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逸梅笔下的书画名家目录
一、郑逸梅笔下的书画名家目录
郑逸梅笔下的书画名家多姿多彩,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丰富内涵。首先,我们聚焦于沈石友与吴昌硕,两位大师在艺术领域各有所成,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接着,程瑶笙的故事令人回味,他的艺术生涯和独特个性被郑逸梅细致描绘。
关于吴杏芬老人画作的真伪问题,郑逸梅以严谨的态度探讨,揭示了艺术鉴定的复杂性。黄宾虹的生平传奇,犹如一幅历史长卷,展示了他卓越的艺术成就。108岁的苏局仙,以其长寿和艺术贡献,成为了一代人瑞。
吴昌硕画派的继承人赵子云,以其精湛技艺继续发扬了吴派的精髓。画马名家赵叔孺,以其对马的独特理解和表达,展现了深厚的笔墨功夫。萧蜕庵的书艺,体现了传统书法艺术的韵味和魅力。
高野侯与画梅的较量,展现了中国画坛的深厚底蕴。李叔同的卓绝人格,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才华,更体现在他的高尚情操。江翊云的竹画,传递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沈尹默的才华横溢,同样被郑逸梅细致刻画。三吴一冯中的冯超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画坛独树一帜。丹阳画家吕凤子,他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汤临泽的奇人奇事,展示了艺术家的个性与生活。贺天健的诗书画三绝,体现了全能的艺术才能。陈季鸣以铁线篆的精湛技艺,赢得了“圣手”之称。
朱屺瞻的画坛寿星之名,反映了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坚守。老同学颜文梁,他的画艺与友谊同样引人注目。汪亚尘的画艺和品德,体现了艺术家的高尚情操。
二、颜文梁与吴江(简庐日记20180412)
看《郑逸梅笔下的书画名家》,《老同学颜文梁》一文中,有颜文梁与吴江有关的文字。
一是颜文梁曾任吴江中学美术老师。1916年,颜文梁任吴江中学图画老师,他也成为吴江中学校史上第一位美术教师。
二是金松岑与颜文梁订忘年交。民国四年,江苏省第二届运动会在苏州举行,颜文梁绘一实景,陈列于观前街某镜框铺,金松岑见了,叹赏不已,由振华女学舍监周女士介绍,与颜文梁订忘年之交。金松岑喜游览名胜古迹,并有吟咏,曾以诗意嘱颜文梁作《胜游图》十幅。后又以诗意绘《太湖东山图景》四幅。
三是曾与杨左陶、杨锡裘昆仲随东吴话剧团赴同里演出,插演电光魔术,轰动一时。杨左陶、杨锡裘是费孝通舅舅。杨左陶早年赴美留学,曾参加华德狄思耐动画片《白雪公主》的摄制。被誉为中国动画片鼻祖。杨锡裘为建筑师,曾设计上海百乐门舞厅与、上海交大体育馆。所见资料,其名均作杨锡缪,郑逸梅作杨锡裘,不知是否确切?或为其曾用名。
询问陈志强老师后,加原吴江文史委主任吴国良为微信好友,他曾要我了解莘塔徐氏与徐灵胎的关系,我将徐溎老师说的情况告诉他,吴主任在微信上说:吴江徐氏宗(世)谱,我已见有三种:一是徐灵胎、徐达源一族的,二是徐师曾一族的,三是梅堰徐氏一族的。分别在国图、上图和苏博。莘塔徐氏应是徐师曾后裔,但据说也祭祀徐灵胎,不知可确?亦不知何故?请你不妨了解一下。
《艺坛百影》等书,物流信息显示已签收。下班后,问门卫,门卫说,有一个厚厚的快递,已送前台。去前台找,未找到,可能已送至办公室了。明天再看看。
三、《安持人物琐忆》:八卦多一点
惭愧得很,如果没有这本《安持人物琐忆》,我还真的不知道陈巨来是谁,尽管他是鼎鼎大名的篆刻名家。
《安持人物琐忆》,写的是民国时期上海各路名士(以文坛、书画、篆刻界名家居多)的掌故轶事,据说曾经在著名的《万象》杂志连载达七年之久,粉丝众多,深受好评。不过,在我看来,文字太过八卦,简直荤素不忌,猛料迭出,随便那一篇都有资格荣登媒体文娱版的头条。有时想,若是民国有博客、有微博,估计他也照样会乐此不疲地玩得很嗨,点击率高居榜首或粉丝者众自是不在话下。
确实,写八卦也得有人脉关系做保证。他可以终日混在袁大公子的身边,或者成为白石老人的座上宾,这份殊荣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的。所以,在他的笔下,那些名人性情不一,各有气度。无论是鸳鸯蝴蝶派作家周瘦鹃,美妇人陆小曼、林薇茵的种种作派,还是胡适写给陆小曼那封暧昧的短笺,以及给他人写祭文喜用古拗难读之文而到头来自己也不识的章太炎,为求名以“粪翁”自称,在世而登报为自己写讣告的散木老人,以及自谓“寡人有疾,寡人好色”的张大千,无不个性飞扬,颠覆传统认知,令人喷饭。书中百来十人,男女情事是他笔下重要的着力点,当然,他也有笔下留情的地方,比如,对于袁大公子、白石老人,运笔显然没那么放肆。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的人物琐忆,其实是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的,其真实性也是有待考证的,不过作为饭后谈资,谁又去考据他的真实性呢?
读《安持人物琐忆》,总有点“闻听白头宫女细说天宝遗事”的感觉。不过,透过安持老人貌似戏谑的言语,总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晚境萧条的心酸。尤其是老人在语及政治之处,无不畏威怀德战战兢兢(小宝语),显然是那个特殊年代留下的后遗症。在当下这个日益粗糙化的年代,安持老人笔下的人物,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可以算得上是前辈巨擎,那些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那样的旧时代真的是可以过得风情万种,让人恋恋不忘。然而,我们都错过了。
从卓越拿到《安持人物琐忆》时,正好学校安排参加艺术类考试阅卷,封闭阅卷的现场在一所部队院校,纪律极严,出入大门手续繁琐,七天时间手机、网络隔绝。幸好有这本书,让我在阅卷的间隙心有所寄。一直对郑逸梅的《艺林散叶》和《艺林散叶续编》心存念想,遍寻而不得,如今有了陈老先生的《安持人物琐忆》,也算快慰吾心。兹将此书荐给蜗居北地的lykdl老先生及笑卧金陵的许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