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玉雕师(张维国画)
1. 张维国画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说到钱学森,想来大家都会又敬佩又感动。而《折纸飞机的男孩》这本书,就是把钱学森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让钱学森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人生中的榜样。
和钱学森拥有一样的童年,学得认真,玩得开心
钱学森3岁识字,5岁读《水浒传》,从小就有一个成为英雄的梦想。不同于寻常书中的天才神童,小时候的钱学森,其实和每个孩子都很接近。他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唱歌、画画,他也会像我们一样捕小鸟、抓蚯蚓,他还会折纸飞机,这也是我们在下课的 时候会玩的游戏。不过,钱学森的纸飞机飞得比我们折的远,就像加了马达,因为他融入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他用的纸张轻盈又光滑,他折的棱角整齐又用心,他的纸飞机头部,还夹了小小笔芯。
作为少儿励志绘本,《折纸飞机的男孩》没有喋喋不休地讲钱学森多努力学习,反之,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丰富的童年。这里有爸爸温柔的鼓励,有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中玩耍的快乐,有在游戏中不忘动脑筋思考的智慧,也有自己打扫房间的勤快,对孩子们而言,这更需要孩子们学习。
向少年时的钱学森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时间一晃,钱学森逐渐长大,此时的他充满了求知欲,更加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面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人物,比如爱因斯坦,他会主动去图书馆查资料,一步步深入了解其中的故事,学习相关的知识,研究背后的技术。大家都叫苦连天的考试,钱学森则以平常心对待,不为了追求成绩,而是为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
《折纸飞机的男孩》围绕学习中的关键2要素来写钱学森的学校生涯,一是自主学习,二是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前者是让学习变得轻松又高效的法宝,当孩子学会主动去问问题,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孩子就掌握了学习的秘密。后者是孩子需要从小培养的好习惯,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只有认准这个道理,以后才不会踩坑,摔跟头。
科研之路有苦有心酸,但心怀梦想,就不会害怕
转眼,钱学森已经远赴大洋彼岸留学。他仅用一年就获得硕士学位,并成为大师冯·卡门的得意之徒。但即使聪明如钱学森,也会在科研之路遇到种种想象不到的困难、挫折,甚至是危险。比如有一次,钱学森和自己的同学在做关于火箭的实验,就发生了爆炸,差点受了伤。研究“两弹一星”的时候,钱学森和同事们投身于戈壁滩,条件也很艰苦,日夜如转轴般地研究,还要顶着严寒和风沙工作。
书中的钱学森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他用行动告诉我们,心中有梦想,就不怕被各路困难打倒,只要有目标,就有克服一切的勇气。
《折纸飞机的男孩》让孩子们看到了永远有颗爱国心的钱学森,看到他的努力、自强、坚定和勇敢,也看到了他对学习的热情,他为航天事业做出的贡献。这样充满正能量的偶像的力量,相信也能激励他们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学习,勇往直前。
2. 张维书法作品欣赏
1、泰山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2、沂蒙山
沂蒙山是泰沂山脉的两个支系,指的是以蒙山、沂山为地质坐标的地理区域,不仅是革命老区,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历史上属于东夷文明。
