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阅读文献如何入门?
前期准备工作:
1)知识储备:先阅读与该英文研究主题内容相关的中文研究论文,同样的研究,国内肯定也是有相关研究的,尽量熟悉这个领域的一些国内术语、国内学者做的国外比较研究等,有了这个预设的知识体系,对基本的概念、相关知识结构有了了解,读外文也更好理解。
2)工具准备:强推电脑上直接用wps 阅读英文文献,需要翻译的直接选中,右键单击,在跳出来的小横幅选择“划词翻译”,然后右边会出现一列显示翻译的词句或者段落,速度非常快。
3)环境准备:尽量去学习氛围好一点的地方,图书馆,自习室。
第一阶段:文献初步泛读
阶段目的:
1、了解所学领域的动态
(该领域主要研究什么? 有哪些常用方法或技术解决问题? )
2、学习并努力熟悉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
这泛读阶段建议大家先看一些综述类文献。以达到快速了解领域领域的动态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注意积累专业术语和提升阅读速度(这两点在阅读英文文献特别重要)
坚持每周至少两篇文献(最好是英文的)
这阶段逐字逐句地去读论文很正常,因为我们刚要深层次去接触这个领域,论文里所有的内容我们都不了解,需要花时间去搞懂那些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
对于英文文献,可能读起来会更加吃力。所以推荐新人在自己电脑安装一个[有道云词典、知云等,能够自动识别PDF文章的单词和整段翻译,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但是要坚持每周至少两篇文献,最好是保证一天一篇。
另外,专业术语和词汇的笔记一定要做。建议大家准备一本看文献的笔记本,把那些专业术语、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等记录到笔记本上,并定期复习。一般可以是每周末复习上一周的笔记,一个月后再复习一遍这个月的笔记。坚持这个方法两个月,你读论文的速度就会明显提高。
除了综述文献,还可以在其参考文献(一般综述文献会引用大量的文献)下载文献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阶段:文献开始精读
该阶段目的:学习作者引出问题的思路、实验方法设计、常用的分析手段等。其实更深层次来说,就是慢慢的有意去模仿作者提出问题的思维模式。
这一阶段开始对每篇文献的框架进行分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主要理解了论文大致框架,这篇文章基本就差不多了。
坚持每周至少三篇文献(最好是英文)
这个时候,读文献的速度已经明显提高,很多专业术语也都认识了,但是很多同学经常读完文献后抓不住重点,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读文献时带着这几个问题:作者想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的?怎么分析的?结论是什么?
四个问题连贯起来,就是你看完文献后的收获。每次看文献后就习惯性地问自己这四个问题,如果都能回答,说明这篇论文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通过细读,可以掌握研究一个问题时惯用思路和方法,其实就是一个大致的框架,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框架来做自己的研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三阶段:高级进阶跳读
阶段目标:
1、能够做到快速批量阅读文献。
全面提高文献阅读速度,能做到只看想看的部分。
当你经历前两个阶段后,肯定是具有比较厚的文献功底了,如果还是每周几篇文献这样的读你会感觉收获甚微,因为你会感觉似乎所有文献的内容差不多。很多研究生读文献只停留在第二阶段水平,所以在确定研究课题时一次次被导师说不行。
坚持每周>四篇+定期批量读文献>10篇每次
这个时候就需要批量的阅读文献。
批量读文献的诀窍是跳读,比如拿到一篇文献,我只想了解实验方法,那我就只读实验部分,如果我只想了解作者这篇论文研究什么,那我就只看引言部分的末尾部分。方法是: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直接到文献中对应部分找,比如我想了解实验方法,那我就只看Experiment部分,其他部分不看,一篇文献最多半小时就看完了,所以看文献慢的原因就在此。
确定[研究课题]是每个研究生要经历的事情,需要读大量的文献。如果只停留在第二阶段就很难确定合适课题,一方面是读文献的速度会比较慢,另一方面是不好对研究领域的方向进行对比总结。所以这时候就要用第三阶段的方法对大量论文进行比对分析,来确定研究课题。
在研二的时候,你会经常用到[跳读] 方法,来帮助研究课题找方法和依据。所以第三阶段的方法一定要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