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雕王昭君(王昭君文物)
1. 王昭君文物
王昭君墓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还没出土。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王昭君传说非遗
“秭归年小端午大”。自古以来,秭归人都要过3个端午节,让长长的思念飘满整个5月。挂艾叶、割菖蒲、包粽子、点雄黄、划龙舟、扎香袋、回娘家……这些古老的风俗在秭归沿袭千年,是“屈原故里端午习俗”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主要原因。
“这件作品获得了‘2018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6月4日,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非遗文化展示区”现场,“慢工绣艺”公司的坐垫、抱枕等手工绣品吸引了游客目光。“慢工绣艺”以“三闾刺绣”为基础,绣艺独特而古朴,美观实用。
“三闾刺绣”兴起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民间传承,2018年4月由宜昌市政府公布为第六批非遗保护名录。“历史流传的针法多达100多种,至今仍被传承运用的仅剩10余种。”秭归县非遗文化保护中心负责人说,“对于非遗文化,实用是最好的传承,实用是最大的发展。”2019年,秭归多次开办传统刺绣培训班,培训绣娘100多名,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三闾刺绣”重现生机与活力。
展台另一边,山均艾草有限公司则以艾草为主要原料,开发出艾条、艾柱、艾绒、足浴包等随身灸类产品。当天,山均公司免费送出端午艾2万斤,清幽的艾香弥漫峡江小城。
让源自民间的非遗活起来,让源自民间的非遗回到民间,这是秭归非遗保护的最大愿望。截至目前,秭归已入选世界非遗名录1个,国家级非遗名录3个,省级非遗名录6个,市级非遗名录14个,县级非遗名录9大项43个。获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13人,市级89人,县级464人。
3. 王昭君墓出土
方印为汉代篆书风格的“肆”字。这个结论是由考古和文献学的学者们通过对昭君墓中方印的研究推得的。在昭君墓的出土文物中,方印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物品,它是由带有“昭君”字样的金印片和铜印匣组成的。通过对金印片的字形和篆刻风格的分析,确定了印文为“昭君故事出入肆”中的“肆”字。此外,方印的存在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昭君墓主人的一些考古和历史背景。
4. 王昭君文物出土了什么
不是一个地方。昭君出塞,出的是光禄塞光禄塞遗址位于阴山山脉的大青山与乌拉山分界的山峡之中,山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 “特木尔乌尔虎" ,意为“铁垒”,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座落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旅游带动了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塞外江南指的是伊犁河谷,伊犁河谷--伊犁地区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角包括伊宁市,(是我国最西部的城市)尼勒克县,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察布差尔县、霍城县。伊犁的名于伊犁河,伊犁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国际河流,风景优美,植被丰富,被赞为塞外江南,
5. 王昭君记载
公元前54年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的一户平民之家。王襄之女。(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其父王襄老来得女,视为掌上明珠,兄嫂也对其宠爱有加。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
王昭君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
根据民间传说和记载,王昭君入宫以后,由于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毛延寿将王昭君画得并不是十分美丽,因此没有被选入汉元帝的后宫之中。昭君进宫多年,得不到皇帝临幸,心生悲怨。
出塞
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汉朝的属国南匈奴首领呼韩邪来长安朝觐天子,以尽藩臣之礼,并自请为婿。元帝遂将宫女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1],并改元为竟宁。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宫女王昭君
王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
6. 王昭君墓葬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王昭君远嫁的匈奴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后人为了纪念王昭君,为她建了墓地,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区南12公里,大黑河南岸。因呈黛色,俗称青冢。封土堆高达33米,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
7. 王昭君遗址在什么地方
“昭君出塞”的“塞”指的是:光禄塞。
“出塞”的“塞”意思是:边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然后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汉书·匈奴传》记载甘露三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自请愿留居光禄塞下,有急保汉受降城”。后来单于想同西汉结好,故三次进长安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8. 王昭君文化
王昭君才貌双全、品格高尚、富有同情心。汉元帝建昭元年,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她自愿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她出塞后,汉匈维持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峨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
王昭君在当地的名声非常好,她把中原的那些文化传给了匈奴人,让他们的生活因此得到了改善。
9. 王昭君史料
据班固《汉书·匈奴传》记载,“王墙字昭君”,“号宁胡阏氏”;《汉书·元帝纪》又称之为“王樯”。在范晔《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却称“昭君字嫱”。在两本重要史料中,就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称号:王墙、王樯、王嫱、 王昭君,导致后世对 王昭君的姓名字号莫衷一是。
墙、樯、嫱
王昭君以民女被征入宫,初无封号,身份只是宫女,其名字也不会被注意。《汉书》第一次提到王昭君时,称其为“王樯”,“樯”字很可能如“拳夫人”的“拳”字一样,仅是与被征选入宫时的某种特征相联系。樯指船桅杆,王樯即为一位船载而来的王姓姑娘。而“墙”、“嫱”这两个字,都是樯字的同音假借。
昭君、宁胡
《汉书》说“王墙字字昭君”,《后汉书》却说“昭君字嫱”,从史料的冲突推断,“昭君”一称很可能是封号而非字号。“昭:日明也”,“昭君”即汉皇光照匈奴的象征。“王昭君”的含义则为代表汉家君王光临匈奴的王姓姑娘,这称呼应该是昭君出塞前夕被赐的封号。王昭君在和亲前地位只是宫女,不是皇室支系,不能封为公主,而和亲必须要有一定的身份,于是便只能按她具有“光明汉宫”的美丽和代表汉皇光照匈奴的政治使命赐封为“昭君”。
“宁胡阏氏”与“王昭君”一样,皆为政治含义丰富的称号,都是在和亲这件政治大事中,双方君王政治意图的反应,也是对和亲能取得良好政治成果的祝愿。汉元帝还因此事改元为“竟宁”,同样也透露出对此事的愿望。
10. 王昭君博物馆在哪里
博物馆整体建筑按照和亲、和平、和谐、和睦的设计理念,仿造西汉建筑规制,充分体现汉代文化精髓。
11. 王昭君考古
王昭君----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嫁与其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
王昭君(约前52—前20)名嫱,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她是汉元帝时以“良家子”入选掖庭的。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昭君的绝世才貌,顺着香溪水传遍南郡,传至京城。公元前36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王昭君为南郡首选。元帝下诏,命其择吉日进京。传说王昭君进宫后,因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上丧夫落泪痣。昭君便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对汉称臣,并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尽召后宫妃嫔,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到达漠北后,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意为匈奴有了汉女作“阏氏”(王妻),安宁始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