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核雕御龙公(玉龙橄榄核雕有名吗)
1. 玉龙橄榄核雕有名吗
这个问题不存在好坏之分,因为两者的主题和魅力都不同,各有千秋。慕俄格古城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镇,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世纪的建筑、传统的工艺和文化,同时还可以了解到这座城镇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和故事。如果你对历史文化感兴趣,慕俄格古城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奢香夫人则是一座主题公园,以草本植物为主题,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植物和它们的药用价值,同时还有各种活动和表演,如音乐会、芭蕾舞表演等等。如果你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和表演,欣赏各种美丽景色的话,奢香夫人也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总之,无论选择哪一个,游客都能够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和快乐。
2. 玉龙橄榄核雕有名吗图片
玉雕关公寓意是步步高升、事业顺利。关公的凛凛威风可以帮助我们扫清事业之路的障碍,帮助我们事业顺利,事业有成。
关羽是以忠贞、守义、勇猛和武艺高强著称于世,关羽的清白之举和诚信为本的人格力量,也得到商人们的推崇。人们希望商贾坚守诚信进行交易,把关公奉为公正人,来维护传统的道德秩序自觉的遵守“诚信”,奉关公为楷模。
3. 玉龙橄榄核雕有名吗是真的吗
西周玉龙具有多种独特的特征,其中包括身体的复杂纹理,曲线的精细雕刻,精致的色彩和多种形状的融合。
玉龙可以分为头部、身体、尾部、足部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纹理和图案,如头部纹理有犄角纹、蛇鳞纹;身体纹理有细节精致的花纹;尾部纹理有螭首纹、蛇鳞纹;足部纹理有虎爪纹。
玉龙的身体周围还有一种特殊的花纹,叫做“玉龙纹”,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纹样,可以提供一种精美的装饰效果。
4. 橄榄核雕刻龙
1、先在精挑细选的橄榄核上用笔画出龙的轮廓,选用的橄榄核最好在外形上符合心中龙的状态,这样节省时间更加天然。
2、将龙的外表一步步的雕刻出来 ,先大体的修饰整体,然后再从整体转移到局部。一般先将龙头和龙身雕刻出来,再雕刻爪子和眼睛,这样可以做到龙的眼睛和龙的神态动作更加逼真传神。
3、接下来是龙的爪子,先雕刻出轮廓,然后用半圆刀从大到小的用过去,不断加深体现出爪子抓住东西的力度。
4、接下来大家就要注意龙的磷甲咯 ,选择三角刀细细地划出条纹,然后依次雕刻鳞甲。
5、大家会发现鳞甲的样子有点参差不齐,没有大家生活中看到的鱼那样这么好看。这时候我们就该用平口刀雕刻出鳞甲层层相扣的样子,具体方法请大家好好先构思一下。
6、龙的鳞甲要符合流线型,所以要从头部开始雕刻。
7、最后是打磨过程,由于雕刻的关系我们经常会在橄榄核上留下雕刻刀的刀痕,这时候我们就要先用雕刻刀轻轻的刮擦表面有棱角的地方,然后用7000目的砂纸从上到下的不断摩擦,最后修饰到体表光滑即可。
5. 橄榄核雕龙谁雕的好
