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核雕特点(明清核雕简介)
1. 明清核雕简介
橄榄核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颇为盛行。台北“故宫博物院”就珍藏着一枚清代陈祖章雕刻的橄榄核舟,其工艺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核舟这类用于观赏的小摆件,橄榄核雕的形式还有手串、单颗手把件、吊坠等。橄榄核玩家张继峰介绍:“橄榄核雕的传统题材有十八罗汉、弥勒佛、观音、寿星、钟馗、财神、八仙、动物、果蔬、娃娃等,也有一些创新题材,如玫瑰花、钱币等。可以配上各种隔珠,紫檀、白玉、珊瑚、蜜蜡、青金石、绿松石……根据个人喜好,可尽情发挥。”
文玩橄榄核:以岁月打磨温润之心
张继峰给记者展示了一串经典的十八罗汉,只见十八张脸喜怒哀乐表情各异,神态生动,一颗颗仔细看去,真的无一相同!“橄榄核的质地相差不大,最重要的差别在于工艺,普通雕工和名家工,价格能差几十倍。雕工好的橄榄核,人物的眉毛、眼珠、发丝清晰可见,整体神韵也好。”
沈志明曾师从著名橄榄核雕刻大师周建明,他告诉记者,做核雕时不能使用放大镜,雕刻细微之处时,眼睛要定住,屏气凝神,不容丝毫差错,否则就前功尽弃了。“雕一颗橄榄核,快的一两天,复杂的可能要三四天。”文玩橄榄核:以岁月打磨温润之心
“三冬两夏”盘出来
橄榄核虽然质地坚硬,但也要娇贵着养呢。张继峰说:“橄榄核怕潮、怕干、怕暴晒,忌忽冷忽热,主要是怕它开裂。同时还要尽量避免磕碰,因为雕刻的头发、胡须等非常精细,一旦磨损,会影响品相。”
盘玩橄榄核时,一定要先把手洗干净,以免手上的脏污把橄榄核养脏。“如果发现脏了,可以涂上一点橄榄油,用软毛刷清理,缝隙处尤其要注意。清理完,要及时用纸巾把油擦干净。”
未经盘玩的橄榄核,表面干涩无光,手感一点也不润滑,甚至让很多初玩者“盘得手疼,茧子都磨出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才能呈现出它最美的一面。有句老话叫“三冬两夏,黄铜变金”,意思是要经历两三年,才能盘出好的包浆。“盘好的橄榄核会呈现深红色,表面温润有光泽,如同上好的红玛瑙。”张继峰说。
每日把玩着橄榄核,内心也会少了许多浮躁,如橄榄核般慢慢磨平尖锐的棱角,变得更加温润柔和。你的手赋予了橄榄核灵性,橄榄核也回馈你一片平和的心境,这便是“玩”的意义所在吧。
2. 清代核雕图片
铜勺毕竟就是铜勺,不属于稀罕物件,在民国以前几乎家家都有,即便是雕了龙,也只能说是富贵人家使用过的,值不了几个钱,最多一二百块钱,还是别抱什么幻想了。
3. 清代核雕大师排名
一、供春--紫砂鼻祖
说到紫砂壶,就不能忘记一个人,紫砂壶的创始人--中国明朝的供春,他把艺术和实用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紫砂壶变得非常珍贵,令人回味无穷。再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所以,把供春列在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一位是毋庸置疑的。
二、时大彬--一代宗匠
说到紫砂名家,除了它的创始人供春外,明朝的时大彬是最为出名的,他活动于明代万历至清代康熙年间,是宜兴紫砂艺术的一代宗匠,宋尚书时彦裔孙,时朋子。时大彬在世八十余岁,所制作品当数以千计,流传其广,暂列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二位。
三、陈鸣远--清代紫砂名艺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紫砂壶诞生以来,出现了很多名家,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让人看了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而在这其中,清代紫砂名艺人陈鸣远是很著名的,他出生于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达数十种,无不精美绝伦,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风,暂列紫砂壶名家排名第三位。
现代紫砂壶名家:
