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带纵横的四字成语,除纵横四海、纵横交错和纵横天下以外的成语

带纵横的四字成语,除纵横四海、纵横交错和纵横天下以外的成语

带纵横的四字成语,除纵横四海、纵横交错和纵横天下以外的成语有:纵横驰骋、纵横捭阖、老泪纵横、排S纵横、涕泗纵横、意略纵横、合纵连横、杖履纵横、意致纵横、纵横决荡、七纵八横、阡陌纵横、纵横沙场、纵横四海、纵横九州、纵横天下、纵横交错、纵横交贯、纵横开合、纵横开阖!

众壑纵横 刀戟纵横 笔意纵横 老泪纵横 溪涧纵横

合纵连横。纵横捭阖。老泪纵横。杖履纵横。

纵横捭阖,纵横驰骋,

带纵横的四字成语 :

纵横驰骋、纵横捭阖、老泪纵横、排S纵横、

涕泗纵横、意略纵横、杖履纵横、意致纵横、

纵横决荡、七纵八横、阡陌纵横

1.纵横驰骋 [zòng héng chí chěng]

基本释义

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出 处

宋・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2.纵横捭阖 [zòng héng bǎi hé]

基本释义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出 处

宋・李文叔《书战国策后》:“战国策所载;大抵皆纵横捭阖谲诳相轻倾夺之说也。”

3.老泪纵横 [lǎo lèi zòng héng]

基本释义

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例 句

郑师傅的儿子遭了车祸,他心碎欲裂,~。

4.排S纵横 [pái ào zòng héng ]

基本释义

指诗文书画笔力矫健奔放,不受约束。

出 处

《清史稿・髡残传》:“道济排S纵横,以奔放胜;髡残沉着痛快,以谨严胜。”

谈古说今:老莲画中多奇石

前不久举行的中国嘉德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观想──中国书画四海集珍”专场,推出了一幅明代陈洪绶《松荫消夏》立轴设色绢本(145×53.5cm)。此作原系新加坡著名收藏家、赐荃堂主郑应荃收藏,著名鉴赏家启功题跋称其为“刻意之作,笔墨淳古,得未曾有。”

明代陈洪绶《松荫消夏》

此作画家落款“溪山洪绶画于深柳读书堂”。陈洪绶是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屋前有枫溪,他在宅园内筑醉花亭,自署“溪山”、“云溪”、“溪亭”等名。这件作品大致创作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中期,那时陈洪绶年近四十,绘画技巧已然成熟。

画作所绘对象可能是其友人,倚坐于庭院石桌中,抚松觅句,若有所思。这类题材,在画家画作中时有所见。一株茂叶苍翠的古松,占据了大半个画面,虬枝盘曲,用笔古朴,间以石绿点叶于苔,松树、山石、瓶荷的描绘,都带有画家笔下特有的装饰感。画家身后的石桌上,隐约有一方赏石,造型呈树杈状,右高左低,中间凹空,看似属于山石一类,底座显然是木座,石头落榫处有唇边,足部为卷云纹饰。这种底座样式,是典型的明代样式,在明代林有麟《素园石谱》等图绘中可以见到。

明代陈洪绶《松荫消夏》局部

赏石木座出现于绘画之中,不晚于明代。明代赏石带有木座的图绘,以晚期时有所见,但多为砚山横峰造型,底座的样式也相对比较简单,以平素无工的线条为主,不见雕饰。这方赏石,属于竖峰类型,抽象造型,在明代绘画中颇为少见,而且其底足带有卷云纹雕饰,更为罕见。或许应该是画中主人的心爱之物,也是写实之作。

明・张岱《三不朽图赞》中陈洪绶画像

陈洪绶,字章侯,自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曾从杭州蓝瑛学画,为浙派的重要人物。早年乡试不第,至北京捐为国子监生。明亡后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后以卖画为生。陈洪绶画作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气息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他对于博古清供类的文玩物品似乎情有独钟,在许多画作中均有细致描绘,其中赏石也经常出现,主要有两类题材,一类是透漏空灵的太湖石,一类是嶙峋皱襞的山石,不过多见园林置石,少见案几供石,供石又多见天然稳底的砚山造型,极少见到带木座的。当时,赏石木座兴起不久,应该也是比较稀见。

