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雕第一村(中国核雕艺术小镇)
1. 中国核雕艺术小镇
中国目前已经知名的有11个千年古镇
1、 江西-婺源县
婺源是江西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它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其乡村之美,在于浑然天成的和谐,最有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建筑。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是被越来越多人提及的字眼,有人说这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园,地处偏僻山乡的婺源很幸运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气韵。
山水间飘渺着的朦胧雾纱、古意盎然的民居、石径、廊桥,青山绿水环绕其间,全然剔透着一派水墨丹青的韵味。村村是画,步步皆景。
这里民风纯朴,文风鼎盛,名胜古迹遍布全县。有保持完美的明清古建筑,有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和景色。
每年3-4月间梯田上黄灿灿的油菜花,与徽派居民相呼应,描绘出一幅清丽的田园画卷。
2、 雅安-上里古镇
上里古镇青山为傍,绿水环绕。与繁华的江南古镇或阆中相比,上里多少透出些乡间的感觉;尽情的在一派川西居民风格的小巷中漫步,在山水掩映中的田园里出神.....
上里古镇多为吊脚楼式建筑,川西风味十足,木式古房,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看你。屹立古桥之上,静听溪水潺潺,观赏日落西山。
木雕,石雕,经匠人之手散落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
走走停停,寻寻觅觅,不经意间,一幅幅美丽的雕刻图景就在你手中被触摸。
3、 贵州-镇远古镇
镇远古镇是贵州黔东南名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群山环绕,以“s”形穿越而过,距今已有2281年的历史。
镇远给你的感觉很直接,就是安静漂亮,这里的山水古城一切都显得那么融洽。
与凤凰、丽江那些古镇相比,镇远的名气并不算大,因此也更清静质朴,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可以早些起来四处逛逛。
晚上古镇很是热闹,到处是灯景,五颜六色的灯光兀自变化着,惊艳你的眼球。
镇远适合慢生活慢脚步,需要你静静的住下细细的品味,感悟这里的宁静这里的朴实这里的古香古色。
4、 湖南-芙蓉镇
芙蓉镇,本名王村,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
它位于湘西土家族永顺县,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芙蓉镇也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芙蓉镇四周青山绿水,镇内则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
芙蓉镇夜晚出奇的安静,静的能让人浮躁的内心平和起来,除了大瀑布哗哗的水流冲击声音,你甚至听不到人为的噪声。
5、 浙江-安昌镇
绍兴往西十几公里,便是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绍兴县安昌镇,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著名江南水乡古镇,无处不散发着安宁,淳朴的味道。
古镇保存有数里长的依河古街市、古色的店铺、凝重的台门,别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曲折幽深的石板小弄。
石板铺砌的三里老街,店铺林立,两廊相连,行着成群的毡帽飘扬着社戏的曲调,座座造型各异的石桥下穿梭着乌蓬船...那水是碧绿深邃,微波不兴。
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6、 广西-黄姚镇
黄姚古镇为广西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以“梦境家园的小桂林”之称而享誉国内外,已有近千年历史。
全镇有八条街道,房屋多数保持明清风格,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有桥必有亭,有亭必有联,有联必有匾,是黄姚古镇最标志性的特征。
与丽江、凤凰等诸多人声鼎沸的古镇相比,黄姚养在深闺人未识,她安静、秀气,如同小清新一般淡雅,人文和风情都未受过污染。
石板、灯笼、客栈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晚上的黄姚更美,巷弄里昏黄的灯光,浓郁的豆酱酒香,让人有种不想离开的感觉。
7、 浙江-西塘镇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是活着的千年古镇,且早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可以说西塘是一个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净地。
西塘最大的特点是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来这里游玩,雨天不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
这里虽然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但是西塘每一处都透着一股江南姑娘的灵韵,令留宿旅者陶醉。
找一家临水客栈,或推开窗凭栏而眺,或坐在临水院落的躺椅上沏杯茶,静静享受古镇的慢时光。
8、 苏州-木渎镇
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木渎充满了无穷魅力。
烟雨画江南,桃花映人面,日暮凉风吹动着檐下古灯,渺远在天青色的朦胧里。
抛却红尘陌上的繁杂,褪下一身华衣,闲散在木渎古镇。
木渎古镇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人文古迹。
9、 苏州-周庄
周庄的历史,距今也有九百多年,近一千年了,古街古道古香古色,小桥流水人家,置身于内,你的感觉就像穿越到了九百年前的古城。
镇内房屋依河而建,民众临水而居,停泊在河流上的弯月船只,青垂在一旁的杨柳枝头,与水中的倒映竟合成如此美的景色。虚虚幻幻真真实实.....
