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什么是"大同"时期

什么是大同社会呢?

有篇文章运用了孔子的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的这段话,描绘了一个不分彼此,各得其所,没有争斗的和谐社会。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社会,是儒家学者津津乐道的理想社会,他们称之为“大同之世”。

大同社会是人类社会化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社会化发展,相互之间融洽、一体化,使人类社会走向互助、合理、繁荣的新阶段。大同社会本于自然社会观的历史社会表达,自然社会观是关于人类、社会、自然统一关系的学说,曾有位西方学者认为现代我们的社会与现代物理学所包含的世界观并不一致,它没有反映出我们在自然界所观察到的协调的相互关系,按此认识则现代物理学与东方文化殊途同归,都要求一个依法自然系统性及系统关系的协调统一的社会,而要达到这种关系就需要一种完全不同的社会和经济结构,我们整个文明能否生存下去也就取决于我们能否进行这种变革,它最终取决于采纳东方态度的能力,有体验统一自然和协调生活的艺术。今天综观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只有调整人与自然对立的文明,转换思维,开创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同文明,这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文明之路。

大同就是关于人、自然、社会的和合,人类在这个地球世界已经无可辩驳的成为了主导,没有必要以征服对立的态度对待这一生存环境,在这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以文明和谐的态度发展我们自身。和谐化是人类社会高级阶段的必需,部落社会时人与自然融合、统一的,但更多的是人的生命本能意义,大同社会人类将以人的生命自觉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因此对于社会秩序的建立,我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意义,它并非单一或一致的行为模式,这也是不可能的,必然会滋生矛盾、弊病,那么它应该是一种系统和谐的秩序,建立一个有秩序、有组织地进行创造、发展的社会,体现了大同社会的一个内涵。

大同社会是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只有礼制才能倡导和谐的社会关系并体现这一关系,所以礼制社会才是一个自觉文明和谐的社会。礼制社会一般从伦理上讲的社会观,而伦理便是怎样的社会关系,至大同社会它是社会基础并且是一切社会关系文明进步之据,虽然礼运而大同,但作为历史观,大同社会的一般社会关系可称为公营制,但公营制与礼实无矛盾并且一致的,公营制具有礼制的意义。礼制本是人伦,而人伦推广又何尝不是人事,历史社会的人事内涵意义可以不同,而礼制的社会功能一直存在的,自然社会――礼制是一切人类社会的实质内涵,是社会文明进步之本,礼运大同的社会制度称为公营制,这是历史社会观。从社会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实质内涵――自然社会看,社会体制终究是礼制,不同的历史社会表现不同,但发端是一样的,事实也始终存在着,无论何种社会,这一人伦关系总要有的吧,部落社会显然如此,国家社会还是如此,国家社会迈向大同社会更要靠礼运大同。由于历史社会都是具体的,表现不一样,从其特征上讲,因而有国家社会――所有制,大同社会――公营制,事实也如此,而自然社会――礼制只是从人类社会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实质内涵上而言,历史的发展可以不同,历史的认识可以不同,礼制社会始终存在的。同时从事实考察,礼法一贯交融,互为其根、互为其用,相互缺一不可。礼制法治是一个文明社会之据,它也是一般的社会体制,由此形成的社会化体制或大同社会的公营制是包含具有的,什么是社会体制?即社会化体制,社会关系实是社会道德关系,因此社会化体制也只能建立在此基础上才能成为可能,礼与社会化体制是一致的,礼本身具有社会化意义如道德的社会性意义,没有社会道德关系,没有文明素质高尚的人类,是不可能建立一个文明祥和的社会体制。

参考资料:

关于“大同”,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洪范》稽疑:“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龟,筮,卿士,庶民,是之谓大同。”在周代的社会,遇到重大事件,都要警醒占卜,龟曰卜,筮曰占,而且要用两种方法,多人进行重复性的占卜,最后采用出现次数多的作为预测事件的结果,“大同”是指在占卜中,多种手段和多人占卜所得到的结果都是一致的“吉”,这就是“大同”最早的含义。

现在所理解的关于“大同”“小康”社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

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苏呷ァぶ谝晕辍な俏叫】怠

篇中对“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都做了描绘。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以尧舜为“大同”社会,文武为“小康”社会。“大同”是“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子其子,选贤与能,是一个和谐至善完美的社会;“小康”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子其子,是讲信、义、仁、让,有礼、有次序、治平和睦的社会。这是社会治平的基础。

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与现在所说的共产主义很相像,而“小康社会”则是圣王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以法治国、以礼齐民、赏功罚过,虽然不是十分理想的社会,但也是国泰民安的美好社会。因此,建设现代的社会达到“小康”水平并为实现“大同”的目标奋斗,也是具有中国传统和特色的人类理想。

你去读几次〈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就可以体会到了

桃花源记

作者: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大道之行也

礼记.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

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2045年:1、黄帝有熊氏(共3代),2、颛顼,3、帝喾,4、尧,5、舜,6、禹。

<大道之行也>是描述大同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为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