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绘泉清堪洗砚(洗砚池谁写的)
1. 洗砚池谁写的
王羲之。萊垍頭條
王羲之自幼研读书法,他对东汉的大书法家张芝非常崇拜,一有时间就揣摩字体的间架结构和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着,时间一长,连衣襟都划破了,正因为如此,后人称之为“书圣”。萊垍頭條
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所以人们称他为“草圣”。頭條萊垍
王羲之决心要赶上张芝,他一边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一边用心学习前人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每天写完字后,都要到家门前的池塘里洗刷笔砚,天长日久,池塘的水全部成了深黑。人们把这个池塘叫做墨池。萊垍頭條
2. 洗砚池是哪个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萊垍頭條
3. 洗砚池百科
意思:指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拼音:xǐ yàn chí砚池:指凹形砚,也指砚端低洼储水处。洗砚池出自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张芝尤擅长草书,他的治学精神非常严谨,他练习书法与常人不同,在家中的衣帛上朝廷反复书写,书写完了以后,再染色裁衣,他坚持每天在池塘边蘸着池水磨墨写字,天长日久,池塘里的水都变成黑色了,后称这潭池水为“洗砚池”。例句:洗砚池边的梅树,在这个冬天开的十分欢乐,经过时能闻到十分浓郁的梅花香。頭條萊垍
扩展资料:萊垍頭條
使用“洗砚池”的诗作有元代王冕的《墨梅》。诗词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词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诗词赏析: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诗中的洗砚池即指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條萊垍頭
4. 洗砚池点明了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萊垍頭條
解读:萊垍頭條
从诗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题目点明了送别的对象——辛渐、送别的地点——芙蓉楼。辛渐是谁?从诗的内容来看,是从洛阳来看望诗人的亲友或者是要去洛阳的亲友。辛渐与诗人到底什么关系,为什么离开镇江去洛阳,那要查阅资料。但是,关于辛渐的资料很少,都是根据这首诗来判断他是诗人的一个朋友。查《唐才子传》,也只有在王昌龄的传中提到这么一句话:“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但《唐才子传》中并没有辛渐的传。实际上,《芙蓉楼送辛渐》有两首,另外一首写的是头天晚上在芙蓉楼饯别辛渐的情景——頭條萊垍
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萊垍頭條
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條萊垍頭
王昌龄当时任江宁(今南京)丞,送别辛渐,头一天即送到了润州(今镇江),晚上在润州芙蓉楼饯行,第二天天亮才真正分手。由此可见,辛渐并非一般的朋友,交情果然“至深”。从描述头天晚上饯行的诗句可以看出,王昌龄的心情是很落寞的,所以眼前的景是“秋海阴”“楚云深”,反映在自己的行动上,是“不能醉”——没有兴致畅饮,最后直抒胸臆是“寂寂寒江明月心”——寒江寂寥,惆怅似水,但一颗对友人的真心却如朗朗明月。萊垍頭條
大概,践行酒过后,席散了,夜深便下起了雨,所以,就有了第二天清早送别时的“寒雨连江夜入吴”。昨夜遥望的是“寂寂寒江”,今晨是“寒雨连江”,总离不了一个“寒”字。为什么“寒”,季节入秋,天气转寒,再添夜雨,更觉寒凉,这是其一;王昌龄自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年,四十一岁)因事获罪,谪赴岭南后,一直仕途蹭蹬,此时正在江宁丞任上,心情比较落寞,好友即将北归入京,想起今后身边无一知己,落寞心“寒”,这是其二。天气寒凉,内心亦寒凉,平明送客寒雨中,抬眼望,“楚山孤”——这山,和自己的心一样孤寂啊。李白送孟浩然,“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目光,追随着孟浩然远去的帆影,久久凝望,依依不舍;王维送元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惦记着的,是元二离开了自己这位好友后的寂寞;而王昌龄送辛渐,目光不是落在即将踏上行程的友人身上,却在楚山上。楚山是不会移动不会离开的,就像自己只能留下来一样,写“楚山孤”,其实是写诗人自己“孤”。萊垍頭條
为什么王昌龄“送客”,而自己更像是怀着一颗落寞孤寂的“客心”呢?前面讲到这些年他心情一直比较落寞,再加上辛渐离开,要去的是东都洛阳,而洛阳有很多他们共同的亲朋好友。可以说,辛渐离开江宁,是回家,留下来的王昌龄,自然就是“客居他乡”了。分析至此,“楚山孤”的落寞感,也就很好理解了。萊垍頭條
因此,后面两句也就显得自自然然:“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萊垍頭條
洛阳亲友一定会问其他,这是诗人心里盼望着的。真要问起来,那就告诉他们,我王昌龄“一片冰心在玉壶”。萊垍頭條
冰心,玉壶,皆有来由。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有“心若怀冰”句,比喻心地纯洁;鲍照《代白头吟》有“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玉壶冰”比喻的就是清白的操守。王昌龄要辛渐替他向亲友们告白,无论他在哪里,都是大家曾经熟悉的王昌龄,心还是那颗心,性情还是那样的性情,冰清玉洁,坚持操守,从没有辜负大家的信任。萊垍頭條
王昌龄的落寞,不仅仅是与亲朋好友山川相隔的落寞,还有遭受谗言被人谤议的落寞。这个时候,他想到的是亲朋好友对他的担忧,担忧他意志消沉,所以才特别叮嘱辛渐告诉洛阳的亲朋好友,让大家放心,他初心不改,“一片冰心在玉壶”。條萊垍頭
两首诗,都是由景入手,再转到直抒胸臆,景由情牵,情由心生,情景相融,意绪绵绵,两首送别诗,一腔真性情。由是,“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都成为了名句。萊垍頭條
《塞下曲》萊垍頭條
解读:萊垍頭條
卢纶的《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这首诗讲了一个故事,刻画了一群形象,表现了一种情怀。萊垍頭條
一个故事——御边退敌的故事。在一个无月的黑夜里,一群大雁突然鸣叫着飞向高空,将士们马上想到,一定是敌人趁着夜色要逃跑了。将军提刀上马,率领骑兵,奋勇追击敌人。这时候,天空中飘下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弓刀上,仿佛是为将士们呐喊助威。垍頭條萊
