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老核雕的小孔(老核雕的小孔是什么)

1. 老核雕的小孔是什么

可以啊

橄榄核雕漏雕会因为磨核磨的过多导致出现许多小孔,实际上打孔失误反倒会错过橄榄核原有的孔,将孔和孔道错开,也就是漏雕。

要补救也是可以的只要用湿毛巾擦拭干净以后用袋子密封好留个小口子让它自然阴干,如果阴干已经没有作用了那就用胶水加上针一点点浇灌在小孔上,可是弄完包浆以后可能会留下黑印,如果用指甲油的话要比胶水好,肉眼看上去会是更贴近自然的粉红色

2. 老核雕的小孔是什么意思

一,艺术品:

玉球为圆,圆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结果。因有五义:圆和、圆融、圆柔、圆通、圆满而让人求之、行之; 玉球为圆,有戴圆履方、进退无碍、四维列张、周而复始、远转无穷之义; 玉球为圆,圆为无极、而生太极、生二仪、生四象、生八卦、包罗宇宙万象之义; 玉球为圆,一分为三、有道法自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自然万物之意;

玉球翡翠将以球之广大、创玉球文化新内涵,以期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进元、亨、利、贞之门,而祈福消灾,藏金拥富结果自然而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珍奇·鬼工毬》记载:“尝有象牙圆毬儿一个,中直通一窍,内车数重,皆可转动,故谓之鬼工毬,或高宗 内院中作者” 清 野史记载:“那宝贝唤作‘鬼工球’,取鬼斧神工的意思。

该球取自天然巨骨,不知是何怪兽。骨分内外五层,皆被打磨成球状。每球周身百孔,最里一只球为实心,颜色丹碧粲然,其外四球则洁白无缝。

以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则内中四球圆转活动,日夜不歇,可谓精巧绝伦。虽有离娄、公输,或亦不能施其心目!” 鬼工球根据其材料的不同,分为象牙球和玉球。

南宋 高宗(1107-1187)时,皇宫里的工匠们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这种象牙球交错重叠,玲珑精致,表面刻镂着各式浮雕花纹。

球体从外到里,由大小数层空心球连续套成,外观看来只是一个球体,但层内有层。其中的每个球均能自由转动,且具同一圆心。球与球之间相互连接,雕刻外层球体表面较易,但雕刻内层许多球体时,因施工空间的限制,很难,所以象牙球工艺会让人感到技巧的奇特和玄妙。

到清乾隆时期,有了更大发展。象牙球从开始的3-4层,至清乾隆时期发展到14层,广州牙雕艺人在牙球制作上多有创获,套球可达数十层。乾隆时套球已达十多层,玲珑剔透,巧夺天工。再到清末已达到25或28层,目前最多能刻至60层,确是我国象牙雕刻中的一种特殊技艺。 广州牙雕球,世界闻名。

有一个家传户诵的故事:1915年夏天,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广州牙雕大师翁昭制作的24层牙球,越洋参展,而日本参展作品也是一个30层的牙球。二者大小相仿,表层雕刻与内部戳花,各尽其妙,但日本的比广州的多了六层,人们都以为金奖非日本莫属。

这时,中国代表要求把两个牙球放到沸水里泡煮,结果在众目睽睽之下,日本牙球顷刻四分五裂,而广州牙球则完好无损,原来日本牙球是用胶水拼接粘合的,而广州牙球是用整块象牙雕成的。

翁昭的作品因而获得了博览会特等金质奖章。 玉雕和牙雕不一样,材质不同,使用的工具也完全不同,玉球的分层问题不好解决。

因为玉石与象牙的质地是两码事,玉石硬而脆,不容易雕入。那么雕刻玉球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格古要论》 明曹昭撰,书成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

书中记载宋高宗时初创的鬼工球是用象牙做的,书中并未提到用玉石做的鬼工球,因此我们可以判定宋高宗以后至《格古要论》成书以前(1187-1388),这段时间是没有出现玉球的;现存世的一只四层玉球,其最里面的一层表面用放大镜可以看到小孔洞里面的白色结晶体,其氧化和受沁的程度显示该玉球至少存在五百年了。