沂蒙山同时也是一个旅游概念,沂蒙山旅游区位于山东省中南部,包含蒙山云蒙(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龟蒙、沂山三个景区,核心景区面积148平方公里,是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所在地、世界著名养生长寿圣地,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在2014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林场。
3、崂山
崂山,位于青岛市东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它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中国海岸线第一高峰,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当地有一句古语说:\"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
崂山的最高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地处北纬36°10 ,东经120°37 ,海拔1132.7米,峰顶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为崂山的主峰。
4、龙口南山
南山旅游风景区为国家AAAAA级景区之一,它位于山东省烟台龙口市境内景色秀丽的卢山之中,景区内的南山禅寺、香水庵、灵源观、文峰塔、南山古文化苑等景点均系晋、唐、宋、元、明、清代遗迹,千年古刹,可谓圣地重光,更添新颜。
古建筑群中的亭榭廊塔,山林水系,依山构造,古朴典雅,迤逦壮观,气势宏伟。大佛莲花座下建有功德堂、万佛堂、佛教历史博物馆。万佛堂内陈列着9999尊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金铜佛像,与大坐佛共同构成了万尊佛象的宏大阵容。佛教历史博物馆内展示了佛教文化兴起兴盛的历史记载,馆内还陈列展出了牟尼佛舍利等数十件文物和佛教文化艺术珍品。
5、原山
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部,于 1992 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总规划面积 1702 公顷,下设凤凰山、禹王山、望鲁山、薛家顶和夹谷台五大景区,是淄博市市唯一一家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全国青少年活动营地,淄博市的自然保护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环境教育基地。园内山势险峻,地貌奇特,森林茂密,环境优美,文物景观、自然景观丰富,游乐健身场所众多,是生态旅游、回归自然、休闲度假之胜地。 6、莲花山。新泰莲花山东西锦延15公里,南北兼跨新泰、莱芜两市,大小山脉十余条,主峰海拔994米。它以其优美的环境吸引了历代的文人墨客,并逐步发展成为佛家圣地。
7、千佛山。千佛山公园,位于济南市区南部,因这山上有数不清的佛,所以叫千佛山,面积166.1公顷,海拔285米,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景观,是享誉中外的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古称历山,因为古史称大舜在历山耕田的缘故,又曾名舜山和舜耕山。
8、仙姑顶。仙姑顶,位于威海市环翠区以南,离市中心仅五公里,在望岛西北山最高峰,海拔375米;是威海市、文登市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景区内奇峰耸立,树木参天,怪石嶙峋,遍布奇花异草,幽静辟深,古老苍劲,景色迷人,登至极峰心旷神怡,东瞰大海及刘公岛,北眺全市景色尽收眼底,西望翠绿青山。浓厚的天然佳境造就的旅游圣地,加上神奇的传说,更使得美不胜收。庙内存有大宋景德四年用汉辽两种文字杂刻,由大宋张维书写庙碑一块,是威海地区发现的最古老的庙碑,以及前清庙碑多块,还有石猫、石狮等文物。2014年5月29日下午3时许,地处胶东半岛东端的威海市仙姑顶景区发生火灾。火势已于6月1日扑灭,仙姑顶主景区未受影响,仍然可以接待游客游览。
9、鲁山 鲁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山东省的中心,主峰观云峰海拔1108.3米,为鲁中最高峰,公园面积42平方公里,是博山风景旅游区的重要景区。