看着两桥中间来回穿梭的船只,或请划船师傅高歌一曲,这样悠哉怡人的感受,静静停留于此。
10、 浙江-乌镇
慵懒的乌镇美得像人间天堂一样,不论什么季节,都保留着它独有的淳朴气息。
乌镇西栅里的文化遗产都保留得的完整,然而西柵面积比之东栅要大上很多,想要走遍那估计得耗上一整天的时间了。
乌镇的夜景如同烟火般让人惊艳不已!在彩色的霓虹灯管照耀下的房屋河水,很雅致。夜晚没有人的叫喊声,静的可以听到河水潺潺的流动的声音。
来乌镇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体会在乌镇的慵懒情调,在河边坐着陪伴着夕阳下晒也是件无比浪漫的事。
11、 丽江-束河
束河古镇,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玩好的重要集镇。
束河古镇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面临田园阡陌;北瞰玉龙,东南瞻象山、文笔,四时风光变幻。
束河古镇没有丽江古城的繁华,比起丽江古城的拥挤热闹,这里拥有别样的宁静。蜡染、银饰、服饰、古道铜铃等和丽江卖的差别不大,却比丽江的要便宜许多。
束河古镇泉水清澈,空气清新,生活节奏特别慢。漫步在四方街上,随心所欲走走停停,看看稀奇,吃点儿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或逛逛夜市感受这个浪漫的“不夜城”。
2. 核雕艺术馆
1.金华市剪纸博物馆
地址:金华市东市街50号
2.稻田生物多样性博物馆
地点:婺城区汤溪寺平古村落崇厚堂内
3.金华农村垃圾分类艺术馆
地点:金东区江东镇六角塘村内
4.兰溪古核雕艺术博物馆
地点:兰溪灵羊岛上
5.中国电影放映机博物馆
地点:东阳横店影视城广州街•香港街景区
6.中国小商品城发展历史陈列馆
地点:义乌国际商贸城
7.永康神雕铜文化博物馆
地点:永康市望春东路172号
8.浦江民间工艺博物馆
地点:浦江仙华山景区内
9.武义古民居博物馆
地点:武义柳青路(香山发宝象龙塔北侧)
10.磐安中药材博览馆
地点:磐安县新城区药城路88号
3. 核雕艺术品
1、罗汉题材核雕名家
十八罗汉是核雕里最广泛的题材,有须派、殷派、写实等风格,须派核雕名家:周雪官,他可以称得上须派罗汉的宗师级人物,一辈子兢兢业业,雕刻的艺术人生,桃李满天下,培养了南工核雕中流砥柱的一批名家大师,赵延会、小杰、玉娟等等,都是周雪官老师的高徒,周雪官、须培金两位老师,为人真诚亲切,手艺精湛。
2、弥勒题材核雕名家
弥勒开脸喜庆,开心,福气满满,弥勒题材也受到核友的广泛喜欢,弥勒手串,给别人的印象就是和善、包容的感觉。雕刻弥勒的核雕名家,今天介绍的就是:竹鑫尧,艺名:竹子,他虽然看起来很年轻帅气,实际上雕刻生涯已近20年了,竹子老师非常有个性,他主要雕刻弥勒,而且只用老铁核雕刻!
