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书法家协会会长?
一、扬州书法家协会会长?
徐正标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代文学硕士,文艺学博士生,扬州大学书画协会会长,任教于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其书法作品气韵生动、充满生命的活力。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传统韵味;既沉着大气又不乏灵动;既激情飞扬、开合自如,又不失理性与法度。尤其大字行草作品线条婉遒放逸,用墨浓淡相间,枯润结合,字形参差错落,极富长短欹侧之变。注重大气大势,通过轻重缓急表现连绵的节奏韵律。
二、三个书法家的故事,要有名字
一、王羲之书换白鹅
王羲之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柳公权发奋练字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三、郑板桥学书法
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写着写着,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你的体(身体),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我为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
三、扬州八怪是那八怪?
扬州八怪是清代乾隆年间活跃在江苏扬州画坛的革新派画家总称,即“扬州画派”。人数和姓名说法不一。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中,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八人。其实不止8人,且人名亦不固定。
“扬州八怪”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愤世嫉俗,不向权贵献媚,了解民间疾苦。重视思想、人品、学问、才情对绘画创作的影响。他们的文学及书法修养都很高。画题以花卉为主,也画山水、人物,在于继承宋、元以来,等写意的传统,摆脱了画坛上保守派格遵清规戒律的影响,高度发挥了即景写生,即景抒情的创造意志。他们又都擅长书法、文学、印章。因之形成诗、书、画综合艺术的整体,人称“三绝”,为绘画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当时的所谓“正统”画风迥然不同。
四、论述明清时期的篆刻艺术
明清时期篆刻全面复兴,涌现出众多流派,成为与书画艺术相并立的艺术创作。闲章大量出现,咏志抒情,自表胸臆,不一而足。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令后世高山仰止的篆刻大师,如何震、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吴让之和黄士陵等。
按照篆刻自身演绎规律来分析,明清时期篆刻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文彭、何震时代为转折期,走出宋元低谷。文彭和王冕一样,对印章材质有创造性发挥。“文彭之印”因年深月久,风化剥蚀,线条有些磨损变形,装饰化较强,“印”字三撇画变成小圆圈,“文”字形中增加三撇画。何震在吾丘衍提出“印宗秦汉”理念后加以实践,开创以刀法抒情的先声,“听鹂深处”冲刀流利,刚劲迅猛。二是“扬州八怪”时代为过渡期。“扬州八怪”印名为书名所掩,书以偏怪著称,印章创作却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成就突出的是高凤翰、汪士慎和郑板桥三人,更重要的是,“扬州八怪”时代是篆刻史中浙皖两派交替的过渡时期。三是职业篆刻家时代为高峰期,有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徐三庚、吴昌硕和黄士陵等。第一、三阶段评述较多,对“扬州八怪”篆刻意义涉及较少,所以本部分做重点分析。
扬州是中国商品经济最早萌芽的地方,也是东南沿海经济中心,所谓“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盐务,竞尚豪奢”。扬州因盐业而成繁华之地,高度的经济发展促进文化繁荣。嘉庆初年,伊秉绶担任扬州知府,成为扬州书法发展的领军人物。扬州徽商居多,经商致富后,对文化需求更加突出,于金石书画有浓厚兴趣,刺激了本地书画业发展,乾嘉年间寓居了一大批书画家,“扬州八怪”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扬州八怪”作为乾嘉年间最负盛名的书法群体,因书名太盛而掩盖了印名,实际上在篆刻方面亦颇有建树,其中高凤翰、郑板桥和汪士慎三人为高手,金农弟子罗聘大量收集印章钤拓,保存了许多重要的金石资料。
