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清代橄榄核雕佛像(清代橄榄核雕刻图片)

1. 清代橄榄核雕刻图片

橄榄瓶一般在清乾隆年代。

橄榄瓶是瓶的一种式样。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橄榄瓶为清代流行器形,始创于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最为常见。

2. 清朝橄榄核雕

一般用来雕刻的橄榄核都是乌橄榄,所以是乌橄榄树结的橄榄核。 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均较为适宜栽培乌橄榄树,其中以广东、广西居多。

橄榄核并非食用的橄榄果核,而是一种专门用于雕刻的乌橄榄树果核。既然是果核就有很多差异,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判断橄榄核好坏?

➊按外观区分

可以分为:大核(单核)、中等核、小核、圆核、细长核、怪核。

3. 清代核雕图片大全

清中期全铜金刚杵 - 价格:800元

清代五股式金刚杵,全品包老到代,长106.6厘米,重111克,纯铜五股式金刚杵、降魔杵、铜法器,藏传佛教密宗金刚杵,铜杵,古玩老件,铜质细腻,包浆自然醇厚,¥368

清代佛教法器 金刚杵,¥700

清代金刚杵,长11.8cm。色微黄,雕刻细致、精巧。¥3000

  

4. 清代橄榄核舟

描写橄榄核雕刻的小舟

一枚产自广东或福建的橄榄核,究竟是苏州人施予了它怎样的魔力,让它如此吸引人?疯狂的核雕背后,又是怎样的一群人在制造这个神话?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雕橄榄核小舟象形,各具情态。 ”这段描写出自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该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文中记载的这枚橄榄核雕小舟,舟长约3厘米,高约0.5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竖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

  王叔远是常熟人,如今的舟山村和当年的王叔远有多少关系,已经无法考证。但从这篇《核舟记》中可以发现,苏州的核雕艺术早在明朝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而在今天,经过了几代人的传承,这种传奇仍在继续。

  苏州核雕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舟山村的核雕大师宋水官以一枚核雕小舟斩获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这也成为了苏州核雕进入复兴的标志。在宋水官家中,记者见到了这枚名为“乘风破浪”的核舟,同样的小巧精致,同样的栩栩如生,拇指大小的核舟上不仅雕工精美,几扇芝麻大小的窗还能开启自如。这也使得数百年前魏学洢笔下的核舟得以重现。

启示之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核舟记》,突显出苏州核雕卓尔不群的“身世”。传承了600年左右,积淀了精美工艺与深厚文化等足以令今人珍视的“本钱”,苏州核雕在数代工艺能人的传承下历久弥新,又幸运地与兴盛收藏的今天“相遇”,踏上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复兴之路。

5. 清代橄榄核雕拍卖成交记录

答:橄榄核雕价格从尺寸上讲2.0以上越大越贵,1.5以下越小越值钱。

橄榄核雕价格还要从雕工,品质,名家雕刻等方面来讲。

一般手工的一个价格,再算上品相之类的,也会有或多或少的价差。

再说是否名家雕刻,这点也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既然是名家核雕作品,核质肯定选的是上等的,根据师傅名气大小,和市场喜欢度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