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镇馆之宝? 北大镇馆之宝?
一、莫高窟镇馆之宝?
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和举世罕见的藏文写经是镇馆之宝。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我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
二、北大镇馆之宝?
人们对古籍的最高评价通常包括“字大如钱,墨亮如漆”,《攻媿先生文集》恰好具备这两点。将该书和展出的其他珍稀善本对照来看,其字形修长优美的特点相当突出。
1963年文物出版社遍检宋刻本,选用《攻媿先生文集》的字体,以集字的方法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并在1964年、1965年连续再版,累积印数达13000多册。这件事让《攻媿先生文集》名动神州,也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该书为什么是北大图书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三、颐和园镇馆之宝?
颐和园的镇园之宝为“饕餮纹三牺尊”,同时,作为我国最宏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在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50年。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 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四、齐国镇馆之宝?
金银错镶嵌铜牺尊
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镇馆之宝——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仿牛形,昂首竖耳,偶蹄,由头颅、体、盖分铸而成。
金银错镶嵌战国铜牺尊首体接合处,合缝痕被项圈巧妙遮掩,项圈宽1厘米,嵌16枚椭圆形银珠(失10枚),突起如铃。口角左右错银丝两道,各嵌8枚银质星点,以示胡须,头顶及双目间至鼻梁上端镶嵌绿松石,眼球里是墨精石,眼上眉毛是各嵌7枚长方形绿松石块。牛背上有一盖,盖为一个扁嘴长颈禽,禽颈反折,嘴紧贴背上,巧成半环形盖钮。两翅平展,羽翎均以绿松石铺填。通体以粗细相间的金、银丝嵌饰的几何云纹。
五、卢浮宫镇馆之宝?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重修达到今天的规模。
在卢浮宫里面,有三件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分别是爱神维纳斯雕像《断臂维纳斯》、《胜利女神像》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这三件宝贝被称为“卢浮宫三宝”。
六、碑林镇馆之宝?
唐昭陵六骏、唐景云钟、大夏石马。
1、唐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原置于唐太宗昭陵北麓祭坛两侧庑廊,由画家阎立本所绘,工艺家阎立德雕刻的六幅浮雕石刻。“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乘骑的六匹战马,名称分别为飒露紫、拳毛騧、青骓、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2、唐景云钟
唐代为景龙观所铸之青铜钟,原名“景龙观钟”,开元年间改景龙观为迎祥观,故又称“迎祥观钟”。钟高247厘米,重达6吨,上锐下侈,为青铜铸成,后曾悬挂于西安钟楼。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今称之为“景云钟”或“景云铜钟”。
3、大夏石马
此马刻画简洁但不失准确,与汉代石雕有明显的承继关系。马体匀称,前腿绷直而后腿略弯,动静相生。前腿间的弧面上,“大夏真兴六年”等字样清晰可辨,使其成为大夏纪年明确的唯一遗物,弥足珍贵。
七、齐文化镇馆之宝为什么称为镇馆之宝?
在淄博临淄齐文化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战国牺尊。国宝牺尊是周代盛行的酒器,形似小牛,长46厘米,高28.3厘米,重6.5公斤,体态丰盈,工艺精美,代表了当时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准。”
据说,这件牺尊是1982年在淄河边上的商王村进行烧砖窑取土的时候挖出来的,尔后当地群众把牺尊交到了博物馆,但当文物工作者赶到现场的时候,已经找不到牺尊所在的墓了。
如今,这个可爱的小铜牛静静地站立在聚光灯下,黝黑的背影里却藏着一个绵延数千年的未解之谜。
八、阿布扎比卢浮宫镇馆之宝?
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阿历山德罗斯的大理石雕塑《断臂的维纳斯》和《胜利女神》。
九、安徽馆镇馆之宝?
灵璧石“迎客松”(139×129×58cm。吴子辉藏)体量硕大,皱襞丰富,风骨俊美,树干粗壮,松枝舒展,迎风而立,酷似黄山迎客松。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置放于安徽馆的进口处,被誉为“镇馆之宝”。
十、故宫镇馆之宝书?
故宫深藏库房的西晋陆机《平复帖》、东晋王献之《中秋帖》、索靖《出师颂》和唐代冯承素摹《兰亭序帖》四大镇馆之宝,
《平复帖》果真是陆机的真迹?
据目前我们可以掌握的证据显示,西晋《平复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件名人墨迹实物,也是西晋名士陆机惟一留存的字迹,其珍贵的程度可想而知。
据著名专家王世襄先生考证,《平复帖》自唐宋元明清,一直珍藏在历代皇室。抗日战争中,著名大收藏家张伯驹逃难时,将这件名宝缝在随身穿的棉袄里,愿与之同生死。1956年张先生将《平复帖》捐献国家,后归故宫收藏。
《中秋帖》的作者到底是谁?
清代乾隆皇帝酷爱书法艺术,曾将故宫内藏有三件珍贵书法的宫殿称为“三希堂”。《中秋帖》、《伯远帖》即名列这三件至宝法书之中。
清亡后,溥仪携带大批文物出宫,其中就有《中秋帖》和《伯远帖》,后来溥仪将它们抵押给了一家日本银行,因期满未赎,为一古董商人所得,此后流入香港。解放初期,由国家购回。
经过专家鉴定,这幅书法连绵跌如“火箸画灰,连续无端末”,古称“一笔书”的《中秋帖》,肯定不是东晋王献之的真迹,但是令人惊喜的是,此乃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临写王献之《十二月帖》的不全节临本。虽然此帖不足以反映王献之书法的真实风貌,但仍然是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不可多得的真迹。
《兰亭序》摹自谁手?
《兰亭序》为王羲之的著名书迹。经专家考证,相传是冯承素摹写的王羲之《兰亭序帖》,其实并不是冯承素本人写的,而是唐太宗内廷供奉拓书人的勾填本。尽管如此,该本依旧是现存最精美最能体现《兰亭序》原貌的旷世绝品。
《出师颂》出自何人手迹?
据史书记载,索靖(公元前239-303年),字幼安,晋敦煌人,官至征南司马,是“敦煌五能”之一。
前时,经过一番论争与辩白之后,所谓索靖的《出师颂》,如雾中庐山,渐露真容。现在《出师颂》的年代和艺术品质己经得到了专家的鉴定,确为隋人书,章草体,极难得,并且有米芾的儿子米友仁题跋,为不可多得的珍宝。但作者到底是谁,仍为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