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画家儋石翁什么时间人?

一、画家儋石翁什么时间人?

马叙伦(1885年4月27日-1970年5月4日),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县(余杭)人,现代学者、书法家、哲学家、政治家。马叙伦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马叙伦因主持正义,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马叙伦出校后刻苦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1949年,马叙伦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他的代表作品有《新世界学报》、《政光通报》等。

二、上海书法家别名石翁是的谁

陈献章,字公甫,号石斋、石翁、白沙,广东新会人。正统十二年举人,成化间授翰林检讨,然乞终养归,屡荐不起,避居白沙里,人称白沙先生。善画墨梅,工书法,束茅代笔,晚年专用,遂自成一家。

三、古代书法名家

合肥书法名家张子开

在近现代合肥“邓包派”书风代表书家中,张子开不能不提。

张运(1863-1938),一名文运,字子开,合肥人。光绪戊子(1888)科举人,曾选派桐城教谕,因病乞免。科举废,兴学堂,合肥庐阳书院改办庐州中学堂。张子开受李鸿章之子、名誉堂长李经方之聘出任学监,代李经方主持校务。两年间,成绩卓著,后因病引退。1908年,设馆于德胜门大街本宅,授徒讲学,一时桃李盈门,为庐州人士所称道。地方府县官员,亦皆仰其名望,尊而敬之。张子开一生淡于仕途,以撰文、书碑、授徒为生,书室曰“商旧学斋”。中年以后在家设馆授徒,当时合肥学子出自其门下者甚多。张子开文学功底深厚,又精鉴藏,是合肥有名的藏书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先生断言日本必败。为躲避日机轰炸,先生一家去肥南三河镇避难。合肥沦陷后,日寇入侵三河,张子开举家逃难至三河乡下同大圩胡家湾许贵村(今属庐江县同大镇)。此时,张子开在胡家湾遭盗劫,正进退维谷之际,幸遇子开夫人之堂弟及侄辈,渠等系许贵村人,握有地方兵权,乃以武装迎张子开全家至许贵村。供养衣食颇为优渥。张子开遭此颠沛,痛国土之日蹙,悲生_之涂炭,终日抑郁不乐。一日,召村中诸父老语之曰:“吾辈乃轩辕之族裔,不能忍受异族之凌辱,然吾老矣!又不能裹尸沙场。诗云‘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我不能有亏大节苟安于乱世

。”

自此不进饮食,越三日,溘然长逝!终年75岁,时在1938年冬。

我十几岁时到肥西县三河镇向我的叔祖夏贤梦(仰之)学习诗文、书法,听我叔祖仰之氏说:张子开在1938年抗战时跑反到三河镇,他每天早晨正襟危坐临帖一个时辰,棍打不动,任何人不见。其学书之虔诚、严谨如此。

张子开的书法师承

张子开是清末民初合肥著名书法家,师从合肥沈用熙(石翁)研习邓包书法,得其真传。沈用熙(1810-1899),字石坪,一字薪甫,八十岁后自号石翁,合肥人,岁贡生,选宁国训导。张子开尤得益于《安吴四种》,与张敬文(琴襄)并称“合肥二张”。以工米元章书蜚声遐迩,且能胎息其韵味而极其神化。他用笔取法包世臣、沈用熙,而行气参以米芾笔意。运笔神速,无一败笔。中年改用硬笔脆劲,行锋峭厉,渐趋方峻;晚年采酿更广,得益于盛唐大书家李邕(北海),以圆劲犀利之笔,运欹侧飞动之势,书名大振。

合肥书家葛钟秀撰《沈公石翁墓志铭》曰:“公沈氏讳用熙,字薪甫,号石坪,晚号石翁,合肥人。

四、清代 梁同书(山舟)书法对联一对

这是清朝的一副对联,具体价格请咨询当地的文化专家,有关作者的解释如下: 梁同书(一漆二三-一吧一5),钱塘(令浙江杭州)人。清代书家。字元颖,号山舟,晚号梁同书 不翁、石翁,九十以后号新吾长翁,与安徽亳州(今徽县)梁、会稽(浙江绍兴)梁同治并称三梁。大学士梁诗正之子。天生颖异过人,端厚稳重。乾隆十二年(一漆四漆)举人,乾隆十七年特赐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任顺天乡试间考官、会试同考官、翰林院侍讲、日讲起居注官,赐加侍讲学士街。忧归不复出。同书治家,以身作则,家法亦严,因此杭人都称道梁氏家法。生活简朴,衣帽终生不换,平时不宴宾客,不受馈赠。毕源曾从楚地赠同书大砚一方,同书坚决不收,毕源执意相赠,同书只好收下,数年后托友还砚于毕。工书法,初学颜柳,后学苏米,晚年纯任自然,冠绝时流。诗多雅意,文亦清峭,故为书名所掩。年九十余,尚为人书碑文墓志,终日无倦容,并无苍老之气。卒之前数日,自书讣,苍劲如昔。新书碑版遍环宇,与翁方纲、刘石庵(刘墉)、王梦楼(王文治)并称于时。日本国王曾派人求书,朝鲜、琉球等地亦以其书为贵。著有《频罗庵遗集》、《频罗庵论书》、《直语补正》、《日贯斋涂说》、《笔史》等。传世书迹甚富,小楷书作尤多。《苏老泉文卷》,书于乾隆五十九年(一漆9四),时年漆二岁。纸本墨迹。纵三三.四厘米,横5漆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梁同书博学多文,善鉴别。由他书写的碑刻和题写的不可胜数,负盛名陆0年。此件行书作品,其书不拘苏、米形迹,而得其神韵,貌丰骨劲,味厚神藏。其章法平稳,行距疏朗,用笔平和自然,都是承继赵孟\、董其昌遗风的结果。此卷中字字提按顿挫交待清晰,技法精湛娴熟,看似寻常,无新奇惊人之处,然欲达到此也并非易事。梁同书在书写时挥洒自如,将其功力与性情和谐统一于此作品中。此卷虽然不是梁同书最好的作品,但也能反映出他书艺水平的基本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