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献

云峰的核雕签名(云峰雕刻图库网)

1. 云峰雕刻图库网

1、贵阳弘福寺

2、贵阳黔明寺

3、迎祥寺

4、巢凤寺

5、贵阳西普陀寺

6、东林寺

7、大兴国寺

8、金凤寺

9、觉园尼庵

10、古林寺

1、贵阳弘福寺始建于1672年,由赤松和尚开创,为贵州首刹,素有“黔南第一山”之称,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弘福寺占地11433平方米,有三重建筑,共有大小建筑72座;寺内有多处古代遗迹,包括赤松和尚开辟的九曲径及摩岩石刻、古佛洞、历代长老塔林等;寺内所存的古今名人诗画与题字众多,大山门上有“弘福寺”、“南无阿弥陀佛”等。弘福寺素以祈福灵验著称,因此香火十分旺盛。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枣山路187号

2、贵阳黔明寺

重点寺院

贵阳黔明寺为明代而建的知名佛家禅林,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142座全国重点寺庙之一,也是贵阳市主要的佛家活动场地,贵州省佛教协会、贵阳市佛教协会均设于寺内。黔明寺始建于明朝末年,经历清朝末年、民国时期、抗战、“文化大革命”等多个历史环节,重建于清乾隆年间。现如今寺院旧貌换新颜,不但从越南找来了玉佛,还珍藏着数千册全国各地的佛家经典,再现了以往充沛的香烛。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阳明路1号

3、迎祥寺(贵州省贵阳市)

迎祥寺,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始建于明天启元年(一六二一年),始建者智安法师。清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重修。补造两厢、韦驮殿、牌坊及围墙。至道光三十年始完工。后有地方豪绅集资在迎祥寺前旁建一小阁,供奉道教斗姆神;乡民久而不察,遂将迎祥寺俗称为「斗姆寺」。迎祥寺于1990年重建进行修建。现有殿宇三重,建筑精美,风格古朴。前面一重是两层楼宇,下为弥勒殿,上为灵官殿。第二层为大雄宝殿,两侧层为观音殿、左侧为药师殿,右边为地藏殿。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南街5号

4、巢凤寺

巢凤寺周边风景秀丽,古柏参天,树木葱茏,特别是在晨曦初上、夕阳西下时,景色如画。该寺始建于明初,几经毁坏和重修,八十年代初,该寺被清镇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遗址被列为清镇市2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3年底,恢复重建巢凤寺,第一期工程于2005年5月15日圆满完成,大雄宝殿、天王殿顺利竣工,并在此举行了佛像开光大典以及系列的法会活动。数百年以来,巢凤寺香火旺盛,古寺、巨杉、亭池之间曲径通幽,并载负着巢凤石的灵气,周围的百姓世代风调雨顺,民富平安,堪称黔中圣地。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巢凤社区清镇市巢凤寺

5、贵阳西普陀寺

贵阳西普陀寺原名为白云寺,始建于公元1667年以前,是贵州历史上一座上规模、上档次、上品位的比丘尼众道场。西普陀寺总规划面积39111.26平方米,寺院建筑设计布局合理,充分体现了园林艺术与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寺院座北朝南,前有广场、牌坊,后依青山绿水而建造的天然石壁雕刻塑像,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悲殿、大雄宝殿、鼓楼、地藏殿、禅堂、佛学研究所、送子观音阁、园林古树建筑艺术群等。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云峰大道龙井路8号

6、东林寺(贵州省贵阳市)

东林寺是明朝末年东旭和尚所建。东林寺是明朝末年东旭和尚所建。东旭和尚是四川人,早年随父亲宦官云南,返乡途中身染狂疾,逗留在野鸭乡一带不愿离去。多年后,报经官府同意,“垦田建像,栽竹种杉”修建了东林寺。东旭和尚之所以在此倦意不愿意离去,是因为他是东林党人,在此隐居逃避权奸之害。20世纪中叶,曾有一位历史学家对东林寺进行了研究,该历史学家认为:“要考证贵州佛教史,东林寺是重要一环;要清理禅宗在西南地区传播的脉络。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金珠东路

