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是什么时期建的?
沈阳故宫\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始建于1625年(后金天命十年),建成于1636年(清崇德元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营建并使用过的宫殿,距今巳有380余年的历史了。是中国现存宫殿建筑群中保存完整,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仅次于北京故宫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清王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统一中国后东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x0d\x0a沈阳故宫占地6万平方米,拥有楼台殿阁等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个院落组成,总计房屋500多间。沈阳故宫按自然布局分为东路、中路和西路三路主体建筑群。\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历史\x0d\x0a\x0d\x0a在太子河东岸,曾经有座辽阳东京城。公元1621年,女真人部落首领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从北边的都城新宾迁到这里。安定不到四年,努尔哈赤又说服众人,要继续向南再建一座新都城。\x0d\x0a\x0d\x0a1625年3月初三的清晨,女真人开始了他们的大迁徙。仅仅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整个部落和数十万官兵,就赶到了他们的目的地――今天的沈阳。\x0d\x0a\x0d\x0a沈阳是明朝的辽东重镇。在努尔哈赤选沈阳做新都城的时候,它已经在女真人的掌握之中。长城之南,北京城里有明朝皇宫紫禁城,而在长城之北,女真人又在沈阳建了一座宫殿,它就是今天的沈阳故宫博物院。\x0d\x0a\x0d\x0a1625年,进入沈阳的努尔哈赤招募能工巧匠,在原来明代中卫城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新都城的建造,经历了努尔哈赤和他儿子皇太极两代,共11年时间。\x0d\x0a\x0d\x0a女真人一天一夜迁往沈阳这件事,是明清交替的关键的一步。但在当时,一切都还在历史的迷雾中。\x0d\x0a\x0d\x0a女真人的族源,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的肃慎人,他们世代生活在东北地区。女真人建立的金国,曾经推翻过北宋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也就是今天辽宁新宾县建立后金政权并称汗。\x0d\x0a\x0d\x0a后金建立后,女真人一直没有停止继续往南推进的态势,5年后,迁都辽阳,不到4年,又迁都沈阳,并在沈阳改称“大清”,最终跨越长城,得了明朝的天下。\x0d\x0a\x0d\x0a追溯女真人的历史,努尔哈赤是关键性的人物。实际上,努尔哈赤政权每南迁一步,就离中原近一步。沈阳是他们在长城外的最后一个都城。\x0d\x0a\x0d\x0a八旗制的起源,与女真人早期狩猎有关。女真人出门狩猎,常以10人为一组集体行动。这种组织形式,在打猎中很有效,还适合打仗。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这种组织形式逐渐发展成八旗制度,每旗兵力有7500人。开始,只有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又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八旗各有旗主,君王由八旗旗主共同推选。八旗户口三年一调查,不许冒充,也不许旗人远离本旗。1619年,努尔哈赤率领六万八旗兵,打败了十多万明朝军队,在对明战争中一举由战略防御转为进攻态势。\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大政殿与十三亭的八字形建筑格局,反映的正是以八旗制度为核心的清朝军政体制。每遇大事,努尔哈赤端坐大政殿,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则分处十王亭,君臣合署办公。\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兴建之始,正是明朝和女真人激烈争夺东北地区统治权的时期。迁进沈阳第二年,努尔哈赤的十三万大军在和只有四五万人的明朝军队的交战中,遭受挫败,这对68岁的努尔哈赤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半年后,努尔哈赤死于沈阳,葬在福陵。\x0d\x0a\x0d\x0a努尔哈赤作为清朝的奠基者,被尊为太祖。\x0d\x0a\x0d\x0a努尔哈赤娶的是叶赫那拉氏之女。关于爱新觉罗家族与叶赫那拉氏,清朝末年还有一个传说。说努尔哈赤在平定叶赫部落时,几乎杀尽了叶赫部落的男子。叶赫部落的首领死前发誓说,就是剩下一个女子,也要灭掉他们的死对头,两百多年后,清朝末期出了个来自叶赫那拉氏家的慈禧太后,太后把娘家的侄女配给了光绪皇帝,而正是这位也姓叶赫那拉的女子,在1912年颁布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诏书。\x0d\x0a\x0d\x0a历史的巧合,经常被人附会成一段因果故事,但一朝兴亡,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楚的。\x0d\x0a\x0d\x0a努尔哈赤死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续建沈阳故宫。故宫中路的建筑,就是皇太极时期完成的,前后用了十年时间。\x0d\x0a\x0d\x0a1636年,皇太极在崇政殿举行盛大的典礼,宣布正式称帝,并废除女真族名,改称满州,定国号为清,从此,清王朝的国号便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x0d\x0a\x0d\x0a作为清朝开国之君的皇太极,决心继承并且发扬光大父亲努尔哈赤的事业。他吸收汉人参政,并依照明朝的体制,设立直接听命于皇帝的行政机构,加强中央集权,并继续对明朝频频用兵,步步紧逼。皇太极称帝六年之后,新生的清政权就基本统一了整个东北地区。\x0d\x0a\x0d\x0a但皇太极在他的御用鹿椅上,只坐了一年便去世了。椅背是用他自己猎取的一只鹿的角做成的。皇太极死后,没人再坐这把椅子。椅背上的字,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个皇帝乾隆题的。\x0d\x0a\x0d\x0a从皇太极开始,清朝的王公子弟都要上学读书,学汉文。老满文是努尔哈赤根据蒙古字母创制的,后来皇太极又加以修订,创制新满文。一百多年后,到18世纪中叶,满族人已经很少讲满语。\x0d\x0a\x0d\x0a皇太极把沈阳叫做“盛京”。盛京在满语里就是“谋克敦”――兴盛的意思。\x0d\x0a\x0d\x0a到乾隆一朝,已是清朝最鼎盛的时期。乾隆皇帝来到先祖进入长城前建造的宫殿,总有些饮水思源的感慨。\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在清代入关前,其皇宫设在沈阳,迁都北京后,这座皇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沈阳故宫占地6万多平方米,宫内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规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故宫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现在是沈阳最重要的游览点。\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尔哈赤开始修筑。努尔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极继续修建成功。沈阳故宫的建筑布局可以分为三路。东路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皇太极时期续建的大内宫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嘉荫堂和仰熙斋等。乾隆时皇宫已在北京,但他有时也“东巡”回沈阳看看。沈阳故宫的东路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两旁分列十个亭子,称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门有两根盘龙柱,以示庄严。\x0d\x0a\x0d\x0a大政殿是用来举行大典,如颁布诏书、宣布军队出征、迎接将士凯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则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办事的地方。这种君臣合署办事于宫廷的现象,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从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个亭子,不过它的体量较大,装饰比较华丽,因此称为宫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开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脱胎于少数民族的帐殿制。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帐篷的化身。帐篷是可以流动、迁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来了。这也显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发展。\x0d\x0a\x0d\x0a崇政殿是沈阳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中路,是皇太极日常临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凤凰楼,三层,是当时盛京(沈阳)城内最高的建筑物。\x0d\x0a\x0d\x0a沈阳故宫博物馆所陈列的多半是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清代的八旗甲胄,作战用的弓箭、火枪、火炮,其中有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皇太极用过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阳故宫博物馆陈列的艺术品也很丰富。在书法绘画陈列室里,有明、清两代一些大师的作品如清郑燮、金农、明文征明书画精品,陶瓷、雕刻、织绣、漆器等工艺品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