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刻砚姓梁大师名单(肇庆刻砚姓梁大师名单及简介)
1. 肇庆刻砚姓梁大师名单及简介
端砚鉴赏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萊垍頭條
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宋 人蔡襄认为:发墨非易磨墨。在砚中生光发艳,随笔旋转,涤之泮然立尽,乃石性坚润能发起,不滞于砚耳。故识者以易磨墨为下墨(落墨),墨如油泛为发墨。砚之佳者下墨发墨二者相兼。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可见发墨是鉴赏好端砚的条件。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近几十年一直没有刻制。听石声:优质砚材根据砚坑不同有的“无声”,有的有“木声”,而也有如同“泥声”的石材。手感:用手抚摸砚堂,慢慢抚摸到砚池,如果是佳石,手感细腻滋润,有抚摸婴儿肌肤的感觉。欣赏雕刻:端砚雕刻题材广泛,但通过雕刻能掩藏砚石瑕疵,或者凸出优质花纹,比如在大的石眼附近刻上浮云,营造出云绕朗月的诗境。在一些流传下来的名砚上雕刻的砚铭内容丰富,也是鉴赏端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些出自书法名家之手,使砚台增色不少。石品 鱼脑冻 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蕉叶白 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青花 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火捺 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天青 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翡翠 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金银线 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冰纹 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鹧鸪斑 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石眼 石眼 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端砚石眼神态各异,区别有三:一是从形态分,一般以其形似而名其石,且又多以鸟兽类眼来定名。如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二是从神态区分,有所谓瞎眼、怒眼、死眼、活眼、泪眼、翳眼等;三是从眼的生长位置来分,有所谓高眼、低眼和底眼等。明学士刘定之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活眼圆明层晕,或晕为一点间色而已;又认为上眼胜中眼、中眼胜下眼。上眼在砚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條萊垍頭
2. 肇庆刻砚姓梁大师名单及简介及图片
砚台:为文房四宝其一,从唐代起,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并称为“四大名砚”。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虽然现在砚的实用性慢慢淡化,但它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却越来越高,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首选。砚台的材料丰富多样,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红丝石、砣矶石、菊花石外,还有玉砚、玉杂石砚、瓦砚、漆沙砚、铁砚、瓷砚等,共几十种。萊垍頭條
端砚(广东肇庆)萊垍頭條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气研墨"之说。條萊垍頭
歙砚 (安徽歙县)萊垍頭條
歙【shè】砚因产于歙州(今安徽歙县)而得名,以婺源龙尾山下溪涧中的石材所制最优,故歙砚又称龙尾砚。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嗀里,金声而玉德”等优点。金星砚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砚中之上等佳品。萊垍頭條
洮河砚(甘肃洮州)條萊垍頭