7、大兴国寺

大兴寺是贵阳市历史上悠久的寺庙之一,今已不存。大兴寺(附武庙)原称大庆寺、大兴国寺等,原位于大十字中华南路东侧,据《贵阳府志·祠字附记》,寺为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江西庐陵商人彭如玉所建。武庙居其中,祀关羽。有头门、二门、甬道、两庑旁为诸佛殿。明洪武二年(1369年),长沙游僧南宗重修,更加宽敞。凡有庆典,均在寺内举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寺僧法印赴京师请得朝廷颁发的《大藏经》6350卷运来贵阳,巡抚郭子章为之建阁收藏,南充黄渝德辉书额“龙轮宝藏”。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小西冲

8、金凤寺(贵州省贵阳市)

观音山(金凤寺)位于贵州省修文县城北1.5公里。据相关资料记载,宋真宗祥符八年(1015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在修文山民早起耕作,忽见北边悬崖高处金光四射,一位美丽的仙女踏莲花于彩云之上。倾刻间,整座山林百鸟齐鸣,彩蝶飞舞,一派吉祥瑞兆景象。山民们望得目瞪口呆,直到仙女离去,彩云尽散,人们才从梦中醒来,不约向山上三拜九叩,从此人们将这座山叫观音山,这个传说一直流传近千年之久。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街道

9、觉园尼庵

觉园尼庵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市区内。始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原名为“长生庵”,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失火被毁,后重建,改名为“觉园”。觉园尼庵历经沧桑,多次被毁,多次重修,自1989年至1990年,觉园尼庵改建修复,今已焕然一新。觉园尼庵现有大雄宝殿、弥勒殿、素菜餐厅等建筑。1992年迎来缅甸尊玉佛及台湾佛教界大德善信赠送的《大正藏》,现分别供奉在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内,供信众瞻仰朝拜。觉园尼庵是市中一块净土,每逢佛会节日,来敬香、拜佛、吃斋的各方人士近万人。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富水北路49号

10、古林寺(贵州省贵阳市)

古林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已有六百多年历史。位于乌当区东风镇后所村,占地近两千平方米。古林寺距贵州省贵阳市区约二十公里,背靠马鬃岭山脉,坐落在土岗之上,居高临下,俯瞰乌当坝,坐东面西,向着市区方向,清清的鱼梁河从前面缓缓流过,环境十分优美。古林寺分前后两个院落,建筑面积达八百多平方米。前院由大雄宝殿、真武殿、戏楼和厢房组成,后院有观音殿、千手观音殿、接引宝殿、开锁殿和客堂。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后所村

2. 云峰轩电脑山水雕刻灰图

上联:慧志狂发当寻酒下联:茗节益守可找茶横批:轩雅云集绝句慧客喜茶因清淡,茗芳意远品绝伦。轩集雅聚常为乐,好找茶香化妙文。藏头:慧茗轩好。楼主好,分别作了一幅对联和一幅藏头绝句,希望喜欢哦!祝生意兴隆!

3. 云峰刻石

【云峰山简介】:

  又名文峰山,俗称笔架山,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莱州市南15华里处。云峰山岩石嶙峋,峰高、谷幽、林茂,景色如画。春来,苍松滴翠,百花吐艳;初夏,刺槐花开,皑皑雪白;秋日,松涛波涌,霜染枫红。“春桃”、“夏槐”、“秋枫”为三时绝景。云峰山名胜古迹众多,自山麓至山顶,分布历代刻石37处,闻名于海内外的北魏光州刺史、著名书法家郑道昭于公元511年,在此山留下了宝贵题刻17处,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郑道昭被誉为“北方之圣手”,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魏碑之冠。另有《论经书诗》、《观海童诗》等亦为名刻。其字体承隶启楷,书法谨严浑厚,苍劲飘逸,历来为金石家、书法家所推崇,是研究中国字体演变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国内外著名书法家、学者接踵而至,访谒碑林,并留下了大量的书画墨宝。日本书道学者对云峰刻石更是推崇备至,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学童,每年来此访碑者络绎不绝。云峰刻石不仅是书界圣地,更成了连接四海友谊的桥梁。

  【魏碑体鼻祖郑道昭 简介】:

  郑道昭(?~516)字僖伯,自号中岳先生,著名书法家,魏碑体鼻祖。光州(今莱州市)刺史。北魏荥阳开封人。自幼博览群书,魏孝文帝时始为官,历任秘书郎、秘书丞兼中书侍郎、中书郎、通直散骑常侍、国子监祭酒、秘书监、荥阳邑中正等职。永平年间任光州刺史兼平东将军。任内政务宽厚,不滥用酷刑,以教化和培养人才为己任,深受百姓拥戴。

  其生性闲适散逸,喜游山水,好为诗赋,尤工书法。在光州各地题刻甚多,计有莱州城南云峰山摩崖石刻大小20处,城东大基山15处,天柱山(今属平度市)8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汉字由汉隶向楷书发展变化时期,郑道昭融百家之长于一体,刻意创新,笔力圆劲苍健,结构严谨,运笔娴熟自然。其代表作为“郑文公上碑”和“郑文公下碑”。此二碑刻于天柱、云峰二山,碑文颂扬其父才智功德,被誉为“隶楷之极”。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赞为“文苑奇珍”,康有为则称其“体高气逸,密致而通理,如仰人啸树,海客泛槎,令人想象不尽”。祝嘉先生把郑道昭与王羲之并列为“北方书圣”,刘海粟则赞其为“一代文宗”。

  郑道昭喜欢修身养性,炼气化丹。曾于延昌元年(512)在大基山依东、西、南、北、中虚设“青烟寺”、“白云堂”、“朱阳台”、“玄灵宫”、“中明坛”等炼气之处,并刻字志之,还作诗一首《置仙坛诗》题刻于壁。后任青州刺史兼平东将军,复为秘书兼加平南将军。熙平元年(516)卒,谥号文恭。

  【毛纪墓简介】:

  毛纪为莱州籍人士,明代官至内阁大学士,首辅宰相。据记载,毛纪在朝为官清廉,颇有政绩。毛纪告老还乡后留下很多民间传说,吕剧《姊妹易嫁》的主人公毛纪经上演宣传,在齐鲁大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毛纪死后葬于莱州城西西山张村旁的山岗之上,陵园当初规模宏大,至今仍留有石兽、石马,皇帝谕祭石碑等。1994年曾由民间筹资进行过修复,虽不似当初规模,但也是莱州市重要景点之一。从城区向西行驶2公里穿过西山张村,即到达毛纪墓。

  【千佛阁简介】:

  千佛阁游乐园,位于莱州市区文化东路南侧,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景区级别为A级。主要有牌坊、千佛大殿、罗汉堂、城隍庙、文庙、四公祠、文山和动物园区。千佛殿塑有千手千眼菩萨,有善财、龙女、韦驮、散脂随侍。三庙用巧制的模型再现庙宇旧制,在殿外摆有唐代、宋代文物,使人眼界大开。四公饲塑造的是清于七清廉自重的莱州太守扬震;忠贞不屈、甘为一城人献身的莱州知府朱万年;清忠耿亮的东阁大学士毛纪;重修千佛阁的张忻、张瑞父子。文山由千吨临胸巧石筑成,山顶喷泉飞花、山腰瀑布轻跌。文山周围是珍禽猛兽,文山曲水两侧,是150米长的乡贤长祠,记载着莱州籍出士入仕的名臣和历代重大事件。新文化名人馆展示了新文化名人的业绩。千佛阁还建有十二米长的九龙壁,大理石浮雕的九条云龙活灵活现。千佛阁不仅有精美的文物景观,还浓缩着一部莱州史。

  【大基山森林公园简介】:

  这里群峰环抱,中为幽谷,又名道士谷。山上松柏槐桃李等三十多种,植物密布,构成了流芳溢翠的林海景观。1992年,大基山林场被山东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上千年来,此处是道士、道姑修身养性的去处,至今仍留有道观庙宇古迹,宋末元初著名道士、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邱处机曾在此修炼,并在西山摩崖留有题刻。大基山主峰海拔478米,自山谷至山顶分布历代摩崖刻石达24处。著名书法家、北魏光州刺史郑道昭于公元512年在此山留下题刻12处,其主要刻石有《登大基山诗》、《中明之坛》等,均刻在山内险峻的摩崖之上。1988年1月13日,这里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同云峰山郑道昭刻石联成一体,成为了国际书法旅游专线,每年接待日本书法团体约600人次。

