像和木雕供养人像;西山碧云寺天王像和佛、菩萨像;西郊法海寺佛、菩萨和木雕仙伯像;东郊东岳庙文武男女侍从像;房山香光寺十八罗汉像。
除北京之外,山西也有大量类似雕塑作品,如太原明仙寺木雕罗汉像;太原太山寺观音阁和文殊普贤殿彩塑像;太原延庆寺罗汉像;大同善化寺大殿内两侧天王像;平遥双林寺罗汉殿、千佛殿、大雄宝殿等千余彩塑像;汾阳太符观玉女像;朔县千佛庵上院塑像和六殿四壁悬塑;清徐县香岩寺木雕十六罗汉像;赵城县广胜寺木雕文殊普贤像。
另外,陕西三原城隍庙二十四侍女和乐女像;陕西咸阳凤凰台佛故事壁塑;陕西兰田水陆庵十二神王和佛道教故事壁塑;陕西岐山县太平寺佛、菩萨像;甘肃天水瑞应寺佛、菩萨像;四川芦山县广福寺十二圆觉像,也都是明代寺庙雕塑的代表之作
9. 明代罗汉像图片
苏轼没有关于十八罗汉的诗,其他诗句有:
1.十八罗汉漂海,第一胖汉利害。
出自明代李贽《十八罗汉漂海偈》
2.贯休手写一十六罗汉,其二乃在南海诃子林。
出自清代朱彝尊《光孝寺观贯休画罗汉同陈恭尹赋》
3.巍巍释能儒,十八大果士。
出自宋代米芾《十八罗汉赞》
4.漫夸鹙子真罗汉,不会牛车是上乘。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10. 明代罗汉造像特点
有以下几个方面:
洞窟结构:龙门石窟的洞窟结构多为前后室结构,前室通常较小,内部空间较为封闭。后室则较为宽敞,是主要的工作区域。
造像组合:龙门石窟的造像组合非常丰富,主佛、弟子、菩萨、天王等造像齐全,是龙门石窟的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
窟顶装饰:龙门石窟的窟顶装饰非常精美,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记录了该洞窟的开凿时间和主持者。
莲花座:龙门石窟的主佛端坐在双层莲花座上,这种座型在唐代雕刻中较为常见。
雕刻手法:龙门石窟的雕刻手法采用了唐代浑圆刀的雕刻手法,面相丰满圆润,两肩宽厚,简洁流畅。
力的表现:主佛施“无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唯我独尊。主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刚力士,奋力向上的雄姿与主佛的沉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更加衬托出主佛的安详。
供养人像:龙门石窟的供养人像非常精美,每朵莲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养菩萨,她们或坐或侧,或手持莲花,或窃窃私语,神情各异,像是不同少女的群体像。
小佛像:龙门石窟南北两壁上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伎乐人像:龙门石窟的伎乐人像在洞内南北两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舞伎在悠扬的乐曲声中翩翩起舞,体态轻盈,婀娜多姿。
总的来说,龙门石窟的结构特点非常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了常见的佛教造像组合,还有许多精美的细节雕刻和装饰。
11. 明代罗汉画
古代、近代散文作品·明代·李龙眠画罗汉记》简析
黄淳耀著。见《陶庵文集》,收于《古代散文选》下册。文章记述了李龙眠所作罗汉渡江图的全貌。先总述图中罗汉和童子的人数,然后写未渡江的五个罗汉的动作及神态,或“无意”于渡,或“回顾微晒”,或临水“测深浅”,各具情态。再写方渡的九个罗汉,有的“手揭衣”,有的“手策杖”,有的手中捧衣顶于头上,有的被两童子抬着渡水,有的“伛偻策杖”,有的趴在童子背上,有的将登岸而一足不起,处处表现渡江的艰辛。最后作者由画推意,指出佛家称罗汉已得道,而在渡江时为何如此艰辛,推测作画者之意在说明佛家与人间并无不同,从而揭露佛法无边的虚妄,以警世人。作者对画面上各种人物描述具体、传神,文笔精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