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观玉雕(如是观之)
1. 如是观之
出自宋代释祖钦《道从上人》
惟道是从,惟心是宗。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梦幻了了,来去匆匆。
水中之月,树上之风。
作如是观,无塞不通。
2. 如是观之翻译
如是观的繁体这么写如是觀
3. 如是观之什么意思
词义: 意为如此。
关于“如是”,佛家认为是用来表述真如佛性(真如实相)的用语。《佛光大辞典》:“【如是】……为表示诸法实相之语。例如《法华经·卷一·方便品》所举之‘十如是’,即是一例。” 基本解释 [so]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详细解释 1. 像这样。《礼记·哀公问》:“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宋叶适 《送林子柄序》:“材之成者知其必能安於命,不然,不强售也。呜呼!能如是,足矣。”《红楼梦》第一二○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 老舍 《四世同堂》二九:“学生如是,市民们就必更容易撕去脸皮,苟安一时。” 2. 佛教语。印可、许可之辞。《金刚经·善观启请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诗:“心通岂复问云何,印可聊须答如是。”4. 《如是观》
一切有为皆从无为而来,无为法若是那无边无际的海,有为法便是用不同器皿从这海中盛起的水。圣贤成为圣贤所遵从的是无为法里的一个名叫“圣贤”的有为法,因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对圣贤的定义不同,因而,这有为法就有了差别。
世间所有的有为法都是从无为法而来。因为,只有无才能囊括所有,只有无才能创造所有。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5. 如是 观照
如是观照就是道德经的得道,真正的“如实观照”,一定是除尽欲之后,或者抛开一切人为的认知,不再受到外在一切外境外缘的干扰之后,如善恶,对错等,所得到类似于“最高境界”的成就。其实所谓“如实观照”,强调的是避开外在一切(包括过去的一切经验)以及自身欲望的干扰与影响之后,所呈现的那个“状态”。
6. 如是观山
真爱真我真理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释,精神层次不同说法就会不同。到底是否要追求三真?这两个问题其实一个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都在研究什么?研究的结果就是真理规律。如人的本质是什么?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什么?是物理!物理本质是什么?是数学!科学家知道了这个规律就会在各个方面习惯性思考进步,包括生活也这样。
在佛教也是这么所说,
“观山论”出自禅宗史书《五灯会元》卷17《惟信》,原话为:“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这就是我们常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出处,以科学家研究的科学规律是一样的道理。看一事物初期看什么是什么,理解了看什么都不是什么只看到背后映射的规律,了然于胸之后万物皆无不同又会看什么是什么。
正所谓:舍不为得,人法皆空,揭谛殊胜,究竟解脱,解脱即是明性无我。无我即是规律!
追求三真也如上所说,在不断求索过程中就会领悟真爱真我真理具体含义,在求索过程中更明白所思所念所行所为具体意义何在,历时过往自身如明心见性自会追求真爱真我真理为己之准则无悔无改皆为信仰!
舍利子,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7. 如是观照什么意思
遇见你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遇见你之后,看山是你,看水是你,眼里全是你。
情之一物,是“行也思,坐也思,春也思,冬也思,呼吸是你,辗转是你”的不止不休。
情之一物,是“山也是你,水也是你,云也是你,花也是你,眸中所见,耳畔所闻,脑海所想,梦中所遇都是你”的沉沦!
情之一物,让多少人朝思暮想,梦绕魂牵
8. 如是观小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 如是观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于《金刚经》原文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像梦幻泡沫一样,不可触摸,像露珠闪电一样稍纵即逝,我们应该坦然面对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