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新四军标志? 新四军简史?

一、新四军标志?

新四军军服主要品种有军帽、军衣、军裤、军大衣、标志符号等。军帽分单帽和棉帽。常见的单帽为直筒式帽墙,平面圆帽顶,带弧形帽檐和帽围,帽围前端成坡状,后端齐帽顶。帽围两端靠两粒小钮扣结合在一起,在帽墙前面正上方帽围结合的部分缀钉一枚“青天白日”图案的圆形金属帽徽(国民革命军陆军帽徽)。棉帽帽檐与单帽相似,帽围平时系于帽顶,冬季可以放下,下端可达脖颈,用一粒扣和搭绳系住,起到护脖、护耳的作用。

二、新四军简史?

新四军的历史如下: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是“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1937年10月成立。

1941年遭遇皖南事变。

1945年抗战结束后逐步汇入山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中野战军等部队而自然结束使命,成为解放军的一部分。

三、新四军诞生于?

新四军的由来

新四军,其实就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辗转来到陕北之后,留在江南的工农军游击队以及地方部队。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

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四、新四军的由来?

新四军,其实就是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之后,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辗转来到陕北之后,留在江南的工农军游击队以及地方部队。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抗战,向国民党提出统一整编南方各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经过两党谈判达成协议。

同年10月1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不包括海南岛)的中国工农红军游击队和红军二十八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五、什么是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是“新四军”,隶属于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之一。

新四军属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原是长征后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改编为新四军,是华中抗日的主力。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同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一起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六、新四军组建过程?

根据国共双方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5日,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0月12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移至江西南昌。改编后的新四军由叶挺、项英分任正副军长,而“新四军”称谓的来历与叶挺在北伐战争中曾经率领过的第四军有颇多关联。

七、新四军哪个师最强?

新四军是由原南方各省的游击队集中整编而成!底子弱,装备差!游击习气浓厚!皖南事变遭沉重打击!八路军第五纵队是由原115师四个主力团中的三个主力团的精锐部队组成即后来的新四军三师!它的实力不仅在新四军是首屈一指!在抗战后抢占东北的过程中它也是实力超群无可匹敌它是东北我军的中流砥柱!又是攻占锦州这个全国一盘棋的大战略胜负手时的主攻尖刀!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向中央首先提出这个大战略!又亲率三万五千新四军苏北子弟兵实践这个大战略!新四军三师就是解放战争的胜负手!

八、新四军的好词好句?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孤军奋斗罗霄山上,继承了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风雪饥寒;千万里转战,穷山野营。

九、1945年新四军人数?

新四军力量的逐渐壮大

1938年4月,新四军刚组建时只有10329人。1939年底,新四军已有49901人。

1940年底,新四军扩大到88744人。1941年1月,重新整编的新四军共9万人。

抗战胜利时,新四军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地方武装9.7万余人,计31万余人;另有民兵自卫队96万余人。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隶属于国民党军队战斗序列,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的队伍。

十、关于新四军的戏曲?

有关新四军的戏曲,最家喻户晓的是京剧巜沙家滨》。戏曲主要讲述我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滨养伤期间与当地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与汉奸汪伪军队展开的一系列斗争故事。故事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的鱼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