  近几年来,日本书法界为保护大基山的郑道昭刻石先后捐资630万元,建造了四个保护碑亭。

  2002年,东北隅村委开始开发建设我市大基山旅游项目,主要内容是修复山上古文化遗迹。经过近两年的时间,已恢复修建了大基湖、先天观、白云庵、太清宫(含太清殿、五祖殿、七真祠、玉皇殿)、泰山圣母庙、光月祠、东莱山祠、圣水泉、二侯祠、霁月楼等景观。到大基山游览,可欣赏到:太清宫高大的殿堂内重修起的老子像,重新绘制的在国内失传三百余年的“八神”、“九仙”图像和玉皇殿依旧制修造的全真教五祖的像及七真祠塑的王重阳和其他七位高徒的像等等,可充分领略大基山丰厚的道教文化底蕴。

  这里交通方便,从莱州市城区沿小莱路向东偏南行10公里可达山谷,进山路是5.5米宽的水泥路面。

  【神仙洞简介】:

  位于城区东南方向,属于道家石窟。洞窟系元代人工凿成,共有6个石洞,洞内供奉道家诸仙石雕塑像36尊。洞分上下两层,上层大四洞,下层两小洞,36尊雪花白大理石雕塑像为省级保护重点文物,它造形圆润,神态肃穆端庄。寒同山神仙洞传说全真教七真人之一刘长生曾在此山修炼。在神仙洞向下至山林数百米处,有一片枫树林,在深秋季节,远看像一团火。如在深秋来,在游览神仙洞时参观名胜古迹之余,也可观赏深秋红叶。

  从城区沿三蓝路向南行驶13公里向左拐约七里路,即可到寒同山下,从山林沿石径小路约行20分钟可到达石洞。

4. 云峰轩电脑雕刻图库网

《春日望海》李世民

披襟眺沧海,凭轼玩春芳。

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

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

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断行。

怀卑运深广,持满守灵长。

有形非易测,无源讵可量。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

霓裳非

意,端拱且图王。

《石淙》李显

三阳

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永愿乾坤符睿算,长居膝下属欢情。

《游兴庆宫作》李隆基

代邸青门右,离宫紫陌陲。

庭如过沛日,水若渡江时。

绮观连鸡岫,朱楼接雁池。

从来敦棣萼,今此茂荆枝。

万叶传余庆,千年志不移。

凭轩聊属目,轻辇共追随。

方崇训,相辉保羽仪。

时康俗易渐,德薄政难施。

鼓吹迎飞盖,弦歌送羽卮。

所希覃率土,孝弟一同规。

《延英殿玉灵芝诗三章,章八句》李亨

玉殿肃肃,灵芝煌煌。

重英发秀,连叶分房。

宗庙之福,垂其耿光。

元气产芝,明神合德。

紫微间采,白蕣呈色。

载启瑞图,庶符皇极。

天心有眷,王道惟直。

幸生芳

,当我扆旒。

效此灵质,贲其王猷。

神惟不爱,道亦无求。

端拱思惟,永荷天休。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李适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

非说,含毫空复情。

《赋得北方有佳人》徐贤妃

由来称独立,

自号倾城。

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腕摇金钏响,步转玉环鸣。

纤腰宜宝袜,红衫艳织成。

悬知一顾重,别觉舞腰轻。

5. 云峰石刻全集

洛阳龙门,形胜誉甲天下,石窟声蜚寰中,今膺列世界遗产名录,故感之以赋曰:

赫赫天功兮,两山对峙;铮铮神斧兮,一水经中。阙之所成兮,得应龙之伟力;门之所开兮,应牧童之灵声。号伊阙兮,依山水而蜚誉;称龙门兮,赖帝威而流名。

若夫形胜之妙,俨然超尘。巍峨翠黛,峥嵘阙门。穿岸柳以观瀑,临飞泉而聆琴。投望眼以石楼,闻传说以石笋。循雕栏而拾阶,凝婪目而醉人。凌清波而旷心,跨卧虹而怡神。两岸青山兮,接乎碧空;一带秀水兮,连乎苍旻。日耀香山兮,辉洒伊阙;佛居天竺兮,光照龙门。峰生岚兮,常腾氤氲之气;佛有灵乎?时绕雯霭之云。