3.达摩题材核雕名家
达摩渡江,达摩过海,达摩面壁等造型,是中国禅宗的初祖。寓意度过大劫,今天介绍的这位核雕名家,小福个人非常喜欢,就是:须华青,须老师对达摩的处理,可谓心细如发,达摩的每一缕眉毛、何须皆有飘逸之感,表情泰然自若,看着让人心意沉静。
周雪
4. 核雕艺术传承
1、宋水官
宋水官生于苏州市舟山村,荣誉成就有中国核雕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品牌艺术家、江苏工艺美术大师等。
2、周春毅
周春毅是苏州核雕周派创始人,1986年出生在这个雕刻世家,祖上清朝起就雕刻,传承百年。
3、须吟笙
须吟笙是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是近代核雕名家,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
4、刘小敏
刘小敏,原名刘敏霞,苏州核雕名家。是苏州市吴中区舟山核雕行业协会副会长。
5、马福元
马福元是苏州核雕工艺大师,苏州舟山村人,马福元苦练技法,主攻十八罗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
5. 中国核雕艺术小镇在哪里
科潘玛雅遗址位于洪都拉斯西部、靠近危地马拉边界的圣塔罗萨西56公里处的峡谷中。
公元前200多年为玛雅古王国首都,也是当时的科学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1576 年西班牙人迭戈·加西亚从危地马拉去洪都拉斯的圣佩德罗苏拉城途中,发现了这个淹没在草莽丛中的古城遗址。遗址包括金字塔、祭坛、广场、6 座庙宇、石阶、36 块石碑和雕刻等。
科潘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2世纪,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9世纪达到鼎盛,然后同其他古典时期各个玛雅城邦一样,突然衰落并被彻底遗弃在丛林之中。古代,科潘可能称作"Xukpi"。
6. 中国最大的核雕基地
藏区佛教寺庙最多,基本是一村一庙。每村3-5百人。
中国十大著名寺庙简介
(一)白马寺简介
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处,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
白马寺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白马寺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和“祖庭”。“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祖庭”即祖师之庭院。
据《后汉书"释老志》、《洛阳伽蓝记》等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天夜里,汉明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浑身闪闪发光的金人,在宫里飞旋。第二天,汉明帝召来大臣们为他圆梦,一个大臣说:“我听说西方有一种叫佛的神,陛下梦见金人,一定是佛。”
汉明帝是个非常迷信的人,于是,他便派人前往天竺国(印度)去取佛经,历经艰难带回了佛经原本----梵文贝叶经,并在白马寺的清凉台上译出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以及其他佛学著作。为了存放这些佛经和宣扬佛教,汉明帝下令仿照天竺国的佛寺模样,建造了中国第一座佛寺。因为佛经是用两匹纯白的马驮回来的,寺院建成后,就起名为“白马寺”。
(二)大昭寺简介
“去拉萨而没有到大昭寺就等于没去过拉萨”。这是大昭寺里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也是几乎每一个旅行者都同意的观点.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建于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相传由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先后联姻的尼泊尔尺尊公主和唐文成公主共同主持兴建。据藏文史籍记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8世纪前半期唐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其移置于小昭寺,而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迎至该寺供养。因“昭”为藏语音译,意为佛,故称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
大昭寺是西藏最辉煌的一座吐蕃时期的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每日被转经的人流簇拥着。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藏语意思是经堂。“大昭”,藏语为“觉康”,意思是释迦牟尼,就是说有释迦牟尼像的佛堂。而这尊释迦牟尼像便是指由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它在佛教界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座土木结构的寺庙,主殿三层,殿顶覆盖着西藏独具一格的金顶,阳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夺目。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也留下了岁月的永恒。