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位高僧书法欣赏,异样灵动
< 壹 >
(隋)智永
智永和尚(生卒不详),南朝人,本名王法极,字智永,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书圣王羲之七世孙,第五子王徽之后代,号“永禅师”。智永善书,书有家法。将王羲之作为传家之宝的《兰亭序》,带到云门寺保存。云门寺(原名永欣寺)有书阁,智永禅师居阁上临书20年,留下了“退笔冢”、”铁门槛“等传说。
智永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他传“永字八法”,为后代楷书立下典范。所临《真草千字文》八百多份,广为分发,影响远及日本。即使现在,依然是书法学习的经典教材。< 贰 >
(唐)高闲 高闲,生卒年不详,乌程(今浙江湖州)人。自幼出家于湖州开元寺,后入长安。酷爱书法,尤善草书,学张旭、怀素,并与当时的名诗人张祜、陈陶以及著名文学家韩愈友善。
据《唐高僧传》载:“宣宗重兴佛法,召入对御前草圣,遂赐紫衣,仍预临洗忏戒坛,号十望大德。”可见高闲之书法在唐代已经声名显赫,可惜他流传书迹甚少。< 叁 >
(唐)怀素 怀素(737-799,一说725-785),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
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而法度具备。怀素与张旭形成唐代书法双峰并峙的局面,也是中国草书史上两座高峰。
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小草千文》诸帖。< 肆>
(唐)空海 空海(774年7月27日-835年4月22日),俗名佐伯真鱼,灌顶名号遍照金刚,谥号弘法大师,日本佛教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曾至中国学习唐密,传承金刚界与胎藏界二部纯密,惠果阿^梨授其为八代祖。
于公元804年到达中国,并在长安学习密教。806年回国,创立佛教真言宗(又称“东密”)。著有《文镜秘府论》、《篆隶万象名义》等书,保存了不少中国文学和语言学资料。
由他编纂的《篆隶万像名义》,则是日本第一部汉文辞典,对唐朝文化在日本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另一部重要著作《文镜秘府论》,不仅促进了日本对唐朝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且是了解汉唐中国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伍 >
(宋)圆悟克勤 圆悟克勤(1063-1135)宋代高僧。俗姓骆,字无着。法名克勤。崇宁县(今成都郫县 唐昌镇附近,北宋末年属彭州)人。先后弘法于四川、湖北等地,晚年住持成都昭觉寺。声名卓著,皇帝多次召其问法,并赐紫衣和“佛果禅师”之号,后又赐号“圆悟”,去世后谥号“真觉禅师”。< 陆 >
(宋)大慧宗杲 大慧宗杲(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安徽)宁国人。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 柒 >
(宋)无准师范 无准师范(1179-1249),名师范,号无准,俗姓雍氏,四川梓潼(绵州梓潼县治)人。年九岁就阴平道钦出家,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受具足戒。宋宁宗庆元元年(1195)于成都正法寺坐夏。年二十投育王山秀岩师瑞。时育王山有佛照德光(宋代临济宗大慧派僧人)居东庵,空叟宗印分坐,法席人物之盛,为东南第一。无准师范禅师被誉为“南宋佛教界泰斗”,在茶文化传播日本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捌 >
(南宋)虚堂智愚 虚堂智愚(1185-1269),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宁波象山)人。南宋著名禅僧。虚堂智愚16岁从普明寺僧师蕴得法,是临济宗第四十代。先后住育王、净慈、径山等寺院,道倾东南,僧徒众多。后受高丽国王延请居住高丽八年。< 玖 >
(元)清拙正澄 清拙正澄(1274~1339年),也称正澄和尚,中国元代福州人,俗姓刘氏。十五岁出家,受戒于福州开元寺。< 拾 >
(元)一山一宁 “一山”是号,自幼出家,先于邑之浮山鸿福寺师事无等慧融,学临济宗大慧法系禅法。又入四明普光寺,从神悟处谦习《法华经》,受天台教义。因嫌“义学之支离”,继上天童寺、阿育王寺就简翁居敬、环溪惟一、藏叟善珍、东叟元恺、寂窗有照、横川如珙等禅师参禅。最后往普陀山,得法于顽极行弥。< 拾壹 >
(元)了庵清欲 了庵清欲,元代的僧人。台州(浙江)临海人,俗姓朱。字了庵,号南堂。以墨迹扬名海外。九岁丧父。十六岁从虎岩净伏出家,试经得度。以希白明藏主之劝,往苏州开元寺参访古林清茂,遂契悟而嗣其法。< 拾贰 >
(明)担当 担当(1593 一1673 )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其先祖原籍浙江淳安,明初从戎来滇,世居晋宁。国变后,礼无住老人出家,遍参吴越诸名宿。出世弘法,住鸡足山石钟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著有诗集《园集》《橛庵草》《罔措斋联语》《杂偈》《拈花颂》等。< 拾叁 >
(明)憨山德清 憨山德清(1546年11月15日-1623年1月15日),俗姓蔡,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谥号弘觉禅师,安徽全椒人,明朝佛教出家众,为临济宗门下。复兴禅宗,与紫柏真可是至交,被认为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
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 拾肆 >
(明)破山海明 破山海明(1597-1666),明末四川高僧。破山明禅师推动了禅宗临济宗在四川的发展,其晚年住持的双桂堂有“西南禅宗祖庭”之誉。< 拾伍 >
(清)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1626-1705年)八大山人有仙才,隐于书画,题跋多奇致,不甚解。书法有晋唐风格,书画擅山水、花鸟、竹木,笔情纵恣,不泥成法,而苍劲圆啐,时有逸气。所谓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者也。襟怀浩落,慷慨啸歌,世目以狂。及逢知己,十日五日尽其能,又何专也。山人江西人,或曰『姓朱氏名耷,字雪个,故石城府王孙也。甲申后,号八大山人』。或曰『山人故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余每见山人书画,题款『八人』二字必连缀其画,『山人』二宇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也。< 拾陆 >
(清)弘仁 弘仁(1610-1664),清画家。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明亡后于福建武夷山出家为僧,字渐江,号梅花古衲。安徽歙县人。为清初四画僧之一。擅画山水,初学宋人,晚法萧云从、倪瓒,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尤好绘黄山松石,为“新安画派”创始人,和查士标、孙逸、汪立瑞等四人并称“新安四大家”。兼写梅竹,工诗。存世作品有《枯槎短荻图》《西岩松雪图》《黄海松石图》等。著有《画偈》。< 拾柒 >
(清)石涛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拾捌 >
(清)髡残 髡残(1612-1692),清画家。本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石溪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八大山人,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等。< 拾玖 >
(清代 日本)良宽 良宽,日本曹洞宗僧。俗姓山本。字曲,号大愚。越后国(新县)三岛郡出云崎人。安永三年(1774),入同国尼濑光照寺,随玄乘破了剃发受戒。七年,从备中国(冈山县)玉岛圆通寺国仙穷究曹洞宗旨,并嗣其法。其后游历诸国。宽政九年(1797),于长冈国上山结五合庵,后于山下乙字祠畔庵居。晚年移居岛崎村木村别斋之别庄。天保二年示寂,享年七十四。< 贰拾 >
(近代)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