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10部重要的地理文献? 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哪?

一、10部重要的地理文献?

《尚书·禹贡》

各正史地理志,《汉书·地理志》之后,几乎各正史都有地理志

《水经注》北魏郦道元,关于古代河道水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因为是笔记体小说,内容很杂,只有少部分关于地理的零星记载。

《徐霞客游记》明,徐霞客,旅游笔记。

《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我国现存最早的地理总志。唐代各地郡县大小、地形、物产

《中国历史地图集》,1983年,谭其骧主编

《山海经》,关于古代地理的传说记载,其中《山经》部分比较可信。

《法显传》,又称《佛国记》,南北朝,法显,记载法显西行求法的经过,以及所经历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城池、宗教、风俗等情况。五世纪时佛教、中西交通的重要史料。

《大唐西域记》,记载唐僧玄奘西行取经风闻的游记。

《太平寰宇记》,北宋,乐史,宋代地理总志,与《元和志》体例相袭。

《临安三志》,即《乾道临安志》周淙、《淳佑临安志》、《咸淳临安志》潜说友,分属南宋前、中、后三期,反映临安在南宋时期发展的全过程,研究南宋杭州发展和古都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通鉴地理通释》,南宋,王应麟,诠解《资治通鉴》地理内容的著作。

《吴中水利书》,北宋,单锷,古代太湖地区水利情况及治理方针。

《宋史·河渠志》

《河源志》元、历史上封建王朝首次派人员考察黄河源的地理文献。

《资治通鉴》胡三省地理注

“三通”地理篇,《通典》唐,杜佑,《通志》南宋,郑樵,《文献通考》元,马端临

《读史方舆记要》,明清,顾祖禹,以明末清初政区为序,记述各种历史地理资料。

《华阳国志》晋,常璩,记载汉晋时期巴蜀、汉中、南中的历史、风土和人物。

《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清,顾炎武

二、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哪?

三部法律文献指的是罗马法发展过程中依次出现的几个重要的法律条文。这三部重要法律文献是《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这三部法律文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调动了平民参政的积极性,提高了平民的社会地位;巩固了罗马政权;对后世的法律制订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介绍一部古代文献的提要?

1。唐代孙樵的《孙可之文集》,宋代文天祥的《文山先生集》,唐代杜甫的《杜少陵集》

2。应该是后来加的。《古》这篇长诗中,关于焦仲卿妻嫁给焦之后,到被休回家,其间究竟有多少年,虽未准确明言,也有三处可知一二:

一是“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句,焦仲卿说“共事二三年”,即谓时间不长,只有两三年时光;

二是焦妻自称“新妇”,新嫁之女,或出嫁时间只有两三年未生育者,才叫新妇,时间长了,如何还叫“新妇”?!

三是焦妻被休回家后不久,“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这个县太爷的三公子,“年始十八九”,如果焦妻年龄较大,县太爷的十八九的三公子如何看得上她呢?!

古代女子十五六岁出阁是很正常的,焦妻嫁给焦仲卿时,应该在15~16岁,这样共同生活2~3年,被休回娘家,也就17~19岁,也还算适当的年龄。 至于“十七遣汝嫁”,应该是虚岁,中国的年龄按农历计算,通常会比实际年龄大一岁,甚至大两岁。

这样算来,小姑在短短两三年,便从“始扶床”长到“如我长”,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下认为,这是后人加上去的。

四、专利文献分为.cn几级共多少部?

专利其实是没有级别之分的,有的只是类型上的差异,分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

五、丝绸之路的文献十部?

《法显传》

《大唐西域记》

《西域行程记》

《西行日记》

《伊犁视察记》

河海昆仑录清裴景福

辛卯侍行纪清陶保廉

湟中行记清阔普通武

新疆纪略清珠克登

西北漫游记民国侯鸿鉴

游陇丛记民国程先甲

六、第一部记录矿石的文献?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该书以汉代的著作《水经》为底本,详记全国及邻国水道,著录河流1000余条并记叙了水道所经之处的山陵、城市、遗址和地理变迁,旁及风俗、物产、人物等史实,具有较高的史学和地理学价值

七、中医文献馆门诊部怎么样?

听了别人推荐才去的.地方不是很好找.也小了点.八点多到排了20号等了一个多小时.医生服务还不错,问了很多问题开了药吃了感觉好点了下周还要去复诊.

八、近代法国颁布的法律文献两部?

我认为应该是《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组成新政府,为了整理革命以来的立法成果,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民法典,名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原则。

九、世界上第一部法律文献?

公元前18世纪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奴隶制社会古巴比伦法的代表,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基本完整保留下来的最早的成文法典。

中国古代奴隶制法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11世纪的夏商王朝,西方奴隶制法的主要代表是古希腊法(以实行民主政体成文法为主的雅典和实行贵族政体习惯法为主的斯巴达为代表)和古罗马法(公元前449年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以原习惯法为基础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公元前6世纪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反映简单商品经济关系的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一部完备的奴隶制法律文献)。

十、我国现存文献最早的一部史书是?

《尚书》,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战国时期总称《书》,孔安国传解释为“上古之书”,故称《尚书》。汉代《尚书》成为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书”原是纪录的意思,書,就是手(又)持毛笔写字(聿-書)。许慎《说文解字·叙》“著于竹帛谓之‘書’”。元吳澄《書纂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