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楷书的人想写一手好字,练习行楷或行书好吗?有哪些好字帖值得推荐?
李邕的《麓山寺碑》是行楷,传世有宋代拓本,是其晚年成熟之作。因文、书、刻工艺皆精美。故有三绝碑之称。
此碑有魏碑笔意,老练刚劲、雄浑开张、有较强视觉冲击力。刘熙载评:北海书气体高异,所难尤在一点二画,皆如拋砖落地,使人不敢以虚骄之意拟之。″
此碑字字独立,略带行意,结字左低右高,工稳中见险姿。
赵孟頫的行楷《胆巴碑》取法李邕的行楷《麓山寺碑》。字呈横势,撇捺伸展,比例得当,重心平稳。清人杨岘评: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
清代何绍基也曾临过李邕行楷《麓山寺碑》,用意临的学习方法。对原帖改动较大。有《麓山寺碑》的精神,又融入颜体苍茫老辣和篆隶之意。宽博大气,朴拙灵动。写出了自己的风格意趣。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据我所知,中国书法史上所记载的书法大家,包括以行书、草书、隶书、篆书见长的大师均是以楷书为基础,一笔一划精练,然后融会贯通,涉猎行草,终成大家。
一部中国书法史。主流经典书家都十分推崇学习书法当从楷书学起。无论是书坛先贤的经验总结,还是古往今来关于书论的研究,都证明学习书法最佳途径是先从楷书学起。
现在有这么一伙人,自已写不好楷书,只能靠“鬼画符”的所谓“行书”来忽悠人,便提出了学书法不必从楷书学起。这种提法说轻了是为自己写丑书打圆场,说重了却是误人子弟。
从我自学几十年书法的亲身体验看,无论谁学习书法,天赋也好,聪慧绝伦也好,但要想在书法艺术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踏实,少走弯路,并有大的发展,首先要学好楷书。总之,不懂楷书也好,不喜欢楷书也罢,想学书法,这是绕不过躲不过的一道坎。
不学楷书很难将草书和行书进行到底。历史上还沒有出现过不学楷书,就成为行草高手的先例,这是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的经验总结,是有坚实的实践和理论依据的。违背这个科学规律是注定要吃苦头的。所以我建议您逐渐的培养其对楷书“感情”,以楷为基,循序渐进,似盖房一样,先把地基框架垒好。别刚学会走,就一路小跑,这样很易摔倒。好了,啰嗦太多,供您参考。(以下是我小楷习作,敬请指教。)
学习行书,应该临摹哪些字帖?
我个人以为初学书法临帖的选择很重要,但选择面太宽恐怕沒法对号入座。你要有指导老师也没法给你选,因为那老师也不可能诸体都会,只能教其所长。因此还是按个人喜好先习练,按自己的意愿先选择一体,循序渐进,只要情趣在上面,各体皆可,但最好是从正楷入门。
择帖如择师,名师出高徒,选择字帖是一门学问。
作为范本,就一定要选择一流的著名碑怙,‘取法乎上’。再一,应‘寻本溯源’,如王氏书法经过几千年流传,学出名的名人不计其数,你不如直接学王羲之,等等。
由于每人的性格,脾气,审美情趣,文化修养不同,对于千变万化的各种字帖,各人要尽可能选择自已喜爱的来临习,凡是自己有兴趣的喜欢的范本,必定有了感情上的动力,自然容易学好。
作为一本打算长期临习的字帖,最好字数不要太少,只知道几个字的用笔,结字方法,是应付不了创作之需的。既选定了一种碑帖,就要坚持临习,诚心诚意的学它,不可见异思迁,有了根基以后,方可兼学别的范本。以下供参考。
《集王字圣教序》历来认为是入门之道,字数多,形态变化丰富,没有‘习气’便于掌握正确笔法后,向其它风格转化。
《兰亭序》用笔遒劲挺健,自然洒脱,点画各俱姿态,字的结体极富变化,全篇的行气布局非常生动,酣畅。临习此帖与《集王字圣教序》结合起来,很合适。
王珣《伯远帖》,有虚有实,十分生动自然,其捺笔颇具特色。
陆柬之《陆机文赋》,落笔稳健,结构匀正,以静入动,从规距求变化。
颜真卿《祭侄文稿》,此帖笔势雄奇,姿态横生,神采飞动,是典型的草行体。
李邕《云麾將军李思训碑》,体态健美,风度闲雅,字迹清晰,宜初学者临。
不一一介绍,以下几种你可去书店察看,了解它的介绍:唐太宗《晋祠铭》《温泉铭》。欧阳询《张翰帖》。苏轼《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李建中《土母帖》。赵孟頫《洛神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