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复行动是什么?
民众抵抗运动从七名妇女抗拒北兵的强暴开始,它显示了民众的道德力量,忠臣则希望以此重振旗鼓。然而,反抗暴行不代表忠君,最好的防御方式是把士兵赶走。对于忠臣来说,这表示他们要把力量集中在苏州。对当地保卫者来说,他们必须保留倒戈的自由。
忠臣想在民众中发掘义愤和忠诚的情绪,事实则是民众的忠诚并不靠谱。为了驱逐士兵,多数人肯定宁愿与清朝妥协。从苏州光复运动一开始,清朝代理官员就通过剃发令抓住了这一优势。
01
改变法令
1644年,摄政王多尔衮第一次推行剃发令时,只是简单地指示兵部对反抗者“发兵征巢”。当抵抗实在太强时,他取消了剃发令,因为它“甚拂民愿”。清朝官员打算以劝服和实例提出警告,以免分化原则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
7月20日,清朝的苏州知府首先在常州发布剃发令,进展似乎比较顺利。江阴已经带来教训,武力强制会带来强烈的反抗。当地名流试图改变法令,为他们预料到这种对忠诚的分化会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对他们来说,个人荣辱并非无关紧要。不管法令是谁下达的,被迫剃发束辫都是一种耻辱。
一周后,官府和反抗者的对峙升级成暴力冲突,地方军阀控制了城市。江阴坚持了八十天,成为江南最后一个向清朝屈服的城市,而它的抵抗更像是旧势力在软弱地方官面前的复辟。对清朝官员来说,很明显,如果不借助军事力量,合作者很难强有力地推行剃发令。对忠臣来说,也很显然,如果他们要想毅然决然地摆脱剃发令,就必须迅速掌握强权,直接同敌人对抗。
02
清朝官员聚集
江阴的教训证明了劝服民众的必要性,所以直到8月2日,李成栋到吴淞任上后,地方官才在苏州和松江推行剃发令。到那时,太仓已没有可能抵抗剃发令。多数官绅都剃掉头发并搬到城里,与浦氏家兵、李成栋的部队以及清朝官员聚集在一起。
这里的情况与江阴完全相反,城里由清朝而非明朝的力量控制,几乎没有出现剧烈的冲突:有发者不得城行、削发者不得下乡……杨林塘一带,兵最多,吾沙镇继之,日日饱饭持竿望风。凡湖川塘以北,其削发者即举火焚之。削发者领兵冲出,亦四路举火,男女见之即杀。明朝的光复运动就此开始。
侯峒曾的心情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极喜欲舞”。剃发令下达的第二天,兴奋变成了蔑视。侯峒曾对友人说:“断发难耳,断头易也。”接着,传来了苏州友人宁可自杀也不忍受剃发之辱的消息。侯峒曾呼喊道:“惜哉!吾友既能死,曷不奋大义,天下事何遂不可为?”到8月5日,松江抵抗、剃发令、友人自杀、光复运动等一系列刺激都驱使侯峒曾投身到嘉定的光复运动中。忠臣的动员和剃发令迫使很多人行动起来,但没形成统一的抵抗行动。侯峒曾知道情况反复无常,忙于控制
他写道“邑之望义师真如时雨”,但将这些力量引向光复运动需要迅速果决的行动。忠臣的策略是立刻以明朝的名义宣布控制嘉定,并宣布光复力量已经包围了苏州。侯峒曾写信给吴志葵和荆本彻,请求支援。李成栋作出回应时,侯峒曾在城东乡下的两个儿子正要联系当地抵抗力量并协助行动。总而言之,他们要防止意外事件,如果清军攻打嘉定,就集中兵力从背后袭击清军。
03
光复战略
8月5日晚,侯峒曾还未公布他们的战略,就有别的力量袭击了守卫城东搁浅船只的北兵。那是一支强大的队伍,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他们赶跑敌军,斩杀八十四人,烧毁了四十艘船组成的船队。
这次袭击使侯峒曾非常震惊。他们事先没得到消息,也不知道领导人是谁。起初,他们以为是一支来自安亭的队伍,可能与更大范围的抵抗运动有联系,后来得知情况并非如此,于是这成为一场灾难。在侯峒曾看来,这些“市魁”和“里猾”是为了闹事而集合起来的:谓其全无方略统纪,以乡兵数千,不能歼敌五百人,致其东遁。他们这么做打乱了侯峒曾的光复战略。事实上,8月5日袭击北兵的的人并不是毫无秩序。
8月5日,一支有关联的队伍宣布昆山光复。荆本彻向侯峒曾作出保证,如果李成栋胆敢进攻嘉定,他会派出义军。嘉定光复的道路一片光明。8月7日,侯峒曾等人体验了首次斗争。李成栋仍与太仓的主力部队隔离,但他此时决定探路。他的队伍身处乡村,主要的运输方式是水路,要到达太仓,必须穿越若干桥梁和市镇。他在城东乡村遭遇挫折,两天后,他派出一支四十名骑兵组成的小分队,在当地合作者的护卫下前进。侯峒曾迅速向罗店的友军发出警报。
结尾
李成栋的人马到达通往镇上的桥上时,受到罗店乡兵的伏击,三人被害,其他人也被赶跑。黄淳耀得到这个承诺后,在8月8日进入衙门,成为将近两个月中第一位付诸行动的官僚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