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唯有山君不知寒是那首诗

一、唯有山君不知寒是那首诗

唯有山君不知寒不是一首诗,是出自马志远的一幅美术作品 《唯有山君不知寒》。

马志远,回族,原名绍刚,雪虎堂主,1971年生于河南淮阳,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黄河画院副院长。先后在广州,深圳,南京,山东等地举办画展。

2008年;作品《晴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

2009年;作品 《唯有山君不知寒》入选“全国十一届美展河南展区”获二等奖。

唯有山君不知寒不是一首诗,是出自马志远的一幅美术作品 《唯有山君不知寒》。

马志远,回族,原名绍刚,雪虎堂主,1971年生于河南淮阳,曾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黄河画院副院长。先后在广州,深圳,南京,山东等地举办画展。

2008年;作品《晴雪》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

2009年;作品 《唯有山君不知寒》入选“全国十一届美展河南展区”获二等奖。

二、李知宝的参加展览

1981年 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

1985年 北京 西藏五人画展

1986年 第六届全国美展

1991年 西藏第四届全区美展

1994年 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5年 第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北京)

1995年 第三届中国(广州)艺术博览会

1997年 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展

2001年 中国首届岩彩画展

2003年 第二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

2004年 第三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

2004年 雪域彩练―西藏当代绘画作品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2005年 民族百花―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2005年 西藏画派作品展(新加坡)

2006年 西藏当代绘画作品展(澳大利亚)

2006年 第四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

2007年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国首届岩彩艺术展

2007年 第五届中国重彩岩彩画展.评委

2008年 香港国际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展览

2008年 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艺术成就展中国岩彩艺术展

2009年 第三届中国书画艺术品博览会

2009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

2009年 灵山雅集―首届中国佛教艺术作品邀请展

2009年 翰墨心・草原情―中国“鼎”级少数民族书画精品展

2009年 西藏画家作品展(北京)

2009年 海峡两岸胶彩・岩彩画展(台湾)

2010年 第三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人杰地灵》学术展

2010年 时代风格―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作品展

2010年 纪念中国印度建交60周年绘画艺术展

2010年 中国当代国画展

2010年 民族百花・和谐乐章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2011年 中国画名家四条屏作品展

2011年 首届中国西部画院名家作品展

2011年 当惊世界殊・毛泽东诗词画意・中国画作品展

2011年 艺术之巅・国韵文华书画院首届年展

2011年 中国色彩・绘画艺术展

2011年 中国岩彩画展暨中国岩彩画20年发展论坛

2012年 湖南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精品展(北京)

2012年 藏韵・西藏当代绘画邀请展(上海)

2012年 第九届国际齐文化旅游节李知宝中国画展

2013年 西藏风情中国画展(澳大利亚)

2013年 小品大艺・首届当代中国扇面画学术邀请展

2013年 走近黄山・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

2014年 雪域墨韵・李知宝中国画展

三、吴山石的吴山石媒体关注

一个成功的画家,不仅要靠先天的凛赋,更重要的是自己持之以恒的努力。

吴山石(吴涛),号禅寒、汲萃斋主人、1963年出生于山东夏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子书画院院士、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特聘画家、文化部中国画创作中心画家、中国画院一级画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德州市美协副主席。与山石相识已经有二十余载,山石为人谦诚,“讷言敏行”,在鲁西北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默默耕耘,难得的是他那股为艺术事业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每次见面都是来去匆匆,但从他那求知若渴的言表中可以感觉到他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山石深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古训,他多次到四川、广西、河南、河北、新疆、山西、陕西等地写生,尤对祖国的山川情有独钟。太行山浑朴恢弘之气势,黄土高原苍凉深沉之情韵、南方山水的秀美婀娜多姿是他意念中的画境。观他的作品,无论是田园、村落、茂林、瓦舍时清新流美而多于深沉的话,那么,在他描写名山大川时则会感到笔墨恣肆、朴茂苍劲、大气磅礴,不论丈二巨制还是盈尺小品,群峦叠嶂的展示还是野村茅舍之小景均可体会到他情感的流露。