公园规划为植物园、观云峰、鸣石山、花林、东海、北坪六大景区和云海日出、四雄竞秀、月上听涛、夏日鸟会、万石迷宫、驼禅寺、鬼市、一线天、云梯仙境、枣树峪与登天沟瀑布、鸣石山奇石、道沟森林浴场、北坪江南水乡等140多处景点。
森林覆盖率达95%,有植物1300多种,鸟类168种,兽类22种,昆虫561种,堪称鲁中动植物王国。
10、峄山
位于邹城市城东南10公里处,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以其特有的“石蛋地貌”而享誉全国。峄山海拔582米,约形成于25亿年前。峄山的奇特在于其罕见的巨石景观。山上的花岗岩巨形石蛋群、华丽的石林及奇形怪状的花岗岩滚石形成各种天然群雕,玲珑别致,变幻多姿,神奇秀灵,加之林木葱郁,洞洞相连,素有 “四大奇观”、“三十六洞天”、“七十二景”之说。孔子曾在此讲学,吟出“登东山而小鲁”的诗句,至今留有古迹“小鲁台”;梁山伯、祝英台求学于此,“梁祝读书洞”见证了二人的同窗之谊;秦始皇统一天下东巡首登峄山,命丞相李斯撰文刻石,颂其功德,即著名的《秦峄山碑》,为研究中国书法之精品;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登临峄山,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墨宝、碑碣石刻,形成丰富的文化积存。主要名胜古迹有:峄山牌坊、盘龙洞、九峄台、白云宫、甘露池、八卦石、五华峰等。 峄山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灵秀”之美誉。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峄山脚下举办有“古庙会”。
3. 张维书画
全文为:人能静悟为清品,天与生知是大贤,张维: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优秀学员。 现任北京华族盛世书画院副院长,广东俏脸谱书画院院长,广东恒鑫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南方分院特聘书法家,台湾中华演艺文化传播协会北京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该文为张维在书法作品中展示
4. 张维国画作品图片
镇原古称原州,素有“书画之乡”美称。
镇原书画始汉代,盛至清末,而嗜好书画之历史则更久。书画之风源远流长。
早在东汉时期,诞生在这里的思想家和政治家王符,就是一位书法高手。他的字笔法遒劲豪放,饱满酣畅,所书语句又多是勉耕促织的佳句。他常常为乡民书写,求者喜不自胜,端悬于堂屋。王符之后镇原又出现了许多书画名人。官拜兖州刺史、武威太守的李恂,镇原是他的诞生之地。传说他写得一手好字,每次回乡不带金银珠宝,只带一些字画条幅分赠乡友,大家视作珍宝。明正德年间进士、官拜兵科给事的许理,景泰年间任南京、四川道检察史的张凯,成化年间进士、援工部主事张王叔,都是当时善书法的官吏,他们怀着热爱家乡故土的赤情,寓民间礼俗、风情于毫端,到处留下凝重的墨迹。
清代中后期到民国年间,镇原的书画名家更是层出不穷。清嘉庆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刘之霭,笔力雄健、书法超群。他曾任贵州普安直肃厅同知和丙子科贵州乡试内监视,但由于他人品孤高,性情疏阔,自知不宜做官,便“呈请开缺修墓”,回到家乡,致力于著书写字,在当时影响很大。清朝末年的张宸枢,染翰临池,勤学苦练,一举成名。他的楷书结构严谨,笔墨饱满,遒劲有力,入木三分;草书笔法潇洒,气势磅礴,笔触圆润,“见者爱不释手,争相乞之”。同时代的张炳麟,书法刚劲有力,所画的墨竹,风、晴、雨、露分明,竹竿直斜适中,竹叶稀密合度。民国时期,张玉玺的行书,墨迹饱满,笔力雄厚,焦国理、焦澍生的草书,起笔如蛟龙腾蛇,有力透纸背之功;张继光、蒋国宝的楷书秀丽潇洒;张元三的篆隶,苍劲古朴;张文德、蒋瑞清的书法,师承颜、欧,气度不俗。还有刘福庵的花鸟,张瑞清的墨竹,朱民勤的博古,都有极深的造诣。这些笔墨大家,丹青妙手,以其不同的风格,各领风骚,为镇原书画增添了无比的风韵和色彩,促成了书画之风的盛行。书画名家遍及城乡
镇原人的最大嗜好就是书画了。他们爱书画,习书画,谈书画,研究书画。书画之风使这块黄土地生机盎然。
