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民俗学研究涉及的领域,随着时间的发展也越来越广泛,今天在有些国家已经扩展到全部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民俗学的内容,包括对民俗事象的理论探索与阐释、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索。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六大部分:

1、民俗学原理——对民俗事象发生、发展、演变及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理论探索,包括对综合与单项问题的研究。代表性著述如(乌丙安:《民俗学原理》,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 )

2、民俗史——对民俗事象的历史进行探究与描述。包括通史、断代史、专门史。代表性著述如(钟敬文总主编:《中国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

3、民俗志——一种对一定范围(如某一民族、某一地区)民俗事象进行科学记述、描写、呈现的研究方法。代表性著述如(田传江:《红山峪村民俗志》,沈阳:辽宁文化艺术音象出版社,1999年。 )

4、民俗学史——关于民俗问题的思想史、理论史,也包括研究史。代表性著述如(王文宝:《中国民俗学发展史》,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年。)

5、民俗学方法论——关于民俗事象整体整体的观察研究和和具体的调查整理的技术与方法两方面的理论。代表性著述如([美]理查德·鲍曼:《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安德明、杨利慧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6、资料学——关于民俗事象资料的获取、整理、保存和运用等活动的探索与讨论。代表性著述如(中国民间文艺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中国ISBN中心)。 民俗现象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心理需要而产生、传播、继承的。同样它也要为产生它的母体报效尽力,发挥相应的作用。各种民俗现象的性质、结构不一样,其社会功能也不一样。同一个民俗现象,由于所处的社会形态及历史阶段不同,其功能也会起一定的变化。但概括说来,民俗现象的功能,主要在于规范和促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巩固、发展或得到调整。即使已经失去了原来意义的风俗,往往也要以某种变性的作用服务于一定社会的人们的生活。如放风筝,最早是一种具有巫术性质的活动,现已变化为基本上属于文化娱乐性质的活动。完全没有作用的习俗,是比较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