据此可以认定在明朝永乐~成化年间(1402~1487),就已经出现了多层玉球。 鬼工球起源于中原,宋、元时期随中原文化一起南迁,后在南粤大地生根发芽,最终成为南派玉雕的一朵奇葩。

玉球的雕刻停滞500多年后,1966年中国第一只现代玉球制作成功。这是一只直径12.8厘米大的八层转动玉球。参考牙雕球的工艺,把玉石镂成多层圆球,层次重叠,每层都可以灵活自如地转动,托在手上轻轻晃动,会传出玉石碰击的清脆声。

球面上刻有雷锋、王杰、焦裕禄、董存瑞四位时代英雄的浮雕半身像。这件作品被轻工业部确定为全国玉雕独特品种,送到出口商品交易会上,马上被外商作为艺术珍品买去了。

现代玉球的雕刻成功,是中国玉雕工艺上一个重大突破,对吴公炎也是极大的鼓舞。他打算再往前走一步,从单一球发展为一球带多球的子母球,并广泛地运用到各种座雕工艺品上。

所用的材料,也从原来硬度只有四度的南方玉,发展到采用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白玉和翡翠制作玉球。 玉球的材质,很多人认为南派玉雕大多采用本地产的南方玉,其实不然。南方玉又称信宜玉,是广东特有的原产地玉种,产于信宜市金桐镇泗流乡,属于闪蛇纹石,其质近似半透明,玉质纯,翠绿而有白色花纹,色彩均匀。

南方玉自清末被发现后,于上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大量开采,至今不过30多年。再者,南方收藏者多爱翡翠,连和田玉也是近几年才被南方收藏者接纳。

南方玉雕厂也意识到玉球的发展前景和价值了,由吴公炎牵头,成立了玉球专业生产组,大家一起研制了一套专用机械和雕琢工艺,陆续发展出玉雕吊链球、子母球、异型球等新花式品种。到1974年时,已经可以雕出16层的各种花色不同的玉球。

大型水晶玉石雕《九州同心》,作为澳门回归时广东人民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礼物,采用水晶玻璃和广东南玉作为主要制作材料。

它构思别致,以一颗56块切面的水晶钻石承托一朵璀璨怒放的莲花,莲花又托起布满木棉花和莲花图案的硕大玉球。《九州同心》玉球直径888毫米,运用广东独特的镂空雕刻技法镂成9层,寓意九九归一。玉球层层转动自如,巧夺天工,令人赞叹。

二,健身

健身球是我国民间的传统健身保健器具之一。有石的,钢的,铜的,还有的只用两个核桃作球。健身球之所以有益于强身健体,在于玩球时指掌的适度运动,调节了肌体经络。

1、通过指掌运动,健身球可以使手指、手掌、手腕弯曲伸展灵活,促进指、腕、肘等上肢肌肉的运动,可防止和纠正老人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上肢麻木无力、颤抖、握力减退等症状。

2、健身球刺激手掌第二、第三掌骨,有利于调节中枢神经的功能,达到镇静怡神、健脑益智的功效,从而增进自身脏腑的生理功能,发挥“动则不衰”的生理效应。

3、手部运动对大脑有益,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玩健身球的时候,可以使人的思想集中于手上,排除各类杂念,消除紧张状态,使大脑得到放松。戏玩健身球时,球体规则旋转发出柔和的音响,尤如悦耳动听的“乐曲”,这无疑将会使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得以适度平衡,张弛相宜。

而且手部的运动能使脑部的供血更加充足,因此,常玩健身球能有效保健大脑,减缓脑部的老化速度,还能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玩健身球要有耐心、信心,做到持之以恒,并尽可能地与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等传统健身项目交替进行,以增强健身效果。

基本就这两种用途。

3. 核雕三角孔

橄榄核分油核和铁核之分。铁核外表特征明显,头部尖出犹如“鹰嘴”,三花铁核一般为三角口,四花为四角口。核雕刻出来的作品都有很明显的黄白筋。

油核材质和颜色接近铁核,但是大小要比铁宽泛,密度较铁核稍低,优点是色泽、大小以及饱满度涵盖的比较广,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所以雕刻的可塑性极强,这也是为啥大部分核雕作品使用油核的缘故,性价比较高!

