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长白山核雕(长白山雕塑公园)

1. 长白山雕塑公园

  长白山是一座历史悠久,气势雄伟,景色秀美的高大火山体,它像无形的化石记录了人类活动的脚印和历史变迁的痕迹,历史上只能上溯带6亿年前,那时候长白山地区曾是汪洋大海,经过漫长岁月无数次的造山运动,地壳变迁,地下流出的玄武岩浆,沿着地裂的缝隙,大量喷出地面,于是出现了沧海变大山的局面。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地质学上称为裂隙式火山喷发)。携有强大冲击力的岩浆,将原来的岩石及岩浆中先期凝固的岩块及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围或一侧,堆积成各种火山地貌。由于玄武岩浆粘度较小,在地表的流动速度较快,流淌的距离较远,所以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长白山区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岗山脉,长虹岭及影壁山等长白山主峰的基底均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在火山喷发之前,长白山的地表大体上还是比较平坦的,距今277万年前,以长白山为中心,地壳出现了极大的缝隙,导致最早的火山喷发,形成了玄武熔岩台地,这就是现在的长白山熔岩台地和白茂熔岩台地,熔岩的厚度为50-300米,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当时,长白山因为有熔岩喷口,所有位于高度高于其它地方的盾状台地的顶端,后来,火山活动一度中断,在58万年前又出现第二次火山喷发以致黏度较强的碱性粗面岩在长白山的中心附近堆积起来,岩层的总厚度在896.78米以上,距今约44万年前,第三次火山喷发依然是黏度较强的碱性粗面岩,因此难以远移,只能在原有粗面岩新堆积起来,岩层的厚度达到111米,距今21万年前,发生了第四次火山喷发,碱性粗面岩又一次堆积,厚度为196米,在那次火山喷发活动的末期,经火山口沉陷而形成了天池。

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区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白头山期。这个时期发生了4次火山爆发,爆发方式以中心式为特点,地下岩浆沿着深断裂的交汇处形成 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地貌景观。

  喷发历史

  第一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距今60万年左右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第二次火山喷发在距今40-30万年左右,此次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岩层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第三次火山 喷发在距今20-10万年左右,最后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第四次喷发大约在距今8万年左右,以小规模火山活动为主,熔岩流覆盖在火山锥体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长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时,在主火山口周围,还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纪全新世期间),火山再次复活,喷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黄色浮岩,局部厚度达60米。这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当火山喷发强度及熔岩温度逐渐降低时,熔浆在火山通道内逐渐冷凝并堵塞火山通道。在火山作用停止后,火山口内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补给,逐渐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围,群峰屹立,其中超过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顶部几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后喷发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莲花、似竹笋,十分壮观,与天池碧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亿年,长白山区的地壳演化也进行了约32亿年),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长白山火山爆发的历史就更加短暂了,但至今还没有死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四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 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 长白山目前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2. 长白山雕塑公园玻璃栈道

长白山九龙抬尸棺是现代发现的,具体时间不可知,但是被发现的时候已经被盗很多次,已经遭到了很大的破坏。1961年,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东夏国都南京城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龙抬尸棺是东夏国万奴王的棺材,据说棺材上刻有九条龙,但是此龙不是蟠龙,而是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新的龙,九条龙拥簇着万奴王的棺材,似乎是推他上天一样。龙身是蛇身,而龙足却是蜈蚣的百足脚,棺材四周都有毒性很烈的虫子,来保护棺材。

扩展资料:

长白山九龙抬尸棺这个棺材上雕刻着9条巨龙,不过这些龙和传统文化中的龙又有着一点区别,这些龙虽然是蛇身,但是却没有鱼尾,而且龙没有四肢,而是像蜈蚣一样拥有百足。考古学家认为这是少数民族创造的全新的龙,为了就是突显万奴王的尊贵。在少数民族的眼里,蜈蚣也是非常神圣的动物,所以万奴王将龙的四足改成了百足。

传说九龙抬尸棺,是为了将棺材中的人带上天庭,不知道万奴王有因为这个棺材,考古学家们在发现九龙抬尸棺的时候,已经被盗墓贼破坏了不少,现在展示出来的“九龙抬棺”已经是经过现代技术修复的了,不是原来的相貌。

3. 长白山雕塑公园在哪里

就地雕刻的。

敦化六鼎山金鼎大佛,坐落于吉林省敦化市六鼎山国家公园正觉寺的后山顶上。大佛总高48米,佛身高38.4米,莲花基座四层9.6米。是亚洲最大的释迦牟尼的青铜座像。大佛坐北朝南,背靠牡丹江,面朝长白山。走过般若19级台阶,才能上到观景平台,朝拜大佛。在此处无论哪个角度观瞻大佛,都能感受到佛祖慈悲的目光始终关注着你!