高凤翰(1683-1749年),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人和西园居士等,54岁时右臂残废,改用左手,遂号后尚左生、丁巳残人,山东胶州人。因入仕途遭遇变故而入狱,昭雪后被罢官。他收藏古印颇多,所作苍古润秀,出秦入汉,在“扬州八怪”中篆刻成就最高,“家在齐鲁之间”印得汉印真醇之色。除此之外,还有多种样式,如瓦当形式“相思若循环”,鸟虫书“高凤翰印”,连珠印“西园”和切刀法刻“无道人”等。他晚年以左手作印,更添诸多稚拙之趣,如“丁巳残人”印。
郑板桥(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书法上有“六分半书”惊世骇俗。印章亦作,但良莠不齐,“燮何力之有焉”印是代表作。
汪士慎(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又号七锋居士、甘泉老人和溪东外史等。安徽歙县人,寄居扬州,诗书画印俱佳,终生布衣,以鬻画为生。印章取法小篆而参合汉篆,以画意入印,法度之中别有意趣,如“七峰草堂”印。因平生极少治印,加上印名为画名所掩,传世极少。
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扬州有书画家二千多人,每个书画家都要使用印章,因而扬州不但是巨大的书画市场,也是庞大的印章市场,蕴藏了巨大的需求空间,和书画一样标价出售。《扬州画舫录》中记载丁敬刻印润格是“每字白镪十金”。“白镪”即上等白银,一方四字姓名印索银四十两,是一般普通人家一年的生活费。郑板桥书法润格是“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不比丁敬篆刻润格高。因“八怪十五家”,地域混乱和伪托很多,在扬州八怪的自刻印或书画用印当中,诸多之作带有明人旧习,但他们毕竟是书画文人,虽不能从本体上来发展篆刻,却不失为探索之路,如金农用印“龙虎丁卯”,边寿民用印“山阳人”,以及杨法所用肖形印等。从“扬州八怪”用印来看,相互之间有唱和的情况,如高凤翰为郑板桥刻“七品官耳”印,郑板桥为高凤翰刻“凤”印等。
“扬州八怪”用印有些是当时名家所刻,以西泠四家和邓石如居多,“扬州八怪”与丁敬以及邓石如多有交往。丁敬和金农为至交,私淑甚好,比邻而居,年纪仿佛,同嗜金石碑版和书法篆刻,自然志趣相投,相交终生。“西泠八家”隶书造诣尤深,着意篆隶,显然受金农影响。丁敬“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一心求变,不愿墨守陈规的思想见解对金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查看邓石如年表,发现自1780年到1804年近20年时间里,邓石如数次去扬州。1780年春,时年38岁的邓石如寓居扬州半年,从此篆隶始知求变。1784年9月自怀宁抵金陵后赴扬州。1788年在扬州为罗聘治印“山中白云”和“铁钩锁”,在边款中注明“两峰子写梅用此三字法,古浣子作印亦用此三字法”。1789年赴扬州,1790年赴扬州赠罗聘“写生不貌寻常人”印,1791年、1794年再赴扬州,1803年去扬州,1804年是他最后一次去扬州。邓石如寓居扬州多年,对维扬一带篆刻产生很大的影响,后有其再传弟子吴熙载锐意而出,将皖派艺术发扬光大。
如今诸多可见的印作记录了“扬州八怪”与浙皖两派印人交往情况。丁敬为金农刻“古泉”、为金农弟子罗聘刻“扬州罗聘”,此后诸人皆为罗聘治印,黄易刻“画梅乞米”和“香叶草堂”,奚冈刻“香雪”,“西泠四家”惟独缺蒋仁。邓石如则为罗聘刻“写真不见寻常人”、“铁钩锁”、“山中白云”、“梅花道场”和“白衣门下”。此外,董洵、巴慰祖等也曾为八怪刻印。
再看八怪所处时期浙皖印人生卒情况,对了解“扬州八怪”对篆刻史影响大有很大帮助。程邃(1602-1691年),丁敬(1695-1765年),蒋仁(1743-1795年)、黄易(1744-1802年)、奚冈(1746-1803年),邓石如(1743-1805年)与“西泠四家”中的后三家相近。徽派中程邃1691年去世,此后30年汪肇隆才出世,因而皖派篆刻在程邃之后到邓石如是空白期,丁敬比邓石如大48岁,是两代人,雄起浙江之时,邓石如尚未涉及印艺。“八怪”年龄跨度大,处于两派印人之间,扬州地处皖派之南,浙派之北,自然成为浙皖两派交替兴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