明代陈洪绶 杂画图册之“玉堂柱石”

明代陈洪绶《花卉草虫册》一开

陈洪绶《隐居十六观・醒石》

陈老莲有一幅《抚琴图》立轴(2012年10月上海驰瀚拍品,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会作“赏荷图”),设色绢本(111×58cm),款识为“戊寅暮秋,陈洪绶写于窠石居。”即作于1638年,与《松荫消夏》创作年代相近,描绘的是两位仕女,一位抚琴在下,一位听琴在上。听琴的仕女坐在地毯上,身后占据大半个画面的一方大型赏石,造型也是呈树杈状,左低右高,嶙峋皱襞,底部木座也是明代式样,以线条为主,底足为卷云纹。这方室内供石大体属于山石一类,有一人高,体量之大,不但在陈老莲画中,即使在其他画家笔下也是极为罕见。

明代陈洪绶《抚琴图》

明代陈洪绶《抚琴图》局部

陈老莲还有一幅其未完成的绝笔画――《西园雅集图》(故宫博物院藏),也有供石及其木座描绘。此幅作品作于清顺治九年(1652年),系画家临终未竟之作,后流入市场,为扬州盐商所藏。雍正三年(1725年),画家华怯ρ贡释觇怠;幸彩窃谝桓鎏烊皇干希耐娉铝校渲杏幸环嚼嗨铺蚴橇殍凳纳阶樱L字造型,左高右低,透漏有加,底部木座若隐若现。这应该也是有所本的写实之作。

明代陈洪绶《西园雅集图》(故宫博物院藏)

有意思的是,一生非常倾慕陈洪绶画技的已故海派画家谢稚柳(常州籍),30年代末曾经临摹有这幅《西园雅集图》(现捐藏于常州博物馆),其中的那方赏石山子及其木座被描绘的格外醒目,令人印象深刻。

现代谢稚柳《仿老莲居士笔手卷》局部

陈洪绶对于赏石似乎确有所钟,曾经画过多幅米芾拜石题材画作,这也是传世较早的米芾拜石主题画作,其构图样式为后世所临摹。近年来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曾经出现过两幅陈洪绶《米芾拜石》立轴,尺寸相近,构图相似,左石右人,只是人物与拜石画法两者稍有差别。两幅画作,拜石部分都不见全貌,半遮半掩,引人入胜。

明代陈洪绶《米芾拜石图》(112×50cm)

一幅《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112×50cm),左上方奇石玲珑,不可名状,米芾乌帽红袍,手持长笏,神色端庄,虔诚而拜。童仆二人和一位陪侍恭手而立,肃然起敬。构图富有疏密变化,细节起承呼应,富有装饰趣味,圆劲的铁线描线条,婉转中透出刚韧。敷色工笔重彩,色彩对比强烈。此画落款“云溪洪绶画于青莲精舍”,曾为现代著名画家、鉴赏家谢稚柳先生之珍藏。

明代陈洪绶《米芾拜石图》(114.9×47.1cm)

一幅《米芾拜石图》设色绢本(114.9×47.1cm),米芾表情生动诙谐,造型夸张诡谲,具有强烈装饰趣味。石头用侧笔寥寥几笔勾勒出轮廓,以干湿浓淡的皴擦表现奇石的质感,画出了清奇古怪造型和丰富多变层次。此画落款“老迟洪绶画于青藤书屋”,曾经近代金石家罗振玉收藏。

明代后期,赏石入画的频率明显提升,擅长画石的著名画家有不少,如陈洪绶、吴彬、孙克弘、蓝瑛、米万钟、高阳等人。其中,陈洪绶无疑是一位重要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