洮【táo】河砚:产于我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它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洮河砚取材于深水之中,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洮河石质地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洮石有绿洮、红洮两种,其中尤以绿洮为贵。洮砚适用于雕刻大面积的图意,雕刻手法有浮雕、透雕、高浮雕等,其雕工质朴,清晰感强。萊垍頭條
澄泥砚(山西绛县)萊垍頭條
山西绛县的澄泥砚,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由于使用经过澄洗的细泥作为原料加工烧制而成,因此澄泥砚质地细腻,犹如婴儿皮肤一般,而且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滋润胜水可与石质佳砚相媲美的特点,因此前人多有赞誉。條萊垍頭
澄泥砚注重图案,讲究造型,器物线条凝练,状物摹态,形象毕肖,灵通活脱,逗人情思。置于桌畔案头,既是文房中实用的四宝之一,又是供观赏的艺术珍品。萊垍頭條
砚的鉴定方法:萊垍頭條
一个好的高档次的砚,不但可以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朋友,而且还是拍卖和收藏的宠儿,如果是材质佳、流传有序的古砚,那么它的价值则更高。所以,要鉴别砚的优劣是十分重要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品、工、质、铭、饰等五个方面来鉴别:條萊垍頭
(1)品,指明的是砚的品相和外形,砚的造型品相一般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椭圆形为上品。萊垍頭條
(2)工,指明的是砚的雕啄,砚雕啄的优劣决定了其艺术价值的高低。垍頭條萊
(3)质,指明的砚的质量,砚的标准质量应是:温润如玉、坚实细腻、易发墨、不吸水、不损伤笔锋、夏天储水不易腐、冬天储水不易冰。萊垍頭條
(4)铭,指砚的雕刻者在砚的某个部位题诗或作句,像这样的砚一般能提高其艺术价值垍頭條萊
(5)饰,指明砚的装饰,如:锦套、砚匣之类,虽说然这些东西只作美护和装饰作用,但对砚的优劣也起衬托作用。萊垍頭條
砚的保养:萊垍頭條
1.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萊垍頭條
2.使用须换清水: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 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垍頭條萊
3.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萊垍頭條
4.清洗注意: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如果须要带出去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頭條萊垍
5.新墨轻磨: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條萊垍頭
6.将墨取出: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一直放着,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萊垍頭條
砚台是一种手工技能品。作为传统书法的辅佐东西,砚台在当代社会中的运用已是很低,但它作为中国汉族传统文明的一个载体,是一种有着很高赏识价值的文物性技能品,并且只要是中国的书画艺术存在,砚台的实用价值就依然存在。但是跟着新中国成立后硬笔书法的广泛使用,传统的毛笔、砚台等书写东西逐渐被大家淡忘,甚至退出了大家的日常生活而走进了保藏队伍。萊垍頭條
3. 肇庆书法家名单
隋朝画家展子虔、元代剧作家康进之。
特别是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是中国古代北方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与烟台的牟氏庄园、四川大禹的刘氏庄园齐名,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至于魏氏家族历史中最重要人物魏肇庆,我们所知道的是,他生于1853年,是魏毓柄的重孙子,靠在甲午海战时捐白银1000两作军饷,被钦赏为同知职衔,正五品阶,
4. 中国制砚大师肇庆名单
中国古代四大名砚是:
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砚、山西新绛县的澄泥砚。
端砚——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和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优点,被推为「群砚之首」,是著名的实用工艺美术品。
用于书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石制砚,以石质要达到「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储水不耗,发墨而不损毫者」为佳品。
