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 《笑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

一、中国古代最早的历史?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唐宋元明清。

二、《笑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集?

笑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笑话集。

三国魏邯郸淳撰。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本较完备。

三、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历书是?

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是《夏小正》。《夏小正》中所用的月份是“夏历”的月份,把一年分为12个月,对每个月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以及相关的农事活动都有比较具体的记载。

四、历史最早民族是?

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应该是古代南非的科伊桑族人,大约生活在10万年以前,肤色黄色面貌特征与东亚,南亚人相同。

五、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著作它的体例是?

《春秋》是按鲁国的年号为顺序记录历史事件的书籍,体例上属于编年体。与司马迁的《史记》的传纪体不同。编年体以时间为纲,传纪体以人物为纲。后世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春秋》是孔子编修的史书,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很有个性的,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这个人很轴。形成了自已的世界观后,先是云游天下,宣扬自已的主张,没有人听,就把自已的主张,贯彻到自己编修的史书中,形成了所谓的″春秋笔法″。就是根据自已的主张,对历史事件进行点评,好的点赞,坏的吐槽,以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六、中国古代最早的字典是?

《尔雅》是中国最早的 词典 ;而《说文解字》才是中国最早的 字典 !《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证字源的字书,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时期的许慎,他在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完成了这部中国古代字书的奠基之作。该书原有十四篇,叙目一篇。

七、中国古代最早的灯塔是?

中国最早的灯塔始建于明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这年5月皇帝朱棣为保证长江口航运安全,下旨漕运大臣陈瑄在上海外高桥地区濒临长江出口处(明清时期塌没长江),率20万士卒日夜施工,修筑山体和烽堠,最终建成了一座高30余丈的“土山”——宝山烽堠。

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指引船舶航行,为郑和船队进出长江口提供了标识。明成祖朱棣亲撰《永乐烽堠御碑》(又称永乐御碑)记之,并赐名“宝山”。上海市宝山县即由此而来。

八、上古皇家文献汇编”的是哪部作品?

《尚书》

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和皇室文集,又被称为“上古之书”的是:《尚书》。

《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尚书》约成书于3000年前的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这部书的写作和编辑年代、作者已很难确定,但在汉代以前就已又了定本。据说孔子曾经编纂过《尚书》,而不少人认为这个说法不可靠。 《尚书》所记载的历史,上起传说中的尧虞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历史约1500多年。它的基本内容是古代帝王的文告和君臣谈话记录,由此可以推断作者很可能是史官。

《尚书》作为我国最早的政事史料汇编,记载了虞、夏商、周的许多重要史实,真实的 反映了 这一历史时期的天文、地理、哲学思想、教育、刑法和典章制度等,对后世产生过重要影响,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珍贵史料。

九、什么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历史文献?

《尚书》列为重要核心儒家经典之一,历代儒家研习之基本书籍。“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历史文献,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托古作品。

十、什么是我国最早一部具有祭奠意义的历史文献?

《尚书》是中国民族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它以记言为主。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2000千年历史文献。

自汉初以来,有今文、古文两种不同的传本。《汉书·艺文志》说,《尚书》原有100篇,孔子编纂并为之作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布《焚书令》,秦代的焚书给《尚书》的流传带来毁灭性打击,原有的《尚书》抄本几乎全部被焚毁。汉代重新重视儒学,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的《尚书》,共28篇,人们称之为今文《尚书》。西汉时期,相传鲁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古文《尚书》经过孔子后人孔安国的整理,篇目比今文《尚书》多16篇。

在西晋永嘉年间的战乱中,今、古文《尚书》全都散失了。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音若泽)给朝廷献上了一部《尚书》,包括今文《尚书》33篇(梅赜从原先的28篇中析出5篇)、古文《尚书》25篇,古文25篇经宋代以来的考异争论总体认为是东晋人的伪作。

清人孙星衍作《尚书今古文注疏》,广泛汲取前人考订成果,摒弃25篇伪作,将篇目重新厘定为29卷,大抵恢复了汉代《尚书》传本的面貌。《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尚书》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祭祀类和战争类,即所谓“古之大事,惟祀与戎”。从文体形式上也可以分两大类,即上行的奏议和下行的诏令。《尚书》的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在命题谋篇上非常讲究,不少篇章文采飞扬。由于时代久远,语言佶屈聱牙,古奥难懂。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相传《尚书》是孔子编定。孔子晚年集中精力整理古代典籍,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在儒家思想中,《尚书》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