顾景舟--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范建军--范建军,字一明,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1962年8月生于江苏宜兴,1980年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随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鲍志强教师学习紫砂雕刻技巧,所刻作品刀法娴熟,格调清新。在现代,提起紫砂壶,很多人都会想到范建军。
范永良--1943年出生于宜兴陶艺世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紫砂工艺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孙伯春--195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丁蜀镇,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无锡、宜兴三轮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陶艺专委会委员。先后毕业于江苏陶校美术专业,中央工艺美院陶瓷系设计专业(现清华美院)。
葛岳纯--1936年出生于宜兴丁山陶艺世家,先祖葛明祥是清代乾隆年间名震江南制陶名家,自幼随父学艺,六十年代在当代名师带领下博采众长,练就一手精湛技艺,曾获省级国家级奖项9项。
4. 明清核雕精品
答,明朝的陵墓雕刻主要以墓道两侧的石像生最为突出。
5. 中国传统核雕
殷商玉器刻刀。
长9.4公分,宽1.9公分,厚1.0公分。
殷商玉器刻刀是殷商王朝的王室成员和贵族、贞人,用来在甲骨上刻写甲骨文的工具,尽管殷商时代毛笔已经出现,但作为甲骨文的刻写工具,就是玉器刻刀,玉刻刀不仅是书写工具,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殷商玉器刻刀正面
青玉。受沁较重,局部有鸡骨白现象,黄白色的沁斑深入到玉里。
殷商玉器刻刀背面
刻刀呈长方形条状,斜刃,刃尖略翘,刀刃两面磨制,刃部有使用痕迹,磨损严重,刻刀刃有崩口,侵蚀在崩口和磨损处尤为明显。
殷商晚期玉器中,有不少动物形的刻刀,精美的刻刀往往有漂亮的动物外观,动物尾部跎刻成刻刀,供实用,但是,专一功能的刻刀却非常罕见。这件刻刀正是专一功能的刻刀。刻刀一面跎刻一巨大的“臣”字目眼镜,眼睛下面跎刻垂直的双阴线组成的平行弦线,长度直达刻刀的刃部,这些弦线和眼睛,显然是刻刀的装饰性纹饰,但用一只眼睛来装饰刻刀,不知其含义。类似用一只眼睛来装饰器物的现象,在殷商玉器中时有所见,这一现象至少说明殷商先人的某种带有神秘观念的思维和意识。
刻刀的顶端与平面之间,有对钻孔,可供穿绳佩挂在身上,或平时挂在什么地方。但从刻刀有明显使用痕迹来推测,应不是美身的佩饰物品,穿绳佩挂在身上,可能只是为了随时使用方便而已。
6. 明清核雕简介和特点
有。
明清时期玉器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与当时的绘画书法以及工艺雕刻紧密联系,全面继承了前代玉器多种碾工和技巧。并有显著的发展与提高,碾法突出体量感,并追求工笔画功力。
7. 核雕历史文化资料
一、国家级非遗
作为一种民间微雕工艺,橄榄核雕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纯手工核雕造型小巧雅致,雕工细腻,深受文玩爱好者的追捧。目前,橄榄核雕已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收藏价值自然是不言而喻。
二、雕工精湛
相对于其他材料,橄榄核核质好,雕刻难度也更大,因此对雕刻者刀工技艺的要求也就更严格。在竞争激烈的文玩市场上,一件精雕细刻的核雕作品自然更能赢得消费者和收藏家的肯定。
三、升值空间大
好的橄榄核雕不仅收藏价值高,而且还拥有广阔的升值空间。今年来,核雕艺术品已经开始进入拍卖不少核雕作品经过短短数年时间,身价翻了几十倍不止,给早期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8. 明清核雕简介视频
明代玉器雕刻刚劲利落,棱角分明,不拘小节。这一时期的玉器开始显现出明代社会的特点,玉器的制作加工也可真正代表明代社会的特征。在现存古代玉器中,明代玉器占有重要地位。此和田玉貔貅摆件造型独特,雕工精湛,寓意吉祥;实属收藏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