镇原现代书画创作呈现出百花竞艳的景象。诸如知名度较高的邓博五、段思坎、蒋玉书、张廷柱、赵宝玺等,还有一批后起之秀,如郑墨泉、张维、金希明等。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的书画队伍。特别是邓博五老先生,乃陇上书界名宿,从事翰墨生涯60余载,其字溶魏碑贴法,自成风格,笔力遒健;所画竹子兰草,水墨淋漓,意境优雅。他的字画不仅为陇东人民所喜爱,而且得到日本友人的青睐。有40多幅作品在国内多种报刊发表。蒋玉书以楷书见长,其字秀丽俊逸,圆润工整。他书写的“十八鹅”,形象生动,独树一帜,流传甚广。他楷书的一节《论语》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书法作品,推荐参加了在太原市举办的全国书画展览,有两幅作品获得省级书法奖励。绘画上久负盛名的段思坎,毕生致力绘画创作,花鸟四条屏在兰州白塔山展出后,被日本友人争购收藏,他的花卉山水、“围猎图”“八骏马”“松鹤图”,出神入化,栩栩如生。镇原县退休老干部赵宝玺,临池不辍,辛勤笔耕40余载,其作品多次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并被德国、法国、瑞典、新加坡等国收藏。生于镇原、长于镇原的全国著名书法家张维教授,多次受邀走进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元首表演书法,他的书法作品悬挂在人民大会堂青海厅,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收藏。尚书爱画凌霜傲雪“文革”中,陈词古画被列为“四旧”,搜抄火焚,不少珍品失踪灭迹,而有不少人冒着政治风险和生命危险,才使一些名人的佳作幸免于难,留存至今。
镇原临泾乡新堡村的一户农民,院里松柏吐翠,房内翰墨芬芳,她所珍藏的古字古画,就有60多位名人的100多幅。县上举办过一次历代书法展览,经过动员,结果发现宋徽宗、唐寅、文徵明、黄慎、郑板桥、寥佩坤、何绍基、李藩、匡冀之、八大山人、新罗山人、于右任等历代书画大师的笔墨真迹保存不少。这些书画历经几百年,几个朝代,依然保存至今,实在令人赞叹。据城关镇一位姓马的老人说,清朝末年,有一姓许的人家,遇上荒年五口人饿死了三口,但也未舍得出售字画。有一年闹兵乱,一户王姓人家出逃,放着银子罐不带,却带上一卷字画藏于山洞。现在有一些农家不比积攒余粮,也不比存款多少,而看谁家收藏的名人字画多。在临泾乡、孟坝镇、南川乡,不少群众还做有专门存放字画的柜子和木箱。许多人家在你欣赏过他们的书画之后,还会有声有色地给你介绍这些书画的来历,并且评价一番,那朴实中肯的言辞,有理有据的分析,使你不敢相信他们竟是一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书画产业生机盎然。
镇原每年都举行书画展览或书画交流活动。1983年还成立了镇原书画学会,不少书画名家被接收为省书协、省美协会员。1986年至1988年,县书画学会先后7次组织本县有成就的书画作者到外地进行交流活动,省内外书画名家也纷纷来镇原切磋传授技艺。
1986年,镇原县临泾乡农民祁秀梅在中央美术学院这个国家最高的艺术殿堂上,用小小的剪刀在纸张上剪出了一幅幅精妙绝伦的作品,在首都美术界引起巨大轰动。在祁秀梅的悉心培养和带动下,剪纸艺术在镇原不断传扬,段彩霞、惠富君、刘玉英、许军峰相继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大师”。特别是祁秀梅剪纸传人惠富君,从小追随祖母练就了扎实的艺术功底,后被选入中央美术学院深造,她的作品华贵典雅,寓意深刻,意趣天成,喜庆吉祥,在国家级艺术节上屡获大奖,被誉为“中国剪纸名家之花”。如今,她的剪纸成为镇原乃至庆阳最名贵的文化礼品,她个人年收入高达6万多元。农民画家姬文新从2001年到2006年,用5年时间,苦心孤诣,创作了一幅长达144米、宽1.2米,题名为“千古一春”的画卷,饱蘸浓墨地表达了他对奥运会的祝福和对祖国的赞颂。县文化馆干部芮自解自幼受家族艺术熏陶,酷爱绘画,其作品《赶集》《玉米地·羊》《山行》等10多篇创作获国家、省、市10多项奖励。创作13年来,他年均收入3万元,最高可达5万元;2006年,他创作的国画《竹林七贤》,卖出了1万元的好价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现如今,镇原成立了农民书画研究会、青年书画研究会等,把具有艺术造诣的人才及时纳入协会,还组织书画爱好者外出学习、观摩,通过博采众长、互相切磋,全县的书法绘画之花愈开愈艳。
5. 张维作品
因为有个清华毕业的妈、有个做教授的爹、有个当过中科院院士的外公、有个深度参与中国航空事业的外婆,家族中连硕士都算“文盲”,高晓松因此常常被网民指为“拼爹”那类人。这也怪不得人家胡思乱想生疑,因为高晓松这辈子确实太顺风顺水了。
现在很多网民对高晓松意见很大,认为你有事没事也冒充“公共知识分子”到处挥斥方遒,大学都是肄业又凭啥海阔天空口吐芬芳大侃历史,导致瓜众们一动气都要搬出他“家世背景”做点文章。其实吧,高晓松这样的,也就是个清白知识分子家世,是所谓的“学二代”,也就比咱“农二代”吃得开,名头大雨点小,还能“有资源”到哪里去呢?