端石产于现在的广东省肇庆市东南烂柯山西麓端溪水一带。肇庆古称端州,此处石料制成的砚台称为「端砚」。端砚砚石是在唐代武德年间发现的,端砚石由于石质优良、细腻嫩爽、滋润、具有发墨不伤毫和呵气可研墨的特点。端石中的佳品长年浸于水中,温润如玉。
歙砚——始于唐开元年间。据宋洪迈《歙砚谱》的记载,说明在唐朝开元年间,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迭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
据五代陶谷《清异录》的记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人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歙砚初产时间,应是开元之前,大约公元700年左右。歙砚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歙砚的品种有罗纹、眉子、金晕、银星、古屏、玉带、紫云等多种,尤以罗纹、眉子之奇特者为上品。
洮河石砚——因产于中国甘肃省临潭县境内洮河故而得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材料于深水之中,所以非常难得,是珍贵的砚材之一。
洮河石质细密晶莹,石纹如丝,似浪滚云涌,清丽动人,有绿洮、红洮两种,而绿洮特别贵重。唐代洮砚制作比较盛行,与当时的端、歙、澄泥称为全国四大名砚。纹理不多,传世的作品也较少。
洮河砚多为雕刻大面积的图意,它以线刻后填黑,清晰感强,以浮雕、透雕、高浮雕手法,雕工质朴。如宋代「洮河石蓬莱山方砚」。
澄泥砚——以过滤的细泥的材料制作的砚具。它并非石材,是以澄江之泥,精工烧炼而成,也是中国名砚之一。
澄泥砚制作起源于唐代,至宋代兴盛起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不损毫不耗墨,能与石砚媲美。唐时虢州(今河南灵宝县南)已成为制澄泥砚的著名产地。澄泥砚造型朴实无华、山东的鲁概砚都属于澄泥砚的一种。
澄泥砚始于晚晋唐初之山西绛州,是人工手作之陶类砚,制作方法沿革自秦砖汉瓦,经无数改良而精制所成。佳品坚实过于石,不涸水不伤毫。色多作鳝鱼黄、虾头 红、 朱沙红、绿豆青等。
真正澄泥砚制法因古人不轻易传授秘方于宋初已失唐人之法,后来制成之作品多不属佳品了。
5. 肇庆什么砚
轮名气,质量还是不如四大名砚。
天坛砚亦称盘古砚、“盘砚”。是汉族传统名砚之一。因其砚产于河南济源之盘古、天坛山、砚山等地而得名,天坛砚的石质油腻湿润,纹理紧密细腻,具有坚而不脆,柔而不绵,滑而不溜的特点。制成的石砚造型生动,雕工精巧,倍受历代文人墨客的珍爱,有“质之坚润,琢之圆润,色之光彩,声之清冷,体之厚重,藏之完整”的美德(明高廉《遵生八笺》)。
中国四大名砚是指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广东肇庆市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山西新绛县和山东泗水的鲁柘澄泥砚,它们是中国传统的四大优质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以及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合称四大名砚。砚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6. 肇庆端砚大师名气排名
一号美女:端州区
端州区像一个天然型的美女,天生丽质。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肇庆千里旅游走廊”的黄金轴心。盛产的端砚位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被授予“中国砚都”称号。走进人间仙境七星岩,在烟云绿水之间,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山环水绕,得天地之精华,写千年之诗廊,让人忘却喧嚣和浮躁,如同在水墨画间行走,每一分景致都是那般宁静、淡泊、雅致,只有细细品、慢慢赏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然佳景,构成了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山水图画。
7. 肇庆制砚大师
1、端砚
端砚始于唐代初期的广东肇庆,当时名为端州,在东郊羚羊峡栏柯山的端溪一带,就出现了依靠采砚石、生产端砚为生的劳动者,生产的端砚慢慢地成了肇庆独有的工艺美术品,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并得到达官贵人和帝王将相的赏识。宋朝开始把端砚列为“贡品”,端砚也因此而蜚声中外。端砚质地致密、坚实、幼嫩、细腻、温润如玉,以独特而丰富的石品花纹、巧夺天工的雕刻艺术而闻名于世。并具有质柔而刚按之如小儿肌肤,摩之寂寂无声响,以及贮水不凅,呵气研墨、不损毫,发墨快等特点。
2、歙砚
