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真雨心经核雕(心经核雕题材)

1. 心经核雕题材

1、沙沙,沙沙……耳畔重新萦绕着熟悉之音。白杨叶低低语,伊人的面庞缓慢浮现在记忆里,亦真亦幻。

  2、“叮铃铃”……窗棂上的小风铃在风中摇曳着,这是晶莹剔透的铃儿互相撞击发出的清脆声音,这清脆的响声是如此的安详,如此宁静,像一曲钢琴音的伴奏,在静静地夜空中轻轻地拍打着我的孤独,像一只蝴蝶围绕着心空悄悄地飞翔,触动过的地方伤痛慢慢在消亡。

  3、叮铃铃”……风铃的快乐无法掩藏,拥有风铃的快乐吧!它会淹没生命的惆怅,就像在泥泞的小径上行走突然回到阳光大道上。让前程一下子变得无比宽广。

  4、叮铃铃“……让临窗而立的我感觉到身边一阵阵激情的震颤,让病痛的身体瞬间恢复力量,我想我只想写下来,这是一个生命向另一个生命发出的深切呼唤。

  5、风铃融在心深处,只愿旅行依旧,重拾旧忆,将那轮回隔世的静,勾勒、浅唱、延续。

  6、风敲着玻璃窗,触及不到窗栏的紫色风铃,窗外,缠绕着落叶的气息,窗内,静坐如禅,默数从指间滑落的时光,谁曾与我一起收集了阳光的味道?喜欢冬眠的女子,将心灵的记事本也装进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个暖暖的画面做封面,遇见那些关于情感的花言蕊语,上演一场华美的邂逅。

  7、风是无形的,枝叶便是风舞动的影子,花朵是映衬着风的笑脸,悦耳的风铃声不就是风的语言么。

  8、平安灯的左侧是一挂金属风铃,风铃是居家的吉祥之物,寓意吉祥非佛陀莫属。六柱中空的金属风铃上雕刻着心经,悬挂的木牌刻画着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之上,清风拂过,每一声悦耳的风铃响起,就是在念颂一遍心经……我在风铃的旁边挂了一盆荷叶吊兰,菩萨宝座莲花台,虽然不见莲花,但愿那蓊郁的荷叶能合了观音菩萨的心愿。我很钟爱居室的这个角落,宁静雅致中蕴涵着深深禅意。

  9、世上最美丽的相逢,莫过于风与风铃的相遇,风不止而铃不息,我为你吟唱,你为我执着,让世上的每一串铃音都去深情的讲述你我之间的传说。

  10、我倾听着你的哭泣,静静滑落的眼泪,缓缓流动的空气。风,吹乱了你的思绪,铃,打破了我的沉默,请再坚强些吧,这不是真的你;请学会释怀吧,这才是你的真;拭去眼角的眼泪,走出惆怅的.笼罩,忘却曾经的俳徊,挥去心中的忧豫,天亦长地亦久,风已去铃仍在,往事如风,吹动了铃。

  11、午夜,忽而听得风铃之声,响彻了深沉而又空灵的星空,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却渐渐融入一份安静中,无踪无影。

2. 心经雕刻模板

雕刻机要想刻心经就必须使用电脑下载软件并设置认可雕刻机就可以

3. 木雕心经

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71号《山门》进

白塔寺(妙应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妙应寺白塔位于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

该寺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初名大圣寿万安寺,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曾遭火焚,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称妙应寺。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俗称白塔寺。现寺内的建筑大都为清代所建,仅白塔在火焚中幸免,为元代遗物,至今已700余年。

妙应寺白塔是元大都保存至今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也是中尼两国人民的友谊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十八年(1753)存留在高塔顶部鎏金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

4. 心经橄榄核

1.佛像观音像等人物像2.吉祥花纹图案,龙凤等3.文章,诗词4.其他创作者喜爱的内容橄榄核雕又称榄雕,是广东地区汉族雕刻艺术之一,2008年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榄雕工艺秉承了岭南文化的风格特征,造型秀丽、雅致,线条流畅、动静结合、细腻精微,其总体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雕刻精细入微,形态小巧玲珑,其技法以浮雕、圆雕、镂空雕为主。

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新品种有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按形式分,广州榄雕则有座件、挂件、珠串、核舟等。现在榄雕产品的花色品种从三几种增加到50多种,如多层花舫、通雕蟹笼、撒网渔船、吊链宫灯、花塔、古鼎、国际象棋等。不少新产品在参加国内外展览时受到好评。

5. 心经雕刻图案 寓意

江阴君山寺塔高22米。

君山寺的前身是江阴乾明广福禅寺。据史料记载,该寺初为二院。一为唐乾贞(927-928)时建,名崇圣。宋太平兴国(976—983)赐额乾明。二为北宋至和(1054-1055)时建,名华藏,为乾明子院。治平(1064-1067)中,赐名寿圣。南宋绍兴(1131—1162)中,改广福。乾道九年 (1173)始并为一寺。该寺殿阁崇严,规制宏敞,为邑中诸刹之冠。僧令司(即今佛教团体)设在其中。千百年来,历经兴衰,最后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一代诸山领袖,就此衰落。乾明广福禅寺原址在现城中民运巷、中山公园、澄江福地一带,现已成为繁华城区。然其址尚存有千年古膜、四眼古井、心经碑刻等佛宝古迹,并得到妥善保护。上世纪90年代初,为了满足信徒开展宗教活动的需要,江阴市人民政府特辟君山宝地50亩,易址重建乾明广福禅寺(简称君山寺)。

  君山位于江阴市区西北端,背临长江、海拔 72,5米,面积40.4万平方米。旧名瞰江山,后以春申君得名:旧志称“此山隆起平踌,拱枕大江,邑中诸峰、四面环拱。北眺维扬,南挹姑苏、 乐望海虞、西跨京江,为一方之大观,列群之雄胜。”在此山建寺,取山色之美,揽形胜之优,呈祥瑞之气,显仙境之灵,具有得天独厚之地理优势。

  君山寺重建工程立意旨在扬古刹灿烂、创新寺辉煌,刻意建成“苏南名刹、港城名胜、旅游名景”规划设计以君山南坡(向偏西南)山脊为中轴线,开辟五级台地,按佛教规制由下而上依次布置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楼,山顶建菩提塔,左右附设祖师殿、罗汉 堂、经堂、禅堂,层次推进,蔚为壮观。因规 模宏大,决定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1993年开始艰巨的地形改造,并以大雄宝殿为标志推进一期工程建设。大雄宝殿在1996年2月6日奠基,1996年10月上梁,1997年竣工,这期间又相继建成了大殿前平台及天王殿、山门、祖师殿等主要殿宇。至此君山寺已初具规模,雄姿显现,具备了举办大型宗教活动和接待海内外旅游团的能力。

  如今从宽敞的城市干道君山路走近君山寺,抬级而上进入山门,沿中轴线向上的各进殿宇都是 明清风格,敦厚稳重,飞檐翘角,屋面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铺盖,更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山门上的“君山寺”,“天王殿”匾额为松纯大和尚亲笔所题,字体端庄浑厚。殿高22米,建筑面积达 925平方米的大雄宝殿巍然耸立,飞椽重檐下的“大雄宝殿”匾额,则是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的墨宝。大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三尊大佛,中间释迦牟尼佛法身净高6.8米,法相庄严慈祥。东西两侧为二十四诸天彩绘塑像。殿后正中为汉白玉海岛观音立像。大雄宝殿东西外墙面镶嵌着两幅大型浮雕,东侧为释迦牟尼佛说法场景,西侧为十方佛像图,场面十分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