这种背景,娱乐圈还能找出好几位来,陈数、黄圣依、吴越、朴树,高晓松并不见得有多特殊。论娱乐圈资源背景,他还不如铁哥们老狼呢,人家起码还有个当过广播交响乐团一把手的妈——据说当年每次一到分房子啥的,各路光鲜亮丽的明星都会串到他家,五花八门各种演绎,搞得老狼自小就觉得明星有点惨兮兮。
出身这种家庭,日后混迹娱乐圈的高晓松,获得的最大优势,大概是早期成长过程中,有着最好的知识环境,受到过最优越的教育。从1969年出生到上大学,他都是在清华园里成长起来的,他的左邻右舍都是什么一级教授、权威学者、学界泰斗、德高望重的院士,写作业犯难时随时都能推开一家门,享受“圣人再传弟子、皇帝同学少年”般的待遇。前些年他弄《晓说》等节目,能把“知识秀”耍的666,也是因为人家背后有一大帮学界朋友,随时可以顾问。
相对其他明星,高晓松的朋友多且更杂,从马苏到马思纯到马景涛到马未都到马光远到马志明,他都可以是座上宾。2015年,他被三顾茅庐空降出任某大厂音乐相关领域CEO,据说年薪达数百万,人家看中他的当然不是什么“家庭背景”,而是多年摸爬滚打下来的人脉资源。一句话就是,高晓松各行各业都吃得开。
但是,高晓松步入娱乐圈的故事很简单,看不出和他那知识分子家庭有啥牵扯,不仅是娱乐与学界两不搭边,甚至都是背道而行的。他上大学时就喜欢唱歌,上了清华干脆退学瞎混,1993年24岁鼓捣出名曲《同桌的你》,不仅一手捧红了“民谣王子老狼”,自己也一夜之间大名天下知。我对老高也没啥好印象,总觉得那比罗马史还坑洼曲折的脸过于瘆人,配合那腔调神态,实在不讨喜。但人家一路走来都是拼实力的,真没话好说。才子是真才子,他的“家庭背景”能给予他的“资源”,其实泰半只是智力资源。一个接了寝室兄弟的电话,聊了几句挂断,蹲了几分钟厕所后,就能写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等词曲的人,你不承认他有才牛鼻不是太过分了吗?
不过,早年的高晓松,20来岁最张狂最不知道天高地厚时代的高晓松,也混得挺惨的。他1980年末期退的学,投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又惨遭落榜,遂一下子从“天之骄子”堕落为“无业游民”,家人不理解也没管他,他只能浪迹天涯四处营生,干的都是很低声下气的活计。那个时候,社会上流行诗歌、流行民谣,爆红的是顾城舒婷张楚窦唯,高晓松组的乐队“青铜器”连京城郊区的小酒吧都拒绝他们驻场,要不是有了同样无所事事的游民老狼实在太无聊愿意加入,不然连个稍微像样的主唱都找不来。
为了谋生,他拉老狼去海南打过工,专门给一家歌厅演出,别人都不愿去那天涯海角,这俩要吃饭就硬着头皮奔赴。结果呢,还没干上半个月,这俩就给老板给炒鱿鱼了,理由是“泡歌厅服务员”,只得再度流浪。有一阵子,老狼是回了北京想继续上学,而高晓松则上了火车到了厦门,在那闭门造车闭关了半年。在那里,他似乎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此安静,犹如《天道》里的“高人”王志文,只想找个小城市冷静一段时间。也就是在这半年间,后来那些脍炙人口的歌曲,几乎都写在了这个时段。这段往事,被清楚记录在了报界名主笔王小峰《老狼:一种活法》一文中。
那时的高晓松,锋芒毕露是很狂的,动不动就说“这些人跟我差远了,哥们儿的东西.....”之类,老狼性格温和,两人形成互补,早期成名也真得益于相互协助。据说,一开始的“吃饭问题”是老狼解决的,但后来老狼的爆红又是高晓松大力提携的结果。那会,校园歌手中有位挺有名气叫金立,而老狼女朋友潘茜恰跟金立熟,又是拉关系又是受怜悯,然后“青铜器”才终于有个了驻唱的小地方。2016年,老狼接受《三联生活周刊》专访,特意回忆说,第一个月乐队发“工资”了,他请高晓松吃饭,结果高硬是醉得一塌糊涂,在公交车上又哭又吐,差点被人扔下去。车上,那时还挺奶油小生的高晓松,一把鼻涕一把泪抱着老狼哭泣,“我写了这么多歌,唱给谁听呀?”