1、宋⽔官
橄榄核雕⾮物质⽂化遗产代表⼈物,从事雕刻⼯艺40余年,代表作是⼗⼋罗汉,宋⽼年事已⾼,近年来作品少有问世了。
2、周雪官
须派罗汉代表⼈物,须派罗汉堪称经典。
3、周义清
⼯艺美术师,苏州市⼯艺美术学会会员,⾈⼭核雕⾏业协会会员。1985年就开始从事核雕⼯艺,他的代表作《弥勒⼋态》获得⾦奖,周⽼师的作品多被藏家所收藏。
6. 玉龙老师橄榄核
一、饮食
海丰古代饮食为“饭稻羹鱼”;明末以后,番薯逐渐成为主食海丰故有“番薯县”之称;改革开放以来,主食大米,兼食面粉等一日三餐,农忙时或加两餐点心;早餐吃粥,午餐、晚餐吃干饭,或午餐吃粥,早餐、晚餐吃干饭,各地不一。受省港习俗影响,民国以后,汕尾等城镇饮早茶之风渐兴,改革开放以后更浓。夜间劳作者常结伴到大排档“宵夜”。
居家食俗较为随便、节约,菜肴多是时菜、鱼肉,俭约者佐以咸菜、 菜脯、榨菜等。节日食俗和礼仪食俗则丰盛、铺张,俗称“食排场”或“食九簋”;为讲义气和体面,戚友交往,常备家宴款待,故有谚谓“头好做人客,二好过年节”。饮食口味清淡、浓醇并重,生脆、爽口为佳。喜吃蚝鲑、虾鲑、鱼鲑等,传统菜式有大三仙(猪脚、墨脯、鸡)、小三仙(猪肉、鳗鱼、蚝)、大粒参、甜扣玻璃肉、鳗鱼咸菜汤、蛤仔汤、三鲜汤、鱼丸、肉丸、蒸膏蟹;蒸龙虾、蒸排骨、炒鱿鱼、炒鲜蚝、炒丝蚶、白斩鸡、反沙芋、冬瓜盅等等。
海丰小吃,甜、咸各有许多款式,常见的有油麻糊、豆花、豆浆白果羹、地豆羹、三豆汤、蛤春丸、狗毛糕、草粿、鱼粥、虾粥、肉粥、甜酒糟、饺子、牛肉饼、冬节蛤、小米(薯粉饺)、扁食(云吞)、甜丸、咸丸、猪肠粿、重糕粿、菜包粿、扎头粿(碗仔 )、印桃粿、菜头丸、水糍、油糍、鼎客仔、甜粿、发粿、松粿、凉粉粽、牛脚粽、三角粽、炒米方、豆方、油条、油角、煎堆、薄饼、月饼、剪酥、豆酥、纸牌糕、麻宝、蛋糕、蛋卷和各类包点等。
妇女传统日常饮料是“牙钵茶”,把茶叶、薄荷放于茶钵内,擂至成糊状,放些适量的盐,将开水冲下即可;或用菝仔叶、芒果叶、苦刺心等代茶叶均可。稍高级的叫“炒米茶”、“油麻茶”,即于“牙钵茶”上撒以芝麻、炒米、花生。“菜茶”过去于每年元宵节才品尝,步入21世纪,一般人家闲时也做菜茶,以猪肉、鲜虾、鱿鱼、鱼脯、菠菜等为料,置于碗中,撒上花生、炒米,淋上淡茶或猪骨汤,再以胡椒粉调味,便成喷香可口的菜茶。公平等地还盛行“饭茶”,即菜茶中加有米饭。也有饮“功夫茶”的习俗,但不如潮汕地区那样讲究和普遍。家中遇有值得庆喜的事情,如婴儿出生、病人出院、喜迁新居等等,泡茶请亲邻戚友; “食茶”成了一种沟通邻里亲友感情的好方式。
二、小吃
海丰是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也是著名的侨乡,海丰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原名取义于“南海物丰”,地如其名物产丰富,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海丰人民勤劳善良,所做出来的小吃也极尽地方特色,其传统小吃品种众多且家喻户晓、远近闻名,比如小米、牛肉饼、菜粿(菜包粿)、韭菜饺、冬节鸽、猪肠粉、层糕粿、菜茶、咸茶、扁食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反映海丰风土人情的特色小吃,深受大众的喜欢。它们不管在用料、工艺还是在口感、味觉上都很讲究,做起来很精致,色香味形俱全,看了就让人嘴馋。说到海丰小吃的,你到过海丰不,又吃过多少这地地道道的小吃特产呢? 这里隆重介绍海丰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三款小吃,小米、牛肉饼、菜粿!
