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清代宰相刘墉和浙江南浔首富刘墉是用一个人么?能分别介绍下么?

清代宰相刘墉和浙江南浔首富刘墉是用一个人么?能分别介绍下么?

不是一个人。

1、清代宰相刘墉。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2、浙江南浔首富刘墉。

刘镛(1825~1889),名介康,字冠军,一字贯经,浙江湖州府南浔人,祖籍绍兴上虞。晚清实业家、慈善家。

刘镛初在一家绵绸庄为学徒,后到邱启昌丝经行当伙计。曾与邢赓星合资创办正茂和恒顺丝经行。发迹后,独自经营蚕丝生意。经销淮盐,在扬州设盐务总管理处,为全国的大盐商。

还在上海投资大达轮埠。先后在上海、杭州、青岛、汉口、常熟等地经营房地产;在南通创建通州垦牧公司。

刘镛居南浔“四象”之首,据信资产达白银2000万两之多。光绪皇帝曾钦赐 “乐善好施”牌匾表彰其善行。因为刘家资产最为庞大,在“四象”中被称为“刘家的银子”。

清末状元资本家张謇曾感慨地说:清咸同以来东南以富著称,“而能以风义自树立于当时者”,在浙江只有三人,即杭州的胡光墉(胡雪岩)、宁波的叶澄衷和南浔的刘镛。“在南浔,一天下之雄镇,已莫不闻刘氏”。

扩展资料:

“罗锅”传说:

刘墉与纪昀、和|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然而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

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

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因此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墉 (清乾隆年间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镛 (清代中晚期商人、南浔“四象”之首)

这两人的名是不同的,南浔刘镛(1826―1899),名介康,字冠军,一字贯经,浙江湖州南浔人,刘镛15岁时,就到南浔一家绵绸布庄学生意,。三年后,年仅17岁的刘镛由叔祖达泉公介绍,到谈德昌丝行当伙计,在谈德昌丝行四年里,由于刘镛聪明好学,已悟出了丝行经营之奥秘。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六月,刘镛东凑西借,筹集到2000银元,与同乡邢赓星、张聿屏合伙开起了丝行。他讲究信誉,恪守商德,与邢合伙业丝近二十年,都由他“一手出纳,比析肆,发梳眉列,无所遮蒙,人以为难”,咸丰六年(1851),刚刚死了父亲的刘镛跨入26岁的门槛,遇到另一合伙张聿屏突然撤资离去。一气一急,他病倒了。次年9月,刘镛决定到上海滩闯事业,这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到同治元年(1862),刘镛靠经营辑里丝发迹,家庭已十分雄厚,不仅捐了蓝翎光禄寺署正,且看好在上海购地建屋。也就是这一年,曾国藩在上海招商运盐,刘镛就不失时机地投了盐业,不久又开设典当,继而涉足商界其他领域。到了晚年,他的家产已高达2000万两。“而能以风义自树立于当时者”,在浙江,只有杭州的胡光墉,宁波的叶澄衷可与他相比。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另有青原、香岩、东武、穆庵、溟华、日观峰道人等字号,清代书画家、政治家。山东省高密县逄戈庄人(原属诸城),祖籍江苏徐州丰县。乾隆十六年(1751年)进士,刘统勋子。官至内阁大学士,为官清廉,有乃父刘统勋之风。刘墉是乾隆十六年的进士,做过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工书,尤长小楷,传世书法作品以行书为多。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于京。谥文清。

砀山县的书法家许昌有名望吗?

砀山县的书法家许昌应该是没有名望的。

现代书法家许昌,嗯没有,明晚是一个嗯不出名的人物。

对,他是有名嘛,而且那个书法家挺牛,得到了许多人认可,他也底下有很多的投递学弟

是名门望族许姓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