一千多年的历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续了一个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大昭寺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三)法门寺简介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使诸鬼神于南阎浮提,分送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十九处,法门寺为第五处。公元558年,北魏皇室后裔拓跋育曾扩建,并于元魏二年(494年)首次开塔瞻礼舍利。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改称“成实道场”,仁寿二年(602年)右内史李敏二次开塔瞻礼。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5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唐贞观年间曾三次开塔就地瞻礼舍利。原塔俗名“圣冢”,后改建成四级木塔。高宗显庆年间修成瑰琳宫二十四院,建筑极为壮观。
(四)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 在山西运城市解州镇西关。北靠银湖(盐池),面对中条山,景色秀丽。解州古称解梁,东南10公里常平村是三国蜀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
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 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
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前行有午门.是一座面阔五间,单檐庑殿顶、石雕回廊的厅式建筑。周围有石栏杆,栏板正反两面浮雕各类图案、人物 144幅,洋洋大观,颇有童趣。厅内南有周仓、廖化画像,轩昂威武。北面左右两侧,彩绘着关羽戎马一生的主要经历,起于桃园三结义,止于水淹七军,只是没有走麦城这个情节,在全国关庙壁画中都按此进行,据说这是因忌讳关羽自高自大而被杀,终于造成蜀国的覆灭而隐去的。穿过午门,经“山海钟灵”坊、御书楼,便是关帝庙主体建筑崇宁殿。
关帝庙除古建筑外,还有琉璃影壁、石头牌坊、万斤铜钟、铁铸香炉、石雕饰品、木刻器具以及各代石刻23块,各朝题诗题匾60余幅,还有其他的零散文物,都是值得一观的艺术精品
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又是全国最大的祭扫关帝的场所,游人信士络绎不绝,香火旺盛。如今经过多次修葺、彩绘,关帝庙更加壮丽辉煌。
(五) 晋祠
晋祠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悬瓮山下晋水的发源处。这座祠堂建于北朝,是为了纪念周武王的次子督虞而建造的。据说周成王有一次同他的小弟弟叔虞一起玩耍,他摘下一片桐叶,削成玉(王圭)(玉(王圭)代表诸侯的权力)的样子,对叔虞说:“把这个封给你。”边上的大臣就请求成王选择吉日,正式给叔虞封地。成王说:“我是和他说着玩的。”大臣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叔虞就被封在唐这块地方,因为这里有一条晋水,唐国就改名为晋国,这就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晋国。现在我们把山西省也叫晋,是因为它就在古代晋国这一片土地上。
晋祠里最有名的“三绝”:一是周柏隋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隋槐是隋代时种植的槐树,至今都还茂盛葱郁。
二是圣母殿内宋代的彩塑。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由于这座殿堂修筑得十分富丽堂皇,再加上古代官员都要到圣母殿来献祭祈雨,这座殿堂就成了晋祠的主体建筑,而原来的唐叔虞祠倒反而退居次要的地位了。圣母殿的殿身四面都有围廊,前廊深两间,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殿顶用黄绿色的琉璃瓦剪边。殿内供奉着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圣母邑姜,其余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圣母凤冠蟒袍,端坐在凤头椅上。侍女手里都拿着侍奉的东西。有的伺候饮食,有的负责梳洗,有的专管打扫,眉眼有神,姿态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的精品。
三绝中最后一绝是难老泉。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
(六) 孔庙
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南门内,是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庙共有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古建面积约16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金 元碑亭、明代奎文阁、杏坛、德佯天地坊等、清代重建的大成殿、寝殿等。金牌亭大木做法具有不少宋式特点,斗栱疏朗,瓜子栱、令栱、慢拱长度依次递增,六铺作里跳减二铺,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外观相同等。正殿庭采用廊庑围绕的组合方式是宋金时期常用的封闭式祠庙形制少见的遗例。大成殿、寝殿、奎文阉、杏坛、大成门等建筑采用木石混合结构,也是比较少见的形式。斗栱布置和细部做法灵活,根据需要,每间平身科多少不一,疏密不一,栱长不一,甚至为了弥补视觉上的空缺感,将厢栱、万栱、瓜栱加长,使同一建筑物相邻两间斗栱的栱长不一,同一柱头科两边栱长悬殊,这是孔庙建筑的独特做法。