海丰小吃三剑客之小米:小米是海丰最有名的小吃,选用上等的蕃薯粉、精选的五花肉、大地鱼粉、盐、糖、等配料,经传统的工艺制作而成的饺子,海丰方言叫“饺子”。制作方法:用薯粉透上适量开水搅匀制作成饺子皮,然后用选用精选的五花肉,加上适量的大地鱼粉和配料,做成一个个像小荷包状而成饺子,海丰话叫小米。蒸熟以后醮上特制的佐料,吃起来很美味可口。最喜欢打开锅盖的那一刻,热气腾腾,馨香扑鼻,一颗颗饱满而晶莹的小米如黑珍珠般,光是看就让人流口水了。
海丰小吃三剑客之牛肉饼:牛肉饼选用新鲜的牛腿肉(注:必须新鲜且无注水的牛肉),加上适量的配料,经传统的手工制作而成。海丰牛肉饼不同于牛肉丸,不是圆的是扁扁的。海丰的牛肉饼吸引人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汤,其诱惑人的全部功夫就在于它的一碗汤。牛肉饼汤,手打牛肉Q弹很香,汤里放胡椒面,具有驱寒去湿热的功效。
海丰的小米与牛肉饼是秤不离砣的完美搭配,有小米的地方就有牛肉饼一样,小米加蚝油,牛肉饼加辣椒酱是大家的最爱。在海丰,口味最正宗最地道的是位于海丰美食街中段的金百味美食坊,素有海丰小吃第一味之称,是海丰比较有规模也注重品牌传承海丰特色小吃的所在,这里的小米肥而不腻,牛肉饼很有嚼劲,同时环境卫生也不错,值得推荐!
海丰小吃三剑客之菜粿:除了小米、牛肉饼之外,这里还要推荐多一样特色小吃,那就是菜粿(菜包粿),菜粿选用粘米、凉薯、五花肉、橄榄菜、并添加少量的大地鱼粉、盐、糖等配料经传统的手工工艺精制而成。制作方法:选用刚刚收成的早稻的粘米打磨成米浆,用温水搅拌均匀,在火锅中煮成糕状,用手指一按不粘手,用手搓揉,成为很有弹性的垛皮。放置盘中蒸成八成熟取出制成粿皮,然后包上备好的馅(内馅以五花肉、凉薯、芹莱、橄榄菜、鱿鱼丝、炒熟的芝麻和花生米等混合而成),用手工精制而成一个个小船似成形蒸熟。一般来说,蒸熟便可吃,也有的人讲究一点,蒸后又煎。
“菜稞”皮薄馅多味浓,嫩滑喷香,十分可口,如果醮上调味酱料,吃起来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点心最早的时候叫做菜包,寓意把“财”包起来。从前,到了农历的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做了招待客人,由此祝愿一年四季五谷丰登,现在已经成为海丰地区街头巷尾常见的一种小吃,通常用作午餐。据说梅陇的菜稞是最好吃也最知名,很受本地人喜爱,早餐多吃它,皮弹牙,里面馅有黄豆芽、鱿鱼、猪肉、花生等。海丰的菜包果其实就是饺子那样,但形状差不多,口感可差远啦,饱满的陷料是好吃的关键(不要误会这是饺子,是不同的一种食品)!在当地流传一种说法,正月二十是地主老爷旦,家家户户做菜包,办酒席,拜请神明后,大宴亲朋好友。
小米、牛肉饼及菜粿这三款海丰最有名最具代表性传统小吃堪称海丰小吃“三剑客”,其地道的海丰风味瞬间捕获了每个消费者的心,令人回味无穷,不管是外出归来还是来海丰观光旅游千万别错过,不要忘了品尝一下。这些可全都是纯手工制作,在外很难吃到哦!
海丰小吃“三剑客”吃的配图及相关制作方法由金百味美食坊提供,金百味美食坊位于海丰美食街中段,是一家以海丰小吃文化为主体的美食休闲餐厅,装修独有一番风味,独具海丰特色的风味小吃,抓住每个消费者的心!在这里,除了特别推荐的三款小吃外,还有很多极具地方特色的小吃也可以一并品尝到!