观山石的作品,其中最可贵的品质是“诚”,诚就是朴素本质的显露,本色的表达。山石的作品沉稳淳朴,无时下狂怪浮躁之气,可见他作画时的平静心态,这在现在画家中难能可贵。山石主攻山水画,他的花鸟画也很有功力,他笔下的梅花、竹子、葡萄、荷花等均清新典雅。同山水画一样,构图饱满、气韵生动,不乏精彩之作。山石的绘画艺术,以写实主义为基调,朴实浑厚而又自然清新,于洒脱奔放中表现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他的创作态度严谨,他用雄健的笔力在大开大合中追求一种细腻的传神化。既有笔墨稳健深沉浑厚的写意,又有意趣盎然巧妙的意向隐喻,还有大气磅礴的浪漫主义夸张,从而令作品达到了现实与浪漫的完美结合。在外师造化的同时,他很注重自身全面修养的提高。先后在天津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进修学习。受到诸多名家的悉心垂教,并对他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山石在学习传统上着实下了一番苦功,他大量临摹了范宽、沈周、龚贤、石涛等古代大师的精品,在笔墨技法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他在汲取众家之长的同时也在逐步锻铸自己的作品面貌。近几年来山石对家乡的森林情有独钟。茂密的树林、繁盛的枝叶,创造了一种自己的表现方法。他的树林题材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面目。以期自己的作品与时代同步。他认为中国山水画只有从传统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不断地创新发展。

“笔耕泽远,砚田心长”,他的作品已三十余次入选全国全省美展并十多次获奖,作品被收入60余部画集,出版个人画集两部,并有大量的作品在专业报刊发表且流传至海外。他的绘画取得今天的成就与他热爱生活、勤学苦练、广泛汲取各方面的营养是分不开的。山石经常自费外出写生在山上风餐露宿,在外地学习仅以泡面度日。但他甘为攀登艺术高峰,乐而不悔。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苦我快乐,生命有终止,而我的艺术追求永远是新起点”。(作者M王征远)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与精神中最为厚重和深沉的积淀,是民族的底蕴、传统的哲理、自我的构图、人的性情的最好写照。也许再没有哪一个画科能向山水画那样给人们以更多的情感表达和精神流露。欣赏一幅山水画,就如同走进了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能感受到自然生机盎然的生命律动;走近一位山水画家,不仅是走进了缤纷多彩的艺术世界,更是接近了人的最高理想――诗意地栖居。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院一级画师、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家、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德州市美协副主席、夏津美协主席吴山石就是这样一位山水画家。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底蕴,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咫尺天涯的艺术魅力,在吴山石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天地灵秀艺海泼墨

吴山石,原名吴涛,1963年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虽然自幼酷爱绘画艺术,但上天并未给他太多的机遇,儿童时代的他赶上了混乱的政治年代,没有受到正规的美术教育。然而,外在的人生遭际扼杀不了一个人的艺术天分,吴山石接触绘画还要从当时风靡一时的连环画说起。少年时代的他最喜欢连环画,《鸡毛信》、 《白毛女》等一大批各种各样的连环画不知道被他翻了多少遍,不知道是怎样吸引一个少年求知的心。和别人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不同,吴山石看了之后,就开始临摹连环画,而其还临摹得有板有眼。这是吴山石最初的艺术启迪。1980年,吴山石参加工作后就踏上了国画艺术这艰辛而幸福的精神之旅。首先打动他心魄的是中国山水画,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树石木富有形式美、色彩美、节奏美,飞流直下的流泉飞瀑,如幻的岚气云烟,清澈的泉声,葱郁的树林,可闻可观,大自然的呼吸动静,是如此的和谐、优雅、秀丽,让人“眷恋庐衡,契阔荆巫”,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大山圣水赋予人灵气、智慧和宽广的胸怀,从此吴山石潜心研究、临摹山水画名家,也成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

外出写生是山水画家必经的艺术历程。对吴山石而言,每一次下太行、登黄山都是一次艰辛而幸福的过程,在山水云雾、花草树丛之间,感受自然的无限魅力和生命律动,并忘情其中,在那里一坐就是多半天。为了进一步提高技艺,吴山石在拜访了周围艺术前辈之后,先后去天津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研究院进修学习,受到了著名画家李宝林、龙瑞、王文芳、霍春阳等教授的悉心指导,并成为著名画家张宝珠先生的入室弟子。系统的理论学习使得吴山石有了豁然开朗的艺术顿悟,造诣迅速提升。

付出总是和收获成正比。吴山石的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中国画展”、“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 “西部辉煌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 “全国首届草原情中国画作品提名展”并获 “李苦禅艺术馆开馆暨全国中国画提名展优秀奖” 、 “2006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等,并多次在由中国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画展上获得大奖,在省级美展中多次获一、二等奖;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并经常在国家、省级报刊登载。其作品被收于《中国美术家年鉴》、 《中央党校国画收藏作品集》、 《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 《当代山水画名家专辑》等画集。