或许,是这哭声感动了上苍,又或者机遇从来不亏待真有才华之人,街头瞎混了3年,近乎食不果腹,与“三和大神”都要插肩的高晓松,终于迎来了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1992年底,大地唱片公司的黄小茂,也就是后来李静的老公,一个在娱乐圈真正有门路的腕,正想要做一盘校园歌曲专辑,想请他试试看。高晓松够朋友,非得让老狼唱,不然“再多钱我不给”,因为那时的老狼也失业好久了,必须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黄小茂没想那么多,就觉得这词曲还不错,那帮校园歌手演唱水准都差不多,谁来唱都一个样,于是点头答应了。
三个月后专辑发行,顿时火遍大江南北。“我还不知道咋回事呢,坐家里就爆红了”,老狼23年后再回首还是觉得匪夷所思。两个上周还饿着肚子的“社会盲流”啊,一下子成为“金牌音乐人”、“中国校园民谣第一人”,无需什么背景、不用搞什么炒作,只凭本事与实力,就能从泥泞翻身入云端之间,这就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神话。那首让两人彻底改变命运的名作,就是《同桌的你》。青春、浪漫、白衣飘飘,高晓松写出一个时代最鲜明的符号记忆.......
挣到这“第一桶金”后,高晓松一边趁热打铁继续创作,灌录风行一时的唱片专辑,一边却早早地盯上了商业这一块。他开始开办广告公司,专门给人出创意、想广告词,更多地也接手一些娱乐工业上的大制作,一两年下来就挣了大钱,没事就带着兄弟们大吃大喝。那时的高晓松,“身份”就一直在变动了。他似乎行行都顺,事事都拿手,作词、写曲、导演、从商、写作、当制作人、弄脱口秀、当主持人,无一不成功,从此在商界、娱乐圈、文化界三栖而游刃有余。
1996年,高晓松27岁。那一年,可说中国娱乐圈的“高晓松年”,他的个人声望也达到了顶峰:首张合辑《高晓松作品集青春无悔》发行,在大学生及知识分子中引发轰动效应,被媒体评为“中国原创音乐典范之作”;年底,他在南京的五台山体育馆举办“高晓松个人作品音乐会”,结果入场观众达一万两千人,创下该馆记录;同时,他与宋柯合作,创立“麦田音乐制作公司”,化身“中国娱乐圈幕后军师”,从此再无人可以小看他了。
30岁之前的高晓松,他的成名史与奋斗历程,其实都跟“家庭背景”没啥关联,他的知识分子家庭再牛也是鞭长莫及,无法给他在娱乐圈提供什么资源。高晓松靠自己的才华、勤奋、脑子以及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的眼光,成就了这一切。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瞧不起高晓松,觉得他浪得虚名,这种很主观的评判也不好说什么。但我更知道,当我前些时日,翻开王小峰那本长达621页的大众文化研究名作《只有大众没有文化》时,看到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的发展史,近30年来几乎每一个重要的节点,总会有一个“重量级人物”的名字被记录其间,让人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这个名字,三个汉字符号,就叫“高晓松”。这位牛人,你可以不喜欢,但似乎还缺乏能耐说“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