三、旅游
方饭亭
位于海丰县城北面的五坡岭上(编者注:彭湃中学后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960平方米。前面分五层34级台阶,台阶上面是一幅长20米、宽13米的月台,中心建一重檐攒尖顶,通高9米。亭内后侧再置一庑殿顶小石亭,高3.9米,内竖一碑,高2.7米,宽0.9米,刻文天祥画像。该亭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方饭五坡岭时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饭亭”。 中国红场
红场始建于洪武十二年(1379),坐北朝南,现保存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和东西庑等建筑,大成殿建筑面积240.7平方米。1927年10月在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海陆丰人民举行第三次起义,夺取了政权。11月18~21日在学宫大成殿召开了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有311名,中共中央委员彭湃同志在大会上作了政治报告,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师长董朗、党代表颜昌颐等在大会上发表演说。会议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8项政治纲领,宣布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当时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
海丰莲花山森林公园
莲花山位于海丰县北部的莲花镇内,莲花山脉是岭南四大山脉之一,这里是山脉主峰,海拔1377m。主峰方圆5000多公顷。莲花山主峰高耸,云雾缭绕,旁有银屏山,形成山峦连绵,峡谷陡峻,飞瀑泻潭,松林葱翠,有“雄”、“奇”、“秀”、“幽”特色。
海丰鸡鸣寺
海丰鸡鸣寺俗称“半岭庵”。位于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北部莲花山森林管理区,距海丰县城14公里,在莲花与银瓶两山环抱的鸡心山上。始建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为高僧印真和尚向合邑缙绅商户募款所创建,原址在寺对面5里之莲花山下,因破晓时慈任常闻鸡心山有公鸡啼鸣,认为灵瑞而迁于今址。寺后群峰叠起,翠秀异常。沿山门踏阶而上,径旁松杉交翠,郁郁葱葱,凉风习习。周围有“如来盘石”、“猕猴奇石”、“犀牛望月”、“玉龙喷须”、“三井回音”等自然景观;并有开山祖师印真和尚墓塔、明末天然奇石弥勒佛像、东洋古银币等文物古迹;还有生长于山上500多年的长叶竹柏和6.5米仙茶古树、土沉香、巴戟天等国家保护的珍稀树种。故鸡鸣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游览的著名景区。鸡鸣寺历代均有高僧住持。清光绪年间,著名诗人、书法家江逢辰与该寺方丈唯心法师相善,在寺中品尝仙茶“龙头凤尾”之后,赞不绝口;题诗曰:“寄语山僧好持券,每年须寄数斤尝。”莲花山茶遂遐迩闻名。
海丰云莲寺
云莲寺,位于汕尾市海丰县莲花山主峰东侧海拔800米处,峰峦叠翠,云雾缭绕,茂林修竹,泉水潺潺,风景优美。初名云莲宫,始建于明末(1644年)。清道光十年(1830年)重修扩建,易名云莲寺。1934年,毁于战火。
1993年冬,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重建并登记开放为佛教活动场所,陆续修建了圆通宝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塔、外山门、拜亭、斋茶馆、僧舍、莲花池、放生池、人工湖等。全寺占地27万平方米。资料来源:http://baike.baidu.com/subview/132982/11000774.htm?from_id=1907372&type=syn&fromtitle=%E6%B5%B7%E4%B8%B0&fr=aladdin#10
7. 橄榄核雕龙头
拐杖龙头的雕刻简单方法 :
1.:筛选初形即大料的原始形状。
2.:除去多余的枝丫,一定要留出足够的雕刻空间,宁多勿缺。
3.:整理出龙头的大型即粗坯。
4.:在留下来的部位上,比对着龙头的图像,用铅笔(切忌用水性,特别是记号笔,以免墨水渗入木料里)勾勒龙头图案。
5:龙头细雕,磨光,打蜡,完成全部雕刻。
8. 金龙橄榄核雕刻