天人合一诗意栖息

作为 “以形媚道”的艺术,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讲究气韵、意境、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在中国的山水画里,东方文化的体现优为深刻,有崇山峻岭的阳刚之美,也有高山流水的韵律之美,更充实着华夏人的朴实无华、勤劳勇敢、追求和谐的大度之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哲学在山水画里都有着最直接的体现。在吴山石看来,山水画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人生态度的表达和人生追求的体现,道家的自然无为、天人合一无疑是山水画最高的命题,它讲究“含道应物、澄怀味象”,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齐一”。但另一方面,山水画又潜隐着儒家藉天地精神表社会良心,寓德行准则于山水形质,以 “仁智之乐”的 “比德”方式塑造入世进取、兼济天下的社会人格。因而从哲学内涵上讲,“山水精神”是彼此矛盾的有机统一体,这也让历代的文人志士都能在山水画中找到精神的栖息之地。

吴山石说,一幅优秀的山水画应该包含丰富的哲学思想底蕴,它应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拥有尽可能大的审美空间,能让人沉思、留恋,让人解读出人与自然的无限和谐,进而感受自然的无尽生命力,和画家丰富的情感和精神表达。而最高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物我互化,这也是人类的最高理想――诗意地生存在大地上。

吴山石在作品中追求一种清新、纯净、空灵的意境,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寻觅人与自然和谐与共的契合点。每每要创作一幅作品,吴山石都要从山前看到山后,从山下看到山上,从房内看到房外,从云端看到草地,从树林看到枝桠,“细细看,面面观,看地透,窥其穿”,“远则取其势,近则取其质”,以达到 “饱览卧游”、 “官天地,府万物”的效果。然后,把“物象”形成 “心象”,通过章法和墨色的运用,画在宣纸上。

观吴山石的画作,给人一种诗意的艺术享受。 《溪山清幽》、《密林情深》、 《枣乡八月》等一幅幅佳作把舒卷的流云、巍峨的大山、清澈的小溪、幽静的山庄,在“似与不似之间”,变得诗意盎然,回味久远,尤其是“密不透风,疏能跑马”的树林,在吴山石的画笔下别有一番情味。在吴山石眼里,树就是一个可以与之交流的生命体,能带给人无尽的艺术思考。字如其人,画见其心,吴山石的画作彰显了一个山水画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一切生命的人文关怀。

水墨心境山水人生

生活中的吴山石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交际,更不图名利,保持着一颗山水之心。除了山水画,他还兼攻花鸟画。尤为珍贵的是他从来没有停止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艺术之心,“我的艺术道路,充满着 ‘否定之否定’。”他说。总是在自己取得一定成就的时候,否定自己,然后再探索新的艺术方式,然后再否定自己,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最重要的是,吴山石从未停止自己思考的步伐,人在思考中前行,艺术才会臻于完美,即使永远无法达到所谓的完美,也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作品的艺术含量,提高艺术造诣。吴山石说,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早了千余年,从远古到现代,历经数代人的发展、演绎,绵延至今,即使在城市化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精神”依然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此可以说山水画所呈现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是用画笔写就的精神。山水画的这种“传承性”也使得其自身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体系,更为后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没有哪一个人能在不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创作出不愧于时代的作品,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尽管现代的山水多了 “水泥森林”的成分,很大程度上改了传统的自然景观,尤其是能给人提供“天人合一”的感受的自然越来越少,但吴山石认为现代山水的哲学底蕴和境界追求仍然和自然默契吻合。无论城市如何发展,人们对田园、山林的向往不会消淡,或许,山水意识会在现代都市更为强化,因为“山水精神”的背后是源远流长的传统精神文化的深沉积淀。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解读自然的方式会变,山水画的技法、风格会变,但人们对山水的追求不会改变,山水的终极的哲学底蕴一直都是历代画家竭其一生的艺术追求。这无疑让人体味了中国最为古远的一个命题:天人合一。

近几年,吴山石对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情有独钟,公园里茂密的树林、繁盛的枝叶、清新的草地,对他而言,是一种极大的艺术诱惑,身处那种原生态的自然,吴山石能邂逅一种久违的诗意,创造的冲动就再难遏制。这是一种对家乡的热爱,也是一种执着的艺术追求,更是一种水墨心境、山水人生。

■记者 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