4. 长白山雕塑公园作文

  长白山是我国与五岳齐名、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的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白头山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位于欧亚大陆东端、吉林省东南部,地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白山地区境内,在安图、抚松、长白三县境内,主峰海拔2691米,海拔2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是我国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关东各族人民世代繁衍生息的摇篮、东三省地区的生态屏障、满族的发祥地,清朝时期定它为圣地。曹雪芹以长白山为背景撰写了《红楼梦》。

  长白山史称“不咸山”,神山之意。是东北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形成约有200万年,据史料记载,从十六世纪以来曾有过三次喷发。由于长白山独特的地理构造,其景观也绮丽迷人,30多处景观,处处秀丽诱人,驰名中外,登上群峰之冠,可谓“一览众山小”,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由于山地地形垂直变化的影响,长白山从山脚到山顶,随着高度的增加形成了由温带到寒带的4个景观带,这种自然多彩的垂直景观带在世界上是罕见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苍海桑田的变迁。最初,这里被海水淹没。到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地质学上称为裂隙式火山喷发)。携有强大冲击力的岩浆,将原来的岩石及岩浆中先期凝固的岩块及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围或一侧,堆积成各种火山地貌。由于玄武岩浆粘度较小,在地表的流动速度较快,流淌的距离较远,所以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长白山区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岗山脉,长虹岭及影壁山等长白山主峰的基底均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在距今约60万年至1500万年(第四纪中-晚更新世)期间,长白山区又经历了一个地壳活动的时期,地质上称为白头山期。这个时期发生了4次火山爆发,爆发方式以中心式为特点,地下岩浆沿着深断裂的交汇处形成 的筒形通道上涌,在地表构成了火山锥体地貌景观。

  第一次火山喷发形成的距今60万年左右的喷出物构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底板;第二次火山喷发在距今40-30万年左右,此次喷发持续时间较长,岩层分布面积广 ,厚度大;第三次火山 喷发在距今20-10万年左右,最后完成了长白山火山锥体形态;第四次喷发大约在距今8万年左右,以小规模火山活动为主,熔岩流覆盖在火山锥体某些部位之上。至此,长白山主峰形成了。

  在以上4次火山活动中,每一次喷出的火山物质都使火山增高200米以上。同时,在主火山口周围,还形成了一些小的寄生火山口。此后,长白山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在距今11000-15000年(第四纪全新世期间),火山再次复活,喷出了大量的灰白-淡黄色浮岩,局部厚度达60米。这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使火山锥顶部崩破塌陷,形成了漏斗状火山口。当火山喷发强度及熔岩温度逐渐降低时,熔浆在火山通道内逐渐冷凝并堵塞火山通道。在火山作用停止后,火山口内接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的不断补给,逐渐蓄水成湖,形成火山口湖。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火山口湖的周围,群峰屹立,其中超过2500米的山峰就有16座,其他山峰高度均在2300米以上。山顶部几乎全由距今12000年前后喷发的火山灰和淡黄色浮岩所组成。山峰陡峭嵯峨,挺拔峻秀,如莲花、似竹笋,十分壮观,与天池碧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当长白山主体形成后,该区进入了火山爆发的间歇期,地壳运动相对稳定。但是,在地质历史的长河中(地球形成距今至少有46亿年,长白山区的地壳演化也进行了约32亿年),长白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只是短短的一瞬间。长白山火山爆发的历史就更加短暂了,但至今还没有死去,只是处于休眠状态,称为休眠火山。据史料记载,自1597年以来,长白山火山曾有过三次小规模的间歇式活动。

  第一次喷发是在1597年8月26日(明万历二十五年)。据目击者记载,当时有“放炮之声,仰见则烟气张天,大如数搂之石,随烟折出,飞过大山后不知去处”。

  第二次喷发是在1668年(清康熙七年),长白山区下了一场“雨灰”(即火山灰)。

  第三次喷发是在1702年4月14日(清康熙十一年)。据史料记载:“午时,天地忽然晦螟,时或赤黄,有同烟焰,腥臭满室,若在烘炉中,人不堪重热。四更后消止,而至朝视之,则遍野雨灰,恰似焚蛤壳者”,“同月同日,稍晚后,烟雾云气,忽自西北,地昏暗,腥臭袭人之衣裙”。又据《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长白山附近有“炭崖”,“崖底出木炭甚多,猎者每拾以为炊,土人因其出于地中,故以神炭呼之,...过此拾有数块,燃之以烤鹿脯,与寻常木炭无异。但以两丈深之土崖,能产木炭,大者拱把(两手合围-作者注),小者一握。”经地质工作者考证,这些木炭是由于这次火山喷发时高温的熔浆将树木烘烤、燃烧炭化的结果。