(埙——古代重要的气吹乐器之一,最早的埙源于古代先民的狩猎工具——石流星(一种球形飞弹),远古多为石制、骨制,后来逐渐改用陶土烧制而成,以模拟禽鸟鸣声,作为诱捕禽鸟的辅助工具。形制有管形、橄榄形、鱼形、圆锥形等多种。顶端均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则有若干个音孔,多为陶制品。目前发现最为古老的埙,是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7000多年前的椭圆形一孔陶埙;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两个陶埙,距今已有6700多年,一个无音孔,一个一音孔,能吹出小三度音程,即两个音。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在今天山西万泉县荆村和太原市郊义井村,发现一种二音孔陶埙,能吹三个音。埙的发展是在进入奴隶社会之后,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平民墓中,出土了二十多个彩陶埙,其形体呈鱼形,鱼嘴为吹孔,埙体上有三个按音孔,能吹出相当于后世五声音阶中的do、mi、sol、la四个音,有的还可吹出fa音;演奏家拿到国外表演,曾被誉为“音乐史上最古远的文明”。商代的埙的造形已比较稳定,发音孔增多,发音能力增强,表现力大大提高,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墓出土的五音孔陶埙、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三枚一套的陶埙和殷墟1001大墓出土兽面纹骨埙,有五个音孔,已能演奏八度内的各个半音。在周代的乐器八音分类中,埙被列为土类乐器,是我国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中所载的29种乐器之一、埙无定制,它的外形、大小和音域多种多样。我国古代音乐有雅乐、颂乐之分,当埙作为乐器进入宫廷乐队以后,也根据这两种音乐的需要,而有了雅埙、颂埙之分。雅埙形体较大,状如鹅蛋,音响浑厚低沉;颂埙形体较小,状如鸡蛋,发音高于雅埙。埙用于雅乐部,常常与篪配合演奏。古时把埙、篪两种乐器视为兄弟乐器。)埙埙是我国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起源与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原始社会的埙,器形多样,如浙江余姚县河姆渡遗址发掘的陶埙,呈椭圆形,只有吹孔,无音孔,距今约七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陶哨,其形略如橄榄,也只有一个吹孔,用细泥捏塑而成,是埙的原始形态之一,距今约六千年。商代的埙比原始时期和夏代有了较大的发展,有陶制,石制和骨制的,以陶制最为常见,形体多为平底卵形。战国时期陶埙也为平底卵形,但也有其他形状的。秦汉以后,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考古发掘和传世埙中也偶见一些特殊形制的陶埙或瓷埙。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有清代宫廷所用的红漆云龙埙,它高八点五厘米、腹径七厘米。埙体有六个音孔:前四后二,通体红漆,描绘金龙和云纹。今人改进研制的九孔陶埙,以古制六孔埙为基础,然后扩展其肩部和内胎,以增大音量,音孔增至八个:前六后二,加上吹孔、共为九孔。为便于运指演奏,尽量减少复杂的叉口指法,其音孔按相似于笛子的音孔顺序排列。专业演奏者可吹出二十六个音,包括两个八度内的全部半音和一个泛音。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最早的埙只有一个音孔,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才出现六音孔埙。中国音乐学院曹正教授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就开始制作仿古陶埙。后来,天津音乐学院的陈重教授在古制梨形六孔埙的基础上,又设计出新型的九孔陶埙,用江苏省宜兴市的紫陶制成。这种九孔埙既保持了传统埙原有的外形和音色,又增大了音量,扩展了音域,能吹出音阶和半音,使它成为可以转调的乐器,而且音色古朴醇厚、低沉悲壮,极富特色。另外,由于九孔埙改变了原来不规则的音孔排列,按照现代人的演奏习惯,使演奏更为方便,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使用。九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不久之后,陈重教授的另一位学生、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用红木研制出十孔埙,解决了埙难以吹奏高音的缺陷。埙在中国的音乐历史上主要用于历代的宫廷音乐。在宫廷音乐中,埙分成颂埙和雅埙两种。颂埙形体较小,像个鸡蛋,音响稍高;雅埙形体较大,音响浑厚低沉,常常和一种用竹子做成的吹管乐器篪配合演奏。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这样一句话,意思是说兄弟两人,一个吹埙一个吹篪,表达和睦亲善的手足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