孔庙保存汉代以来历代碑刻1044块,有封建皇帝追谥、加封、祭祀孔子和修 建孔庙的记录,也有帝王将相、文人学士谒庙的诗文题记,文字有汉文、蒙文、八思巴文、满文,书体有真草隶篆,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碑刻中有汉碑和汉代刻字二十余块,是中国保存汉代碑刻最多的地方。乙瑛碑、礼器碑、孔器碑、史晨碑是汉隶的代表作,张猛龙碑、贾使君碑是魏体的楷模。此外还有孙师范、米芾、党怀英、赵孟 、张起岩、李东阳、董其昌、翁方钢等人的法书,元好问、郭子敬等人的题名,孔继涑五百八十四石的大型书法丛帖玉虹楼法帖等。孔庙碑刻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
(七)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坐落于甘肃省夏河县城西1公里。拉卜楞寺旧称“扎西奇寺”,是中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一度成为甘、青、川交界地区藏族的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
寺院背依龙山,南面大夏河,向南遥望曼达拉山。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为藏族建筑的风格,占地约1300亩,规模庞大,壮观雄伟。寺院的建筑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大活佛官邸、两座讲经坛,以及大片的喇嘛住宅,形成一个高低错落、鳞次栉比的庞大建筑群,房屋总计达万余间。
全寺规模最大的是寿禧寺,也称“大金瓦寺”,共有6层,高达20多米。顶是宫殿式的方亭,四角飞檐,覆盖有鎏金钢瓦和狮、龙、宝瓶、如意、****等装饰。殿内的烫金佛像高达10米,是尼泊尔工匠的杰作。寿禧寺还珍藏有一部用金银汁书写的《甘珠经》,是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
寺内的藏经楼里摆放着一排排从地面高达屋顶的书架,书架上满置以绸缎包裹的经书。其中有一部《大藏经》,共二百余卷。藏经楼的藏书共计达6万5千多卷,此外还有7千余块的木刻印版。藏书丰富是该寺的一大特色,在中国的喇嘛寺院中具有很大的影响。
(八)少林寺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嵩山西麓。嵩山在登封县境内,属伏牛山脉,东西绵亘近百公里,为我国五岳之一。有72峰,峰峰有名。东为太室山,有太白、望都、玉女等36峰;西为少室山,有望洛、罗汉、钵盂等36峰,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492米,像横卧中原的巨人。嵩山先后建有72座寺院。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北魏嵩岳寺塔,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规模宏大的塔林,最著名的元代观星台,最有史料价值的汉三阙(太室、少室、启母阙),规模宏伟的中岳庙,古朴雅致的嵩阳书院,苍翠清幽的****王寺等。
少林寺面对少室山,背依五乳峰。据史书记载:少林寺的第一位住持是一个叫跋陀的小乘教和尚,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年(496),他从古印度跋涉来到中国,得到虔信佛教的孝文帝的崇拜。因跋陀喜欢隐居幽静之处,孝文帝就让人在少室山下密林深处为他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少林寺。跋陀在寺内收弟子百人,并翻译了随身带来的经典。跋陀圆寂后因无传灯接宗的规矩,其弟子也分散各地传道。数十年后,少林寺成为大乘教的基地。南朝末年,菩提达摩经过三年海上飘泊来到中国宣传大乘佛教。他先在广州光孝寺讲道传教,后被梁武帝接到南京相见。梁武帝以为自己建寺、写经、度僧造像甚多,积有不少功德,而达摩却说“无功德”,所作皆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二人话不投机,达摩便以五叶芒苇作舟渡江,入魏,来到嵩山少林寺,创立了禅宗。他所传的禅宗不重玄理,而主张坐禅“壁观”,以面壁沉思,屏息众念来领悟禅理,这种简便易行的修养方法自然易于推广,使得后来禅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别,达摩则被中国禅门定为初祖。唐代宗赐谥“圆觉禅师”。由于达摩所传的大乘教对当时流行于中国广大地区的旧禅法是一种革新,因此斗争激烈。达摩去世后,他的弟子们形成了以慧能为首的南宗和以禅秀为首的北宗。南北宗在教义上无多大区别,但在修行上北宗倡导“渐悟”,而南宗倡导“顿悟”,主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过十几年的争执,至唐德宗时,南宗终于取代了北宗的势力。此后少林寺一直成为南宗一派的传法道场。后南宗内部又分为曹洞、临济、云门、法眼和沩仰五宗,其中以曹、临二宗影响最大。元初后,少林寺明确以曹洞宗为正宗,一直延续至今。
少林寺曾一次被废,二次被焚。被废发生在北周武帝时,当时国内信佛人数占居民一半,生产受到影响,损害了皇室利益。于是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佛、道二教。少林寺被废弃,僧众纷纷遣散回乡。七世纪初,少林和尚们因在李世民征战中助战有功,受到唐王大力支持,又重建少林寺。至宋时,寺已聚僧二千多人,楼台殿阁五千余间,占地36公顷,藏经近万卷,号称“天下第一名刹”。清雍正年间(1723—1735)皇帝怕武僧造反,放火围攻寺院,将少林寺置于火海中。乾隆以后又加以重修。1928年,军阀石友三纵火又将名刹付之一炬,这次大火损失严重,火势延续五个昼夜,七进院落只剩下二、三间,无数经典、法器等贵重文物化为焦土。解放后又多次整修,逐渐恢复往昔模样。现寺共七进,总面积约三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并有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塔林、甘露台、祠堂及南园等附属建筑。
