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宴由来?
包公宴,又称包公家宴,安徽十大主题名宴。
包公宴的由来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肥东人,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包公少年时读书勤奋,29岁考中进士甲科。欧阳修评价包公“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延“。包公是热爱家庭的典范,孝敬父母的楷模,公正无私,正气傲骨。所以传颂包公故事的形式非常多,以元曲、杂耍、庐剧、黄梅剧、豫剧、昆剧、川剧、京剧等流传至广。包公家宴"是包公系列宴席的一类。“包公宴"按不同时期的标准,分别为包公在家时期的“家宴"、在州县任职时的“府宴”和在朝廷工作时的“官宴"。经合肥名厨专家们论证,“包公宴”现在整理出的各种类型菜品有120余种,其中冷菜16道,热菜34道,大菜18道,腌腊、干制品22道,汤菜类12种,点果类18种以上。
“包公家宴"的每道菜都有传说,如“长嫂鸡”。传说包公是吃嫂嫂的奶水长大的,读书时非常用功刻苦,其嫂对他疼爱异常。嫂嫂每当家中待客,总是藏一块烧鸡、茶蛋、肉圆等留给包公吃。包公做官后每当嫂子生日时,就请厨子按照小时候的记忆,将鸡、茶蛋、圆子合烧,孝敬嫂子,谓之长嫂鸡。
“无私藕圆”说的是包公一生清廉,大公无私,连家训中也特别强调,如“有不公者逐出家门,不得入包家公祠”。所以包河藕切开六孔无丝。以包河藕制作圆子叫“无私圆"。
“陈州放粮",是包公在陈州任官时遇大旱,数万饥民无粮供给,危急关头,包公一面向朝廷汇报,一面开仓接济饥民,留为佳话。
“包公酥鱼"是包公在外为官,因为父母年迈身体不好,辞官回乡,在父母身边伺奉。一次和父母吃饭时,由于鱼刺为难老人,细心的包公就请厨子按照酥鸭的方法去做鱼,将冰糖、料酒、芝麻油放入鲫鱼中,用荷叶包住,小火焖三个时辰,鱼即刺酥肉烂,非常适合老年人食用。
“扬善除恶”,是根据包公刚正不阿的正气为素材创制,主要是将蟹子每只剁成八块,粘韭菜花糊炸制后,烹上调料而成。
“刀斩三害"是因为三位皇亲为非作歹,包公便摆出“鸿门宴”请君入瓮,虽有皇帝的传旨金牌相救,也不刀下留害,让人领略到包公“色正芒寒”的本色。这道菜还特制了龙头铡餐具。刀连着盛器,让顾客亲手铡断蛇、黄鳝,泥鳅(意为“三害"替身),合烹“三害",达到饮食与情趣合一的美食境界。
“包公驴"是包公在定远任职时,为了孝敬家中的老人,从肥东石塘镇将驴肉买来,叫厨子将驴肉烧熟,用粽叶包好带回家中不易破损而得名。
包公宴主要菜单
合肥八景,长嫂鱼羹,荷塘小炒,击鼓上朝,御笔黄鳝,长嫂鸡,包府杂酱,包公酥鱼,无私藕圆,陈州放粮,庐州狗肉,银鱼铺蛋,包公问廉汤,包公酥饼,庐州刀面。
包公宴主要特点
包公家宴的突出特点在于菜肴分四季出现,选料随季节而异,主题鲜明统一却又各有所重。其次是菜肴讲究点、线、面的有机结合,每组菜肴的编排都有拳头产品奠定其品质和基础。拳头产品从选料到制作、成菜都有专人负责,利用包公典故和传说为线索来渲染菜品,从而带活了整个席面的始终,也在饮食历史的长河中吃出味外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