歙砚出产于中国东部古歙州地区,其中婺源出产的歙砚又称“龙尾砚”,享有“龙尾歙砚为天下冠”的美誉。歙砚的制作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而到了南唐时期,李后主在歙州设立制砚作坊,专门生产歙砚。自唐以来,歙砚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歙砚石质坚韧、润密,纹理美丽,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敲击时有清越金属声,贮水不耗,历寒不冰,呵气可研,发墨如油,不伤毫,雕刻精细,浑朴大方。
3、绛州澄泥砚
绛州澄泥砚,和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是山西新绛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中华民族五千年黄河文明的艺术结晶。它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汉、兴于唐而盛于宋,明代达至炉火纯青。从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制作工艺于明末清初失传,中断了300余年。
4、洮砚
洮砚的出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产于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乡,历来为宫廷雅室的珍品,文人墨客的瑰宝,馈赠亲友的佳礼,古玩库存中的奇葩。北宋著名鉴赏家赵希鹄《洞天青禄集》记道:“除端、歙二石外,惟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的原材料极为稀有,比端砚、歙砚更加稀有,每得一块洮砚特级老坑石进行加工,都等于是得到千年古董。洮砚有“鸭头绿”、“柳叶青”、“鸊鹈血”等名贵品种,其石质细润坚实,发墨快,贮墨时间长,泼墨如油不损毫,书写流利生辉。
5、鲁砚
鲁砚乃山东境内所产砚石制成砚台的通称,据有关文献记载,自晋代就已开始生产,在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其琢砚工艺,代有发展,素有“齐笔鲁砚”的美誉。品类也繁多,最主要的有红丝石紫金石、淄石、鼍矶石、徐公石、温石等等。其质地结构紧密,清盈如玉,纹理丰富多样,石色五彩缤纷,石质嫩润细腻,研磨易于发墨。西晋《博物志》有相关记载,“天下名砚四十有一,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
6、苴却砚
苴却砚有着千年的古老历史,早在汉魏时期便已生产,但至民国初期失传。现今所熟悉的苴却砚,实际上是20世纪80年代重新开发的新品苴却砚,产于四川省攀西大裂谷的金沙江畔深谷里,此地古称苴却,砚因产地而得名。国家质检总局对苴却砚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苴却砚与其它砚类相比,有着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因此被美誉为“中国彩砚”。苴却砚具有着发墨如油、存墨不腐、历寒不冻、耐磨益毫等优点,并且也有着很好的审美性,砚身布满类浅浮、镂空、圆雕、深雕、薄意、减地等雕刻装饰。
7、贺兰砚
贺兰砚产于宁夏蓝宝,最早有史书记载的是清朝时期的《宁夏府志》,贺兰砚大致也就从这个时候诞生,清末还流传着“一端二歙三贺兰”的说法。1963年董必武副主席曾赞誉说,“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细腻均匀,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与天下第一的端石齐名。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8、思州石砚
思州石砚产于古思州治地,相传于汉代前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誉之为“珙璧”。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当年访问我国时,曾向周总理求取思砚。思州石砚易于发墨、研汁如油、久藏不臭、理顺笔毫,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民俗、艺术和收藏价值。其石质之细腻,造型古朴厚重,内含金星,经磨耐用,具有着“水石殊质,云滋露液,浑金璞玉,惜墨惜笔”的优点。
9、松花御砚
松花御砚产于吉林通化长白山区,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是清朝皇帝的御用物品,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而正是由于皇帝的专宠,没能使松花御砚发展成为民间普及的文房用具。松花石砚具有“发墨益毫、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贮墨不固”的特点。砚石以绿色为主,还有深绿、浅绿、黄色、紫红色,紫绿相间等。纹理有的如刷丝,有的如大海的波涛,有的如溪水旋涡,有的如平行之纹理等。其中,以翠绿色的刷丝为上品。
10、易水砚