  长白山火山目前处于休眠期。在海拔两千多米的山上,有多处温泉不断从地下溢出,这说明,地下仍孕育着巨大的能量。据近代地震观测, 长白山区地壳相对稳定,仅出现过几次小震。 长白山目前尚无火山喷发的征兆。

5. 长白山雕塑公园讲解词

吉林省磐石县、长白县马鹿乡、双阳县长岭子一带出产的长白玉呈绿色,有蜡质光泽。。石质细腻而致密,温润洁净,坚而不顽,光而不滑,易于雕刻。光泽度好,除少数透明外,大多数为半透明至微透明。花纹十分漂亮,纹理自然而流畅。

 长白玉是长白山区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矿产之一

长白玉的形成距今已有1.3亿多年,相当于侏罗纪的晚期,是由火山碎屑物质沉积而成的,以透明者最为珍贵,又叫“冻石”。 它疏松多孔,透气性良好,富含硅、铝、铁、钾、钠、钙、镁、硫、锰、磷、锑等常量元素以及其他多种微量元素因含铁、镁成分较多,颜色多为黑、暗绿、砖红,其特点是多孔、质轻。其主要成分有叶蜡石、高岭石、地开石等。

该石石质细腻致密,温润洁净,色彩瑰丽,坚而不顽;颜色有绿、黄、青、蓝、深褐、紫红、灰白等;纹理自然流畅,各色混生形成卷纹、流纹、蟒纹、龟纹、流霞纹等;光泽度好,多为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折射率约1.56-1.60;摩氏硬度约2-2.5度,断口呈贝壳状,密度约为2.0-2.8。长白玉质优者首属长白冻石:光泽强,透明度高,质地致密,细腻坚韧光洁,外观似“肉冻”状的长白玉。优质长白玉质地脂润,色彩俊俏,纹饰秀丽,柔而易攻,除了田黄石、鸡血石以外,长白石囊括了罕见的天蓝冻、兰花青田、白芙蓉、艾叶绿、虎皮冻等印石珍品,纯者被称为“灯光冻”,是长白石中的极品。

6. 长白山雕塑公园占地面积

在亿万年以来的地质历史上,长白山地区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最初,这里被海水淹没。到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上升,海水退出,地表重新露出水面,在阳光、雨水和气候变化等外力作用下,地面岩石遭受风化和破坏,最后长白山还经历了火山爆发和冰川的雕塑,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在距今约3000万年前,即第三纪的时候,地球进入了一个新的活动时期,即地质学上所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大约2500万年的时间里,长白山地区经历了4次火山喷发活动,玄武岩浆从上地幔出发,沿着地壳中的巨大裂隙不断上涌,以巨大的能量喷出地表(地质学上称为裂隙式火山喷发)。携有强大冲击力的岩浆,将原来的岩石及岩浆中先期凝固的岩块及火山灰、水蒸气等喷向空中,然后在重力和风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火山口周围或一侧,堆积成各种火山地貌。由于玄武岩浆粘度较小,在地表的流动速度较快,流淌的距离较远,所以形成了广阔的玄武岩台地。长白山区沿北西方向分布的南岗山脉,长虹岭及影壁山等长白山主峰的基底均为此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长白山(满语:Golmin anggiyan Alin),中华名山,是中国满族的发祥地和圣山。最早见于中国4000多年前的文字记载中,《山海经》称“不咸山”,北魏称“徒太山”,唐称“太白山”,金始称“长白山”。清朝时视之为神山,皇帝须亲自或委派大臣到吉林乌拉(今吉林市)望祭长白山。

狭义的长白山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脉的主峰。

广义的长白山指长白山脉,即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

长白山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的发源地(其中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长白山全境历史上属于中国领土,20世纪60年代,中国当局出于中朝鲜血凝结成的友谊考虑,划割给朝鲜一部分,方才使之成为中朝两国界山。朝鲜当局对得到的长白山部分进行改名,并进行了大量政治宣传,宣称为金日成主席诞生地和战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