一群形象——唐朝御边杀敌的将士们,他们行动敏捷,武艺高强,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他们是一群保家卫国的英雄。读着“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仿佛看见了将士们英姿飒爽的模样,听见了马蹄萧萧的声音,令人心潮澎湃。萊垍頭條
一种情怀——当然是英勇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萊垍頭條
读这首诗,即使没有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也会有一种豪情油然而生,因为诗歌的节奏、韵律里,就蕴含着一种昂扬的气势,让人感到一种豪迈的胸襟。垍頭條萊
细细品味,则故事、形象、情怀就可触可感,令人胸襟激荡了。第一句,“月黑”营造了肃穆紧张的气氛;第二句,接第一句而来,但写的不是一眼能够看清的景象,是结合第一句的信息推断出来的——月黑而雁惊飞,一定是受到了惊扰。第三句,主角走进了镜头里,一队轻骑兵,弓刀整齐,英姿勃勃,飞身上马,急速追击。第四句,又一次将镜头拉开,天地间,突然大雪纷飞,很快就落满了将士们的盔甲和弓刀,但这样恶劣的天气并没有阻止将士们的决心,他们顶着风雪,朝着敌人遁逃的方向骑马飞奔……天地雄浑,把将士们的英勇形象衬托得更加鲜明。萊垍頭條
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一共六首,这是第三首。这一组诗都表现了御边将士粗犷豪迈的形象和保家卫国斗志昂扬的精神。其中第二首,很多小学生也很熟悉——萊垍頭條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條萊垍頭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萊垍頭條
《墨梅》條萊垍頭
解读:垍頭條萊
王冕的《墨梅》,借梅花来抒写自己的品质追求。萊垍頭條
一二两句,晓白如话,用白描手法,将墨梅的样子呈现在读者眼前:洗砚池边,一棵梅花迎风而立,隆冬时节,朵朵花开,不是鲜艳的红色,而是如点染了淡淡的墨痕,朴素优雅,高洁俊逸。诗人描绘的应该并非屋外真实的梅花,而是画中的梅花——花朵没有着色,用淡墨点染而成,形神兼备,高洁端庄。萊垍頭條
这两句里,还有一个典故:洗砚池。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个典故的运用,不着痕迹地传达出诗人、画家王冕对书画的热爱,同时也借王羲之之名,表现出自己书画境界的不俗——王冕与王羲之都是姓王,诗句开头称“我家”,用意巧妙。萊垍頭條
三四两句,还是“白话”,明写墨梅的高洁品质,实际表达了诗人自己的精神追求:清气满乾坤。萊垍頭條
王冕写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表达的是自己人生态度和情操追求。他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所以仕途不顺,终于厌于追求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靠作画易米为生。他正是在九里山自营的梅花屋内,写下的这首《墨梅》。萊垍頭條
借景抒情,借物言志,这是很多诗文作品的表现方法。梅花形象,往往都是高洁不屈的象征。王安石的《梅花》、陆游的《梅花绝句》《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皆是如此。萊垍頭條
5. 洗砚池指的是谁
吾家洗砚池头树,意思就是我家洗砚池边的树,这个砚指的是墨水的意思。萊垍頭條
6. 洗砚池的作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句诗写的是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 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含蓄表达自己像王羲之那样勤学苦练。
该诗句出自王冕的《墨梅》,它的原文是: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 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7. 洗砚池怎么写
洗砚池(Wash inkstone pool)又名“砚池”、“墨池”、“鹅池”,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砚池街20号,王羲之故居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晋代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族人曾在此“临池学书”致使“池水尽黑”。
临沂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书圣”王羲之故里,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曾作诗道:“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8. 洗砚池是谁写的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元代诗人画家王冕曾作诗道:“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9. 洗砚池是什么样子
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诗中的“洗砚池”用的是书法家王羲之的典故。
洗砚池的典故与三人有关:王羲之、苏轼、钟繇。
1、洗砚池源于“书圣”王羲之,洗砚池位于临沂市洗砚池街,就坐落在王羲之故居内,当地广泛流传有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在洗砚池的北面有砚碑亭,亭内立“晋王右军洗砚处”和“洗砚池”石碑两块,字迹古朴苍劲,现代人再次修建修的琅琊书院,里面珍藏的王羲之的碑贴、碑刻,以及书法名家的真迹。
2、苏轼故宅中一小水凼,是苏轼兄弟青少年习字作画,洗涤笔砚的地方,后人为纪念三苏父子,将其辟为洗砚池,清末眉州拨贡彭耀章仿苏体字题“洗砚池”三字,镌刻于池壁之上。
3、河南许昌洗砚池,位于长葛老城镇内福泉井之旁,池呈长方形,长80米,宽30米,水深3米,池水呈墨青色,久旱不涸,池边有一高台为钟繇学书台,池前立有1920年《重修洗砚池碑记》碑,碑文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就及其学字精神,据传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常邀胡昭字台上练字,穷究先师技法,久而久之写秃的笔堆集如山,写过的纸帛弃之成垛,由于洗笔洗砚,把满池的水都洗成黑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