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义者利之和也全文? 利者义之和也什么意思?

一、义者利之和也全文?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义者,利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乾卦·文言》)

  [译文] 元始,是善良的尊长;亨通,是美好的集会;利益,是事义的和谐;正固,是事物的根本。君子身心仁爱,可以当人们的尊长,美好的集会完全符合于“礼”,施利于他物足以和谐于“义”,坚持正固的节操就足以干事。君子是实行这四种美德的人。所以说:《乾》卦象征元始、亨通、和谐有利、贞正坚固。

二、利者义之和也什么意思?

意思是:利益,是义理的统一。

参见《易传·乾文言》: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三、利者义之和什么意思?

意思是真正的利,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对大家都有利,才是真正利益。

出自《易传·乾文言》:“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四、义者,利也出自墨子?

在墨学文化研究中,墨子贵义尚利是基本的共识。一般的研究者认为,墨子义利观是尚利贵义,以功利作为义的内容和本质,把义作为功利的道德形式和实现途径,实现义与利的统一。

张岱年在其《中国哲学大纲》中说:“墨子极注重利,而亦注重义。他认为义与利非相反对,而是统一的,利即是义。

梁启超也曾经评价说:‘义,利也。’是说,利即是义,除了利别无义。”

在对张、梁的两种观点的比较之后,我更倾向认同张的观点——义利非相反对。

五、利者义和也什么意思?

“利者,义之和也”意思是真正的利,是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对大家都有利,才是真正利益。出自《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六、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这句话的意思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行为是光荣的,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行为是可耻的。

出自《荀子·荣辱篇》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 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 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 害之常体也。

七、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的含义?

意思是:先考虑道义而后考虑利益的行为是光荣的,先考虑利益而后考虑道义的行为是可耻的。

出自《荀子·荣辱篇》

荣辱之大分,安危利害之常体: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 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 常危害;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是安危利 害之常体也。

八、仁者人也道者义也译文?

【出处】

《黄书·任官》,作者董仲舒,西汉思想家,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他的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学说成为后世统治者的理论基础。

【译文】

用仁爱来对待别人,用道义来约束自我。

【赏析与启迪】

在这句话中,董仲舒区别并强调了“仁”和“义”的不同功能:“仁”是用来爱人的,“义”是用来克制自己的。他希望君王以仁慈爱民,而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私欲;要用道义来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偏心偏爱,造成人们的疑虑,这是维持长治久安的基础。

董仲舒的这个观点,同样可以作为现代人的行为准则。就是常言所说的:做人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用仁慈的态度去爱护别人,就会得到别人的爱戴;用道义的标准来克制自我,就不会自私自利。

九、中也者天下之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是哪本书?

出自《中庸》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就是说: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一切事物最普遍的规律。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可自在其位而运行不息,万物便能各随其性,而生生不息。

所谓“中和”,并不是指面对问题的时候简单折中,或者直接选择圆滑退让的状态,而是在一定状态下,不管表面呈现的方式是主动还是被动,但其本质根源都是依照事物的客观条件作出适合事物自然发展的举止。

十、义者宜也的寓意?

意思是:所谓义,就是适宜,适宜之中。

出自:子思[战国时期]《中庸》第二十章。

原文: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释义:所谓仁,就是爱人,爱人之中,以亲近自己的亲人最重要;所谓义,就是适宜,适宜之中,以尊敬贤人最重要。

扩展资料:

义和仁

中国华夏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

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管子最早提出了“义”(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最早是会意字。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示仪仗;“羊”表示祭祀品。本义:正义;我的威仪;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有义德之美。

义的源字是羊在上,下边是人手持戈。上面的羊,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形,上边两点左右均分,中间也是左右对称,象征公平之意。

第二种解释是祭祀的羊,表达的是信仰。而下边是持戈的武士,也可以是我的意思。源字的意思就是:为了公平(或信仰)而战斗,对个人则是我为公平(或信仰)而战斗。

仁义的解释与定位,最早应属老子。《道德经》:上德无为(读卫),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又以为也。

道、德、仁、义、礼。

仁者非慈。道为原始,德配太初,仁括阴阳。而至于慈?多为(读卫),多顾,多柔,多偏。是以自古先贤乃有“仁者无敌”,仁义之师,慈不掌兵之论。

仁,道德之下,亲近、亲和。人伦孝悌,自然无为(读卫)。正所谓,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仁义非慈,非虚,非名;无为而无畏。

真正仁义不仅包括“杀身成仁,舍身取义”这类大仁大义。也包括亲善、亲和,孝悌!等等这类的,融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人情、礼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