若夫石窟开凿,源於北魏;洞龛功竣,延至北宋。浩浩乎,历时四百馀载;洋洋乎,凿窟两千有零。洞窟星罗,映先祖之智慧;石龛棋布,展华夏之文明。佛像十万尊,尊尊互异;石塔五十座,座座相迥。碑刻三千,各彰异彩;精品二十,自显独风。

若夫石窟艺术,浑然天成。蔚为大观,蕴涵厚丰。远师印度石刻之艺,近承云岗雕饰之风。上集佛道造像之长,下开拟实塑佛之宗。洞窟排列,参差错落;布局组合,和谐一统。雕刻技艺,娴熟流畅;造像特点,栩然如生。石窟,融南北文化为其体;艺术,树中原风格为其旌。文化造极,四海称颂;艺术登峰,五洲认同。

且夫,缘潜溪而名寺,列钟山之首庭。尊弥陀为主佛,奉教主为神明。礼者摩肩,拜者接踵。吾道天王之雄壮,尔云菩萨之文静。出潜溪而南行,觅石匾之来踪。有隐士曰陈抟,命不凡而题咏。自比为“天岸马”,己喻之“人中龙”。

宾阳三洞兮,释迦居中。褒衣博带兮,袈裟轻盈。迦叶左侍兮,严谨持重;阿难右立兮,温文虔诚。文殊普贤,凝眸若思,心仪妙德;南北二菩,含睇若哂,面驻春风。飞天环穹而翔,衣也飘飘;香音弄琴而歌,声也融融。维摩故事,表以绘画之技;本生传说,达以雕刻之工。太子倡施舍,竟以自身饲虎;帝后重礼佛,亲率臣仆而行。浮雕十神,若鸟若象,若狮若龙;法器十般,如河如山,如火如风。遂良书法,兼娟兼秀;佛龛古碑,垂德垂功。南洞阿弥陀,胸袒慈怀,蚕眉横卧;北洞无量寿,手指天地,尊容自呈。

泱泱万佛兮,不弃一洞之陋;嵬嵬弥陀兮,尽述佛法之竑。魁然壮士兮,力托莲花宝座;虔然弟子兮,静聆佛传真经。绚丽莲花兮,缀熠熠之背光,或含苞,或怒放,或斜依,或婷立,惟妙惟肖;纷呈菩萨兮,委欣欣之芙蓉,或端坐,或翻滚,或嬉戏,或私语,传神传情。南北乐伎兮,挂束胸之绮襦,有吹竽,有弄笛,有击鼓,有弹筝,音韵有异;两厢舞伎兮,著曳地之罗裙,有扭腰,有抚首,有伸臂,有踮足,姿色弗同。洞外观音兮,左执净瓶,右举拂尘,乃雕品之杰作;京剧兰芳兮,左侧凝视,右厢琢磨,扮洛神之成功。

傲然莲花兮,佛界雅品;孑居一洞兮,不落俗尘。主张出世兮,皈依佛门;教化众生兮,永为芳邻。洞南有石罅,於斯可窥一线光天;昔日曾卧龙,由此而腾九重祥云。石牛一溪,旁刊“龙门”两字;郭方二路,史载至善之举。

若夫窟龛规模之大,艺术之精,独奉先一寺。巍然像龛兮,气度恢弘;浩然石雕兮,风韵独成。卢舍中居,鸿颜天就;螺髻上盘,月容世崇。高鼻垂耳,其气似神;细眉长目,其质若瑛。端居莲座,覃思恢恢之佛法;淡赐悦色,俯瞫芸芸之苍生。弟子菩萨兮,左右侍奉,眉清目秀,慈颜善容;天王力士兮,两厢守定,形高体大,威仪雄风。慕大师之韦机,独秉匠心;携无名之工匠,共建奇功。对比夸张,绝艺初试;烘托渲染,极品天成。观者赞曰:斯寺也,神品盖世,久负盛名,颇具大唐之风者焉!

