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瓷器胎骨 断面

一、瓷器胎骨是什么意思?

瓷器胎骨的意思是指瓷器的胎和烧结的瓷器轮廓

二、瓷器生胎熟胎之分?

生胎就是和好的瓷土没经过揉捏,熟的就是和好的瓷土揉捏好了就等塑型

三、瓷器看胎鉴定?

胎质鉴定应注意把握一下几点:

一是观察瓷器胎土是否经过人工淘洗。明清瓷器制作程序很规范,胎土都要经过人工淘洗,因而胎质显得干净。老瓷器的胎质看上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

二是观察胎的密度有无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明清瓷器制坯前的制泥是人工,人工制泥制坯烧出来的胎密度适宜,无密度过大或过于疏松现象。现代仿品瓷器制胎用的泥是炼泥机炼制,用这样的泥制作出来的胎密度过大,拿到手里有过重的感觉。也有用灌浆的方法制胎的,其密度又过于疏松,拿到手里有过轻的感觉。

三是观察胎体的厚薄程度。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以及同治时期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把握好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基本相符的才有可能是真品。

四是观察胎质是否滋润活泛。老瓷器制作用的胎泥都经过陈腐,加上露胎部分长期与外界物质和空气接触,经过风化和吸取营养,胎质有滋润活泛的感觉;仿品瓷器的胎质一般则较为硬、呆、不活。

四、接胎瓷器特征?

接胎瓷器是一种古老的制作工艺,是将一件器物分两段或三制作,然后组装成一件完整器.一般在手拉胚的特殊器物或较大地圆形立器中较常见(如瓶,罐,高足杯的足,以及器物上的堆塑装饰物,)有些接胎经过修整,看不出接胎痕迹.瓷器接胎痕迹最明显的是明代民窑罐的内壁,眼观,手感都特别明显.接胎可分"水"接胎和"釉"接胎..

五、瓷器的墨骨画法?

瓷器的墨骨画法在清代雍正时代就开始了,它的特点今天是用墨渲染,感觉画的树叶没有枝干一样,柔柔软软的,看起来特别典雅高贵,是特别有特点的一种画法,特别让文人雅士喜欢,是一种很有文气的画法,墨骨也是一种墨彩画都是一种文人画法。

六、注胎与注浆胎瓷器特征?

注浆胎瓷器的特征:1、整体瓷器胎体光滑无比;2、瓷器的整体质量较轻;3、没有接胎的痕迹;4、胎壁较薄;5、瓷器的胎体形状比较简单;6、瓷器的器型非常周正。现代瓷器仿品使用的注浆工艺特征:釉开片严重,放大镜看胎,有气泡,胎上铁斑不对,或直接没有铁斑。

注浆胎瓷器特征有哪些 注浆胎瓷器的特点

  瓷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石英石、莫来石等烧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是中华文明展示的瑰宝。

注浆胎瓷器特征有哪些 注浆胎瓷器的特点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

注浆胎瓷器特征有哪些 注浆胎瓷器的特点

  早期瓷器以青瓷为主,隋唐时代,发展成青瓷、白瓷等以单色釉为主的两大瓷系,并产生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剔花、透雕镂孔等瓷器花纹装饰技巧。

七、明代瓷器接胎方法?

接胎,就是器物分段拉坯,然后衔接而成,往往在器物里部的中间或者颈肩部,有的是在接近底足部,明显的看见一圈凸纹。

八、什么是瓷器小米胎?

正确说法是糊米底,是指瓷器胎里面含铁,在不挂釉的底上出现像大米糊了的样子。在不同时期都有出现,明代瓷器较为突出。

明与明前砂底大盘,由于胎中含铁量很高,烧后高温下要通风冷却才行,吹风的砂底处氧化成米饭烧焦似的片片的痕迹。

九、什么是素胎瓷器?

素胎瓷,是没有施釉就入窑高温烧成的瓷器,也有"生瓷"之称。素胎瓷在宋代的江西就多有烧造,并且烧造的窑口也不限于景德镇湖田窑,南丰的白舍窑、吉安的吉州窑等均有烧造,产品一般为佛教造像和随葬明器。北宋时期的佛教塑像多为素眙,或素眙加彩。

素胎瓷的主要特点是不加任何色彩、不含任何纹样,这种极高的“纯粹性”使得在视觉上更能展现雕塑上的丰富细节,显得精致细腻,与大理石雕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功用方面,在东方,素胎瓷一般为佛教造像和随葬明器;而在在18、19世纪的欧洲,素胎瓷艺术主要是流行于上流社会的室内摆设。

十、竹胎瓷器怎么用?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是以瓷器为胎,用竹丝和竹蔑,依胎编织而成的工艺品。瓷胎竹编上的图案以山水花鸟、飞禽走兽、人物故事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