易水砚产于河北易县,相传始于战国,盛于唐代,是中国制砚的鼻祖。易水砚以其悠久的历史、天赋的优等石料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名扬天下,在中国博深精美的砚文化艺术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易水砚造型精美古朴,保潮耐固,发墨快,不伤毫,墨汁流润而不易蒸发,具备了发墨、贮墨、润笔、励毫的优良特性。正如古书《易州志》记载:“石质不亚端溪”。“砚石有紫、绿白诸色,质细而硬,为砚颇佳”。
8. 肇庆市端砚十大名师
俗话说,武士爱剑,文人爱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历来受到文人墨客 的喜爱,在中国四大名砚之中,尤由以端砚最为称著,可以说历代的文人墨客都能以拥有一方端砚为荣,民间关于端砚的传说更是不计其数,相传在唐代的一场科举考试之中,当时的京城正值直冬季,大雪纷飞,因为天气寒冷,考生们研好的墨汁还没等沾笔就已经结冰了,正在考生们纷纷叹息无奈的时候,唯独一位来自广东的考生挥笔疾书,他砚里的墨汁不仅没有结冰而且还柔润生辉,于是考官将此砚视为珍宝并启奏皇上,皇帝试用之后龙颜大悦,将端砚封为墨候,列入朝廷贡品。垍頭條萊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这种神奇的石头——端砚。端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出产自广东省肇庆市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等地的岩石为最佳,因肇庆古称端州,故名端砚。端砚的历史可以追述到1300多年前的唐朝,那时端州的工匠发现在斧柯山中有一种石材,石质坚实,润滑、细腻,用这种石材制成砚台发墨快,研出的墨汁细滑,书写流畅,字体颜色经久不变,那时端砚渐渐变成文人墨科喜爱之物,我国出产的砚石共有二百余种,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著名,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而端砚则是四大名砚之首,其石质细腻温润,摸起来像婴儿肌肤一样,端砚不仅有独特的石质,在一些上等的端砚上,还分布着很多丰富多彩的图案花纹,它们有的如野兽眼睛一般熠熠生辉,有的像一块被凿碎的冰块,如霜似冻,纵横交织,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萊垍頭條
最初,端砚纯粹是文人墨客的书写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相传到唐代中期,有一天一位老砚工路经端溪,看到两只仙鹤飞落溪中,老砚工急忙张扬捕捞,居然捞上一块雕有仙鹤的奇砚,从此砚工们纷纷效仿在砚石上雕刻出精美的花纹,端砚就这样变为富有艺术性的实用品,自唐以来,端砚一直是朝廷御用之砚,尤其是出自老坑的砚石更是被誉为砚石中的瑰宝。萊垍頭條
端砚老坑位于羚羊峡的斧柯山山脚下,开采于唐代,由于老坑矿脉位于西江水位之下,这里自开采伊始,就终年积水,开采极为艰难,每次采石工人必须抽干洞中积水,更为艰险的是老坑坑道,不论宽高都不足一米,坑道内阴暗潮湿。在昏暗的坑口内,石工们只能通过微弱的烛光来寻找可用作砚石的石层,宋代著名名学家宋东坡曾这样描写采石的艰险,千夫挽梗,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期珍。在如此狭窄的地方采石,危险可谓如影随形,由于老坑岩石长期受地下水浸泡,岩洞矿物质为地下水所溶解,石质逐渐变纯变软,所以老坑岩石显得格外细腻,娇嫩。萊垍頭條
为什么端砚内的墨汁能够久驻而不干呢?原来,砚石中含有一种叫水云母的物质,水云母是含水的一种粘土矿物,它的含量越多,砚石就会显得越细、越嫩,老坑砚石的水云母的含量高达百分之九十八;石质仅次于老坑的坑仔岩,其砚石的水云母含量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而宋坑水云母含量仅为百分之七十,水云母富含大量的水分,从而使端砚老坑内的墨汁能久驻而不干,可以说也正是由于水云母含量的不同,就造就了砚石的优劣高下之分,那么这些神奇的砚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萊垍頭條
距今约四亿年前中泥盆纪,当时肇庆这个位置是一道延南北方向延伸的冰岸潮坪,西部为汪洋大海,海水不停地潮涨潮落,把东西两侧古陆地的大量物质搬运至此,这些物质按比重大小沉积下来,并逐渐推积成层,这就形成了端砚石矿最初的物质聚集,在中一盘时期,像肇庆这样的冰岸潮坪地区实属多见,唯独就是在这里沉积了最为细腻的,最适合做砚石的水云母矿藏,不得不说正是大自然的造化,加上历代制砚艺人的精雕细作,成就了端砚的辉煌!頭條萊垍
从古至今,一方砚台的问世都要经过从探测,开凿,选料,设计,雕刻等十几道艰辛而精细的工序,也正是这种磨砺的过程,使得端砚从众多普通的石头当中脱颖而出,绽放出灵性的光芒。为了更好的保护,至2000年起,端砚的所有坑口都已经禁止开采,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我们只有更好的保护和传承端砚文化才能够让大自然这一无偿馈赠更加熠熠生辉!萊垍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