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梅岭商道有着哪些著名的历史故事?

  在唐代,岭南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与中原文化经济交流也日益增多,由于货物量增加,使梅岭这条原本只是用于军事需要的简易通道无法承载商业运输的重负,面对这一现状,唐朝重臣张九龄提出在梅岭开辟新路通畅货流的主张,初登帝位的唐玄宗立即批准了这一方案,并任 命张九龄为修路使臣。
  经过对梅岭的反复考察、勘测,张九龄最终选择 了一条由大余到南雄距离最短的路段,这条路比秦朝古道缩短了 4公 里。就是为了缩短这4公里,张九龄动用了大量民夫,将坚硬的花岗岩 山体凿下去20多米。这个艰苦的工程,花了 2年时间,2年的奋战换来 的是1000多年的兴旺。
  这条梅岭新路用坚实的花岗岩铺路,两旁移植了大量的梅花,于是 一条宽阔平坦、景色迷人的穿山公路出现了。这条路的修建使梅岭f线 真正成为沟通南北的商贸通道,岭南的物产也从这条通道驰往中原。今天,从大余的东山大码头上岸,在碎石铺满的千古商道上走过蜿 蜒的40公里,在感受古道沧桑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古道是由无数个台阶 连接而成的。
  显然,这么多的台阶是无法使马车通过的。那么千百年 来,一批批的货物是如何运过梅岭的呢?如果想解决疑问,人们可以到 南雄市的浈江之畔寻找答案。这里古代的码头早已废弃,隐约间还有些 旧曰的痕迹,只有岸边建于明代的广州会馆,还能让人看出这里曾经的 兴盛与繁华,门楼上的木雕记录着往来于梅岭的广东商人的生活写照。
   这木雕中有一个挑夫的形象,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应该出现才子佳人、神 仙道士的位置上,为何出现了民间的挑夫形象?我们得到的回答也同时 解开了先前的疑团。原来为进一步减缓上山的坡度,商道被修成了阶梯状,在车辆无法 上山的情况下,千百年来南来北往的货物全靠一代代的挑夫人力翻越梅 岭,而张九龄当年对这一路段长度的选择,也证明了他对挑夫的体能、速 度有着精确的计算。
  走这段陆路从大余码头上岸以后,翻过梅关这段几 公里的山路,然后沿着山谷运行一直到浈江码头的话,一共是40公里, 用过去传统的计量方式就是80里。按照中国古代挑担的情况,在山地 上走路不能超过80 M,因为超过80里,就超过了人的体力的极限。
  所 以在山岭的这一边选择大余县城,山岭的那一边选择南雄县城作为重要 的经济、政治中心,岭南一个,岭北一个,这两个距离刚好40公里。40公 里可以说是一个最适合肩挑背扛运输货物的距离了。可以个永恒的记忆。公元10世纪,宋朝虽然统一了大江南北,但由于北方地区被契丹人 占有,自汉唐以来兴盛了 1 000多年的丝绸之路,已无法为大宋王朝提供 贸易通道。
  此时王朝将对外贸易的渠道集中在了那条出现在唐代的海 上丝绸之路上。而赣州作为梅岭商道的所在地、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城 市之一,其地位也日益显赫起来。由#往来货物量巨大,赣州也就成了大 宋王朝重要的税收地。为此,朝廷在赣州城下设立了专门的税收机构 “赣关”。
  几乎在赣关设置的同时,梅岭古道上也设置了一座梅关。由于大 量的贵重货物都集中在这条40公里的运输线上,它周边的密林深山中 又常有强盗出没,因此赣州知府在这里派驻了一支几十人的小型武装, 每日城头瞭望,城下巡逻,起到保护货商、打击劫匪的作用。
  除此之外 梅关还有一个重要功能,那就是征收盐税。当时江西及北方地区长期 吃不到海盐,而广东沿海出产的广盐极受内陆地区的青睐,奇货可居, 自然也就能获取暴利。以往梅岭曾是私盐贩运的黄金走廊,而梅关的 出现查禁了不法走私,也极大地增加了政府税收,从此整个江西都。
  能吃 到广盐了。当光阴像章江的流水一度度流过梅岭脚下的时候,中国的历史已走入了近代的时空。随着19世纪末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铁路交通的出 现,千年不息的梅岭古道失去了往日的活跃,终于安静了下来。在21世 纪的今天,它显得格外冷清、安然,只有路旁那年复一年开放的梅花,像是不懈地昭示着人们——这条道路对一个古老的民族和她的后代是意 味深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