山门为一殿,面阔三间,雕脊彩瓦,吻兽生动,系清雍正十三年(1735)所建。门上“少林寺”横匾原悬于天王殿,兵火后移此,为清圣祖玄烨亲书。
二进院为天王殿。该殿与四进的藏经阁和三进的大雄宝殿均被毁,现已重修好,内有四大天王像。三进大雄宝殿于1986年重建。殿内柱基均为雕刻高1米多的石狮。藏经阁遗址前后,除钟楼遗址上放重5.5吨的金代大铁钟外,神座上放明代弘治元年(1488)铸的1.75米高的地藏王铁像和石碑等文物,东配殿为紧那罗王殿和东客堂,西配殿是六祖堂和西客堂。
方丈院在第五进院落,这是兵火后山门内幸存的第一所建筑。中为方丈室,是历代住持和尚居住的地方。乾隆十五年(1750)高宗弘历曾留宿于此,因此一度易名“龙庭”。站在方丈室门口南望少室山主峰,山坡上横卧一块巨石,约10多平方米,每当夏季雨过天晴,阳光直射石上放射出奇异光彩,遥望如白雪一片,晶莹夺目,故称“少室晴雪”,为中岳八景之一。
出方丈室拾级而上,高台上有一座琉璃佛殿,称“达摩殿”,又叫“立雪亭”,相传为禅宗二祖慧可立雪断臂处。
(九)塔尔寺简介
塔尔寺坐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莲花山,据青海省省会西宁市26公里,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塔尔寺先有塔后有寺,故人们将其称为塔尔寺。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古称“佛山”,藏语称为“衮(音gun)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它座落在湟中县鲁沙尔镇西南隅的连花山坳中,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青海省首届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寺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寺院建筑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恢宏。
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全国及东南亚亦享有盛名。
(十)悬空寺 悬空寺坐落于山西省浑源县城南5公里恒山下金龙口西崖的峭壁上。
恒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号称“北岳”。悬空寺就建在恒山脚下的金龙峡上,距大同市约80公里。根据《恒山志》的记载,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约公元六世纪),据说是北魏时一位叫了然的和尚所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后经历代多次重修,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是中国现存极为罕见的一座高空建筑,被誉为建在绝壁上的“危楼”。
全寺所有的建筑均高挂在恒山之麓的峭壁上,与崖壁呈90度角垂直而立,崖顶呈倒悬之势,抬头望去,整个建筑宛如被粘贴上去似的,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寺坐北朝南,面对恒山,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建筑红墙灰瓦,错落有致,凌空展开,若雏凤欲飞。全寺建筑自山崖的南面向北一字排开,渐次增高,有如蟠龙贴伏于崖壁之上,共有大小殿堂楼阁四十余处,分为三组。
踏进山门,迎面为一座双层楼阁,院内两座危楼对峙,既是碑亭,又是门楼。山门两侧是两座方形耳阁为钟鼓楼。这组建筑以三官殿为主体,是供奉、祭祀道教之所,殿内几座塑像都是墨面乌眉,衣袖带风,似有飘飘欲仙之意。中间一组的建筑是以三圣殿为主体,这是释迦牟尼的"佛国",殿内佛像端庄正坐,两旁弟子拱手侍立,给人以出世之感。最后一组建筑是以三教殿为主体,三教殿是全寺最高的建筑,为三层檐歇山顶九脊,殿内供奉儒家之祖孔子、道教之祖老子和佛教之祖释迦牟尼像,可谓集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思想文化之大成,不同文化直接在此相碰撞,三像中释迦牟尼像居中,老子像在左,孔子像在右,神态各异,雕塑家们把这三位完全不同教义的教祖的内心世界都表现了出来,精湛的艺术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悬空寺的建筑构思精巧,设计奇特,施工大胆。其方法是先在山崖上凿出水平的洞眼,然后在洞眼内安设木梁挑出崖外,再于挑出的木梁上铺板立柱,构筑各种形式的梁架、屋顶等,凡是挑出的殿堂楼阁,周围都安设栏杆。当游人从山上往下看的时候,还可以看见一些挑出崖壁较远的殿堂楼阁之下有一根根撑顶在半崖的凌空木柱,这是为保证殿阁的安全而增设的。
从全寺来看,南北高低错落,中隔断崖,有飞架的栈道相通,曲折回环;梁架上下呼应,廊栏左右相接,疏密相宜,浑然一体。登楼俯视,如临深渊;谷底仰视,悬崖若虹;隔峡遥望,如壁间雏凤欲飞,正如古人在栈道绝壁上题刻所云:“公输天巧”,有诗赞曰:“飞阁丹崖上,白云几度 封”;“蜃楼疑海上,鸟道没云中”;“山川缭绕苍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悬空寺内还有用铜铸、铁铸、泥塑、石雕等手法塑造的大小儒、道、佛像78尊及各种碑刻题咏,这些都是珍贵的文物和技艺高超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