遥遥石窟兮,北魏始凿;浩浩古阳兮,清初易名。本尊释迦兮,雕以石像;继尊老君兮,复以泥形。佛道无奈,不共一洞之瑞气;释迦有幸,重现昔日之尊容。释迦袈裟,如薄丝之将垂;佛教故事,在石壁而欲生。七宝佛塔,嵯峨云峰;清秀飞天,翱翔长空。魏碑书法,形神兼重。结体用笔,隶楷之中。气势刚健,字型端正。极品二十,十九其中。

中医草药,独辟传承蹊径;药方百四,共显驱病神功。动植矿物,因患而组合;丸散膏汤,视痌而调整。辩证施治,堪为行医之要;对症下药,实乃除瘝之铭。咦!是洞也,立意独特,效用显明。留古医应用之宝鉴,纪中医发展之里程。

至乃,或有君已 矣。岂知走马观花,西山尚未尽览;幽室读经,东山更有佳境。譬之东南山麓,有寺看经,释迦涅盘,佛法世承,罗汉念九,寺中有形,摩诃迦叶,为之先导;菩提达摩,乃其后从。年之老少有别,体之胖瘦分明。个有高矮之分,相无情表屡同。端熏炉而礼佛,抚念珠而慎行;捻莲花而睎洁,持锡杖而信诚。气氛肃穆,队列齐整,有似乎佛教仪式,正当进行。

东山有沟兮,万佛相称;北坡有龛兮,观音为名。郡王武重规洞,天授始凿,流翠香山脚下,大功未竟;西方净土变龛,居易捐造,束腰莲花座上,弥陀无声。化佛云头端坐,供菩身侧侍奉。殿阁参差山峦,云气缭绕天空。丝竹之音袅袅,悦以人耳;舞伎之影憧憧,庆以升平。千手观音,深居摩崖像龛;千臂曲伸,宛若孔雀开屏。擂鼓台上,曾留武后履痕;擂鼓洞里,常存万佛尊影。是洞也,顶饰莲花兮,窟作穹窿;周列罗汉兮,壁题谱宗。主佛弥勒兮,背光瑆暎;四面诸佛兮,袈裟朦胧。弥陀佛经,工楷而书;窟龛佛像,禅宗所营。

嗟乎!“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 如寺者,始建兮於北魏,重修兮垂唐功。距香山而守阙,面伊水而采风。景危楼之切汉,仰飞阁之凌空。桥卧廊回,亭立楼耸;竹翠松茂,径幽林静。武 后 巡 幸 ,命 臣,赋咏,袍赐东君,旋易宋公。诗圣居易,爱有独钟,修寺撰文,铭刻寺中。香山居士,结故吏遗老,饮酒连楼廊;少傅白公,邀文坛挚友,赋诗寺前亭。香山古刹,洛中游宴之所;文人学士,络绎不绝其中。佺期吟诗,“北阙峨峨连翠云”;元衡咏句,“钟磬寥寥半碧空”。浩然林端识香气,杜甫月下散清影。韦应物诗赞香山泉,李太白赋写松下风。乐天终留十卷诗,后生常咏万世情。

星移斗转,朝替代更。殿阁时增时损,楼廊时修时倾。及至康熙,再盛芳名。凿石为基,取木作栋。建祠建塔,造殿造亭。旧制非非,故风仍仍。高宗弘历,嵩岳祭奉,归临香山,留诗碑亭;於此怀古,似存大禹旧迹;处斯感今,犹沐洛城新风。

或有寺北白园,长眠乐天;琵琶峰上,诗弦常弹。诗家商隐,为诗圣撰文;宰相白敏,替少傅书丹。爱酒爱诗,得山水之乐而赋之;忧国忧民,於众生有益则谏焉。修香山寺,疏八节滩。谋万丈长裘,愿洛城共暖。名垂青史之上,誉留后人心间。今日白园,景色非凡,政府辟地而护,游人拜谒其墦。竹影摇曳,溪水绵绵;碑庐崔巍,诗廊奂奂。古柏挺拔,翠荫如烟;伊水潺湲,清流若绢。居易其人,由此或知一二;伊阙其景,於斯可窥一斑。

盖云:两山之郁郁兮,一水滢滢。窟龛之琳琅兮,寺庭危耸。倾世之美色兮,无以齐名。任汝之细观兮,随尔详评。