以上就是橄榄核油核和铁核的区别。

4. 老核雕的小孔是什么材质

首先,看圆度。圆度是整个光珠中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拿1.5尺寸的光珠来举例:1.5*1.5跟1.5*1.6的光珠看似仅差毫厘,实际价格和品相却千差万别。一串1.5的光珠价格在1500左右,后者却连零头可能还不到!

二:同轴度。造成不同轴的原因主要是核本身的老眼长的不正,打孔时又不想和老眼错位就会造成核的孔打在不是圆心的位置,串 起来后会发现所有的核不在一条直线上,穿成手串七扭八歪的,比较影响美观。

三:老眼。就是核本身顶部和底部的孔,由于许多核本身这个孔长的就不在圆心处,因此为了保证打孔在圆心,往往许多核底部的打孔就会错过核的老眼,导致不懂的朋友看上去觉得有两个孔,认为是漏,其实是核的老眼,如果要求核两边的打孔和老眼一致,又都在圆心处的话对核本身的要求就会比较高,长的稍微外一点点的都不行。

四:漏,补。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然形成的,说白了,也就是打孔没打在老眼的地方,形成的一种漏。第二种就是磨光珠的时候追求圆度,过度打磨是导致核子磨穿形成的小孔。补就是,把漏和开裂等用胶水掺着橄榄核碎末补上!

五:颜色统一度。一串极品的光珠,颜色势必也是其中一条重要的因素。没有白斑、不夹生、核色均匀,局部没有油斑“也就是平时说的包浆”,才能称为一条极好的作品!

当然,如果你想要追求性价比高一点的话,颜色的统一度是可以适量降低的,只要不是白斑和夹生,不影响后期把玩,都可以的

5. 核雕孔道漏了

橄榄核裂了还能继续玩,如果橄榄核开裂的情况不严重,可以尝试用牙签蘸取502胶水涂抹在橄榄核裂纹部位,胶水不能超过裂纹水平面,之后等胶水完全凝固,再把橄榄核略微打磨即可。

此外橄榄核裂了也可以尝试将废弃的橄榄核打磨成粉末,之后把粉末一点一点倒入橄榄核裂缝内,再用湿纸巾包裹并放入密封袋内几个小时,直到橄榄核的裂缝自然闭拢。

6. 老核雕的小孔是什么材料

这种东西叫【玲珑球】,学名叫【鬼工球】。鬼工球,也叫同心球,或者牙雕套球,是用木头、象牙或者玉石雕刻的镂空圆球。

圆球里面还嵌套着多层镂空的同心圆球,用簪子穿过外层圆球的孔洞,可以拨动里层的圆球转动。

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甚至可以嵌套几十层的圆球,每层皆可拨动,精巧繁复,简直是令人叹为观止,堪称鬼斧神工,所以才有了鬼工球这一名称。

根据明人曹昭的《格古要论》记载,早在宋代就已经有了这种嵌套圆球的做法,当时的工匠已经能够制作出三层的嵌套圆球,并且那时已经就有了“鬼工球”这一名称。

乾隆皇帝时期,鬼工球再度兴起,并且达到了新的巅峰,当时有记录的最多能雕刻60层嵌套的鬼工牙球,实在是令人不可思议。

不过乾隆朝巅峰一过,鬼工球就走下坡路了,比如后来的嘉庆皇帝是鬼工球的爱好者,他收藏的一个13层嵌套的象牙质鬼工球,流传到现在成了国宝,但是已不可和乾隆时期动辄三四十层嵌套的鬼工球媲美了,更别说还只是象牙的质地,而不是玉制的,其价值要打了很大的折扣。

到了清朝后期,玉制的鬼工球雕刻工艺干脆就直接失传了,若是当时有人能拿出一颗鬼工玉球来,那可真的是珍品中的珍品,堪称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